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的语言风格及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鲁玉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58-62,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平实而不失智慧、质朴而不失深刻,彰显出"用典考究,妙语连珠""通俗易懂,贴近群众""删繁就简,言之有物""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四个鲜明的特点。这种"中国风格、...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平实而不失智慧、质朴而不失深刻,彰显出"用典考究,妙语连珠""通俗易懂,贴近群众""删繁就简,言之有物""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四个鲜明的特点。这种"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给当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带来三个方面的有益启示: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汇通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反对"假、大、空"的"党八股",构建"短、实、新"的质朴简洁文风;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遵循实事求是的真理标准和以人为本的价值标准,构建真、善统一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语言风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探究——以宁夏师范学院为例
2
作者 周静 《大众文摘》 2022年第50期76-78,共3页
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帮助大学生奠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价值,当前,宁夏地区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传播途径比较单一、受到多元信息冲击和对红色资源认知不足的... 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帮助大学生奠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价值,当前,宁夏地区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传播途径比较单一、受到多元信息冲击和对红色资源认知不足的现实掣肘。推动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通过立足课堂教学、用好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依托实践教学、推进第二课堂实践平台构建,借助技术赋能、创新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的载体等途径,进一步提升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效果和作用,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红色资源 高校 思政课教学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文化建构研究述评
3
作者 王鲁玉 林晶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7期184-188,共5页
基于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时代背景和存在的问题,从文化建构角度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文化建构"观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学习的过程总是与一定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紧密相连,... 基于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时代背景和存在的问题,从文化建构角度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文化建构"观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学习的过程总是与一定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紧密相连,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场域中展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个体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一系列活动,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最终达成预期目标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和学习过程应紧随实践活动展开,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从中学习知识,坚守理想,坚定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育 文化建构
下载PDF
海原大地震灾害“震柳”与“震柳精神”文化生成的人类学阐释
4
作者 程玄皓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85-93,共9页
1920年海原大地震灾害发生已逾百年。百年社会文化变迁中,一棵古柳从自然之物到地震灾害“震柳”的变迁认知中,赋予一种文化精神及其人类学价值意蕴,建构生成的“震柳精神”成为海原极震区的文化精神之标。首先基于本地人主位立场对“... 1920年海原大地震灾害发生已逾百年。百年社会文化变迁中,一棵古柳从自然之物到地震灾害“震柳”的变迁认知中,赋予一种文化精神及其人类学价值意蕴,建构生成的“震柳精神”成为海原极震区的文化精神之标。首先基于本地人主位立场对“震柳”自然人文环境与历史文化记忆深描与阐释,再对海原大地震灾害“震柳”到“震柳精神”的建构生成过程进行考论阐释,最后论述“震柳精神”所表达的“坚韧不拔与自强不息”的具体内涵,这是与海原人民的历史与现实生境相互契合的,具有价值合理性,而且其历史生成的过程,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传统具有价值契合性与相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原大地震 震柳 震柳精神 灾害文化 文化记忆
下载PDF
宁夏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
5
作者 庄萍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49-152,共4页
"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夏精神是一种具有独特价值的精神文化,凝聚着宁夏这片土地的红色历史,是宁夏丰厚文化底蕴、光荣历史传统的高度凝练。将宁夏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既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模式的丰富和创... "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夏精神是一种具有独特价值的精神文化,凝聚着宁夏这片土地的红色历史,是宁夏丰厚文化底蕴、光荣历史传统的高度凝练。将宁夏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既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模式的丰富和创新,也是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现实需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将宁夏精神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主阵地;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宁夏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纽带;校园思想文化建设,是宁夏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良好平台;健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体系,是宁夏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前提。这些都是宁夏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下载PDF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功能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媛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21-26,共6页
高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域,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提升教育效果。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宝贵资... 高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域,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提升教育效果。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宝贵资源。红色文化为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提供价值导向;为激发爱国情感,涵养爱国主义精神夯基垒台;为锤炼道德品质,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提供“丰富营养”。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有效融入,须创新教育形式,遵循大学生认知特点,从“铸”“润”“行”三个维度构筑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功能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海原大地震灾害研究的历史考察与未来之思 被引量:1
7
作者 程玄皓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92-100,共9页
海原大地震灾害发生已逾百年。百年以来,关于海原大地震灾害的研究不断涌现。回望研究历史,发现关于海原大地震灾害的研究呈现为地震灾害发生后不同主体的社会性初步实地调查,为后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一手资料与文献,开创了中国地... 海原大地震灾害发生已逾百年。百年以来,关于海原大地震灾害的研究不断涌现。回望研究历史,发现关于海原大地震灾害的研究呈现为地震灾害发生后不同主体的社会性初步实地调查,为后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一手资料与文献,开创了中国地震灾害科学研究的历史先河。新中国成立后,关于海原大地震灾害研究,主要展现为自然科学领域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并进”,在自然科学领域主要关注到对地震灾害持续性的科学分析、地震成因溯源的科学探讨、地震灾害特征的科学认知、地震灾害诱发黄土滑坡的科学研究等方面;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具体表现为历史学视域下的海原大地震灾害之历史研究、文学视域下的海原大地震灾害之历史叙事及民族学人类学视域下海原大地震灾害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变迁”研究。关于海原大地震灾害研究的未来之思,主要在于关注海原大地震灾害受灾主体的差异性研究,多维度扩展相关主题与研究范围,同时走向多学科结合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原大地震 地震灾害 社会调查 自然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实现途径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庄萍 杨彦栋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第9期15-18,共4页
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奠基性作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通过劳动改造自然界及人本身的历史。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劳动教育,一直都把劳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文章以新... 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奠基性作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通过劳动改造自然界及人本身的历史。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劳动教育,一直都把劳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文章以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为起点,分析了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现状,探析了新时代高校劳动的实现途径,旨在全面提高大学生劳动素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更多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人才培养 全面发展
下载PDF
“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现路径
9
作者 庄萍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I0018-I0018,共1页
“四史”教育中蕴含丰富育人元素,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促进学习者形成强大精神动力,是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良好素材。鉴于此,高校可在思政课教学创新与优化阶段,加强挖掘“四史”教育元素,借助理论阐释... “四史”教育中蕴含丰富育人元素,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促进学习者形成强大精神动力,是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良好素材。鉴于此,高校可在思政课教学创新与优化阶段,加强挖掘“四史”教育元素,借助理论阐释为“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奠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教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育融入 实现路径 教育元素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 建设者和接班人 创新与优化
下载PDF
文化自信:明确“第二个结合”的逻辑必然
10
作者 单侠 《民主与科学》 2023年第6期37-40,共4页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1]...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1]这一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结合”发展至“两个结合”的创新观点,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被重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又被再次强调。相比较来看,“两个结合”与“一个结合”的明显差异在于,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中更加鲜明地凸显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意蕴,从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置于更高的历史和理论维度加以审视,彰显了强烈的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创新观点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理论维度 逻辑必然
下载PDF
二十大精神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要义——基于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
11
作者 马小军 王春玲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18-23,共6页
党的二十大是推进一切工作的科学指南,党的二十大精神更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武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划时代思想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正确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科学... 党的二十大是推进一切工作的科学指南,党的二十大精神更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武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划时代思想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正确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科学内涵,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以团结进步的政治符号和情感要素进一步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好、宣传好和贯彻好,在现实生活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帮助青年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大精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高校 民族团结 教育教学
下载PDF
水资源承载力提升对策研究——以六盘山区为例
12
作者 单侠 王鲁玉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第8期87-88,共2页
本文从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及兴修水利开发水资源两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为解决西海固水资源匮乏问题,为该地区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六盘山区 水资源 提升对策
下载PDF
试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师资配置政策路径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孝 《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0-123,共4页
文章阐释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师资配置政策的内涵,针对现行义务教育师资配置政策中存在的若干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实现城乡学校间均衡配置师资的政策路径。
关键词 义务教育一体化 师资配置 均衡配置 教育均衡
下载PDF
对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自觉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鲁玉 《理论建设》 2015年第4期28-31,共4页
高校青年学生是我们党新生力量的重要来源,在大学生党员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水平和党性自觉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党员队伍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因此,如何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如何开展大学生... 高校青年学生是我们党新生力量的重要来源,在大学生党员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水平和党性自觉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党员队伍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因此,如何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如何开展大学生党员党性自觉教育、如何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素养、如何将其培养成为一支思想过硬立场坚定全面发展的党的生力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已俨然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著作和重要讲话中关于党性的观点和理论为大学生党性自觉教育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性 大学生党员 党性自觉
下载PDF
全过程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题中应有之义--基于民族地区高校教育教学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维东 马小军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9期17-22,共6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齐心协力,这不仅是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的行动指南,更是关乎教育阶段性长久发展的时代必须。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立足当下,审视未来,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齐心协力,这不仅是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的行动指南,更是关乎教育阶段性长久发展的时代必须。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立足当下,审视未来,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地区高校发展全过程,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但在进一步推进该项工作的过程中,仍存在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欠缺及教学体系的丰富性和实践性不足等问题,进而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地区高校发展阶段的融合嵌入教育。本文立足于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意义,旨在以问题导向为主,重点聚焦于“四个主阵地”建设,为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高校发展 全过程 教育教学
下载PDF
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自信培育探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改红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7年第3期67-69,共3页
优秀传统文化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邃的价值哲理给当代人以深刻启示,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自信培育的宝贵资源。文章在阐述传统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契合性的同时,重点探究了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价值观自信培育... 优秀传统文化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邃的价值哲理给当代人以深刻启示,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自信培育的宝贵资源。文章在阐述传统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契合性的同时,重点探究了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价值观自信培育的路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大学生 价值观自信 培育
下载PDF
《民国时期佛教革新研究(1919—1949)》简评
17
作者 郭亚平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19-119,共1页
佛教本是外来宗教,然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逐渐演化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与儒、道共同构筑起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佛教在经历了南北朝至唐代的鼎盛之后,到了近代却日渐衰微。究其原因,纷繁芜杂,可以大书特书。本书的著者单侠博士只截取了... 佛教本是外来宗教,然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逐渐演化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与儒、道共同构筑起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佛教在经历了南北朝至唐代的鼎盛之后,到了近代却日渐衰微。究其原因,纷繁芜杂,可以大书特书。本书的著者单侠博士只截取了民国时期(1919—1949)这一时间段作为研究的蓝本,集中研究了近代佛教的教理、教制、教产和僧伽的改革实践。研究视角独特,资料翔实,论证严谨,可以称得上一部上乘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宗教 教理 僧伽 上乘之作 日渐衰微 纷繁芜杂 佛教界 革新运动 庙产兴学 现代思想
下载PDF
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18
作者 杨改红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5年第3期76-78,共3页
文章以主体间性理论为依据,审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现实困境,提出在主体间性理论视域下,构建"一·二·三·四"实践教学模式,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主体间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模式
下载PDF
生态文明从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的法治路径论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鲁玉 林晶 魏国强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20-126,144,共8页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明显的制度优势,既表现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制度范导方面,又表现在各项具体制度的有效保障方面。推动实现生态文明制度优势转变为生态治理效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推动生态文明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明显的制度优势,既表现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制度范导方面,又表现在各项具体制度的有效保障方面。推动实现生态文明制度优势转变为生态治理效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推动生态文明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生态治理效能,其转化中介和桥梁的选择至为关键。实践证明,生态法治路径是推动生态文明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生态治理效能的最有效路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构建的生态法制体系为生态法治实践提供了理论和制度前提。在此前提下,借助生态法治推动生态制度优势向生态治理效能转化,还需要基于法律生态化,科学界定生态权益、生态保护义务和生态损害赔偿,以实现生态正义;构建基于党的领导、政府主导和群众参与的协同运作机制,以凝聚生态法治合力;构建基于学校、社会和融媒体协同化、立体化教育宣传机制,以培养生态法治共识。生态法治是一项综合性和更具执行性的生态治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制度优势 治理效能 生态法治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邱双成 《高教学刊》 2019年第24期156-158,共3页
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有效组织与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但要求投入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还要得到社会和学校等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对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 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有效组织与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但要求投入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还要得到社会和学校等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对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教学 现状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