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扁平化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被引量:16
1
作者 盛芝仁 胡斌春 +7 位作者 周红娣 陈谦 陈冬萍 陈娅莉 袁黎君 胡建利 杨海萍 柳春波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11期55-56,59,共3页
目的探讨扁平化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改变目前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管理行政层级金字塔结构为扁平化的结构,减少护理行政管理层级,将原来的7个管理层级减少到4个层级。改革临床护士排班模式,把护士分层管理和责任... 目的探讨扁平化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改变目前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管理行政层级金字塔结构为扁平化的结构,减少护理行政管理层级,将原来的7个管理层级减少到4个层级。改革临床护士排班模式,把护士分层管理和责任包干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具有不同层级护士组成的若干个并行的护理责任小组,每名患者有相对固定的护士对其全面负责。结果实施扁平化模式2年来,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护理质量合格率、患者满意度及陪护率与实施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扁平化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减少了护理管理中间环节,加快了信息沟通和传递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给患者提供连续、全程护理服务的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管理模式 扁平化管理 责任制整体护理
下载PDF
路径式功能锻炼配合间歇式充气压力泵预防腰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256例护理 被引量:8
2
作者 郑王萍 陈娅莉 +3 位作者 徐倩 任惠芬 施瑾 柳春波 《中国乡村医药》 2018年第3期66-67,共2页
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是脊柱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下肢血栓部分或全部脱落后随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可继发肺栓塞,通过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下肢静脉血流[1]。现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住的256例腰椎手术患者资料,采用路径式... 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是脊柱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下肢血栓部分或全部脱落后随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可继发肺栓塞,通过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下肢静脉血流[1]。现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住的256例腰椎手术患者资料,采用路径式功能锻炼配合间歇式充气压力泵预防腰椎术后DVT,获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256例患者中,男143例,女113例;年龄24~84岁,平均(62.3±9.1)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腰椎术后 功能锻炼 护理干预 压力泵 预防 充气 间歇
下载PDF
颈椎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35例舒适护理体会 被引量:1
3
作者 郑王萍 陈娅莉 +3 位作者 徐倩 任惠芬 施瑾 金琪颖 《中国乡村医药》 2020年第14期62-63,共2页
脑脊液漏是颈椎手术患者并发症之一,如处置不当可引起切口感染、延迟愈合、脑脊液囊肿,甚至引发椎管内或颅内感染而危及生命.舒适护理强调护理活动中给予患者最舒适的护理,最大限度地减轻疾病和手术创伤所造成的不适,促进康复.
关键词 舒适护理 颈椎手术 脑脊液漏 延迟愈合 切口感染 颅内感染 护理活动 椎管内
下载PDF
我院扁平化护理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周红娣 盛芝仁 +5 位作者 柳春波 胡建利 陈明君 陈奋 陈娅莉 仇春波 《中国乡村医药》 2018年第6期75-77,共3页
国内二级及以上医院现行的护理管理架构,基本是在分管院长领导下的三级管理体系,即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3个层级,科护士长层级角色定位不清晰、职责不明确,多数医院分管院长不是护理专业。扁平化护理管理成为当前护理管理中的热点话题... 国内二级及以上医院现行的护理管理架构,基本是在分管院长领导下的三级管理体系,即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3个层级,科护士长层级角色定位不清晰、职责不明确,多数医院分管院长不是护理专业。扁平化护理管理成为当前护理管理中的热点话题,各大医院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护理扁平化管理模式,但更多的是病区扁平化责任制护理模式的实施,较少有护理部的扁平化管理。笔者结合我院实际对扁平化管理进行了不懈的摸索和实践,建立了较为成熟的扁平化护理管理体系,护理部片区主任负责制,实施两年多来,取得良好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体系 扁平化 科护士长 护理部 大医院 护理专业 管理模式 护理模式
下载PDF
腰椎融合联合邻近节段K-Rod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6
5
作者 方明 陆建猛 +3 位作者 俞武良 韦勇力 王兴武 欧阳甲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5-219,共5页
[目的]观察单节段腰椎后路椎间融合联合邻近节段K-Rod动态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9月手术治疗的5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单节段腰椎后路融合联合... [目的]观察单节段腰椎后路椎间融合联合邻近节段K-Rod动态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9月手术治疗的5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单节段腰椎后路融合联合邻近节段K-Rod动态固定术组(A组)和单节段腰椎后路融合术组(B组),其中A组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41.2±5.6)岁;B组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龄(47.4±5.2)岁。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改善情况、腰椎总活动度、近端邻近节段活动度及椎间隙高度情况。[结果]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6.7个月。无不可逆性神经症状加重、内置物失败等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在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术后VAS及ODI评分均获得显著改善(P〈0.05);A组动态固定节段的活动度术前(8.50±0.76)°,末次随访(3.45±0.49)°,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组动态固定节段的近端临近节段的活动度术前(7.62±0.50)°,末次随访(7.87±0.62)°,无统计学差异;B组近端临近节段活动度术前(8.20±1.13)°,末次随访(8.90±1.03)°,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末次随访时,两组腰椎总活动度及椎间隙高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椎后路融合联合邻近节段K-Rod动态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早期疗效明确,能够维持一定的脊柱生物学功能,并能避免相邻节段退变的进展,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行性疾病 脊柱融合术 动态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