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 被引量:27
1
作者 马芳 丁晨哲 +3 位作者 李丽 杜建才 张征 杨炬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24-26,1,共3页
目的分析2009和2010年宁夏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索手足口病发病危险因素,总结防控经验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分析2年手足口病分布特征,对956例病例进行临床表现及流行因素调查。结果 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数较2009年上升62.13%,... 目的分析2009和2010年宁夏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索手足口病发病危险因素,总结防控经验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分析2年手足口病分布特征,对956例病例进行临床表现及流行因素调查。结果 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数较2009年上升62.13%,且发病高峰出现时间提前,峰值增高;2010年报告病例数增加的县区有17个,其中同心县增幅最大;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2~4岁组,男性多于女性,以散居和托幼儿童为主;患者临床表现以手、足、口部皮疹或疱疹为主,发热组与不发热组臀部皮疹、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咳嗽、流涕、咽痛、恶心、呕吐、腹痛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有接触史占26.05%、吃生冷食品占32.64%、经常咬手指占53.66%、经常咬玩具占39.54%、经常给患儿换洗床单占39.44%。结论加强对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加强托幼机构晨午检制度,特别是对流动人口多的托幼机构的监管力度,才能提高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宁夏银川地区近2年胆囊结石主要成因构成比变化
2
作者 王亚飞 王吉军 +4 位作者 刘明奇 辛国军 杨勇 张多强 田明国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7年第4期40-43,共4页
目的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宁夏银川地区胆囊结石主要成因构成比的变化。方法对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宁夏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的1250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胆囊结石患者的好发年龄段为40~69... 目的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宁夏银川地区胆囊结石主要成因构成比的变化。方法对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宁夏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的1250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胆囊结石患者的好发年龄段为40~69岁,占患者总数的65%,其中以50~59岁组人数所占比例最高。胆囊结石患者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1.37,较本地区早期报道的比例明显减少。结论宁夏银川地区胆囊结石的高发年龄及男女比例发生了变化:高发年龄段后移,男性所占的比例增加尤其在20~29岁年龄组最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成因 构成比 宁夏银川
下载PDF
槐定碱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周炳刚 苏刚 +3 位作者 马德强 孙靖中 范玉琢 郝永存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7-199,共3页
目的 探讨槐定碱对人胃癌MGC 80 3细胞抑制作用及其诱导凋亡机理。方法 用MTT法测定槐定碱对MGC 80 3细胞的IC50 ,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和DNA凝胶电泳等技术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实验显示 0 .4~ 3.2mg /ml的槐定碱对... 目的 探讨槐定碱对人胃癌MGC 80 3细胞抑制作用及其诱导凋亡机理。方法 用MTT法测定槐定碱对MGC 80 3细胞的IC50 ,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和DNA凝胶电泳等技术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实验显示 0 .4~ 3.2mg /ml的槐定碱对体外培养的MGC 80 3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其发生凋亡 ,凋亡细胞表现为细胞固缩 ,核染色质聚集或碎裂、胞质空泡化等 ;DNA电泳可见DNA“梯形”条带 ;流式细胞仪检测Sub G1凋亡峰在G1期前出现 ,S期细胞比例增高。结论 槐定碱对体外培养MGC 80 3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 ,机理与通过阻止细胞周期的进程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定碱 胃癌 MGC-803细胞 细胞凋亡 肿瘤 细胞培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周炳刚 孙靖 +1 位作者 范玉琢 苏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9-691,共3页
目的 研究氧化苦参碱对MCF 7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机制。方法 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和DNA凝胶电泳等技术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实验显示氧化苦参碱作用于体外培养的MCF 7细胞可诱导发生凋亡 ,凋亡细... 目的 研究氧化苦参碱对MCF 7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机制。方法 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和DNA凝胶电泳等技术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实验显示氧化苦参碱作用于体外培养的MCF 7细胞可诱导发生凋亡 ,凋亡细胞表现为细胞固缩 ,核染色质聚集或碎裂、胞质空泡化等 ;DNA电泳可见DNA梯形条带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示DNA含量下降 ,流式细胞仪检测sub G1峰在G1期前出现 ,S期细胞比例增高。结论 氧化苦参碱对体外培养MCF 7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 ,机制与通过阻止细胞周期的进程 ,启动细胞自身调控程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氧化苦参碱 细胞凋亡 MCF-7细胞 苦豆子
下载PDF
改良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勇 田明国 +3 位作者 辛国军 李智勇 丁洋 狄华明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362-364,共3页
目的总结改良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214例改良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接受改良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214例患者(女125例,男89例)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22... 目的总结改良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214例改良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接受改良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214例患者(女125例,男89例)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2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86例,胆囊息肉6例。204例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95.3%),9例因广泛致密粘连改为三孔法完成手术,1例术中明确为Mirizzi综合征,中转开腹完成胆囊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46.4±12.3)min,术中出血(24.0±8.3)mL。所有患者术后无出血、胆漏、胆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实用、安全的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孔法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多功能拨棒 胆囊结石
下载PDF
紧急手术治疗穿透性心脏损伤 被引量:6
6
作者 刘骁雄 牛涛 陈永祥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25-425,共1页
关键词 穿透性心脏损伤 急救 成功率 疗效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症并胃静脉曲张断流术中自发性胃肾分流道的保护及其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田明国 杨勇 +2 位作者 贾东 刘明奇 辛国军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并胃静脉曲张及自发性胃肾分流道时选择性断流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手术前门静脉CT检查发现有胃静脉曲张伴自发性胃肾分流道的患者,在脾切除术后离断结扎胃静脉曲张的输入血管,保留自发性胃肾分流道。纵...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并胃静脉曲张及自发性胃肾分流道时选择性断流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手术前门静脉CT检查发现有胃静脉曲张伴自发性胃肾分流道的患者,在脾切除术后离断结扎胃静脉曲张的输入血管,保留自发性胃肾分流道。纵行离断肝胃韧带。不对食管下段及胃底贲门进行游离。观察门静脉压力变化、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门静脉血栓发生率、胃静脉曲张消失率以及复发出血率。结果本组共31例,手术时间(221±128)min,手术出血量(326±228)mL,术中门静脉自由压力为切脾前(35.5±17.52)cmH_2O、切脾后(26.5±21.35)cmH_2O、断流后(28.3±22.61)cmH_2O。术后平均胃管拔除时间(2.8±1.5)d,无胃瘫及肝性脑病发生,术后随访时间22个月(6~48个月),无复发出血,胃静脉曲张消失26例(83.87%)、明显缩小5例(16.13%),CT显示原胃肾分流道通畅,发生门静脉血栓3例(9.68%)。结论保护自发性胃肾分流道的选择性断流术可有效降低胃食道静脉曲张的压力,达到防治出血的目的;同时不影响来自肠系膜上、下静脉血流进入肝脏代谢,达到选择性分流术的效果。不游离食管下段及胃底贲门可简化手术操作,降低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胃静脉曲张 自发性胃肾分流道 选择性断流术
下载PDF
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陈永祥 陈家华 《河北医药》 CAS 2006年第11期1093-1094,共2页
关键词 近距离治疗 放射性粒子 肿瘤患者 早期前列腺癌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103PD 临床应用前景 ^125I
下载PDF
胸腔镜下与常规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吕君其 李有金 +2 位作者 马生茂 牛涛 陈永祥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7年第4期263-265,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规正中胸骨开胸直视下与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对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30例,分为15例开胸组行常规正中胸骨开胸直视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和15例胸腔镜组行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 目的探讨常规正中胸骨开胸直视下与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对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30例,分为15例开胸组行常规正中胸骨开胸直视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和15例胸腔镜组行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记录临床疗效相关数据。结果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SICU气管插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胸腔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开胸组(均P<0.05),且术后4周恢复工作者的比例与开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死亡或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均无残余分流等异常情况。结论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手术损伤较小,临床疗效较为理想,更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完全胸腔镜手术 正中胸骨开胸术
下载PDF
原位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改进 被引量:3
10
作者 田明国 胡丹 +2 位作者 杨立玲 钱益 施海燕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0年第8期633-636,共4页
目的:探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改进方法。方法:采取改进的原位脾切除术,在保持脾脏原位状态下紧贴脾脏离断脾蒂及脾周韧带,最后离断脾上极的胃短血管。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时采取紧贴胃及食管分离的选择性血管离断术,保留迷... 目的:探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改进方法。方法:采取改进的原位脾切除术,在保持脾脏原位状态下紧贴脾脏离断脾蒂及脾周韧带,最后离断脾上极的胃短血管。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时采取紧贴胃及食管分离的选择性血管离断术,保留迷走神经前后干。经脾静脉插管并于术后向脾静脉内持续滴注肝素盐水以预防门静脉系血栓形成。结果:用该法治疗31例,术后门静脉自由压力(FPP)平均下降8cm水柱,手术出血量平均420mL,无手术死亡,术后近期无胃排空障碍及门静脉血栓形成。随访12~36个月,无复发出血及肝性脑病,术后6个月彩超发现门静脉矢状部血栓3例(9.68%)。结论:三贴近法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出血少,可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经脾静脉插管滴注肝素盐水可有效降低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原位脾切除术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门静脉血栓 三贴近法
下载PDF
双搭桥分流法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1
作者 景生虹 张水军 +3 位作者 金中奎 屈清荣 张忠玲 邓中月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0-342,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双搭桥法建立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 ,即用自制双头静脉插管和静脉内置管完成门静脉 左肾静脉搭桥、肝后下腔静脉内置管行临时性分流 ,在体持续低温灌洗... 目的 :探讨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双搭桥法建立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 ,即用自制双头静脉插管和静脉内置管完成门静脉 左肾静脉搭桥、肝后下腔静脉内置管行临时性分流 ,在体持续低温灌洗保存肝脏 ,观察复流后肝脏形态学变化和肝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本模型手术成功率 94% ,搭桥时间 2 0~ 2 5min ,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肝细胞结构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 :双搭桥分流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方法可行 ,能作为肝移植基础理论研究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移植 动物模型 自体移植 双搭桥分流法
下载PDF
经脾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冠肾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明国 贾东 +2 位作者 刘明奇 杨勇 辛国军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157-160,共4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7岁,因反复发作上消化道大出血于2017年8月28日收住宁夏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患者入院前15年体检发现患'丙型肝炎',未治疗。于入院前15个月突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经住院行内镜下硬化剂注射等治疗后好转出...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7岁,因反复发作上消化道大出血于2017年8月28日收住宁夏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患者入院前15年体检发现患'丙型肝炎',未治疗。于入院前15个月突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经住院行内镜下硬化剂注射等治疗后好转出院。此后反复发作消化道大出血4次,均经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止血治疗后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胃食道静脉曲张 肠系膜下静脉 冠肾分流术 选择性分流术
下载PDF
胆囊底缝线牵引二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被引量:5
13
作者 田明国 杨立玲 +6 位作者 杨勇 关洪坤 尚凡晶 钱益 胡丹 李智勇 张敏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401-403,I000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新方法。方法经脐窝上缘弧形切开皮肤1.8~2.5cm,完成气腹后靠近切口左角插入鞘管及腹腔镜,紧贴切口右角插入无损伤钳。将穿刺带线针经剑突下皮肤切口刺入腹腔并穿过胆囊底部浆肌层,经剑突下切口插入5mm鞘管...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新方法。方法经脐窝上缘弧形切开皮肤1.8~2.5cm,完成气腹后靠近切口左角插入鞘管及腹腔镜,紧贴切口右角插入无损伤钳。将穿刺带线针经剑突下皮肤切口刺入腹腔并穿过胆囊底部浆肌层,经剑突下切口插入5mm鞘管和操作钳,将胆囊底缝线打结成一线环。于右锁骨中线肋缘下刺入多功能拨棒,套住胆囊底部线环向肝脏膈面顶起,使胆囊充分显露。丝线结扎胆囊动脉和胆囊管,自胆囊底部剥离胆囊,胆囊标本经脐孔取出。结果 110例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患者采用该法治疗,97例(88.2%)获得成功。手术时间35~66min,平均44min;胆囊牵引所需时间3~7min,平均4.2min。另13例(11.8%)因分离困难而改为三孔法。全部患者术后无胆瘘、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法术中显露满意,操作如同四孔法一样方便,因此,是一种更加微创、实用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孔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缝线牵引 线扎法 免夹法
下载PDF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前后左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新波 李有金 +2 位作者 陈家华 张亚政 陈永祥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研究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前后左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对45例ASD患者,术前经胸片、超声心动图(TTE)诊断。术前及术后3 d、1、6个月、1年经TTE检查左房前后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前后径... 目的研究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前后左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对45例ASD患者,术前经胸片、超声心动图(TTE)诊断。术前及术后3 d、1、6个月、1年经TTE检查左房前后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前后径(LVESD)、主动脉内径(AOD)、肺动脉内径(PD)、肺动脉压力(PaSP)、每分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收缩率(FS)。结果 43例均成功置入封堵器,无主要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封堵器位置、形态良好。LAD无明显变化,术后3 d LVEDD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且术后1、6个月及1年较术后3 d增大(P<0.05),术后1个月LVESD较术前增大,术后6个月、1年继续增大(P<0.05),术后1年AD较术前增大(P<0.05);PaSP术后明显下降(P<0.05),术后CO、SV、EF、FS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介入治疗ASD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患者术后左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左心功能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前后左心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新波 李有金 +2 位作者 陈家华 张亚政 陈永祥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421-423,共3页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CHD-VSD)介入治疗前后左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43例CHD-VSD患者,术前经胸片、超声心动图诊断,术前及术后3 d、1、6个月、1年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左房前后径(LA)、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CHD-VSD)介入治疗前后左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43例CHD-VSD患者,术前经胸片、超声心动图诊断,术前及术后3 d、1、6个月、1年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左房前后径(LA)、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前后径(LVESD)、主动脉内径(AOD)、肺动脉压力(PASP)、每分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收缩率(FS)。结果 40例均成功置入封堵器,1例术后第3 d出现封堵器脱落,改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封堵器位置、形态良好,LA、LVEDD、LVESD、LAD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AOD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PASP术后3 d明显下降(P<0.01),术后1、6个月、1年较术后3 d下降(P<0.01),术后1年较术后6个月下降(P<0.05)。CO术后3 d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CO术后1、6个月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1年继续下降(P<0.01)。SV术后3 d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3 d EF、FS无明显变化,术后1、6个月、1年EF、FS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介入治疗CHD-VSD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患者术后左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左心功能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大骨瓣减压后早期颅骨修补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6
作者 夏建学 杜东平 +4 位作者 刘青云 刘带林 白雅林 陈宽 蒯涛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的可行性。方法对大骨瓣减压患者在首次手术后3个月内行颅骨修补术。结果 33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无术后感染、伤口开裂,颅内出血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早期颅骨成型术安全、可靠,可以在标准骨瓣减...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的可行性。方法对大骨瓣减压患者在首次手术后3个月内行颅骨修补术。结果 33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无术后感染、伤口开裂,颅内出血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早期颅骨成型术安全、可靠,可以在标准骨瓣减压术后3个月内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颅内出血 大骨瓣减压 颅骨修补
下载PDF
人胃癌细胞的黏附过程和整合素β1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远义 黄允宁 +5 位作者 马竟先 董俭达 曹相枚 赵琳 柳勇 高宏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595-597,共3页
目的:观察胃癌细胞黏附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以及在此过程中整合素β1表达的部位和强度,探讨胃癌细胞黏附过程与整合素β1表达之间的关系,为抑制胃癌细胞转移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借助位相差显微镜观察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活体胃癌MKN... 目的:观察胃癌细胞黏附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以及在此过程中整合素β1表达的部位和强度,探讨胃癌细胞黏附过程与整合素β1表达之间的关系,为抑制胃癌细胞转移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借助位相差显微镜观察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活体胃癌MKN1细胞黏附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和整合素β1的表达部位和程度进行观察。结果:胃癌细胞首先发生形态学变化,细胞伸出伪足与培养盘和其他细胞接触形成稳定状态,在此过程中整合素β1在细胞膜的伪足部分的表达增强,并形成集落团块。结论:人胃癌MKN1细胞在黏附过程中发生形态学变化,并与整合素β1的表达增强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黏附 整合素Β1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余小胆囊11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建文 赵勇 +2 位作者 吴江河 杨杰 李文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1286-1287,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余小胆囊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余小胆囊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余小胆囊发生率为0.31%(11/3 533),均经再次手术确诊,其中伴结石9例;均经再次开腹手术切...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余小胆囊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余小胆囊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余小胆囊发生率为0.31%(11/3 533),均经再次手术确诊,其中伴结石9例;均经再次开腹手术切除胆囊管残株,清除残余结石而治愈。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余小胆囊首选B超或MRI检查,确诊后再次手术切除胆囊管残株是治疗该病的唯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胆囊管残株 残余小胆囊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并发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青云 蒯涛 朴海善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1016-1017,共2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方法对58例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病人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术后出现低颅压反应22例(37.93%),无菌性脑膜炎2例(3.45%),术侧暂时性听...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方法对58例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病人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术后出现低颅压反应22例(37.93%),无菌性脑膜炎2例(3.45%),术侧暂时性听力减退7例(12.07%),耳鸣12例(20.69%),轻度面瘫3例(5.17%),脑脊液切口漏3例(5.17%),小脑梗死1例(1.72%)。结论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术后并发症,可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在肝脏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明国 钱益 +2 位作者 杨勇 关洪坤 尚凡晶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半肝血流阻断在各式肝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半肝切除时解剖分离出左右肝动脉和门静脉分叉,切断结扎患侧动静脉分支,使肝脏出现缺血界线;行其它肝脏切除手术时采用血管夹夹闭患侧动脉分支,阻断或不阻断门静脉主干。结果用... 目的探讨半肝血流阻断在各式肝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半肝切除时解剖分离出左右肝动脉和门静脉分叉,切断结扎患侧动静脉分支,使肝脏出现缺血界线;行其它肝脏切除手术时采用血管夹夹闭患侧动脉分支,阻断或不阻断门静脉主干。结果用该法完成肝脏手术66例,其中右半肝切除21例,左半肝切除16例,右后叶切除15例,肝血管瘤包膜外剥除术14例。平均手术出血量520 ml,半肝血流阻断所需手术时间平均28min。结论用半肝血流阻断法完成肝脏切除手术出血量少,术后肝功能恢复快。保留健侧动脉血流的肝门阻断法止血效果确切,操作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肝血流阻断 肝叶切除术 肝血管瘤包膜外剥除术 肝癌 肝外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