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蛋白乳酸化参与调控炎症疾病的组织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唐玉娇 刘如新 +2 位作者 白雪 陈梦飞(综述) 张玲(审校)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12期1308-1312,共5页
炎症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到表观遗传学调控。组蛋白的翻译后修饰是表观遗传的重要组成部分,衍生自乳酸的组蛋白乳酸化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组蛋白翻译后修饰,包括巨噬细胞在内的免疫细胞在炎症疾病组织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组蛋白... 炎症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到表观遗传学调控。组蛋白的翻译后修饰是表观遗传的重要组成部分,衍生自乳酸的组蛋白乳酸化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组蛋白翻译后修饰,包括巨噬细胞在内的免疫细胞在炎症疾病组织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组蛋白乳酸化修饰作为表观遗传修饰介导免疫细胞修复基因、糖酵解基因表达调控及免疫细胞程序性死亡,从而参与调控炎症疾病的组织损伤修复。该文对组蛋白乳酸化参与调控炎症疾病的组织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组织损伤修复 组蛋白乳酸化 免疫细胞
下载PDF
心搏骤停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危险因素研究现状
2
作者 白雪 陈梦飞 +2 位作者 唐玉娇 刘如新 张玲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5-448,共4页
心搏骤停最常发生在医院外,即院外心搏骤停(OHCA),是全球重要的健康问题。大约有40%的心搏骤停原因不明,遗传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病是心搏骤停的重要致病因素。心搏骤停发生后,确定其遗传因素,不仅对个人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可能面临家... 心搏骤停最常发生在医院外,即院外心搏骤停(OHCA),是全球重要的健康问题。大约有40%的心搏骤停原因不明,遗传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病是心搏骤停的重要致病因素。心搏骤停发生后,确定其遗传因素,不仅对个人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可能面临家族疾病风险的亲属也具有重要意义。在美国,每年OHCA患者超过35万例,院内心搏骤停(IHCA)患者超过20万例;在西欧,心搏骤停占所有成人自然死亡的15%~20%,占所有心血管疾病死亡的50%。为了减轻心搏骤停在社会范围内造成的负担,需要更多地了解心搏骤停的发病因素,如不同地区的发病率、风险因素及更容易发生心搏骤停的风险人群。对于每个个体而言,心搏骤停是复杂的遗传因素与后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理解心搏骤停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发病因素及制定个体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需要收集心搏骤停人群的病例资料,并进行多模式分析,以便找出心搏骤停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近期,欧洲正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收集并整合心搏骤停相关数据。由于致力于心搏骤停人群病例资料大数据集的创建,人们对心搏骤停发病的病理学及危险因素的认识正在稳步提升。本文就近年来心搏骤停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而为制定更好的心搏骤停预防及治疗策略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院外心搏骤停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