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心动图对PCI术后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左心室损害恢复程度的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纳丽莎 李俊仁 刘晓方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258-259,262,共3页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量化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STEACS)患者左心室结构和收缩功能损害的恢复程度。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存在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并接受PCI术的STEACS患者20例,比较术后与术前...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量化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STEACS)患者左心室结构和收缩功能损害的恢复程度。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存在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并接受PCI术的STEACS患者20例,比较术后与术前超声心动图指标及超声征象的变化,指标包括室间隔(IVS)与左室后壁(LVPW)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射血分值(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Vd)和收缩末期容量(LVVs);超声征象包括左室室壁瘤和附壁血栓等。结果(1)20例患者PCI术后与术前超声心动图指标相比:LVEF、FS术后明显提高(P<0.01);LVVd术后明显增大(P<0.05)。(2)术前梗死区延展4例(20%)、术后室壁瘤形成1例(5%);术前无左室附壁血栓,术后发生1例(5%)。结论PCI术后左室收缩功能明显提高,左室舒末容量增大,超声心动图为评价PCI术后STEACS患者左心室损害恢复程度提供了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左心室损害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价PCI术前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左心室结构与心功能变化
2
作者 纳丽莎 张丽霞 刘晓方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48-149,160,共3页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量化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左心室结构与心功能变化。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存在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并接受PCI术的NSTEACS患者20例,比较术后与术前超声心...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量化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左心室结构与心功能变化。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存在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并接受PCI术的NSTEACS患者20例,比较术后与术前超声心动图反映左心室结构与收缩功能指标的变化:室间隔(IVS)与左室后壁(LVPW)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射血分值(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Vd)和收缩末期容量(LVVs)等。结果LVEF、FS术后与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1),其余各指标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0例患者PCI术后左室收缩功能显著提高;左心室结构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左心室
下载PDF
体表2——D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室射血分数及其正常值探讨
3
作者 阿秀萍 马世霞 王治萍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68-169,共2页
目的 :利用体表 2—D超声心动图探测右室射血分数 (EF)及其正常值 ,并应用于临床。方法 :采用右室长轴、短轴切面 ,对右室EF正常值范围作了测算。结果 :测得均数为 6 1 4 % ,标准差为 5 0 5 % ,确定它的 95 %的单测正常值范围下限为 5... 目的 :利用体表 2—D超声心动图探测右室射血分数 (EF)及其正常值 ,并应用于临床。方法 :采用右室长轴、短轴切面 ,对右室EF正常值范围作了测算。结果 :测得均数为 6 1 4 % ,标准差为 5 0 5 % ,确定它的 95 %的单测正常值范围下限为 5 3% ,99%的单测正常值范围下限为 4 9%。与右室增大者测得的EF均值 4 7%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该方法测得的右室EF正常值与核医学所测得的正常值范围 4 8±6 %比较接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值 2-D超声心动图 右室射血分数 测量 右室功能
下载PDF
22例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力 井晓莲 +1 位作者 叶秀芳 米成嵘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222-223,共2页
为总结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特点,对22例急性阑尾炎超声检查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有时超声显示困难;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超声诊断具有特异性。提示熟悉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表现,能为外科诊断提供帮助。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急性阑尾炎 超声征象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左室形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马萍 赵淑清 +1 位作者 金铃 纳丽莎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病后 1~ 3周内左室形态、构型的动态变化。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 (2 - DE)对 32例 AMI患者分别于发病后第 1周、第 2周和第 3周连续测量并计算左室形态、构型的各项指标 ,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并...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病后 1~ 3周内左室形态、构型的动态变化。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 (2 - DE)对 32例 AMI患者分别于发病后第 1周、第 2周和第 3周连续测量并计算左室形态、构型的各项指标 ,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并与 33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32例 AMI患者中 ,14例 (44 % )发生左室重构(L VR) ,有明显的左室形态及构型变化 ,从 1周到 3周 AMI患者左室形态的变化呈进行性加重 ,以第 3周最为显著 ,且重构组的改变较非重构组为明显。结论 :AMI后左室形态、构型的改变与 AMI后早期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左室重构 超声心动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