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第二课堂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被引量:23
- 1
-
-
作者
刘春丽
-
机构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
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年第1期90-91,共2页
-
文摘
目前高校课堂英语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制约了学生语言交际技能的培养,通过对现代语言学相关理论的研究指出了课堂语言教学的不足。进而分析高校开设第二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肯定了第二课堂形式的灵活性、开放性,及其交际性的语言环境对外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
关键词
第二课堂
大学英语教学
口语教学
课堂教学
外语交际能力
语言输入
-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H319.9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浅谈大学英语互动式口语教学
被引量:3
- 2
-
-
作者
梁虹
-
机构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
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年第2期90-92,共3页
-
文摘
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面临社会需求的考验。如何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地练习成了口语教师积极研讨的课题。可以从教学策略出发,采取互动式教学方式来提高口语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
关键词
大学
英语教学
口语教学
语言交际能力
互动式教学
-
分类号
H319.9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基于英语口语教学的视角
被引量:4
- 3
-
-
作者
杨春生
-
机构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
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年第2期93-95,共3页
-
文摘
文章主要针对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的问题,认为通过教师各种有意识的教学组织而非单纯的教,使学生在语言理解、与中文的细微差异等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避免、至少是减少某些中介语错误,在这一过程中强调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性。
-
关键词
英语口语
教师角色
对策
-
分类号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被引量:2
- 4
-
-
作者
颜峰
-
机构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
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年第2期66-67,共2页
-
文摘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应遵循相关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可采用的方法有课堂阐述法、比较学习法、渗透法、角色扮演法等。
-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语言意识
文化意识
相关性
实用性
-
分类号
G642.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浅析中国德语学习热
被引量:2
- 5
-
-
作者
金巧英
-
机构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
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年第2期76-77,共2页
-
文摘
作为经济、技术和教育强国的德国,随着其与中国交流合作的不断加强,以及其推行宽松的留学政策,为德语走进中国打开了便捷之门。同时,中国对德语人才的需求增加,进一步推动了德语在中国的发展。可以预见,德语作为一个发达地区民族的语言,在中国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
-
关键词
德语学习
交流合作
留学政策
外语人才
-
分类号
H33
[语言文字—德语]
-
-
题名情感对诗歌的审美作用论略
- 6
-
-
作者
钱志富
-
机构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教师
-
出处
《中外诗歌研究》
2004年第3期78-83,共6页
-
文摘
情感的诗歌是没有审美价值的诗歌。诗歌的三种成诗模式皆以情感为基础。情感本身具有巨大的美学价值,没有本身具有依附性、寄生性,不能独立构成诗歌,它必须依附在对象世界里才能实现外化、符号化、审美化而为诗歌艺术。综合东西方文学传统的实际情形,我们提出诗歌创作中必须注意到的三种成诗模式,即:情景交融十韵律(中外古今抒情诗,如:唐诗、宋词、元曲),以景寓情,以情显景,古人认为优秀的诗歌是那种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诗;情事交融十韵律(中外叙事诗),以事寓情,以情现事,诗歌中的事件由于其特殊的寄情作用,所以只能是一些事象,诗人只能简括地叙写,无法铺展开来;情理交融十韵律(中外哲理诗),以理寓情,以情明理,诗歌有时简直就是在说理,然而这种理是情理,而不是可以脱离作者心志的外在的所谓道理。情感本身代表着一种创作主体与客体的契合与交感,中国古人强调天人辨证。人是天地之心。人的情感的发生皆在于对象世界与人即宇宙和人生发生了互动的关系。灵感是情感的燃烧状态。情感发生的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就会爆发灵感,灵感到来的时候,诗人常常会有一些奇异的生理反应,有时甚至会手舞足蹈地唱起来、跳起来。以上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
关键词
诗歌
情感
韵律
诗人
事象
心志
灵感
古今
古人
依附
-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中国新诗复兴刍议
- 7
-
-
作者
唐德亮
-
机构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教师
-
出处
《中外诗歌研究》
2004年第3期83-86,共4页
-
文摘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话喊了好几年,也颇具号召力与鼓动力;“推动中国新诗的再次复兴”,这话也很有现实意义。
-
关键词
中国新诗
复兴
刍议
现实意义
中华民族
动力
-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