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伤科监护室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惠 余英姿 +2 位作者 温岩 张志远 杜娟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77-78,共2页
目的调查烧伤科监护室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分析易感因素,为降低烧伤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分析烧伤科监护室患者的相关医院感染资料。结果烧伤科监护室发生医院感染57例、85例次,以烧伤创面感染... 目的调查烧伤科监护室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分析易感因素,为降低烧伤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分析烧伤科监护室患者的相关医院感染资料。结果烧伤科监护室发生医院感染57例、85例次,以烧伤创面感染发生率最高(52.9%),其次为菌血症(21.2%)和下呼吸道感染(11.8%)。共分离出病原菌80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最高36.3%,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30.0%。与侵袭性相关的感染中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最高16.529‰,其次为中心静脉插管血流感染11.031‰。结论由于烧伤患者皮肤完整性破坏,免疫功能下降,长时间接受广谱抗菌药物及各种侵入性操作,导致医院感染率较高;应规范各项操作规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做好环境的清洁消毒,加强监护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监护室 医院感染 调查分析 预防控制
下载PDF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与结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温岩 朱桂兰 王惠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264-1265,共2页
目的探究目标性监测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为控制神经外科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比较干预前后的感染率。结果共监测750例手术患者,术后感染91例次,感染例次率为12.13%,经危险因素调整后感染例次率为15.5... 目的探究目标性监测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为控制神经外科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比较干预前后的感染率。结果共监测750例手术患者,术后感染91例次,感染例次率为12.13%,经危险因素调整后感染例次率为15.52%,其中手术部位感染率为4.8%,经危险因素调整后手术部位感染率为6.15%。进行针对性干预,共监测947例手术患者,术后感染74例次,感染例次率7.81%,经危险因素调整后感染例次率为11.49%,其中手术部位感染率为3.17%,经危险因素调整后手术部位感染率为4.66%。结论通过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时反馈感染信息,并提出感染控制措施,有效降低了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后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医院感染 目标性监测
下载PDF
运用PDCA循环加强多重耐药菌规范医院感染管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38
3
作者 寇华炜 张丹梅 王惠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696-699,共4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预防控制多重耐药医院感染管理的干预策略,以提高医院对MDRO感染管理质量。方法 2016-2017年运用PDCA循环法,多部门联合管理,应用头脑风暴制定对策,设计制定查检表督...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预防控制多重耐药医院感染管理的干预策略,以提高医院对MDRO感染管理质量。方法 2016-2017年运用PDCA循环法,多部门联合管理,应用头脑风暴制定对策,设计制定查检表督导措施落实情况、最后进行总结反馈并将存在的问题带入下一轮PDCA。结果项目实施半年后抗菌药物的使用趋于规范,DDDS由原来的5.97下降至5.23,MDRO各种控制措施落实依从性提高,实施前后各项措施的执行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DRO的发现率由实施前的0.34%下降至实施后的0.24%(P<0.05),达到了0.25%的目标值。结论 PDCA循环法的应用更利于找到MDRO管理不利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管理对策,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规范MDRO医院感染的防控,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在医院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下载PDF
某医院2015年临床分离医院感染细菌的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4
4
作者 寇华炜 王惠 +2 位作者 温岩 栾丽莉 张丹梅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研究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5年宁夏某大型三甲医院,医院感染患者各类送检标本分离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使用"蓝蜻蜓医院感染监测及数据统计系统"进行... 目的研究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5年宁夏某大型三甲医院,医院感染患者各类送检标本分离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使用"蓝蜻蜓医院感染监测及数据统计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离出的1 352株医院感染病原菌中,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57.32%;真菌占比较低,为4.14%;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达到了67.42%,不动杆菌属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严重,仅对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较为敏感,耐药率分别为18.03%和22.55%。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白菌属的耐药率较低,临床选择抗菌药物的余地较大。结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已较为严峻,需要定期统计分析其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一旦发现多重耐药菌无论感染或是定植均应采取标准预防并结合相应的隔离措施,以减少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播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细菌 耐药性 耐药 监测
下载PDF
2%葡萄糖酸氯已定术前皮肤准备预防神经外科切口感染的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温岩 张志远 +2 位作者 寇华炜 王惠 杨宝忠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194-1195,共2页
目的探究预防神经外科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方法。方法将神经外科住院开颅手术患者794例,分为观察组445例与对照组349例。观察组使用2%葡萄糖酸氯已定(2%CHG)皮肤消毒,对照组未用CHG,观察传统备皮后清洗方法与备皮后使用2%CHG皮肤消毒液... 目的探究预防神经外科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方法。方法将神经外科住院开颅手术患者794例,分为观察组445例与对照组349例。观察组使用2%葡萄糖酸氯已定(2%CHG)皮肤消毒,对照组未用CHG,观察传统备皮后清洗方法与备皮后使用2%CHG皮肤消毒液清洗对神经外科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影响。结果观察组445例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5例,感染率为1.12%;对照组349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12例,感染率为3.44%,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使用含消毒性能的皮肤清洁剂洗头部,能有效地清洁消毒手术区域皮肤,是减少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 氯已定 皮肤消毒液 感染
下载PDF
自体吞噬参与大鼠肝移植术后原发性肝功能障碍
6
作者 卢震辉 余英姿 +3 位作者 后藤邦人 门田守人 内山安男 于松宁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612-619,封4,共9页
目的应用大鼠原位肝脏移植模型,研究自体吞噬(自噬)如何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细胞死亡过程。方法在肝脏UW保存液中4°C保存24h后行大鼠同种原位肝脏移植;渥曼青霉素治疗组(WM-G)为UW保存液中添加渥曼青霉素(100 n M),对照组(UW-G)... 目的应用大鼠原位肝脏移植模型,研究自体吞噬(自噬)如何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细胞死亡过程。方法在肝脏UW保存液中4°C保存24h后行大鼠同种原位肝脏移植;渥曼青霉素治疗组(WM-G)为UW保存液中添加渥曼青霉素(100 n M),对照组(UW-G)为UW治疗组:大鼠原位肝移植后观察受体生存率,分别于肝移植后15、30、60及120min检测血液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肝脏标本行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组织形态学分析,免疫印迹方法进行自噬标记分子LC3定量。结果移植15min后,UW-G细胞质中含有大量吞噬小体和吞噬溶酶体的小团肝细胞自肝细胞索分离,分离的肝细胞堵塞肝窦内皮间隙从而引起移植2h后大面积的肝细胞坏死,坏死的肝细胞中包含非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及非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7的调亡染色阳性核;自体吞噬标志性蛋白LC3-II的表达各组都逐渐增加,移植30min后达到高峰,WM-G可明显提高肝移植受体存活率,明显降低AST及ALT,WM-G移植15min后肝细胞中LC3-II的表达低于UW-G;超微结构显示移植15min后WM-G肝细胞中早期自体吞噬性液泡(AVi)、晚期自体吞噬性液泡(AVd)、自噬溶酶体/溶酶体(包括致密体)的比例明显低于UW-G(P<0.01)。结论自噬参与了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抑制自噬可降低肝移植术后冷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吞噬 肝移植 冷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细胞死亡
下载PDF
三磷酸肌醇受体Ⅲ型DNA甲基化对硫酸铍致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损伤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龚爱红 刘志宏 +3 位作者 严青 张庆峰 张志远 王光俊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8-402,共5页
目的探讨三磷酸肌醇受体Ⅲ型(IP3RⅢ)DNA甲基化对硫酸铍(BeSO4)致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离体细胞培养实验模型,以终浓度分别为1.0、10.0、100.0μmol/L的BeSO4染毒MRC-5细胞24 h(设为低、中、高剂量染毒组),... 目的探讨三磷酸肌醇受体Ⅲ型(IP3RⅢ)DNA甲基化对硫酸铍(BeSO4)致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离体细胞培养实验模型,以终浓度分别为1.0、10.0、100.0μmol/L的BeSO4染毒MRC-5细胞24 h(设为低、中、高剂量染毒组),对照组不使用BeSO4染毒。采用巢式降落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IP3RⅢDNA甲基化的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IP3RⅢmRNA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钙离子浓度([Ca2+]i)。结果高剂量组IP3RⅢDNA甲基化值分别低于对照组、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0.26±0.07)vs(0.48±0.02)、(0.44±0.04)、(0.37±0.03),P<0.01,P<0.01,P<0.05];低、中、高剂量组IP3RⅢ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0.35±0.08)、(0.31±0.05)、(0.71±0.09)vs(0.03±0.01),P<0.01],高剂量组IP3RⅢmRNA表达量分别高于低、中剂量组[(0.71±0.09)vs(0.35±0.08)、(0.31±0.05),P<0.01];高剂量组细胞内[Ca2+]i平均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6 171.66±601.72)vs(3 618.33±559.26),P<0.05]。结论 IP3RⅢDNA低甲基化致细胞内IP3RⅢmRNA表达增加,[Ca2+]i增加,可能是BeSO4致MRC-5细胞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肌醇受体 DNA甲基化 硫酸铍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