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门型个体化唇弓治疗上颌唇向易位阻生尖牙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何武成 何琴 +3 位作者 鲁光炜 李迎兰 吴泽琳 焉姝鶴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9期647-652,共6页
目的探讨门型个体化唇弓对上颌唇向易位阻生尖牙移动的效果和该装置对易位尖牙的移动机制,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共收集单侧唇向上颌尖牙易位病例8例,用门型个体化唇弓进行矫治。分别于矫治前(T1)和矫治中(T2)易位尖牙牙冠移动至与同象... 目的探讨门型个体化唇弓对上颌唇向易位阻生尖牙移动的效果和该装置对易位尖牙的移动机制,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共收集单侧唇向上颌尖牙易位病例8例,用门型个体化唇弓进行矫治。分别于矫治前(T1)和矫治中(T2)易位尖牙牙冠移动至与同象限正常邻牙邻接但偏唇侧位置时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测量牙尖点和根尖点到中线的位移变化及长轴角度变化,进行移动机制的研究。采用牙周探针测量易位尖牙和对侧正常尖牙探诊深度和颊侧临床牙冠高度进行矫治前(T1)、矫治后(T3)牙周变化评估。结果所有8颗易位尖牙均成功通过门型个体化唇弓移动到牙弓正常近远中位置,平均耗时(11.5±2.7)个月,总的矫治疗程(28.3±4.7)个月。T1~T2期牙尖位移8.1 mm,根尖位移1.5 mm,牙尖位移大于根尖位移(P<0.05),尖牙长轴发生17.5°倾斜。T1、T3期牙周测量指标探诊深度和颊侧临床牙冠高度测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唇向易位阻生尖牙通过门型个体化唇弓在偏唇侧位置移动是可行的和有效的,该装置对易位尖牙的位移方式是控制性倾斜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位尖牙 上颌 阻生 错位 个体化唇弓 正畸治疗 全口曲面断层片 牙周袋 临床牙冠高度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中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茆晶晶 周忠伟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74-480,共7页
过去几十年,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因较传统算法更出色的特征提取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各专业领域。在医学领域,目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已在疾病的病理与影像学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预后预测等方面... 过去几十年,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因较传统算法更出色的特征提取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各专业领域。在医学领域,目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已在疾病的病理与影像学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预后预测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文章就以卷积神经网络为主的深度学习在口腔颌面外科疾病诊疗中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分析当前研究面临的挑战,以期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口腔颌面外科 深度学习 影像分析
原文传递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综合征型唇腭裂小鼠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3
作者 王宇萌 迟丹丹 +2 位作者 张贝贝 段小红 黄永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710-714,共5页
目的:建立综合征型唇腭裂小鼠模型并分析其表型特征。方法:采用灌胃法于孕鼠妊娠10.5 d(gestational days 10.5,GD10.5),以90 mg/kg的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或等量玉米油+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溶... 目的:建立综合征型唇腭裂小鼠模型并分析其表型特征。方法:采用灌胃法于孕鼠妊娠10.5 d(gestational days 10.5,GD10.5),以90 mg/kg的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或等量玉米油+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溶剂处理,GD14.5/GD17.5取胎鼠,行体视显微镜、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胎鼠的全身及腭组织结构和发育情况;免疫荧光染色验证维甲酸受体(retinoic acid receptor alpha,RARα)在小鼠腭部及牙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胎鼠出现腭裂、磨牙发育异常、肢体畸形、心肌致密化不全等表型。实验组RARα表达升高。结论:atRA诱导建立的小鼠腭裂模型具有综合征型唇腭裂的特征,可通过激活RARα受体影响小鼠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综合征型唇腭裂 先天性心脏病 磨牙 成釉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