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CTA检查在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因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郑翠英 白建明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74-175,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CTA检查(CT血管造影)在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急诊CTA检查后进行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以及多平面重组等后处理并进行分析。结果 58例中动脉瘤46例,... 目的探讨急诊CTA检查(CT血管造影)在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急诊CTA检查后进行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以及多平面重组等后处理并进行分析。结果 58例中动脉瘤46例,动静脉畸形4例,CTA阴性8例。16例留院保守治疗,40例快速转诊,2例死亡。结论急诊CTA检查在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判断、病情及预后评估、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影响等方面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脑
下载PDF
16排CT全脑低采样灌注及血管成像在早期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维泽 《医疗装备》 2015年第17期21-22,共2页
目的:研究16排CT全脑低采样灌注及血管成像在临床早期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早期脑梗死患者共66例纳入研究,使用16排CT进行颅脑CT及CTA扫描,分析比较患者脑梗死病变区域、缺血半暗区与正常对照区域CBF、CBV、MTT不同情况及CT... 目的:研究16排CT全脑低采样灌注及血管成像在临床早期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早期脑梗死患者共66例纳入研究,使用16排CT进行颅脑CT及CTA扫描,分析比较患者脑梗死病变区域、缺血半暗区与正常对照区域CBF、CBV、MTT不同情况及CTA检查患者动脉血管情况。结果:比较结果示病变脑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区CBF显著降低、MTT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脑梗死区域、缺血半暗区比较,脑梗死区CBV及CBF低于缺血半暗区,MTT高于缺血半暗区(P<0.05);患者CTA结果示脑动脉存在局限性狭窄为80.30%。结论: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应用16排CT全脑低采样灌注及血管成像技术,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CT 16排
下载PDF
颈椎病与颈椎间盘退变脱出影像学分析
3
作者 赵洪祥 贺国强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年第4期273-273,275,共2页
目的: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但是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从事文职等低头工作时间和量的增加,颈椎病已经年轻化,甚至一些中小学生的人群中失去了正常前凸的颈椎曲[4]46,过早的出现了颈曲度平直,颈椎间盘退变和颈椎增生的改变.因... 目的: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但是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从事文职等低头工作时间和量的增加,颈椎病已经年轻化,甚至一些中小学生的人群中失去了正常前凸的颈椎曲[4]46,过早的出现了颈曲度平直,颈椎间盘退变和颈椎增生的改变.因此全面了解颈椎病的影像学改变,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通过167例颈椎平片及48例CT扫描、16例MR成像分析,对颈椎间盘、椎体骺软骨、椎体、项韧带退行性变分析.结果:常规平片可明确颈椎曲度、椎体骨质改变,颈椎CT可明确椎管结构的改变,CT薄层面扫描可显示间盘突出、脱出改变,MR能进行多方位成像(失状位、斜位等)、整段颈椎成像,椎动脉血流观察,断面成像软组织结构更加清晰,观察间盘软骨、颈椎关节软骨病变MR是唯一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软骨退变 颈椎间盘退变 颈椎间盘脱出 X线、CT影像学分析
下载PDF
双模态磁共振PI-RADS v2.1评分系统联合临床及生化指标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探讨
4
作者 刘涛 宋玲先 张涛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941-944,共4页
目的 探讨PI-RADS v2.1评分系统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有效性,并分析其与实验室标志物联合使用的方案及其与Gleason分级的相关性,为提高PCa影像诊断准确率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行bp-MRI检查的341例患者资料,最终纳入经病理证实且临床... 目的 探讨PI-RADS v2.1评分系统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有效性,并分析其与实验室标志物联合使用的方案及其与Gleason分级的相关性,为提高PCa影像诊断准确率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行bp-MRI检查的341例患者资料,最终纳入经病理证实且临床影像资料完整的PCa 63例,其中有临床意义的PCa(csPCa)55例、前列腺增生(BPH)98例,将PCa/csPCa组的实验室检查资料、影像数据与BPH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Ca/csPCa组与BPH组在年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fPSA)、前列腺体积(PV)、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前列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评分(PI-RADS)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分与Gleason分级呈中等相关性(r=0.681)。ROC曲线分析显示,PSAD和PI-RADS评分对PCa及csPCa的诊断效能高于其他指标,联合PSAD和评分后诊断效能进一步提高。结论 PI-RADS v2.1评分系统联合临床及生化指标在PCa的诊断中显示出良好的诊断效能,可提高诊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PI-RADS v2.1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 双参数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瘤体实质ADC值及EDC值在颅内淋巴瘤与Ⅲ~Ⅳ级星形细胞瘤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李辉 陈兵 +2 位作者 翟伟 李春花 石洋洋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瘤体实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DC)值在颅内淋巴瘤与Ⅲ~Ⅳ级星形细胞瘤鉴别中的价值。方法搜集术后病理确诊的19例颅内淋巴瘤和45例Ⅲ~Ⅳ级星形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常规MRI平扫、增强扫描和... 目的探讨瘤体实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DC)值在颅内淋巴瘤与Ⅲ~Ⅳ级星形细胞瘤鉴别中的价值。方法搜集术后病理确诊的19例颅内淋巴瘤和45例Ⅲ~Ⅳ级星形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常规MRI平扫、增强扫描和扩散加权成像(DWI),测量瘤体实质区、瘤体对侧正常脑白质区的ADC值及EDC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ADC值和EDC值对两种肿瘤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价,然后对两组肿瘤的瘤体实质ADC值、EDC值、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相对指数表观扩散系数(rEDC)值分别进行两样本t检验。结果ADC值及EDC值对两种肿瘤都有诊断效能,但EDC值的诊断效能低于ADC值。颅内淋巴瘤的瘤体实质ADC值低于Ⅲ~Ⅳ级星形细胞瘤(t=一7.416,P=0.004),rADC值低于Ⅲ~Ⅳ级星形细胞瘤(t=-7.181,P=0.003),EDC值高于Ⅲ~Ⅳ级星形细胞瘤(t=8.101,P=0.030),rEDC值高于Ⅲ~Ⅳ级星形细胞瘤(t=8.055,P=0.002)。结论颅内淋巴瘤与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瘤体实质ADC值、EDC值、rADC值、rEDC值结合DWI图像及常规MRI平扫+增强有助于两种肿瘤的鉴别诊断,瘤体实质ADC值及EDC值的测量对两种肿瘤的鉴别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扩散系数 指数表观扩散系数 淋巴瘤颅内 星形细胞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