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岳兵 蒋国强 +4 位作者 卢斌 欧阳甲 罗科锋 陆继业 史超路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11期988-993,共6页
目的 :评估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应用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31-65岁,平均45.4岁;病程9个月-6.25年,平均3.8年。... 目的 :评估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应用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31-65岁,平均45.4岁;病程9个月-6.25年,平均3.8年。所有患者术前有腰腿痛病史,其中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腰椎管狭窄症7例,腰椎滑脱3例(Ⅰ度滑脱2例,Ⅱ度滑脱1例),所有病例的责任节段为单节段,并且责任间隙的相邻椎间盘至少有1节已经出现明显退变。进行手术解除神经压迫及植入K-Rod脊柱后路动态稳定系统(其中责任间隙行椎间融合,退变邻椎行动态稳定)。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关于下腰痛的评分标准(JOA)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临床疗效;通过影像学资料对退变邻椎节段活动度(ROM)、椎间盘高度及椎间盘信号(根据改良Pfirrmann分级系统)进行评估。结果:全部患者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前症状均明显缓解,腰腿痛VAS、JOA及ODI术前与术后1周、术后1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影像学检查见责任节段均已融合,未见内植物松动、移位及断裂。术后相邻椎间盘的ROM有所减少(P〈0.05)。相邻退变椎间盘的高度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25个相邻椎间盘应用改良Pfirrmann分级系统进行分级并对比,术后1年共有8个(32%)椎间盘在评级中有所好转,15个(60%)椎间盘在评级中无变化,2个(8%)椎间盘在评级中退变加重。结论:应用腰椎融合辅以邻近节段动态固定的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可以取得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脊柱及椎旁肿瘤误诊为椎间盘突出症9例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如林 欧阳甲 +3 位作者 蒋国强 陆建猛 俞武良 韦勇力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59-160,共2页
关键词 骨肿瘤 脊椎肿瘤 误诊 椎间盘移位/诊断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5
3
作者 俞武良 陆建猛 +3 位作者 韦勇力 方明 王兴武 欧阳甲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枚Cage椎体间融合治疗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手术治疗18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3例,女5例;年龄42~73岁,平均58.5岁;均为单节段突出,其中L3,45例...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枚Cage椎体间融合治疗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手术治疗18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3例,女5例;年龄42~73岁,平均58.5岁;均为单节段突出,其中L3,45例,L4,510例,L5S13例。采用单侧显露症状侧关节突及椎板外侧部分,单侧置入椎弓根螺钉,经椎间孔入路切除突出椎间盘及终板软骨,自体骨植骨,斜向植入单枚Cage。术后及随访期间对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进行观察,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手术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05min(85~125min),术中出血量145ml(90~340ml),术后及随访期间腰痛和腿痛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经平均23个月(12~4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椎体间融合良好,未发生断钉及Cage移位。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枚Cage椎体间融合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缩短手术时间等优点,是治疗极外侧椎间盘突症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开放性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9
4
作者 俞武良 陆建猛 +3 位作者 欧阳甲 韦勇力 方明 王兴武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10期739-742,共4页
目的:探讨开放性椎体成形术在胸腰椎转移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治疗效果。方法:自2003年9月至2009年12月,对21例胸腰椎转移性肿瘤患者施行了后路椎管减压、开放式骨水泥椎体成形联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的手术治疗,其中男14例,女7例;... 目的:探讨开放性椎体成形术在胸腰椎转移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治疗效果。方法:自2003年9月至2009年12月,对21例胸腰椎转移性肿瘤患者施行了后路椎管减压、开放式骨水泥椎体成形联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的手术治疗,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48~73岁,平均59.5岁;病程1~4个月,平均2.5个月。原发病灶:肺癌8例,乳腺癌4例,前列腺癌4例,肝癌2例,甲状腺癌1例,原发病灶不明2例。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4例,C级6例,D级5例,E级6例。通过比较手术前后腰背部疼痛VAS评分、病椎前后缘高度、Cobb角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来分析临床结果。结果:21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脊髓、神经功能加重。术后1周VAS评分由术前的(8.78±0.45)分减少至(2.25±0.36)分。16例合并病理性骨折者,病椎前缘高度由术前(12.7±2.1)mm增加到术后的(19.5±3.9)mm,病椎后缘高度由术前(14.1±1.8)mm增加到术后的(20.3±2.3)mm,Cobb角由术前(26.0±8.9)°减少到术后的(6.0±0.9)°。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4例,E级15例。2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5~28个月,平均14个月,未发生内固定松动及断裂。15例随访期间死亡。结论:在椎管后路减压内固定的同时,行开放性椎体成形术,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能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身体状况较差、预期寿命较短的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胸椎 腰椎 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伴糖尿病患者手术的护理 被引量:9
5
作者 陈娅莉 徐海燕 +2 位作者 任惠芬 张春波 郑王萍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22期1738-1739,共2页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糖尿病 手术 康复护理
下载PDF
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开门角度预测与横截面积增加值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史超路 蒋国强 +3 位作者 卢斌 罗科峰 岳兵 陆继业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推导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开门角度与椎管面积增加值关系的公式,根据椎板开门距离预测椎板开门角度。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颈后路C_3-C_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26例,其中颈后纵韧带骨化症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39~58岁,平均49.2... 目的:推导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开门角度与椎管面积增加值关系的公式,根据椎板开门距离预测椎板开门角度。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颈后路C_3-C_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26例,其中颈后纵韧带骨化症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39~58岁,平均49.2岁。脊髓型颈椎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40~58岁,平均50.2岁。通过术前术后的椎管形态变化,建立规则几何模型,分别推导出椎板开门角度与椎管面积增加值关系公式、预测椎板开门角度公式。通过患者手术前后CT片,测量公式中所需参数,并代入公式得出手术前后横截面积变化和预测开门角度,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手术前后横截面积变化和预测开门角度及实际测量角度之间差异,从而验证公式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结果:26例病例均获得影像学资料。对每个病例C_3-C_7节段术前术后椎管横截面积进行逐一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随角度增加横截面积的增加幅度逐渐减少。通过公式所得各个节段预测开门角度值与实际所测的角度值逐一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应用公式根据开门角度能准确计算椎管横截面积增加值,并能准确预测椎板开门角度,从而指导术者准确获得理想的椎板开门角度,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开门椎板成形术 开门角度 横截面积
下载PDF
椎弓根内固定并后外侧融合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4
7
作者 俞武良 陆建猛 +2 位作者 欧阳甲 韦勇力 方明 《临床骨科杂志》 2010年第1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后外侧融合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老年(>60岁)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植入椎弓根螺钉,并行后外侧融合。结果9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5~60个月。根据Naka...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后外侧融合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老年(>60岁)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植入椎弓根螺钉,并行后外侧融合。结果9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5~60个月。根据Nakai标准:优72例,良21例,可5例。结论老年腰椎管狭窄常伴有不稳及关节突增生内聚,在充分减压的基础上,行椎弓根钉内固定并后外侧融合,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腰椎管狭窄 椎弓根钉系统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旁正中入路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14
8
作者 俞武良 陆建猛 +3 位作者 韦勇力 王兴武 方明 欧阳甲 《临床骨科杂志》 2014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 探讨旁正中入路单侧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旁正中入路小切口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TLIF治疗3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切口长度;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 目的 探讨旁正中入路单侧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旁正中入路小切口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TLIF治疗3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切口长度;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其中16例术后复查腰椎MRI,比较手术间隙水平多裂肌横截面积的变化.结果 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5~125(105±14)min;术中出血量120~350(175±75)ml;切口长度3.5~5.0(4.2±0.6)cm,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硬脊膜撕裂、神经根损伤及深部感染等并发症.35例均获随访,时间12~40(23±9.5)个月.无椎弓根螺钉断裂、松动及椎间融合器移位等内置物失败发生.术后及随访期间腰腿痛VAS评分和ODI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MRI测量多裂肌的横截面积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减小(P>0.05),并未见明显的椎旁肌纤维化.结论 旁正中入路小切口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TLIF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多裂肌萎缩和腰背痛发生率低等优点,在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旁正中入路 脊柱融合术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大鼠背部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变化规律初探 被引量:9
9
作者 胡斯旺 庄跃宏 +3 位作者 崔怀瑞 黄美贤 唐茂林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0-584,589,共6页
目的设计可对大鼠背部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进行直视观察的模型,并进一步探索choke血管扩增的规律。方法制作皮肤血管观察窗套件,选择左、右髂腰动脉穿支体区间的微血管吻合(即choke血管)作为目标观察区,并分时间点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c... 目的设计可对大鼠背部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进行直视观察的模型,并进一步探索choke血管扩增的规律。方法制作皮肤血管观察窗套件,选择左、右髂腰动脉穿支体区间的微血管吻合(即choke血管)作为目标观察区,并分时间点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choke血管的扩增,测量并计算微血管在各时间点的"扩增率",总结其扩增规律。结果设计的皮肤观察窗套件可清楚观察到大鼠皮肤血管的扩增过程,该观察窗套件还可根据观察对象的大小调整尺寸进而观察不同动物的choke血管。通过对大鼠背部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观察发现第1h、1d、2d、3d、4d、6d、10d、16d目标观察区choke血管的"扩增率"分别是(1.00±0.00)、(1.11±0.08)、(1.25±0.17)、(1.36±0.22)、(1.85±0.33)、(1.82±0.38)、(1.54±0.39)和(1.83±0.45)。结论对于皮肤微血管的活体动物研究,皮窗结合体视显微镜观察是方便、有效的直视观察手段。大鼠两髂腰动脉穿支体间的choke血管在第4~6天时处于扩增高峰,逐渐减弱后在第10~16天出现二次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窗 穿支体区 choke血管 血管造影
下载PDF
C3扩大半椎板切除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 被引量:3
10
作者 方明 陆建猛 +3 位作者 王兴武 韦勇力 俞武良 陆旻昊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8期735-740,共6页
目的:探讨C3扩大半椎板切除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58例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34例,女24例;年龄46~78岁,平均64.4岁;28例采用C3扩大半椎板切除C4... 目的:探讨C3扩大半椎板切除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58例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34例,女24例;年龄46~78岁,平均64.4岁;28例采用C3扩大半椎板切除C4-C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改良开门组),30例采用传统后路C3-C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传统开门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C5神经麻痹及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s,AS)的发生情况;采用颈椎MRI横断面测量C3节段最狭窄处(包括C3,4椎间盘水平)脊髓有效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the spinal cord,SAC),评价影像学指标改善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并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RR)。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其中改良开门组平均随访时间为(14.5±1.8)个月,传统开门组为(14.5±1.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C5神经麻痹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119±10)minVS(126±12)min]、轴性症状发生率[7.1%(2/28)vs 26.6%(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开门组患者手术前后C3水平脊髓有效空间分别为(93.61±9.02)mm3和(153.5±12.76)mm3,术后较术前明显扩大(P<0.05);末次随访时改良开门组和传统开门组的JOA评分分别为14.36±1.70和14.03±1.82,NDI评分分别为10.36±2.55和12.47±3.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神经功能改善率[(68.36±0.12)%VS(65.01±0.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3扩大半椎板切除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不仅能够充分地解除脊髓压迫,而且通过减少C2棘突肌肉止点的剥离,在预防轴性症状等并发症方面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一种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体成形术 脊髓压迫症
下载PDF
再探大鼠背部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变化规律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斯旺 毛海蛟 +4 位作者 庄跃宏 崔怀瑞 黄美贤 唐茂林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0-693,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背部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密度的变化规律,探索choke血管扩增的评价指标。方法选择大鼠左、右髂腰动脉穿支体区间的微血管吻合(即choke血管)区为目标观察区制作皮瓣模型,分时间点进行灌注、摄X线片,在Scion Image Beta 4.02... 目的观察大鼠背部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密度的变化规律,探索choke血管扩增的评价指标。方法选择大鼠左、右髂腰动脉穿支体区间的微血管吻合(即choke血管)区为目标观察区制作皮瓣模型,分时间点进行灌注、摄X线片,在Scion Image Beta 4.02中测量各时间点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的灰度值和穿支体区血管的灰度值,并计算它们的比值("谷-峰比"),总结体区间choke血管的变化规律。结果术后1h、1d、2d、3d、4d、6d、10d、16d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灰度值(V-valley)和穿支体血管灰度值(V-peak)的比分别为(0.29±0.05)、(0.67±0.10)、(0.78±0.08)、(0.85±0.06)、(0.60±0.12)、(0.56±0.10)、(0.53±0.11)和(0.41±0.07)。结论大鼠背部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密度增加在第1天出现,第3天到峰值,第4天明显减小,随后逐渐消退。明胶-氧化铅灌注-X线摄片技术,结合Scion Image Beta 4.02软件,可计算出choke血管区和穿支体区的灰度值比,能定性反映微血管的相对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体区 choke血管 血管造影 灰度值
下载PDF
颈椎病围术期患者的舒适护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娅莉 盛芝仁 +4 位作者 郑王萍 徐海燕 任惠芬 张春波 金琪颖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22期44-45,共2页
目的总结颈椎病围术期患者的舒适护理方法,以期提高颈椎病手术患者围术期的舒适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颈椎病围术期患者97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舒适护理方法... 目的总结颈椎病围术期患者的舒适护理方法,以期提高颈椎病手术患者围术期的舒适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颈椎病围术期患者97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舒适护理方法。结果本组患者中1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因术中硬膜破裂,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延长引流3d后拔除,漏口修复愈合。其余患者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出院时,患者均已切口拆线,且愈合良好,能自行下床活动,住院时间7-15d,平均(8.6±1.5)d。结论围术期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能提高颈椎病手术患者围术期的舒适度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模式 颈椎病 围术期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重度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13
作者 蒋国强 陆继业 +3 位作者 卢斌 史超路 罗科锋 岳兵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4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老年重度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severeosteoporosis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8月-2011年8月,157例老年(≥60岁)、重度(椎...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老年重度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severeosteoporosis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8月-2011年8月,157例老年(≥60岁)、重度(椎体压缩I〉2/3)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接受PVP治疗。其中单侧PVP81例,双侧PVP76例。术后进行疗效、影像学评估及长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30.7个月。目测类比评分(VAS)由术前的平均7.8分降至术后24h的2.5分。疼痛消失95例,明显缓解55例,部分缓解6例,基本没有缓解1例。骨水泥向椎间盘内少量渗漏5例,向椎管内或一侧椎间孔方向少量渗漏各4例,向椎体前方渗漏12例,但均未发生脊髓、神经、血管等损伤和其他严重并发症。15例在术后1年内出现相邻节段椎体继发骨折。结论老年重度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已不是PVP手术的禁忌证。规范的手术操作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重度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老年患者
下载PDF
下颈椎经关节螺钉钉棒系统形式固定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雷杰 陆继业 +1 位作者 梁彪 徐荣明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7期538-540,共3页
目的:探讨下颈椎经颈后正中入路采用经关节螺钉钉棒形式固定的应用。方法:自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在11例下颈椎创伤性骨折脱位,9例颈椎管狭窄的后路固定中应用经关节螺钉以Vertex钉棒系统形式固定。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29~76岁,平... 目的:探讨下颈椎经颈后正中入路采用经关节螺钉钉棒形式固定的应用。方法:自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在11例下颈椎创伤性骨折脱位,9例颈椎管狭窄的后路固定中应用经关节螺钉以Vertex钉棒系统形式固定。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29~76岁,平均51岁,均行颈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减压(其中3例结合前路手术)。经关节螺钉置钉方法:以侧块中心点内侧1mm为进钉点,进钉角度在矢状面上尾倾35°~40°,在冠状面上外倾15°~20°。术后摄颈椎X线片,评价螺钉位置和颈椎的序列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共置入经关节螺钉88枚,其中10枚于C3,4,20枚于C4,5,32枚于C5,6,26枚于C6,7。术中所有螺钉均成功置入,未出现椎动脉、神经根和脊髓损伤等置钉相关并发症且均获得植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失败。JOA评分:术后1周平均改善率55.8%,其中优5例,良7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为60%;术后3个月平均改善率为74.5%,其中优6例,良8例,可6例,优良率75%。术前与术后3个月JOA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后路经关节螺钉钉棒形式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下颈椎固定形式,经过初步临床应用发现具有固定可靠,操作简单等优点。但这一新的固定形式,尚需长期的临床随访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管狭窄 脊柱骨折 脱位 内固定器 并发症
下载PDF
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病椎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 被引量:2
15
作者 俞武良 叶招明 陆建猛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9-432,共4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病椎内骨水泥填充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减压、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病椎内骨水泥填充强化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19例,观察术后疼痛缓解、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生存时间。结果无围手术期死...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病椎内骨水泥填充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减压、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病椎内骨水泥填充强化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19例,观察术后疼痛缓解、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生存时间。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疼痛消失11例,缓解7例,无明显缓解1例,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28月,平均14.5月,未发生内固定松动及断裂。15例随访期间死亡。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病椎内骨水泥填充强化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手术相对安全,能有效维持脊柱稳定性,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肿瘤/继发性 脊椎肿瘤/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脊柱融合术 胸椎 腰椎
下载PDF
经椎弓根蛋壳技术治疗胸腰椎畸形 被引量:2
16
作者 岳兵 蒋国强 +5 位作者 盛伟斌 卢斌 欧阳甲 罗科锋 陆继业 买尔旦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5期363-366,共4页
目的:评估经椎弓根蛋壳技术治疗胸腰椎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应用经椎弓根蛋壳技术治疗不同病因所致的胸腰椎畸形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0-58岁,平均45岁;其中先天性半椎体畸形5例,陈旧性结核畸形12... 目的:评估经椎弓根蛋壳技术治疗胸腰椎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应用经椎弓根蛋壳技术治疗不同病因所致的胸腰椎畸形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0-58岁,平均45岁;其中先天性半椎体畸形5例,陈旧性结核畸形12例,陈旧性创伤伴畸形疼痛14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5例。对患者的腰痛、Oswestry功能评分和影像学改变进行观察。结果:36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45min,平均出血量为1900ml。所有患者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后1年所有患者获得融合。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患者的腰痛VAS评分分别为7.2±1.4,2.5±1.0,1.8±0.5;ODI指数分别为(72.50±10.80)%,(42.50±11.10)%,(22.50±7.90)%;术后1周及术后1年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后凸Cobb角分别为(76.31±2.52)°,(23.66±1.16)°,(23.67±1.16)°;侧凸Cobb角分别为(71.86±4.02)°,(30.81±2.33)°,(30.82±2.32)°。术后1周、术后1年后凸及侧凸Cobb角较术前均有明显变小,术后1年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经椎弓根蛋壳技术治疗胸腰椎畸形可取得理想矫形效果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蛋壳技术 胸腰椎畸形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腰椎小关节螺钉内固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乐增年 欧阳甲 Allen Carl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1837-1838,共2页
关键词 腰椎小关节退变 螺钉内固定 后路植骨融合 腰椎节段不稳 腰椎椎间盘突出 关节半脱位 螺丝钉内固定 腰椎假性滑移
下载PDF
下颈椎双侧关节突脱位复位方式探讨
18
作者 王如林 欧阳甲 +3 位作者 蒋国强 陆建猛 俞武良 韦勇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1860-1862,共3页
[目的]探讨下颈椎双侧关节突脱位的复位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2005年6月收治下颈椎双侧关节突脱位患者22例,其中13例行MRI检查,9例有椎间盘突出,占69.2%。依据复位前是否切除损伤的椎间盘分为2组,分析复位后神经损伤的... [目的]探讨下颈椎双侧关节突脱位的复位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2005年6月收治下颈椎双侧关节突脱位患者22例,其中13例行MRI检查,9例有椎间盘突出,占69.2%。依据复位前是否切除损伤的椎间盘分为2组,分析复位后神经损伤的变化。[结果]未切除损伤的颈椎间盘,复位中1例、复位后3例神经症状加重。(ASIS)分级,C—A1例,C—B1例,C—D2例。切除组复位后神经症状无1例加重。[结论]下颈椎双侧关节突脱位大多数并发椎间盘突出,未切除椎间盘复位可能加重神经损伤。前路损伤椎间盘切除、复位、椎间植骨可1次完成,不但能避免各种继发性损伤,而且可即刻稳定,便于护理,融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双侧关节突 脱位 复位
下载PDF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9
作者 吴海挺 蒋国强 +3 位作者 卢斌 罗科锋 岳兵 陆继业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11期1000-1005,共6页
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中和内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1年5月采用Dynesys系统治疗的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27-7... 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中和内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1年5月采用Dynesys系统治疗的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27-75岁,平均49.1岁。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13例,L3-L57例,L2-L41例,L4-S15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15例,L3-L510例,L2-L54例,L2-S11例。所有患者腰腿痛和(或)间歇性跛行症状经正规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记录手术前后患者的腰腿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通过影像学资料观察固定节段及头侧邻近节段的椎间隙高度和椎间活动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8-65个月,平均50.6个月。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分别为1.25±0.70和1.29±0.89,ODI为(25.10±6.52)%,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随访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有所升高,椎间活动度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各随访时间点头侧邻近节段活动度、椎间隙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ynesys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中远期临床疗效满意,能保留部分椎间活动度,对邻近节段影响小。Dynesys远期临床疗效还有待更长时间的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椎间盘移位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
下载PDF
射频热凝对腰脊神经后支损伤性腰痛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建平 卢斌 俞武良 《健康研究》 CAS 2015年第4期397-399,共3页
目的采用射频热凝治疗腰脊神经后支损伤性腰痛症患者,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60例腰脊神经后支损伤性腰痛症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29例。2组患者均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目的采用射频热凝治疗腰脊神经后支损伤性腰痛症患者,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60例腰脊神经后支损伤性腰痛症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29例。2组患者均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腰脊神经后支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腰脊神经后射频热凝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腰部活动度、疼痛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疼痛症状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腰部活动度及压痛治疗优良率为86.21%(25/29),显著高于对照组(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产生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射频热凝治疗腰脊神经后支损伤性腰痛症,可有效改善患者腰部活动,减轻患者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热凝 腰脊神经后支 损伤性腰痛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