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踝关节外侧不稳与韧带损伤 被引量:6
1
作者 毛宾尧 《中国医刊》 CAS 2012年第1期8-11,共4页
外侧踝关节不稳定较内侧不稳定多,96.5%表现外侧不稳,内侧不稳仅占3.5%,而内、外侧同时不稳者则占总数的7.8%。除外踝、内踝、距下关节和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影响踝关节外侧不稳外,更常见的是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引起。
关键词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 踝关节外侧不稳 踝关节不稳定 内侧不稳 胫腓联合 距下关节
下载PDF
踝部骨密度在人工踝关节置换后改变(6例3年连续观察结果)
2
作者 毛宾尧 应忠追 +2 位作者 李新春 司全明 王岱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789-1791,共3页
[目的]研究人工踝关节置换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改变。[方法]采用LunerDPX-L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以健侧和患侧术前BMD为对照,对6例(男5,女1)人工踝关节置换后6、12个月、2年和3年分别测量BMD改变和观察骨小... [目的]研究人工踝关节置换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改变。[方法]采用LunerDPX-L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以健侧和患侧术前BMD为对照,对6例(男5,女1)人工踝关节置换后6、12个月、2年和3年分别测量BMD改变和观察骨小梁生长情况。获得数据经SPSS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5-2年X线片显示骨小梁长入假体微孔,BMD术后第3年达到峰值,平均(1.155±0.210)g/cm^2。术后6个月平均BMD(0.854±0.217)g/cm^2,12个月(0.975±0.142)g/cm^2,2年(0.956±0.213)g/cm^2,3年(1.155±0.210)g/cm^2,P〈0.05。[结论]术后1.5-2年X线片示骨小梁出现、增加,并密集长入假体微孔,BMD逐年增高,第3年达到峰值[(平均1.155±0.210)g/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人工踝关节置换 双能X线骨密度仪
下载PDF
植骨的人工踝关节置换
3
作者 毛宾尧 王毳 +1 位作者 李新春 司全明 《中国医刊》 CAS 2011年第12期60-62,共3页
目的观察植骨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病损的中远期疗效。方法自1998年10月至2008年12月,植骨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损伤性关节炎56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结果本组57例获平均6年9个月随访(2年10个月至10年3个月)。术前、术后踝关节... 目的观察植骨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病损的中远期疗效。方法自1998年10月至2008年12月,植骨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损伤性关节炎56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结果本组57例获平均6年9个月随访(2年10个月至10年3个月)。术前、术后踝关节功能采用Kofoed评价法和步态分析,术前踝关节功能60~75分13例,30~60分27例,0~29分17例。术后效果优(85~100分)39例,良(75~84分)14例,差(60~74分)1例。优良率98.3%。术前、术后疗效按Kofoed评价,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术前步态49例均为跛行步态(负重相>55%);术后正常步态(15%~45%周期内)24例,轻微跛行(站立相45%~55%)22例,跛行(负重相>55%)3例。未行步态分析8例。X线检查显示植骨部与假体间固定良好,植骨成活。结论植骨人工踝关节置换对成功改善创伤性踝关节炎等疾患的功能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关节成形 植骨 置换
下载PDF
人工踝关节置换74例并发症防范 被引量:4
4
作者 毛宾尧 王毳 +1 位作者 李新春 司全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2019-2022,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踝关节置换的并发症防范。[方法]自1998年10月~2011年12月,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损伤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74例(其中伴距骨体顶部局限性坏死2例和胫骨骨折并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广泛肌切除后距下关节融合1例)。... [目的]探讨人工踝关节置换的并发症防范。[方法]自1998年10月~2011年12月,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损伤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74例(其中伴距骨体顶部局限性坏死2例和胫骨骨折并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广泛肌切除后距下关节融合1例)。男49例,女25例;平均56.8岁(28~68岁)。[结果]本组74例获平均8年10个月随访(2年10月~13年8月)。术前、术后踝关节功能采用Kofoed评价法和步态分析,术前踝关节功能63分(61~74分)13例,47分(30~60分)43例,16分(0~29分)18例。术后效果优(85~100分)39例,良(75~84分)32例,可(60~74分)2例,差(59分以下)1例。优良率95.9%。术前、术后疗效按Kofoed评价以统计学分析,P<0.01具有显著意义。术前步态49例均为跛行步态(负重相>55%);术后正常步态(15%~45%周期内)24例,轻微跛行(站立相45%~55%)22例,跛行(负重相>55%)3例。术前、术后步态分析两组数据的统计学分析P<0.01,有统计学显著意义。X线检查显示植骨部与假体间固定良好,植骨成活。[结论]规范施术、植骨和早期负重等,是防范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关节成形 植骨 置换
原文传递
67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13年的随访结果 被引量:6
5
作者 毛宾尧 应忠追 +1 位作者 李新春 司全明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08年第5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94年6月至1995年7月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8例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其中67例(76髋)获访,21例失访,随访期平均13年。67例患者中男51例(59髋),女16例(17髋);年龄34~85岁,平均64.8岁。67例中患...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94年6月至1995年7月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8例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其中67例(76髋)获访,21例失访,随访期平均13年。67例患者中男51例(59髋),女16例(17髋);年龄34~85岁,平均64.8岁。67例中患髋骨关节炎11例(11髋),年龄49.5~69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7例(29髋),年龄35~59岁;股骨颈骨折(头下型)16例(16髋),年龄54~85岁;髋关节发育不良10例(15髋),年龄35~53岁;强直性脊柱炎髋强直3例(5髋),年龄36~44岁。右髋41例(46髋),左髋26例(30髋)。采用国产假体17髋,DePuy假体28髋,Zimmer假体31髋;其中生物固定27髋,混合固定26髋,骨水泥固定23髋。结果采用Harris评价标准,同时由患者自我满意度调查。结果优(85~100分)41例(49髋),良(75~84分)15例(17髋),可(60~74分)5例(5髋),失败(<60分)5例(5髋),优良率为86.8%(髋)和83.6%(例)。共收到65份满意度调查表,很满意27例,满意22例,基本满意11例,不满意6例,满意率为75.4%。结论稳定且优化的手术团队采用品质优良的假体,可以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治疗结果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陈旧性肱骨远端复杂性骨折的人工肘关节置换 被引量:2
6
作者 毛宾尧 李新春 +1 位作者 王毳 司全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77-680,共4页
[目的]研究人工肘关节置换治疗陈旧性复杂性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8年12月对14例陈旧性肱骨远端复杂性骨折置换人工肘关节14例进行随访,患者平均59.2岁,平均随访时间为8.4年。原骨折按AO分型,C2型4例,C3型10例。假... [目的]研究人工肘关节置换治疗陈旧性复杂性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8年12月对14例陈旧性肱骨远端复杂性骨折置换人工肘关节14例进行随访,患者平均59.2岁,平均随访时间为8.4年。原骨折按AO分型,C2型4例,C3型10例。假体关节为Coonrad-Morrey半限制性假体。对术前后疼痛、关节活动度、稳定性、肌力和并发症等作为重点,经由Mayo肘关节评价、DASH评价、影像学评价有无假体松动和异位骨化等。[结果]4例在强度屈肘时轻度疼痛,本组肘关节平均屈曲112.6°(0°~144°),平均伸肘7.9°,屈124°,术后平均伸直受限22°。术后平均旋前79.8°,旋后78.2°。14例肘关节稳定,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并发术中内侧柱骨折、尺神经麻痹和异位骨化各1例。无假体松动。Mayo肘关节评价优(>90分)7例,良(75~89分)7例。DASH评价平均48.2分(24.4~78分)。[结论]人工肘关节置换治疗陈旧性肱骨远端复杂骨折畸形愈合或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是一种疗效肯定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陈旧性骨折 创伤关节炎 肱骨远端
原文传递
人工关节在踝关节残障中的应用及随访 被引量:1
7
作者 毛宾尧 王毳 +1 位作者 李新春 司全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035-2037,共3页
[目的]观察植骨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病损的中远期疗效。[方法]自1998年10月~2008年12月,植骨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损伤性关节炎56例(其中伴距骨体顶部局限性坏死2例和胫骨骨折并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广泛肌切除后距下关节融合1... [目的]观察植骨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病损的中远期疗效。[方法]自1998年10月~2008年12月,植骨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损伤性关节炎56例(其中伴距骨体顶部局限性坏死2例和胫骨骨折并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广泛肌切除后距下关节融合1例),类风关1例。男35例,女22例;平均年龄54.7岁(28~68岁)。[结果]本组57例获平均6年9个月随访(2年10个月~10年3个月)。术前、术后踝关节功能采用Kofoed评价法和步态分析,术前踝关节功能62分(60~75)13例,47分(30~60)27例,16分(0~29)17例。术后效果优(85~100分)39例,良(75~84分)14例,差(60~74分)1例。优良率98.3%。术前、术后疗效按Kofoed评价以统计学分析,P<0.01具有显著意义。术前步态49例均为跛行步态(负重相>55%);术后正常步态(15%~45%周期内)24例,轻微跛行(站立相45%~55%)22例,跛行(负重相>55%)3例。未行步态分析8例。术前、术后步态分析两组数据的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X线检查显示植骨部与假体间固定良好,植骨成活。[结论]植骨人工踝关节置换对改善创伤性踝关节炎等疾患的功能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关节成形 植骨 置换
原文传递
踝关节发育不良的人工关节置换术 被引量:2
8
作者 毛宾尧 王毳 +1 位作者 李新春 司全明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2期48-50,共3页
目的研究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发育性踝关节不良的中期疗效。方法自1997年10月~2010年12月,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疾患66例中踝关节发育不良6例,男5例,女1例,年龄44.5~59岁,平均52.7岁。幼儿时有外伤史4例,不明2例,病程5~11年。结... 目的研究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发育性踝关节不良的中期疗效。方法自1997年10月~2010年12月,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疾患66例中踝关节发育不良6例,男5例,女1例,年龄44.5~59岁,平均52.7岁。幼儿时有外伤史4例,不明2例,病程5~11年。结果 6例6踝获6~11年随访,平均8年4个月。术前、后踝关节功能采用Kofoed评价法,术前踝关节功能平均36分(30~40分)4例,17分(0~29)2例;术后优(85~100分)3例,良(75~84分)3例,均无疼痛。仅1例作了步态分析,术前跛行步态(站立相超过58%),术后正常步态(站立相15%~45%周期内)。结论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发育不良具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假体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原文传递
近跖骨基部截骨术治疗应力性跖骨痛(27例34足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毛宾尧 王毳 +1 位作者 李新春 司全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189-2191,共3页
应力性跖痛是前足第1横弓坍陷和受力不均引起的跖底压迫性疼痛,好发于第2、3、4跖骨头下,单个或数个罹患。自1994年以来,作者经手术治疗36例(51足),仅27例(34足)获随访。
关键词 跖骨痛 足痛 跖骨截骨
原文传递
人工踝关节发展50年 被引量:4
10
作者 毛宾尧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439-2442,共4页
人工踝关节及其置换术,自1963年至今,经50年发展,迄巳成为治疗终末期踝关节骨关节炎的重要选择。对踝关节的生物力学、人工踝关节设计研究、临床研究和不断改进的历史演变,构成了人工踝关节的发展史。自20世纪60年代RichardSmith(1... 人工踝关节及其置换术,自1963年至今,经50年发展,迄巳成为治疗终末期踝关节骨关节炎的重要选择。对踝关节的生物力学、人工踝关节设计研究、临床研究和不断改进的历史演变,构成了人工踝关节的发展史。自20世纪60年代RichardSmith(1963)提出人工踝关节,球窝状人工踝关节首先应用到临床,但踩部不稳定而放弃。嗣后40余年的不断探索和改进,成就了今天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踝关节 置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