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气管内超声结合引导鞘联合针吸术对肺外周结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徐涛 顾霄 +1 位作者 彭卫东 俞万钧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评价支气管内超声结合引导鞘联合针吸术(EBUS-GS-TBNA)对肺外周结节(PPL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采用支气管内超声结合引导鞘(EBUS-GS)检查的PPLs患者142例,根据是否联合TBNA,将患者分为TBNA联合组(针吸+活检+毛刷)70例和非TBNA联合... 目的评价支气管内超声结合引导鞘联合针吸术(EBUS-GS-TBNA)对肺外周结节(PPL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采用支气管内超声结合引导鞘(EBUS-GS)检查的PPLs患者142例,根据是否联合TBNA,将患者分为TBNA联合组(针吸+活检+毛刷)70例和非TBNA联合组(活检+毛刷)72例。依据探头和病灶相对位置,将两组患者分为探头位于病灶内部、探头位于邻近病灶和探头位于病灶外部3个亚组;按照病灶大小,将两组患者分为病灶大小8~20mm、病灶大小>20~30mm两个亚组。比较各亚组患者EBUS-GS病理学标本的诊断结果及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TBNA联合组患者中病理学明确诊断56例,诊断率为80.0%;非TBNA联合组患者中病理学明确诊断44例,诊断率为6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TBNA联合组和非TBNA联合组探头位于邻近病灶亚组的诊断率分别为83.9%和5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探头位于病灶外部亚组的诊断率分别为72.8%和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在TBNA联合组中,病灶大小8~20mm亚组的诊断率低于病灶大小>20~30mm亚组的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在非TBNA联合组中,病灶大小8~20mm亚组的诊断率低于病灶大小>20~30mm亚组的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TBNA联合组中3例并发少量出血,非TBNA联合组中2例并发少量出血。结论EBUS-GS-TBNA能有效提高PPLs的诊断率,且并发症少,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 超声检查 导向鞘管 针吸 肺外周结节
下载PDF
不同方法检测支气管扩张患者下呼吸道病原体的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应华娟 翁跃颂 +2 位作者 傅中明 俞万钧 王华英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961-964,共4页
目的分析传统培养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下呼吸道病原体的检测效果。方法以本院住院的65例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获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防污染毛刷(PSB)标本,分别采用传统培养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常见下呼... 目的分析传统培养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下呼吸道病原体的检测效果。方法以本院住院的65例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获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防污染毛刷(PSB)标本,分别采用传统培养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常见下呼吸道病原菌,对所得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SB标本培养法检测阴性率为36.9%,明显高于BALF检测阴性率(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荧光定量PCR分析PSB标本检测阴性率为7.7%,各菌种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培养法,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拷贝数明显高于另4种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中,PSB标本检测特异性更高;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迅速,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对抗菌药物早期正确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 感染 下呼吸道病原体 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肺部超声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磊 周成杰 +2 位作者 姚滔 俞万钧 陈国忠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2-397,共6页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lung utrasonography,LUS)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早期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双盲队列研究,选取2016年7月至2020年1月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lung utrasonography,LUS)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早期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双盲队列研究,选取2016年7月至2020年1月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符合柏林标准定义的ARDS患者,根据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将患者分为轻中度组(100 mmHg<OI≤300 mmHg)和重度组(OI≤100 mmHg)。所有患者入科第一天分别行胸部CT检查、LUS评分、经肺热稀释技术(the transpulmonary thermodilution technique,TPTD)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并同步记录APACHEⅡ评分、肺损伤评分(lung injury score,LIS)评分及氧合指数PaO2/FiO2(OI)。应用SPSS 18.0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LUS评分与EVLWI、OI、APACHEⅡ评分、LI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为评估肺部超声诊断ARDS效能,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评估ARDS严重程度价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ARDS患者52例,其中轻中度组34例,重度组18例。与胸部CT对比,LUS诊断准确率为93.12%、敏感度为91.33%、特异度为95.31%、阳性预测值为95.95%、阴性预测值为90.03%;相关分析显示LUS评分与EVLWI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756,P<0.01)、与LI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817,P<0.01)、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55,P<0.01),与OI呈明显负相关(r=-0.823,P<0.01)。ROC曲线分析LUS评分及EVLWI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2、0.972,以LUS评分19.50分作为截断值预测重度ARDS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33、0.791。结论肺部超声简单易行,LUS评分具有较高的效价,是早期评估ARDS患者预后的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氧合指数
原文传递
吸氧联合右佐匹克隆对轻度上气道塌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徐涛 王华英 俞万钧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10期1639-1642,共4页
目的探讨吸氧和右佐匹克隆的联合疗法对上气道解剖未明显受损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15年8月—2017年8月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确诊的轻中度OSAHS患者进... 目的探讨吸氧和右佐匹克隆的联合疗法对上气道解剖未明显受损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15年8月—2017年8月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确诊的轻中度OSAHS患者进行上气道塌陷压测定,筛选出上气道塌陷压≤5 cm H2O(1 cm H2O=0.098 k Pa),年龄<65岁的OSAHS患者共60例。将入选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夜间入睡前服用2 mg右佐匹克隆及整晚吸氧(2 L/min),对照组则接受安慰剂及空气吸入治疗。2组于治疗前后3周进行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夜间最低血氧浓饱和度(Sa O2)等睡眠监测数据及觉醒通气流量阈值,气道主动塌陷通气流量,觉醒压力阈值和环路增益等呼吸力学相关指标比较。以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2组间的比较。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均较对照组减少(Z=-3.992和-4.805,均P<0.001),夜间最低Sa O2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Z=-6.621,P<0.001),同时治疗组觉醒通气流量阈值较对照组下降(Z=-6.641,P<0.001),觉醒压力阈值较对照组上升(Z=-6.303,P<0.001),环路增益较对照组下降(t=-4.934,P<0.001)。结论吸氧和右佐匹克隆联合治疗在特定OSAHS人群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上气道轻度塌陷的OSAHS人群的呼吸暂停低通气严重度,觉醒通气流量阈值,觉醒压力阈值及环路增益。在特定的OSAHS患者中,联合靶向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吸氧 右佐匹克隆 觉醒压力阈值 环路增益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Th17/Treg 细胞失衡与肺功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7
5
作者 王华英 翁跃颂 +1 位作者 应华娟 俞万钧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27-533,共7页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Th17细胞和Treg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变化及免疫失衡与肺功能下降程度的可能内在联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COPD中重度、极重度患者和肺功能正常的吸烟者及不吸烟...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Th17细胞和Treg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变化及免疫失衡与肺功能下降程度的可能内在联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COPD中重度、极重度患者和肺功能正常的吸烟者及不吸烟的正常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肺功能,并采集外周血和诱导痰。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比例,ELISA方法测定血清及诱导痰上清液相关细胞因子,荧光定量 PCR方法测定相应的转录因子ROR-γt 和Foxp3表达水平,并分析Th17/Treg细胞平衡与肺功能下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肺功能正常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COPD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相关细胞因子IL-1β、IL-6、IL-17 A、TGF-β及转录因子ROR-γt表达水平升高,且重度和极重度患者升高更加明显;而Treg细胞比例、细胞因子IL-10及转录因子Foxp3表达水平则明显降低。诱导痰上清液相关细胞因子变化趋势与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的变化趋势一致。 Th17/Treg细胞比值与FEV1、FVC和FEV1/FVC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Th17/Treg细胞平衡失调与COPD患者的肺功能下降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COPD的疾病进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TH17细胞 调节性T细胞(Treg) 肺功能 免疫失衡
原文传递
白血病抑制因子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斯赛女 王华英 +1 位作者 俞万钧 李纪鹏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605-608,共4页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是多功能分泌型细胞因子,可通过JAK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信号通路在不同肿瘤组织、细胞中发挥作用。LIF在结肠癌、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鼻咽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是多功能分泌型细胞因子,可通过JAK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信号通路在不同肿瘤组织、细胞中发挥作用。LIF在结肠癌、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鼻咽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高表达的LIF通过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增强肿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降低放化疗敏感性,从而导致患者预后不良。阻断LIF信号通路则可抑制肿瘤进展,LIF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白血病抑制因子 STAT3转录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