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人因与工效学的ICU护理工作系统研究进展
1
作者 戴茹 柳静 杨春燕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第22期153-155,共3页
如今对于ICU这个集中先进医疗仪器和危重病人的特殊医疗场所注入了很多关注,其在各个地方医院都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ICU特殊的工作属性决定了ICU护理人员的高压力。基于人因与工效学的ICU护理工作系统形式,由于我国不同的文化背景,使... 如今对于ICU这个集中先进医疗仪器和危重病人的特殊医疗场所注入了很多关注,其在各个地方医院都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ICU特殊的工作属性决定了ICU护理人员的高压力。基于人因与工效学的ICU护理工作系统形式,由于我国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无法注入外国的最新研究,这就是我国ICU护理工作目前处于停滞期间的一部分原因。该文将通过对HFE及SEIPS模型的简单介绍,分析基于人因与工效学的ICU护理工作系统研究的国内目前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人因与工效学 ICU护理 进展
下载PDF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ICU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菅云飞 王波 +1 位作者 沙玉霞 邢学宁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263-265,共3页
目的为ICU危重症患者寻找一种微创、简便、快速的气管切开方法,从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方法将80例需要气管切开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和传统的开放性气管切开术(surgica... 目的为ICU危重症患者寻找一种微创、简便、快速的气管切开方法,从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方法将80例需要气管切开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和传统的开放性气管切开术(surgical tracheostomy,ST),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大小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PDT组手术时间(8.5±4.2)min、切口长度(1.4±0.2)cm、出血量(5.4±1.6)mL、切口愈合时间(6.5±1.2)d、瘢痕面积(0.4±0.23)cm2与ST组的手术时间(23.4±9.1)min、切口长度(4.5±0.3)cm、出血量(17.1±3.1)mL、切口愈合时间(9.5±2.1)d、瘢痕面积(0.8±0.37)cm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PDT组(5%)明显小于ST组(30%),P<0.05。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微创的外科气管切开术,对于ICU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建立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传统气管切开术 微创 ICU
下载PDF
降钙素原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的动态变化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学莉 闫丽玲 +1 位作者 张悦 沙玉霞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8期931-934,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动态变化对预后的评估。方法对118例VAP患者动态监测第1、5、7、9天PCT和NT-pro BNP及急...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动态变化对预后的评估。方法对118例VAP患者动态监测第1、5、7、9天PCT和NT-pro BNP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II(APACHE II评分),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99例)和死亡组(19例),比较两组患者PCT、NT-pro BNP和APACHE II评分的动态变化。结果存活组VAP患者的PCT、NT-pro BNP水平及APACHE II评分均低于死亡组,且两组患者的PCT、NT-pro BNP水平及APACHE II评分在不同时间点(入院后第1、5、7、9天)变化的趋势均不同,分组和时间均有交互效应(P均<0.01)。结论 PCT、NT-pro BNP和APACHE II评分持续高水平预示VAP患者预后差,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降钙素原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 预后
下载PDF
床旁超声监测ΔIVC指导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卢燕 李学莉 沙玉霞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850-852,共3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率(ΔIVC)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脓毒性休克患者30例,分为超声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超声组的液体复苏在床旁超声监测ΔIVC指导下进行,对照组的液体复苏在常...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率(ΔIVC)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脓毒性休克患者30例,分为超声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超声组的液体复苏在床旁超声监测ΔIVC指导下进行,对照组的液体复苏在常规监测下进行。比较2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复苏6、24、72 h 3个时间点患者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每小时尿量、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血乳酸(Lac)、复苏液体量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治疗前MAP、CVP、La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超声组治疗后6、24 h MAP、CVP、每小时尿量、复苏液体量、SCVO2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超声组治疗后6、24 h Lac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床旁超声监测下ΔIVC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率 脓毒性休克 液体复苏
下载PDF
PiCCO监测指导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卢燕 张磊 邢学宁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608-610,共3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 CCO)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60例,分为Pi CCO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Pi CCO组的液体复苏在Pi CCO监测指导下进行,对照组的液体复苏在常规监测...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 CCO)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60例,分为Pi CCO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Pi CCO组的液体复苏在Pi CCO监测指导下进行,对照组的液体复苏在常规监测下进行。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及复苏6、24、72 h 3个时间点2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每小时尿量、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血乳酸(LAC)、复苏液体量的变化,并比较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应用血液净化比例、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等预后指标。结果 2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治疗前的MAP、CVP、LA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 CCO组患者治疗后6、24 h的MAP、CVP、每小时尿量、SCVO_2、复苏液体总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72 h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 CCO组患者治疗后6、24、72 h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去甲肾上腺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i CCO组患者治疗后6、24 h血乳酸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i CCO组患者应用血液净化比例、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 CCO监测技术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 脓毒性休克 液体复苏
下载PDF
PCT清除率及NT-proBNP动态变化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预后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学莉 马晓曼 +3 位作者 李素琴 姜城 王敏 卢燕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925-928,共4页
目的 监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降钙素原清除率(PCTc)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动态变化,探讨其与VAP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在ICU确诊为VAP的患者9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好转组62例,恶化组30例。分别监测2组患者确诊VAP后... 目的 监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降钙素原清除率(PCTc)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动态变化,探讨其与VAP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在ICU确诊为VAP的患者9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好转组62例,恶化组30例。分别监测2组患者确诊VAP后第1、5、7、9 d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血浆NT-proBNP水平及第5、7、9 d血清PCTc。结果 好转组第5、7、9 d PCT清除率分别为(45.01±15.16)%、(70.76±9.45)%和(84.72±6.16)%;恶化组第5、7、9 d PCTc清除率分别为(-5.01±30.43)%、(-28.88±35.74)%和(-49.88±34.83)%,好转组PCTc显著高于恶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第1、5、7、9 d NT-proBNP水平分别为(598.95±175.90)pg/mL、(662.94±155.80)pg/mL、(522.03±241.21)pg/mL和(397.55±95.10)pg/mL;恶化组第1、5、7、9 d NT-proBNP水平分别为(613.23±188.38)pg/mL、(941.50±118.97)pg/mL、(1135.80±169.61)pg/mL和(1458.00±288.01)pg/mL,好转组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恶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动态观察PCT及NT-proBNP,进行PCTc分析较仅关注PCTc更具有优势,PCTc低水平和NT-proBNP高水平则提示VAP患者的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降钙素原清除率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预后
下载PDF
白蛋白在危重病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宋冬梅 曹相原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717-719,共3页
关键词 白蛋白 危重病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应用 扩充血容量 胶体渗透压 急性肝衰竭 稀释血液
下载PDF
青蒿琥酯治疗非洲贝宁人脑型疟疾45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卢燕 雷捷 Dansi Victor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8期981-982,共2页
目的了解青蒿琥酯注射液治疗非洲贝宁人脑型疟疾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45例非洲贝宁人脑型疟疾的临床资料,给予青蒿琥酯注射液抗疟,降颅压,止痉,支持对症等治疗,观察其疗效及转归。结果 45例脑型疟疾患者经用青蒿琥酯足量足疗程及强化支... 目的了解青蒿琥酯注射液治疗非洲贝宁人脑型疟疾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45例非洲贝宁人脑型疟疾的临床资料,给予青蒿琥酯注射液抗疟,降颅压,止痉,支持对症等治疗,观察其疗效及转归。结果 45例脑型疟疾患者经用青蒿琥酯足量足疗程及强化支持疗法,治愈39例,治愈率86.7%,死亡6例,病死率13.3%;主要症状转归时间:平均退热时间(68.5±13.7)h;抽搐停止时间(31.5±11.3)h;意识障碍转清醒时间(40.8±9.6)h。结论对非洲贝宁人脑型疟需尽早诊断、及时使用足量足疗程抗疟药物、治疗并发症是抢救的关键,青蒿琥酯的应用提高了非洲脑型疟疾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型疟疾 疟原虫 青蒿琥酯
下载PDF
危重病应激状态下高血糖与胰岛素组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马春霞 李学莉 +1 位作者 刘辉 曹相原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408-410,共3页
目的探讨危重病应激状态下高血糖与胰岛素组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应激性高血糖(SHG)患者68例,根据入科基础血糖(BG)值,分为3组:Ⅰ组,6.1<BG<8.3 mmol/L(n=19);Ⅱ组,BG 8.3~10mmol/L(n=29);Ⅲ组,BG>10 mmol/L(n=20)。选择25... 目的探讨危重病应激状态下高血糖与胰岛素组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应激性高血糖(SHG)患者68例,根据入科基础血糖(BG)值,分为3组:Ⅰ组,6.1<BG<8.3 mmol/L(n=19);Ⅱ组,BG 8.3~10mmol/L(n=29);Ⅲ组,BG>10 mmol/L(n=20)。选择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BG、胰岛素组份[包括胰岛素原(PI)、真胰岛素(TI)及C-肽(C-P)浓度],计算功能指标[包括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比较组间胰岛素组份及功能指标,对BG水平与胰岛素组份及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PI及C-P水平,SHG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TI水平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G组HOMA-IR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HOMA-β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BG水平组PI、TI及C-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G值的增高,HOMA-IR水平增高、HOMA-β水平降低(P<0.05)。BG水平与HOMA-IR呈正相关性(r=0.460,P<0.05),与HOMA-β呈负相关性(r=-0.230,P<0.05)。结论 SHG患者胰岛素组份存在异常,表现特征为PI和C-P水平增高、TI分泌量相对不足;随着BG水平的增高,TI相对减少、PI和C-P无变化、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程度加重;高血糖可抑制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和葡萄糖的利用,但不影响胰岛素组份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高血糖 胰岛素分泌组份 Β细胞 相关性
下载PDF
重症创伤患者营养状况动态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
10
作者 金坤 李学莉 马希刚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584-584,共1页
近年来创伤已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观察重症创伤患者的动态营养状况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创伤 重症 营养 死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