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医院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耐药性及抗菌药物使用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玉巧 王萍 +6 位作者 何琼 杨腊梅 刘莉 田娟 田超 尤汉萍 高小芳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742-744,共3页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特征、耐药性及与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重症医学科收住的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不同部位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细菌标本来源的分布情况,进行药物敏感分析试验,同时...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特征、耐药性及与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重症医学科收住的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不同部位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细菌标本来源的分布情况,进行药物敏感分析试验,同时分析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耐药性的相关关系。结果 2016年、2017年及2018年分别检出检出鲍曼不动杆菌为125、112及101株,共338株鲍曼不动杆菌培养阳性标本,标本来源主要为呼吸道分泌物;采取严格院感措施后,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有减少趋势;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且系多重耐药;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的使用强度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院内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菌株分布广泛,多重耐药明显,抗生素选择需要联合用药,加强院感是减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方案对ICU谵妄患者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4
2
作者 司联晶 张跃斌 +1 位作者 王艳莉 朱晓丹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11期1299-1302,共4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对ICU谵妄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300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150例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对照组150例采用常...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对ICU谵妄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300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150例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对照组150例采用常规措施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干预组患者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ICU停留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谵妄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能够有效降低ICU患者谵妄的发生,且对ICU谵妄患者病情的转归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谵妄 ICU 集束化护理 干预效果
下载PDF
咪达唑仑和芬太尼在ICU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王玉巧 马丽萍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208-210,共3页
为探讨咪达唑仑与芬太尼在ICU患者镇静镇痛治疗中的效果,观察ICU 198例需行镇静镇痛治疗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非终末期患者持续静脉泵入咪达唑仑与芬太尼临床资料,在给药前及给药后15min及药物持续状态下记录患者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 为探讨咪达唑仑与芬太尼在ICU患者镇静镇痛治疗中的效果,观察ICU 198例需行镇静镇痛治疗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非终末期患者持续静脉泵入咪达唑仑与芬太尼临床资料,在给药前及给药后15min及药物持续状态下记录患者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同时评价药物治疗效果及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患者的R、MAP、SpO2及HR在用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镇静镇痛评分明显好转,基本可达治疗目标;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且均给予及时处理。提示咪达唑仑和芬太尼在ICU患者中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芬太尼 镇静镇痛
下载PDF
益生菌对降低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朱瑞 雷震 +3 位作者 周亮 王建民 金丽娟 王艳莉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987-989,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服用益生菌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治ICU机械通气患者200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2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 d死亡率和研究期间的并发症(腹泻、菌血症等)... 目的探讨早期服用益生菌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治ICU机械通气患者200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2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 d死亡率和研究期间的并发症(腹泻、菌血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平均ICU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5天研究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鼻饲益生菌可以降低ICU患者VAP的发生率,缩短ICU病房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值得临床上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预防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肺炎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并发肺动脉高压患儿手术前后血浆心钠素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跃斌 王玉巧 +5 位作者 刘辉 马玉龙 张科东 牛涛 郑胜香 杜宗孝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306-308,共3页
目的:研究室间隔缺损(VSD)并发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PH)患儿体外循环手术前后血浆心钠素(ANP)含量的变化。方法:对50例VSD患儿,其中并发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组)36例(轻度肺动脉高压17例,中度肺动脉高压12例,重度肺动脉高压7例);肺动脉... 目的:研究室间隔缺损(VSD)并发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PH)患儿体外循环手术前后血浆心钠素(ANP)含量的变化。方法:对50例VSD患儿,其中并发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组)36例(轻度肺动脉高压17例,中度肺动脉高压12例,重度肺动脉高压7例);肺动脉压正常(非肺动脉高压组)14例,及30例1.5~14岁的健康儿童(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体外循环手术前、术后1、2、3、5d血浆ANP浓度。结果:1VSD伴轻、中、重度PH患儿血浆ANP表达水平均高于VSD不伴PH组及对照组;血浆ANP浓度随肺动脉高压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正相关;2VSD伴轻、中、重度PH患儿术后第5天其血浆ANP表达均有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别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VSD伴肺血流量增加及肺动脉高压时,显示血浆ANP浓度升高,并可做为患儿手术效果评价的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并发症 高血压 肺性/病因学 高血压 肺性/病理生理学 心钠素/代谢手术期间 儿童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玉巧 陈永祥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20-1622,共3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20)和乌司他丁组(n=22),观察比较术前、术后1h、24h两组的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动脉血氧含量(CaO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20)和乌司他丁组(n=22),观察比较术前、术后1h、24h两组的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动脉血氧含量(C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X胸片、术后带机时间的变化。结果:术前两组各指标基本一致,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组在术后1h及24hPA-aO2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乌司他丁组术后1h及24hCaO2,SaO2,PaO2与对照组比较,均较对照组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胸片渗出较乌司他丁组多;对照组比乌司他丁组带机时间长,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过程造成肺损伤,乌司他丁对肺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体外循环术 蛋白酶抑制药
下载PDF
两种人工气道湿化液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司联晶 王艳莉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第8期767-769,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湿化液的选择原则。方法筛选气道开放患者病例60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0.45%盐水组,采用持续气管内滴注湿化法,并进行连续观察。结果生理盐水组与0.45%盐水组痰液黏稠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45%盐水组...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湿化液的选择原则。方法筛选气道开放患者病例60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0.45%盐水组,采用持续气管内滴注湿化法,并进行连续观察。结果生理盐水组与0.45%盐水组痰液黏稠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45%盐水组日吸痰次数、形成痰痂、发生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均少于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 0.45%的盐水较生理盐水湿化液对气道及肺组织损害小,且对气道的湿化作用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道 湿化液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颅脑损伤术后镇静镇痛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玉巧 张跃斌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81-1183,共3页
目的:评价颅脑损伤术后应用咪达唑仑与芬太尼镇静镇痛治疗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ICU颅脑损伤术后46例需行镇静镇痛治疗的患者,均持续静脉泵入小剂量咪达唑仑与芬太尼,在给药前及给药后15min及药物持续状态下记录患者呼吸频率、平... 目的:评价颅脑损伤术后应用咪达唑仑与芬太尼镇静镇痛治疗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ICU颅脑损伤术后46例需行镇静镇痛治疗的患者,均持续静脉泵入小剂量咪达唑仑与芬太尼,在给药前及给药后15min及药物持续状态下记录患者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变化,评价联合应用小剂量咪达唑仑与芬太尼的治疗效果及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患者的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在用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的镇静镇痛评分明显好转,基本可达治疗目标;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且均给予及时处理。结论:小剂量咪达唑仑和芬太尼对ICU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联合应用可消除机械通气患者的焦虑及人机对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芬太尼/治疗应用 咪达唑仑/治疗应用 颅脑损伤 手术后期间
下载PDF
重症与非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征的对比及重症患者危险因素的预测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晓麒 杨吉琴 +3 位作者 冯涛 赵桂霞 高小芳 曹相原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重症与非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特征,识别重症患者的危险因素,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地区确诊为COVID-19患者75例,根据患者首诊入院时的临床特征,分为重症组(14例)和非重症组(61例),比... 目的对比分析重症与非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特征,识别重症患者的危险因素,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地区确诊为COVID-19患者75例,根据患者首诊入院时的临床特征,分为重症组(14例)和非重症组(61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重症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重症组年龄大于非重症组,体温升高、乏力、咳脓痰、气短较非重症组明显(P<0.05)。重症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D-二聚体(D-D)、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高于非重症组(P<0.05)。胸部CT显示重症组病变较非重症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细胞、年龄、体温是预测重症患者的危险因素。结论重症组患者临床表现、炎症因子及转氨酶较非重症组严重,老年、发热、淋巴细胞减低是预测COVID-19患者发展为重症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临床特征 重症 危险因素预测
下载PDF
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3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玉巧 张跃斌 +3 位作者 马玉龙 刘辉 张科东 陈月芬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661-662,共2页
为观察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分析58例非糖尿病酒精中毒的患者资料。其中38例在常规洗胃、补液、保护胃黏膜、制酸等治疗基础上给予纳络酮0.4mg静推,严重患者间隔30min可重复使用1次,随后给予5%GS 250mL+纳络酮0.8mg静滴;... 为观察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分析58例非糖尿病酒精中毒的患者资料。其中38例在常规洗胃、补液、保护胃黏膜、制酸等治疗基础上给予纳络酮0.4mg静推,严重患者间隔30min可重复使用1次,随后给予5%GS 250mL+纳络酮0.8mg静滴;另20例仅采用常规治疗。结果,纳络酮治疗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清醒时间明显提前(P<0.05)。提示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络酮 急性酒精中毒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肺功能恢复的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霞 尹红梅 段梅花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388-389,共2页
关键词 心脏缺损 肺功能 护理
下载PDF
精细化流程模式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手术风险控制中的作用
12
作者 周迎娣 李娟 +1 位作者 朱玉霞 阚天燕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1039-1041,共3页
目的探讨精细化流程模式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手术风险控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中进行常规风险控制,观察组患者手术中在常规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流程模式... 目的探讨精细化流程模式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手术风险控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中进行常规风险控制,观察组患者手术中在常规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流程模式,并对2组老年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关节腔引流量、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80.60±4.50)min和(86.50±6.60)min,术中出血量为(180.00±40.00)mL和(210.00±40.00)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精细化流程模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进行风险控制,能降低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手术中的风险,使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手术保质保量地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流程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风险 干预
下载PDF
SOFA评分对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辉 侯荣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12期33-34,38,共3页
目的探讨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系统对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价。方法对105例符合条件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n=41)和存活组(n=64),记录入院后每天的相关资料,进行SOFA评分,并对入院即刻(SOF... 目的探讨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系统对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价。方法对105例符合条件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n=41)和存活组(n=64),记录入院后每天的相关资料,进行SOFA评分,并对入院即刻(SOFA1)和入院72h(SOFA2)SOFA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死亡组和存活组SOFA1、SOFA2及△SOFA(SOFA1与SOFA2之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OFA2评分越高,病死率越高。结论 SOFA评分结果与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有关。动态应用SOFA评分,同时辅以其他指标,可以为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 预后
下载PDF
间歇充气加压联合药物预防颅脑术后卧床患者DVT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秋梅 张学娟 阚天燕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139-1141,共3页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IPC)联合低分子肝素(LMWH)对神经外科术后长期卧床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148例神经外科术后长期卧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风险的患者,为预防血栓形成,单用LMWH者为A组74例,IPC联合LMWH者为B...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IPC)联合低分子肝素(LMWH)对神经外科术后长期卧床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148例神经外科术后长期卧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风险的患者,为预防血栓形成,单用LMWH者为A组74例,IPC联合LMWH者为B组74例。出院前1 d复查下肢深静脉血管用彩超,明确是否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 A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1例,死亡3例;B组6例,死亡1例。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上,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P联合LMWH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LMWH;两种预防深静脉形成的方法与患者死亡率无相关性;IPC联合LMWH应在神经外科术后长期卧床缺乏运动的患者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充气加压 低分子肝素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下载PDF
145例CEA术后患者并发症观察和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明秋 师娜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9年第4期47-49,共3页
总结了145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145例患者中,剥脱部位左侧74例,右侧63例,双侧8例。行经典术式78例,外翻术式67例。结果,术后48 h内21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其中颅神经损伤11... 总结了145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145例患者中,剥脱部位左侧74例,右侧63例,双侧8例。行经典术式78例,外翻术式67例。结果,术后48 h内21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其中颅神经损伤11例,脑过度灌注综合征4例,颈部伤口血肿1例,脑梗塞1例,心律失常1例,房颤3例。通过精心治疗、观察和护理,124例患者(85.51%)出院时术前症状消失或好转。认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护理的重点是合理控制血压保证灌注,严格记录出入量,观察四肢及脑部症状,重视主诉,加强气道管理及抗凝药物应用,观察术区伤口出血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CEA 护理
下载PDF
细菌多药耐药的分子机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玉巧 张跃斌 吴艳梅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8年第5期70-73,共4页
随着抗生素在临床的广泛使用,细菌的耐药性已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在20世纪90年代,WHO首次认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问题已经是全球性问题。199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第35届国际抗生素与化疗会议,其中心议题是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 随着抗生素在临床的广泛使用,细菌的耐药性已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在20世纪90年代,WHO首次认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问题已经是全球性问题。199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第35届国际抗生素与化疗会议,其中心议题是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和结核病的重新出现;1998年WHO对西太平洋地区16个国家的监测发现,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非常严重;同年世界卫生大会敦促各成员国采取措施改进行为规范以阻止感染的传播,进而阻止耐药菌的扩散;WHO在《遏制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全球战略》提供了一个延缓耐药菌出现和减少耐药菌扩散的干预框架;2003年12月和2004年3月,WHO与国际粮农组织、国际动物健康组织合作,共同在瑞士日内瓦、挪威奥斯陆召开了两次关于人类医学领域抗生素使用和细菌耐药性研讨会,呼吁全世界共同遏制抗生素滥用;从2006年1月开始,欧盟药品委员会严禁在动物饲料中添加各种抗生素作为“动物生长促进剂”。目前我国临床分离菌株对各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正逐年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 多药耐药 分子机制 抗生素滥用 世界卫生大会 临床分离菌株 药物耐药性 西太平洋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