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宁南山区灌溉农业立体复合种植生产力的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杜守宇
田恩平
王占山
《宁夏农林科技》
1993年第4期1-7,53,共7页
笔者对宁南山区灌溉农业区已形成规模种植的三类立体复合种植模式和相应的4种作物单种通过设置田间试验进行了生产力的研究.研究表明,立体复合种植比各作物单种第一生产力提高22.3~100.3%,光、热、水资源时间效率提高20.4~53.5%,光能...
笔者对宁南山区灌溉农业区已形成规模种植的三类立体复合种植模式和相应的4种作物单种通过设置田间试验进行了生产力的研究.研究表明,立体复合种植比各作物单种第一生产力提高22.3~100.3%,光、热、水资源时间效率提高20.4~53.5%,光能利用率提高5.2~22.6%,辅助能转换效益(产投比)增加21.4~32.2%,经济效益也大幅度提高.立体复合种植从土壤中摄取的养分虽明显增加,但有机质源增加更多.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种植方式的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三类立体复合种植模式中,效益期望值以小麦/玉米最高.同时,分析了该区发展农作物立体复合种植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三类模式各自的适宜推广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灌溉
立体种植
生产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97年灌区小麦覆膜穴播技术推广情况及几个带有共性的技术问题
2
作者
杜守宇
李中坚
《宁夏农林科技》
1998年第5期22-24,共3页
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自1995年引入我区以来,发展十分迅速,由1995年的1.35hm2迅速扩大到1.23万hm2,普及全区山川,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益,对促进我区小麦生产进步、推动全区“吨粮田”的普及产生了十分重要的...
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自1995年引入我区以来,发展十分迅速,由1995年的1.35hm2迅速扩大到1.23万hm2,普及全区山川,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益,对促进我区小麦生产进步、推动全区“吨粮田”的普及产生了十分重要的意义。11997年的推广情况1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
小麦
地膜覆盖
穴播技术
种植密度
施肥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秸秆覆盖还田的综合效应与系列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杜守宇
田恩平
+1 位作者
温敏
吴青山
《宁夏农林科技》
1995年第2期10-14,共5页
1989~1992年在宁南山区通过4年的定位主试验并辅以年度副试验表明,秸秆覆盖还田具有蓄水保墒、平抑地温、保持水土、抑制杂草等覆盖效应和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与矿质营养水平、增强土壤生物活性等培肥效应。450...
1989~1992年在宁南山区通过4年的定位主试验并辅以年度副试验表明,秸秆覆盖还田具有蓄水保墒、平抑地温、保持水土、抑制杂草等覆盖效应和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与矿质营养水平、增强土壤生物活性等培肥效应。4500kg·hm-2秸秆配施1.1%氮素覆盖还田,4年粮油总产量增加29.84%。覆盖方式、覆盖期、还田量、氮磷化肥配施构成秸秆覆盖还田技术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亚麻
秸秆覆盖还田
覆盖技术
效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稀土微肥在果树上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
2
4
作者
何世珑
周军
+3 位作者
吕国华
吴博
智红宁
毕江涛
《宁夏农林科技》
1991年第1期28-30,共3页
稀土是指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镧系元素及和镧系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钪和镱共17种元素的总称。根据这些元素的电子层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在矿物中的共生情况,又分为轻稀土(铈组)和重稀土(镱组)两个组。农用稀土是以镧、铈为主要成分,...
稀土是指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镧系元素及和镧系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钪和镱共17种元素的总称。根据这些元素的电子层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在矿物中的共生情况,又分为轻稀土(铈组)和重稀土(镱组)两个组。农用稀土是以镧、铈为主要成分,包含少量镨、钕等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
微肥
稀土
应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稻抛秧种植综合农艺措施研究
5
作者
李进一
马自清
陈晓军
《宁夏农林科技》
1997年第6期7-11,共5页
本研究选择水稻抛秧种植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播种期、密度、施氮、施磷为调控因子,运用系统工程学原理,通过田间试验和计算机仿真处理得出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为:密度>播种期>施氮>施磷;最佳配套技术为:播种期4月12~19日,密...
本研究选择水稻抛秧种植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播种期、密度、施氮、施磷为调控因子,运用系统工程学原理,通过田间试验和计算机仿真处理得出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为:密度>播种期>施氮>施磷;最佳配套技术为:播种期4月12~19日,密度46.95~47.85万穴/hm2,施氮254.7~260.4kg/hm2,施P2O569.45~77.40kg/hm2,可获得10500kg/hm2以上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抛秧
农艺措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植保工作在“两高一优”中的作用及思考
6
作者
孙瑞文
《宁夏农林科技》
1994年第2期22-23,50,共3页
植保工作在“两高一优”中的作用及思考孙瑞文(宁夏农业厅农技推广总站)高产、优质、高效即“两高一优”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对新时期我国农业提出的新的要求,是90年代以至今后更长时期我国农...
植保工作在“两高一优”中的作用及思考孙瑞文(宁夏农业厅农技推广总站)高产、优质、高效即“两高一优”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对新时期我国农业提出的新的要求,是90年代以至今后更长时期我国农业的发展目标。种植业的两高一优主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高效农业
植物保护
高产
优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培肥措施对土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
8
7
作者
冯锐
毕江涛
王晓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12-213,220,共3页
10年定位试验的结果表明,秸秆、厩肥、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的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分别提高26.5%、39.7%、48.9%和111.6%.作物根系提高上述4种酶活性分别为85.1%、147.8%、81.5%...
10年定位试验的结果表明,秸秆、厩肥、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的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分别提高26.5%、39.7%、48.9%和111.6%.作物根系提高上述4种酶活性分别为85.1%、147.8%、81.5%和517.9%,作用极为显著施肥后休闲不能提高土壤酶活性.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全磷及小麦产量均有很好的相关性有机肥配施化肥的培肥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活性
培肥措施
施肥
LOU土
原文传递
题名
宁南山区灌溉农业立体复合种植生产力的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杜守宇
田恩平
王占山
机构
宁夏
农业
厅
农技
推广
总站
固原县农技
推广
中心
出处
《宁夏农林科技》
1993年第4期1-7,53,共7页
文摘
笔者对宁南山区灌溉农业区已形成规模种植的三类立体复合种植模式和相应的4种作物单种通过设置田间试验进行了生产力的研究.研究表明,立体复合种植比各作物单种第一生产力提高22.3~100.3%,光、热、水资源时间效率提高20.4~53.5%,光能利用率提高5.2~22.6%,辅助能转换效益(产投比)增加21.4~32.2%,经济效益也大幅度提高.立体复合种植从土壤中摄取的养分虽明显增加,但有机质源增加更多.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种植方式的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三类立体复合种植模式中,效益期望值以小麦/玉米最高.同时,分析了该区发展农作物立体复合种植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三类模式各自的适宜推广区域.
关键词
农业
灌溉
立体种植
生产力
分类号
S344.3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97年灌区小麦覆膜穴播技术推广情况及几个带有共性的技术问题
2
作者
杜守宇
李中坚
机构
宁夏
农业
厅
农技
推广
总站
出处
《宁夏农林科技》
1998年第5期22-24,共3页
文摘
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自1995年引入我区以来,发展十分迅速,由1995年的1.35hm2迅速扩大到1.23万hm2,普及全区山川,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益,对促进我区小麦生产进步、推动全区“吨粮田”的普及产生了十分重要的意义。11997年的推广情况199...
关键词
灌区
小麦
地膜覆盖
穴播技术
种植密度
施肥量
分类号
S512.104.2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秸秆覆盖还田的综合效应与系列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杜守宇
田恩平
温敏
吴青山
机构
宁夏
农业
厅
农技
推广
总站
出处
《宁夏农林科技》
1995年第2期10-14,共5页
文摘
1989~1992年在宁南山区通过4年的定位主试验并辅以年度副试验表明,秸秆覆盖还田具有蓄水保墒、平抑地温、保持水土、抑制杂草等覆盖效应和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与矿质营养水平、增强土壤生物活性等培肥效应。4500kg·hm-2秸秆配施1.1%氮素覆盖还田,4年粮油总产量增加29.84%。覆盖方式、覆盖期、还田量、氮磷化肥配施构成秸秆覆盖还田技术的主体。
关键词
小麦
亚麻
秸秆覆盖还田
覆盖技术
效益
Keywords
Wheat
Flax
Covering of fields with the straws
Straw-covering techniques.
分类号
S141.4 [农业科学—肥料学]
S345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稀土微肥在果树上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
2
4
作者
何世珑
周军
吕国华
吴博
智红宁
毕江涛
机构
宁夏
农科院园艺研究所
宁夏
林业学校
宁夏农业厅推广总站
出处
《宁夏农林科技》
1991年第1期28-30,共3页
文摘
稀土是指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镧系元素及和镧系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钪和镱共17种元素的总称。根据这些元素的电子层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在矿物中的共生情况,又分为轻稀土(铈组)和重稀土(镱组)两个组。农用稀土是以镧、铈为主要成分,包含少量镨、钕等元素。
关键词
果树
微肥
稀土
应用
分类号
S660.62 [农业科学—果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稻抛秧种植综合农艺措施研究
5
作者
李进一
马自清
陈晓军
机构
宁夏
农业
厅
农技
推广
总站
出处
《宁夏农林科技》
1997年第6期7-11,共5页
文摘
本研究选择水稻抛秧种植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播种期、密度、施氮、施磷为调控因子,运用系统工程学原理,通过田间试验和计算机仿真处理得出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为:密度>播种期>施氮>施磷;最佳配套技术为:播种期4月12~19日,密度46.95~47.85万穴/hm2,施氮254.7~260.4kg/hm2,施P2O569.45~77.40kg/hm2,可获得10500kg/hm2以上的产量。
关键词
水稻
抛秧
农艺措施
Keywords
Rice
Seedling throwing
Agronomic Measures.
分类号
S51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植保工作在“两高一优”中的作用及思考
6
作者
孙瑞文
机构
宁夏
农业
厅
农技
推广
总站
出处
《宁夏农林科技》
1994年第2期22-23,50,共3页
文摘
植保工作在“两高一优”中的作用及思考孙瑞文(宁夏农业厅农技推广总站)高产、优质、高效即“两高一优”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对新时期我国农业提出的新的要求,是90年代以至今后更长时期我国农业的发展目标。种植业的两高一优主要...
关键词
农业
高效农业
植物保护
高产
优质
分类号
S4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培肥措施对土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
8
7
作者
冯锐
毕江涛
王晓
机构
宁夏
农林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宁夏
农业
厅
农技
推广
总站
黄委会绥德水土保持工作站
出处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12-213,220,共3页
文摘
10年定位试验的结果表明,秸秆、厩肥、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的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分别提高26.5%、39.7%、48.9%和111.6%.作物根系提高上述4种酶活性分别为85.1%、147.8%、81.5%和517.9%,作用极为显著施肥后休闲不能提高土壤酶活性.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全磷及小麦产量均有很好的相关性有机肥配施化肥的培肥效果最好。
关键词
酶活性
培肥措施
施肥
LOU土
分类号
S154.2 [农业科学—土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宁南山区灌溉农业立体复合种植生产力的研究
杜守宇
田恩平
王占山
《宁夏农林科技》
199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1997年灌区小麦覆膜穴播技术推广情况及几个带有共性的技术问题
杜守宇
李中坚
《宁夏农林科技》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秸秆覆盖还田的综合效应与系列化技术研究
杜守宇
田恩平
温敏
吴青山
《宁夏农林科技》
199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稀土微肥在果树上的应用综述
何世珑
周军
吕国华
吴博
智红宁
毕江涛
《宁夏农林科技》
199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水稻抛秧种植综合农艺措施研究
李进一
马自清
陈晓军
《宁夏农林科技》
199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植保工作在“两高一优”中的作用及思考
孙瑞文
《宁夏农林科技》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不同培肥措施对土酶活性的影响
冯锐
毕江涛
王晓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
8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