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脐血与非血缘不全相合供者移植对恶性血液病疗效的Meta分析
1
作者 苏文思 袁娇娇 陆滢 《临床荟萃》 CAS 2018年第3期244-250,共7页
目的分析和比较非血缘脐血干细胞移植(unrelated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UCBT)和人类白细胞抗原不全相合非血缘供者移植(human leukocyte antigen-mismatched unrelated donor transplantation,HLAMMUDT)对成人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 目的分析和比较非血缘脐血干细胞移植(unrelated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UCBT)和人类白细胞抗原不全相合非血缘供者移植(human leukocyte antigen-mismatched unrelated donor transplantation,HLAMMUDT)对成人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的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CENTRA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并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扩大检索。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包含1 275例接受UCBT治疗患者及751例接受MMUDT治疗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UCBT组的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均低于MMUDT组(RR=0.89,95%CI=0.80~0.99,P=0.03;RR=0.63,95%CI=0.50~0.79,P<0.01),感染相关病死率高于MMUDT组(RR=1.23,95%CI=1.05~1.46,P=0.01),但是两组的复发率、移植相关病死率、总体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5,95%CI=0.65~1.11,P=0.23;RR=0.95,95%CI=0.78~1.17,P=0.51;HR=1.01,95%CI=0.90~1.13,P=0.87;HR=1.04,95%CI=0.91~1.20,P=0.56)。结论对于成人高度恶性血液疾病,未找到全相合血缘和非血缘关系供者而言,脐血移植及不全相合非血缘供者移植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MMUDT对于感染风险较大、缺乏全相合供者的患者较UCBT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干细胞移植 不全相合非血缘供者移植 血液肿瘤 META分析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患者治疗前后循环内皮细胞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裴仁治 吴静怡 +14 位作者 张丕胜 刘旭辉 杜小红 陈冬 沙科娅 李双月 曹俊杰 陈列光 庄贤栩 叶佩佩 范峥 林丽 唐善浩 张碧波 史晓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82-228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治疗前后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s)数量、表面抗原及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免疫磁珠结合三色流式细...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治疗前后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s)数量、表面抗原及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免疫磁珠结合三色流式细胞仪分选计数APL患者初诊及治疗后CECs的数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PL患者初诊及治疗后CECs表面CD146、CD31、CD144、VEGFR-2、CD45及CD133的表达水平。体外培养CECs进行血管生成实验及细胞集落形成率的测定。结果:APL患者CECs在外周血白细胞〉10×10^-9/L及CD34阳性患者中数量明显增多(P〈0.05),高危、低危及中危3组患者的CECs数量也呈现明显的差异(P〈0.05)。32例APL患者诱导化疗后均获得完全缓解,治疗后CECs数量及其表面CD133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同时治疗后APL患者CECs体外形成血管数目及细胞的集落形成率均明显减少(P〈0.05)。APL患者CECs数量治疗后/治疗前的比值与As_2O_3治疗1周后的尿砷浓度呈现明显负相关性(P〈0.05)。结论:精确计数并深入了解CECs生物学特性可能有助于评价APL的预后及设计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循环内皮细胞 尿砷浓度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循环内皮细胞增殖能力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3
作者 吴静怡 周剑峰 +15 位作者 裴仁治 张丕胜 刘旭辉 杜小红 陈冬 沙科娅 李双月 曹俊杰 陈列光 庄贤栩 叶佩佩 范峥 林丽 唐善浩 张碧波 史晓薇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402-405,419,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患者的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 CECs)与健康者CECs在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并分析其与PML/RARα融合基因的关系。方法免疫磁珠结合三色流...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患者的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 CECs)与健康者CECs在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并分析其与PML/RARα融合基因的关系。方法免疫磁珠结合三色流式细胞仪分选计数APL患者的CECs。免疫荧光染色鉴定CECs表面CD31、CD144、VEGFR-2及CD133的表达情况,体外培养绘制其生长曲线,并测定CECs的集落形成率。结果 APL患者的CECs的数量及增殖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16例APL患者CECs中CD133阳性率及集落形成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CD34+APL患者CECs表达CD133高达(50.3&#177;9.2)%,其集落形成率是对照组的8倍。APL患者CECs数量及CD133阳性率均与PML/RARα融合基因呈正相关。结论精确计数并深入了解CECs可能有助于评价预后及设计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PML/RARΑ融合基因 循环内皮细胞
下载PDF
硼替佐米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许晓东 曹俊杰 +1 位作者 裴仁治 陆滢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30期14-18,22,共6页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自2011年1月~2018年2月,我院对53例MM患者行硼替佐米为...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自2011年1月~2018年2月,我院对53例MM患者行硼替佐米为基础诱导化疗,应用大剂量马法兰(MEL200)±硼替佐米(BOR)方案预处理,随访分析移植后反应率及长期生存情况,并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诱导治疗后18例(34.0%)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预处理方案:均为MEL200方案),35例(66.0%)患者未达CR(预处理方案:MEL200方案17例,MEL200+BOR方案18例)。对诱导治疗后未达CR患者,移植后MEL200+BOR组CR率高于MEL200组(55.6%vs 17.6%,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获得CR、mSMART分期高危、初诊时ECOG评分≥2分为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的因素。移植前获得CR、mSMART分期高危、初诊时β2微球蛋白≥3.5 mg/L、初诊时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0 kg/m^2为影响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获得CR为影响患者PFS的独立预测因素,mSMART高危、移植前未获得CR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硼替佐米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MM的疗效良好,预处理方案中加入硼替佐米可进一步提高CR率,移植前的状态、初诊时ECOG评分、初诊时β2微球蛋白浓度、mSMART分期与移植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后因素
下载PDF
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裴仁治 斯婷 +7 位作者 陆滢 张丕胜 刘旭辉 呼俪俪 陈冬 杜小红 马俊霞 金洁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0-365,共6页
目的分析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5年4月连续收治的APL患者352例,其中高危组(WBC≥10×10^9/L)118例,中低危组(WBC〈10×10^9/L)2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 目的分析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5年4月连续收治的APL患者352例,其中高危组(WBC≥10×10^9/L)118例,中低危组(WBC〈10×10^9/L)2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结果高危组APL患者初诊PLT水平明显低于中低危组(P=0.003);高危组患者PML—RARa融合基因异构体S型比例高于中低危组(51.8%对28.2%,P〈0.001);高危组患者早期死亡率为20.3%,显著高于中低危组患者的2.6%(P〈0.001),其完全缓解(CR)率及预计5年总生存(OS)率均低于中低危组(76.3%对94.9%,P〈0.001;74.2%对93.7%,P〈0.001);若除去早期死亡患者,则两组CR率与5年预计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82、0.481)。高危组患者预计5年无复发生存率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发生率分别为82.7%、9.4%,与中低危组的87.8%、0.4%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8、0.002);中剂量阿糖胞苷化疗及增加鞘内注射次数能降低高危组APL的CNSL发生率。结论高危组APL因有较高的早期死亡率和CNSL发生率,其预后明显较中低危组患者差;因此对于高危组APL患者的治疗更应重视降低早期死亡率及加强CNSL的预防性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临床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