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贺兰山东坡青海云杉种群动态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妍 李登武 韩东辰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0-56,共7页
采用典型样地法调查了贺兰山东坡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种群,分析了种群年龄结构,量化了种群结构动态,绘制了静态生命表和时间序列模型,以探讨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青海云杉种群主体... 采用典型样地法调查了贺兰山东坡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种群,分析了种群年龄结构,量化了种群结构动态,绘制了静态生命表和时间序列模型,以探讨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青海云杉种群主体为小树和中树(占总数的82.4%),幼苗幼树和大树数量偏少。在考虑未来外部干扰情况下,种群年龄结构动态量化指数为V′pi=0.001 5>0,存活曲线趋近于DeeveyⅡ型,死亡率高峰分别出现在1级和9级,说明贺兰山青海云杉种群正处于增长型向稳定型的过渡阶段,种群具有2次"自疏"过程,分别发生在幼苗时期和中树向大树过渡时期。虽然贺兰山青海云杉种群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和恢复能力,并不易导致衰退,但该种群整体径级较小,天然更新较差,仍需要长期的封育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青海云杉 贺兰山 种群动态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杜松的种子萌发特性及其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6
2
作者 李谭宝 张亚芳 +1 位作者 李登武 王彩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9-143,288,共6页
选取黄土高原5个地区杜松(Juniperus rigida)种子,采用种子萌发实验及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其大小特征、萌发特性及其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以了解不同地区杜松的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杜松的种子大小差异显著,府谷地区的种子最... 选取黄土高原5个地区杜松(Juniperus rigida)种子,采用种子萌发实验及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其大小特征、萌发特性及其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以了解不同地区杜松的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杜松的种子大小差异显著,府谷地区的种子最大、最重,平均长6.83 mm,宽3.56 mm,千粒重为25.89 g;种子长及种子长宽比随纬度的升高、土壤全磷含量的增加而变小;种子千粒重随1月和7月均温的增加而增加,随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全氮含量的增加而减少。种子大小对萌发特征影响显著,种子萌发率、萌发势及发芽指数均随种子长、种子长宽比的增加呈减小的趋势。不同地区杜松的萌发差异显著,武川的种子萌发最快最高,府谷与贺兰山最慢、最低;萌发率、萌发势及发芽指数均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加,萌发势和发芽指数随土壤全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研究认为武川及浑源地区是杜松优良的选种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松 种子萌发 地区差异 生态因子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杜松种群结构与动态 被引量:54
3
作者 张亚芳 李登武 +1 位作者 王梅 刘盼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0,共10页
【目的】对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杜松种群结构与动态进行比较研究,阐明黄土高原地区杜松种群的生存现状与数量动态,揭示种群的发展趋势,为杜松种群恢复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选取黄土高原5个地区(内蒙古武川、山西浑... 【目的】对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杜松种群结构与动态进行比较研究,阐明黄土高原地区杜松种群的生存现状与数量动态,揭示种群的发展趋势,为杜松种群恢复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选取黄土高原5个地区(内蒙古武川、山西浑源、陕西府谷、宁夏贺兰山和河北涿鹿)的杜松种群,根据杜松生活史特点并借鉴前人研究方法,划分种群径级、高度级和冠幅级,分别绘制其种群结构图。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即用杜松的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应用生存分析中的4个函数(生存函数、积累死亡率函数、死亡密度函数和危险率函数)分析杜松种群动态。【结果】5个种群的径级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涿鹿和浑源种群的高度结构相对完整;5个种群的冠幅结构均有一定程度的缺失,武川、涿鹿和浑源3个种群冠幅面积大多集中在2 m2以内,贺兰山种群的冠幅面积大多在3 m2以上;种群静态生命表表明,杜松种群不同龄级的存活量差别较大,存活量随龄级的增加逐渐减少;死亡率和消失率最高的均为Ⅳ龄级;期望寿命最高的是Ⅰ龄级,武川种群的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其余种群则趋于Deevey-Ⅱ型;各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生存分析表明,武川种群前期略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府谷种群前期锐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涿鹿和浑源种群前期锐减、后期衰退,贺兰山种群则呈现前期略减、后期衰退的特征。【结论】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杜松种群的径级、高度级和冠幅级结构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涿鹿和浑源种群密度相对较大且有一定幼龄植株储备,种群表现出一定的更新发展潜力;府谷种群存在相当数量的中老龄株;府谷、武川和贺兰山种群的径级结构相对完整,但种群密度较小且缺失幼龄植株。杜松从幼树成长为大树的过程中受到了相当程度的环境筛选和竞争压力,大树的生存能力增强。涿鹿和浑源种群有一定的幼苗储备,若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幼苗的生存发展,种群是可以恢复与更新的;府谷种群幼苗库的储备缺少,若不进行补充可能会限制种群的更新发展。在天然杜松种群的保护工作中,要注意保护萌蘖苗,防止动物啃食尤其人为放牧等的影响;针对杜松种子自然条件下萌发率低的特性,应人为采取相关的技术措施,促其萌发;对于府谷种群等老龄化严重的杜松种群,应该借助人工补充幼苗以保证种群的更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松 种群结构 静态生命表 存活曲线 生存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