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宁德师专英语系学生计辅自主学习能力调研 |
姚正锦
黄昱
|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2
|
公示语和外宣翻译误译例析 |
龚帆元
|
《安顺学院学报》
|
2008 |
5
|
|
3
|
译事须慎之——评《宁德旅游》手册英译 |
金春笙
|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4
|
我校公共外语教学现状与改革 |
郑艳芳
|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0 |
|
5
|
跨文化交际中大外教学的文化导入缺失 |
黄昱
姚正锦
|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6
|
文学语境与成语翻译 |
张传彪
黄荣生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7 |
11
|
|
7
|
论名词动词化与“语言经济原则” |
张传彪
|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
2006 |
17
|
|
8
|
“异化”与成语翻译 |
张传彪
黄荣生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9
|
最蓝的眼睛能给黑人带来什么?——重读托妮·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 |
胡丽英
张传彪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3
|
|
10
|
诗形·诗味·诗魂 |
张传彪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5 |
8
|
|
11
|
对西方语言学理论与翻译理论的再思考 |
张传彪
|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
2005 |
7
|
|
12
|
中国近代国际法翻译第一人——丁韪良 |
高黎平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7
|
|
13
|
从词汇联想义看翻译的“信”与“对等” |
龚帆元
张传彪
|
《长春大学学报》
|
2009 |
1
|
|
14
|
《汉英大辞典》若干误译误释例析 |
张传彪
|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3
|
|
15
|
晚清翻译机构与在华美国传教士 |
高黎平
|
《德州学院学报》
|
2005 |
5
|
|
16
|
论诗歌翻译之韵味——从美学角度探讨华滋华斯《水仙》的两种译文 |
金春笙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7
|
论彭斯抒情诗中爱之主题 |
金春笙
|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06 |
4
|
|
18
|
从两则谚语的翻译谈起 |
黄荣生
张传彪
|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19
|
从莫里斯的“符号意义”看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
许秀玲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3
|
|
20
|
花华圣经书房与晚清西学翻译——兼论宁波作为美国传教士传播西学之摇篮在晚清译史中的地位 |
高黎平
|
《梧州学院学报》
|
2007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