1
|
孝感方言的语气助词“在” |
王求是
|
《孝感学院学报》
|
2007 |
4
|
|
2
|
孝感(孝南)入声字分化的原因 |
王求是
|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8 |
0 |
|
3
|
茂盛的森林为何长不出参天大树——制约湖北文学发展的精神文化因素 |
王文初
|
《孝感学院学报》
|
2005 |
0 |
|
4
|
新时期湖北戏剧的成就与缺失浅论 |
江胜清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5
|
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留学生形象 |
方华蓉
|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0 |
2
|
|
6
|
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婆婆形象 |
方华蓉
|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
2009 |
2
|
|
7
|
新世纪湖北长篇小说潮透视 |
江胜清
|
《孝感学院学报》
|
2005 |
2
|
|
8
|
从拉斯蒂涅与七哥的比较看西方文学对方方的影响 |
王文初
|
《孝感学院学报》
|
2008 |
1
|
|
9
|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文学文本解读教学 |
李天喜
肖朗
彭爱萍
|
《孝感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0
|
论新世纪湖北长篇小说创作的特征和不足 |
江胜清
|
《孝感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1
|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问题探析——兼向童庆炳先生求教 |
贺天忠
|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12
|
文化转型期文学想像力的失落 |
郝永华
|
《孝感学院学报》
|
2005 |
0 |
|
13
|
抗战武汉与抗战文学 |
王应平
|
《孝感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4
|
论王昌龄以“三境”说为核心的意境论 |
贺天忠
杨丽娟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15
|
Representation:从再现到表征——论斯图尔特·霍尔的文化表征理论 |
郝永华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29
|
|
16
|
“境生象外”:意境生成的首要特征 |
贺天忠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17
|
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
李道友
|
《高校辅导员学刊》
|
2010 |
25
|
|
18
|
论《故事新编》的荒诞感 |
江胜清
|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4 |
6
|
|
19
|
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中的文化研究关键词 |
郝永华
|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4
|
|
20
|
美国NBPTS优秀教师专业标准与评估 |
乐中保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
2008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