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波处理对鹅肉蛋白结构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丽艳 潘道东 +3 位作者 曹锦轩 孙杨赢 曾小群 吴振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363-2372,共10页
为探究超声波处理对成熟过程中鹅肉蛋白结构及品质的影响,以宰后24 h的鹅胸肉为原料,经不同时间(0、30、60 min)超声处理后,于4℃下分别贮藏成熟1、2、3、5、7 d,采用电镜、拉曼光谱、蛋白凝胶电泳等技术对蛋白质结构及品质的变化进行... 为探究超声波处理对成熟过程中鹅肉蛋白结构及品质的影响,以宰后24 h的鹅胸肉为原料,经不同时间(0、30、60 min)超声处理后,于4℃下分别贮藏成熟1、2、3、5、7 d,采用电镜、拉曼光谱、蛋白凝胶电泳等技术对蛋白质结构及品质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熟过程中鹅肉的蛋白结构及降解变化趋势为处理Ⅱ>处理Ⅰ>CK。超声波处理时间越长,鹅肉肌纤维束、超微结构中的A带、I带、Z线和M线等破坏越严重,分子量25~35 kD之间的蛋白条带浓度在成熟第5、第7天时略有增大。同时,蛋白二级结构分析显示,超声波处理能加快α-螺旋向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方向转化的速度。成熟期间的肉品特性表明,超声波处理能使L~*值明显增大(P<0.05),但对b~*值的影响不大;各组的鹅肉在成熟过程中pH值变化趋势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超声处理能够减少肉的蒸煮损失,降低肉的硬度,并使粘着性增加。本研究为应用超声波技术改善鹅肉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鹅肉 微观结构 肉品特性
下载PDF
酶解法制备胶原蛋白肽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朱静静 潘道东 +3 位作者 孙杨赢 吴振 曹锦轩 曾小群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16年第4期26-32,共7页
以浙东白鹅为研究对象,在木瓜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复合一次酶解鹅皮胶原蛋白基础上,选取4种常见蛋白酶对胶原蛋白酶解产物进行二次酶解,并优化二次酶解条件以提高其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以抗氧化能力为指标确定二次酶解中的最佳水解酶.在单... 以浙东白鹅为研究对象,在木瓜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复合一次酶解鹅皮胶原蛋白基础上,选取4种常见蛋白酶对胶原蛋白酶解产物进行二次酶解,并优化二次酶解条件以提高其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以抗氧化能力为指标确定二次酶解中的最佳水解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还原力为指标,选取p H、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为考察因素,利用响应曲面法确定最佳酶解条件.结果表明,在胶原蛋白的二次酶解中,以碱性蛋白酶酶解所得产物抗氧化活性较好,响应曲面法确定碱性蛋白酶最优酶解条件为p H 8.96、酶解温度49.3℃、酶解时间5.7 h,此时所得多肽还原力达到13.48×10-2,较优化前提高了3.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肽 氧化活力 碱性蛋白酶 还原力
下载PDF
不同蛋白酶制备鹅肉呈味肽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唐霄 孙杨赢 +3 位作者 江雪婷 潘道东 郑兰亭 曹锦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41-146,共6页
以鹅肉为原料,采用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制备呈味肽,对比分析4种酶解液中的水解度、寡肽含量,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酶解液游离氨基酸组成进行测定,并利用电子舌和感官评定方法对酶解液的鲜味等味道进行滋... 以鹅肉为原料,采用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制备呈味肽,对比分析4种酶解液中的水解度、寡肽含量,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酶解液游离氨基酸组成进行测定,并利用电子舌和感官评定方法对酶解液的鲜味等味道进行滋味评定。结果表明:45℃恒温水浴酶解6.5 h,加酶量1200 U/g、pH 7.0、固液比1∶3(g/mL)的条件下,木瓜蛋白酶酶解液水解度最大且寡肽质量分数最高,其次是中性蛋白酶,鹅肉蛋白水解度达到29.69%,寡肽质量分数达到0.18%。此外,中性蛋白酶酶解液的风味最好。中性蛋白酶酶解后产生的游离氨基酸类型丰富,谷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高,最终酶解液整体鲜味浓郁,并伴有酸味。因此,确定酶解鹅肉蛋白的最佳用酶为中性蛋白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肉 酶解 电子舌 氨基酸 呈味肽
下载PDF
低温风干型酱鸭加工过程中脂质氧化特性 被引量:7
4
作者 程珂萌 周昌瑜 +4 位作者 潘道东 曹锦轩 曾小群 孙杨赢 吴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9-225,共7页
为研究酱鸭加工过程中脂质氧化特性,在传统酱鸭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引入低温风干工艺制备酱鸭,并分析其加工过程中pH值、磷脂、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s,POV)、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 为研究酱鸭加工过程中脂质氧化特性,在传统酱鸭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引入低温风干工艺制备酱鸭,并分析其加工过程中pH值、磷脂、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s,POV)、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和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值的变化。结果表明:pH值从原料肉的5.81升高至杀菌肉的6.09;酱鸭加工过程中肌内磷脂的分子种类结果表明,脑磷脂(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有5种分子含量较高,分别是PE(C_(16:0)/C_(20:4))、PE(C_(16:0)/C_(18:1))、PE(C_(16:0)/C_(22:5))、PE(C_(16:0)/C_(22:4))和PE(C_(16:0)/C_(22:6));POV和TBARS值均先升高后下降;TVB-N值在腌制、酱制和杀菌阶段显著降低,而风干使其升高(P<0.05)。相关性结果表明,总FFA与单不饱和脂肪酸(R=0.92,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与pH值(R=0.90,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与TBARS值(R=0.80,P<0.01),TBARS值与POV(R=0.89,P<0.01),POV与TVB-N值(R=0.81,P<0.01)均呈高度正相关,卵磷脂与PE呈显著负相关(R=-1.00,P<0.01)。本研究为低温风干工艺下酱鸭的脂质分解氧化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风干 酱鸭 游离脂肪酸 磷脂 脂质氧化
下载PDF
加热温度对麻鸭肌原纤维蛋白结构与凝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正雯 田宏伟 +5 位作者 周富裕 张志芳 何俊 孙杨赢 曹锦轩 潘道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61-68,共8页
为研究不同加热温度(50~100℃)对麻鸭胸脯肉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结构及其特性的影响,测定凝胶保水性、质构、表面疏水性,观察凝胶的微观结构并结合拉曼光谱分析蛋白二级结构变化,探讨加热温度、蛋白结构和凝胶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50℃... 为研究不同加热温度(50~100℃)对麻鸭胸脯肉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结构及其特性的影响,测定凝胶保水性、质构、表面疏水性,观察凝胶的微观结构并结合拉曼光谱分析蛋白二级结构变化,探讨加热温度、蛋白结构和凝胶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50℃时麻鸭胸脯肉肌原纤维蛋白凝胶保水性最低,60℃时蛋白开始变性并发生聚集,70℃时形成结构紧密细腻的凝胶;随着加热温度升高,凝胶网络孔径变大,保水性显著降低(P<0.05);拉曼光谱位于545、760、1340 cm^-1处特征峰的归一化强度随加热温度升高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说明二硫健伸缩振动发生变化,色氨酸从包埋态逐渐暴露,蛋白表面疏水性增强;50℃时,α-螺旋相对含量为66.95%,随着加热温度升高显著下降(P<0.05),100℃时下降至19.73%,加热过程中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相对含量升高。综上所述,70℃时形成的麻鸭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均匀致密,且保水性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鸭 肌原纤维蛋白 二级结构 热诱导凝胶 拉曼光谱
下载PDF
鹅皮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膜理化性质和保鲜效果 被引量:14
6
作者 阮一凡 朱静静 +2 位作者 潘道东 孙杨赢 沈建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3-269,共7页
为了研发由天然生物材料制成的安全、无毒且具有抗氧化效果的可食性复合膜,以鹅皮胶原蛋白和壳聚糖为原料,研究了30 g/L胶原蛋白溶液与30 g/L壳聚糖溶液以体积比分别为10∶0、8∶2、6∶4、4∶6、2∶8、0∶10制备的可食性复合膜理化性质... 为了研发由天然生物材料制成的安全、无毒且具有抗氧化效果的可食性复合膜,以鹅皮胶原蛋白和壳聚糖为原料,研究了30 g/L胶原蛋白溶液与30 g/L壳聚糖溶液以体积比分别为10∶0、8∶2、6∶4、4∶6、2∶8、0∶10制备的可食性复合膜理化性质和其对鸭肉保鲜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在V(胶原蛋白)∶V(壳聚糖)=6∶4时,复合膜抗拉强度最大(36.05 MPa),且具备良好的水蒸气透过率、透光率和断裂伸长率;而以上述比例制备的复合膜对新鲜鸭肉进行涂膜处理发现,贮藏12 d后,V(胶原蛋白)∶V(壳聚糖)=6∶4组硫氏巴比妥酸值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最低,分别为0.35 mg/kg和18.04 mg/100 g;V(胶原蛋白)∶V(壳聚糖)=4∶6组菌落总数最少,为4.75(lg(CFU/g)),且V(胶原蛋白)∶V(壳聚糖)=6∶4组次之,为5.49(lg(CFU/g))。综上所述:以V(胶原蛋白)∶V(壳聚糖)=6∶4制备的复合膜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保鲜效果,在食品保鲜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 壳聚糖 复合膜 保鲜
下载PDF
魔芋葡甘聚糖-可得然胶共混凝胶替代动物脂肪对乳化肠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余依敏 夏强 +5 位作者 杨林林 林泊宇 陆银银 曹锦轩 蔡振东 潘道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46-53,共8页
为探究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和可得然胶(curdran gum,CUD)的添加对猪肉乳化肠品质特性的影响,采用KGM-CUD共混凝胶代替乳化肠中质量分数依次为0%(G1组,对照组)、33%(G2组)、66%(G3组)以及100%(G4组)的猪背膘,研究KGM-CU... 为探究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和可得然胶(curdran gum,CUD)的添加对猪肉乳化肠品质特性的影响,采用KGM-CUD共混凝胶代替乳化肠中质量分数依次为0%(G1组,对照组)、33%(G2组)、66%(G3组)以及100%(G4组)的猪背膘,研究KGM-CUD共混凝胶对猪肉乳化肠蒸煮损失、色差、持水性、质构特性和脂质氧化的影响,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当KGM-CUD共混凝胶质量分数为0.3%,且KGM∶CUD=8∶2(m/m)时,KGM-CUD共混凝胶乳化效果最佳。与对照组G 1组相比,G 2组和G 3组蒸煮损失显著降低(P<0.05),持水性无显著差异(P>0.05);G2组红度值显著上升(P<0.05);G3组红度值和硬度显著上升(P<0.05)。随着替代比例的上升,乳化肠抗氧化能力逐渐增强,G2组和G3组微观结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G4组存在明显空隙,且总体可接受度略有降低。结果表明,用0.3%的KGM-CUD共混凝胶(KGM∶CUD=8∶2)替代乳化肠66%的脂肪时,能提高乳化肠的营养价值和产品质量,显著延长保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胶 可得然胶 脂肪氧化 微观结构 总体可接受度
下载PDF
白酒腌制对糟鹅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和滋味物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陈丽艳 潘道东 +3 位作者 雒宏琳 周昌瑜 曹锦轩 孙杨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1-86,共6页
以浙东白鹅为原料,建立了糟鹅加工中白酒添加量(0%、1%、3%、6%、9%)对糟鹅品质影响的模型,利用透射电镜、拉曼光谱及氨基酸分析仪等技术探究了糟鹅肌肉微观结构、质构特性和滋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腌制时白酒添加量从0%~9%时肌节长... 以浙东白鹅为原料,建立了糟鹅加工中白酒添加量(0%、1%、3%、6%、9%)对糟鹅品质影响的模型,利用透射电镜、拉曼光谱及氨基酸分析仪等技术探究了糟鹅肌肉微观结构、质构特性和滋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腌制时白酒添加量从0%~9%时肌节长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p<0.05),肌原纤维直径无明显变化;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显示,随着白酒添加量的增加,α-螺旋逐渐转变为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p<0.05);游离氨基酸总量及呈味氨基酸含量也显著增加(p<0.05)。色差分析显示,亮度(L~*)、红度(a~*)和黄度(b~*)都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L~*和a~*在白酒添加量为3%达到最大;硬度先减小后增加,在3%白酒腌制时硬度最小。以上研究表明白酒腌制影响了糟鹅蛋白微观结构、质构特性和促进了滋味物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糟鹅 白酒 肌原纤维超微结构 二级结构 质构 游离氨基酸
下载PDF
高产蛋白酶发酵乳杆菌RA3降低牛奶β-乳球蛋白抗原性的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吴爱娟 孙洁 +4 位作者 黄苓 曾志丹 曾小群 潘道东 吴振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18年第2期13-17,共5页
β-乳球蛋白是引起牛奶过敏最常见的物质.为降低其过敏原性,本实验将从新疆酸奶中筛选出的一株高产蛋白酶的发酵乳杆菌RA3用于制作酸奶.通过试验研究接种量、发酵时间、温度及后熟时间对降低牛奶中β-乳球蛋白抗原性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β-乳球蛋白是引起牛奶过敏最常见的物质.为降低其过敏原性,本实验将从新疆酸奶中筛选出的一株高产蛋白酶的发酵乳杆菌RA3用于制作酸奶.通过试验研究接种量、发酵时间、温度及后熟时间对降低牛奶中β-乳球蛋白抗原性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量7%,发酵时间18 h,发酵温度39℃时,在不影响酸奶风味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β-乳球蛋白抗原性,达75.2%.在此条件下发酵的酸奶和市售酸奶相比,总蛋白水解率较低,且过敏蛋白水解率较高,活菌数是其8倍,高达4.56×10~9cfu·mL^(-1).这株乳酸菌在酸奶发酵业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蛋白酶 Β-乳球蛋白 抗原性 发酵条件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前处理对梅鱼鱼糜凝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文鸽 邓思瑶 +3 位作者 吕梁玉 徐大伦 楼乔明 傅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44-351,共8页
为分析电子束辐照对鱼糜凝胶嗅感的影响,采用不同电子束辐照剂量处理梅鱼鱼糜,通过热诱导形成鱼糜凝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感官评定和电子鼻分析,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研究辐照前处理对梅鱼鱼糜凝胶挥发性风味... 为分析电子束辐照对鱼糜凝胶嗅感的影响,采用不同电子束辐照剂量处理梅鱼鱼糜,通过热诱导形成鱼糜凝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感官评定和电子鼻分析,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研究辐照前处理对梅鱼鱼糜凝胶挥发性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组鱼糜凝胶鱼香味略有减弱,高剂量组(≥7 kGy)稍有辐照异味;对照组与辐照组鱼糜凝胶电子鼻风味线性判别分析(LDA)图区分明显,其中3 kGy和5 kGy组、7 kGy和9kGy组有重叠,说明2组间挥发性风味相似;辐照后鱼糜凝胶挥发性成分种类增加,含有更高含量的烃类、醛类和酮类物质;梅鱼鱼糜凝胶最关键的嗅感成分为癸醛、1-辛烯-3-醇、3-甲基丁醛、2,3-辛二酮等物质,低剂量(≤5 kGy)辐照对鱼糜凝胶嗅感起关键和修饰作用的挥发性成分的种类没有影响,而在高剂量组中(Z)-2-壬烯醛、(Z)-2-癸烯醛、2-己烯醛等物质变为重要风味成分,2-乙基呋喃、乙酸乙酯对风味的贡献减弱,可能是导致辐照异味的主要原因。利用3~5 kGy电子束剂量前处理梅鱼鱼糜,能较好地保持鱼糜凝胶风味,而高剂量辐照会导致辐照异味的产生。试验结果为利用电子束辐照前处理改善鱼糜凝胶品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鱼 鱼糜凝胶 电子束辐照 挥发性成分 气质联用 相对气味活度值
下载PDF
荧光假单胞菌、沙门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2
11
作者 胡冰雪 舒沿沿 +2 位作者 潘道东 曾小群 吴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09-214,共6页
针对肉制品中易污染的荧光假单胞菌、沙门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等有害微生物,通过3种标准菌株及肉制品建立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实现肉制品中这3种菌的同时、快速检测。利用荧光假单胞菌的gyrB基因、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和单增李斯特菌... 针对肉制品中易污染的荧光假单胞菌、沙门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等有害微生物,通过3种标准菌株及肉制品建立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实现肉制品中这3种菌的同时、快速检测。利用荧光假单胞菌的gyrB基因、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和单增李斯特菌的hly A基因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在确定引物特异性的基础上,对3种标准菌株及在冷却肉上过夜富集后进行灵敏度检测。结果表明,该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对于同时检测这3种有害微生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同时检测这3种菌时,纯菌DNA检测限可达1 pg/μL;将3种菌一起接种到冷却肉中35℃过夜培养后,荧光假单胞菌、沙门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限分别可达到9、5、70 CFU/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 检测方法 荧光假单胞菌 沙门氏菌 单增李斯特菌
下载PDF
阿拉伯胶、瓜尔豆胶复配对鸭血凝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杨雪松 孙杨赢 +4 位作者 潘道东 曹锦轩 陆茵 张志强 蔡晓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6-32,共7页
将阿拉伯胶、瓜尔豆胶及两者的复配胶分别添加到鸭血中,通过测定鸭血豆腐凝胶的质构特性、保水性并分析鸭血豆腐的微观结构,旨在阐述食用胶体对鸭血豆腐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食用胶均能极显著提高鸭血豆腐的硬度、弹性、回复性等... 将阿拉伯胶、瓜尔豆胶及两者的复配胶分别添加到鸭血中,通过测定鸭血豆腐凝胶的质构特性、保水性并分析鸭血豆腐的微观结构,旨在阐述食用胶体对鸭血豆腐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食用胶均能极显著提高鸭血豆腐的硬度、弹性、回复性等质构特性和保水性能(P<0.01),其中阿拉伯胶对产品质构特性的影响高于瓜尔豆胶,而瓜尔豆胶对其保水性能的提升更为突出。阿拉伯胶与瓜尔豆胶复配使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能够改善鸭血豆腐的凝胶特性,当复配质量比为7∶3,添加量为3.5 g/L时鸭血豆腐品质最佳,硬度、弹性与保水性分别达到4 217.33 g、0.88和66.97%。凝胶微观结构分析显示,食用胶的添加能够使鸭血豆腐形成连续、均一、致密的凝胶网络结构,显著提高了其凝胶性能与保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血豆腐 复配食用胶 协同增效 凝胶特性 保水性
下载PDF
两种保鲜液对冷鲜鸭胸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志强 孙杨赢 +3 位作者 潘道东 汪蕾 邵兴锋 杨雪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324-328,335,共6页
冷鲜鸭胸肉易腐败变质,延长冷鲜鸭胸肉的保质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为微生物指标,结合高铁肌红蛋白(Met Mb)含量、硫代巴比妥酸(TBA)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p H及感官评价,研究冷藏期间不同保鲜液(浸泡30 s)对冷... 冷鲜鸭胸肉易腐败变质,延长冷鲜鸭胸肉的保质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为微生物指标,结合高铁肌红蛋白(Met Mb)含量、硫代巴比妥酸(TBA)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p H及感官评价,研究冷藏期间不同保鲜液(浸泡30 s)对冷鲜鸭胸肉的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保鲜液1%三聚磷酸钠相比,复合保鲜液1%异抗坏血酸钠+1%乙酸组更能延缓冷鲜鸭胸肉冷藏过程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Met Mb含量、TBA值、TVB-N值以及p H的增加(p<0.05),当贮藏达到9 d时,Met Mb含量是26.209%、TBA值是0.402 mg MDA·kg-1、TVB-N值是12.60 mg/100 g以及p H是6.18,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在6 lg cfu·g-1左右,使冷鲜鸭胸肉贮藏品质得到有效保持。研究结果表明复合保鲜液1%异抗坏血酸钠+1%乙酸组可以使冰鲜鸭胸肉贮藏9 d左右,为冷鲜鸭胸肉保鲜新技术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鲜鸭胸肉 三聚磷酸钠 乙酸 异抗坏血酸钠 保鲜液
下载PDF
产GABA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欢 潘道东 +2 位作者 吴振 曾小群 吴爱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78-84,共7页
为了筛选得到一株高产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乳酸菌,本研究选取传统发酵食品作为菌株来源,采用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分离出的20株乳酸菌的GABA生产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高产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及产GAB... 为了筛选得到一株高产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乳酸菌,本研究选取传统发酵食品作为菌株来源,采用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分离出的20株乳酸菌的GABA生产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高产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及产GABA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得到一株GABA高产菌株14#,其发酵液中GABA含量为2.30 g/L,经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研究其产GABA的影响因素并确定发酵优化条件为:MRS基础发酵培养基中以15 g/L的葡萄糖作为碳源,以10 g/L的酵母粉和15 g/L的牛肉膏作为复合氮源,添加1.5%L-谷氨酸钠,接种量为4%,初始pH为6.0,37℃静置培养48 h。优化后GABA含量可达9.12 g/L,比优化前产量(2.30 g/L)提高了近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植物乳杆菌 筛选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不同pH对嗜酸乳杆菌分选酶相关基因表达及菌体黏附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刚 吴振 +3 位作者 彭刘杨 潘道东 王文文 曾小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66-171,共6页
摘要:为探究嗜酸乳杆菌在小肠中黏附调控机制,嗜酸乳杆菌黏附与细胞壁分选酶及其相关蛋白的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实验构建体外模型研究了不同pH培养条件下嗜酸乳杆菌的黏附能力、测定了分选酶基因和分选酶相关蛋白基因相对表达差异。... 摘要:为探究嗜酸乳杆菌在小肠中黏附调控机制,嗜酸乳杆菌黏附与细胞壁分选酶及其相关蛋白的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实验构建体外模型研究了不同pH培养条件下嗜酸乳杆菌的黏附能力、测定了分选酶基因和分选酶相关蛋白基因相对表达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在pH5.5-7.5培养条件下,随着pH升高嗜酸乳杆菌菌体黏附性显著增加,srt基因及其相关蛋白的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研究结果为pH对嗜酸乳杆菌的黏附效应的影响机制提供了相关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乳杆菌 PH 黏附性 分选酶 表达差异
下载PDF
盐水鹅与酱鹅营养成分及主体风味物质比较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唐霄 郑兰亭 +4 位作者 孙杨赢 潘道东 曹锦轩 熊金波 沈铭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25-230,共6页
为比较盐水鹅和酱鹅的差异,以浙东盐水鹅和酱鹅为原料,测定2种样品的营养成分含量(蛋白质、脂肪、水分)与基本理化指标(灰分、pH值、色泽),并对样品进行感官评价,运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样品的主体挥发... 为比较盐水鹅和酱鹅的差异,以浙东盐水鹅和酱鹅为原料,测定2种样品的营养成分含量(蛋白质、脂肪、水分)与基本理化指标(灰分、pH值、色泽),并对样品进行感官评价,运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样品的主体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酱鹅的蛋白质、灰分、脂肪含量和L*值明显高于盐水鹅(P<0.05),而水分和pH值差异不显著;就感官评分而言,两者的品质都良好,但在风味方面,酱鹅感官评分显著高于盐水鹅(P<0.05)。就风味差异而言,盐水鹅共有6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醛类、酮类、醇类物质,其中,2,4-戊二烯醛是最主要的风味物质,2-甲基-3-辛酮、1-辛烯-3-醇也对其特有风味有重大贡献;酱鹅共含有7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有酮类、醛类、吡嗪类,其中,酮类含量最高,吡嗪类化合物是酱鹅独有的物质。2-乙基-3-羟基-四氢吡喃酮、壬醛、四甲基吡嗪等对其烘烤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其研究结果对盐水鹅和酱鹅产品加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鹅 盐水鹅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营养成分 挥发性风味成分
下载PDF
迷迭香主要组分对沙门氏菌的抑制机理 被引量:14
17
作者 蔡晓军 孙杨赢 +4 位作者 潘道东 曹锦轩 曾小群 吴振 杨雪松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4-140,共7页
为研究迷迭香成分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机理,采用牛津杯法测定迷迭香6种单体组分的抑菌圈,找出抑菌最强组分。结合最小抑菌浓度(MIC)、细菌生长曲线、碱式磷酸酶(AKP)活力、细胞膜损伤及胞内物质(K^+、核酸、蛋白质)泄漏,研究其对沙门氏菌... 为研究迷迭香成分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机理,采用牛津杯法测定迷迭香6种单体组分的抑菌圈,找出抑菌最强组分。结合最小抑菌浓度(MIC)、细菌生长曲线、碱式磷酸酶(AKP)活力、细胞膜损伤及胞内物质(K^+、核酸、蛋白质)泄漏,研究其对沙门氏菌的抑制机理。结果发现,迷迭香6种组分对沙门氏菌均具有抑菌作用,以1,8-桉叶素最强,MIC为2.5 mg/mL。1,8-桉叶素对沙门氏菌生长的抑制效果显著,它能损伤细菌内、外膜并引起胞内物质(AKP、K^+、核酸、蛋白质)外渗。1,8-桉叶素抑制沙门氏菌的机理是通过损伤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破坏胞内环境稳定性而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组分 1 8-桉叶素 沙门氏菌 抑菌机理
下载PDF
不同加热方法对盐水鹅食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沈铭聪 周名洋 +3 位作者 孙杨赢 唐霄 潘道东 曹锦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3-69,78,共8页
为了获得更好的盐水鹅产品的加热方式,本实验以浙东盐水鹅为原料,比较了三种加热方法(微波、蒸、煮)对盐水鹅产品品质的影响,通过测定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水分含量、pH、剪切力、色差),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产品的脂肪酸和... 为了获得更好的盐水鹅产品的加热方式,本实验以浙东盐水鹅为原料,比较了三种加热方法(微波、蒸、煮)对盐水鹅产品品质的影响,通过测定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水分含量、pH、剪切力、色差),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产品的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波处理显著(p<0.05)降低产品的水分含量,仅为44.35%,煮制的盐水鹅水分含量最高,为68.62%,蒸制的盐水鹅剪切力值最小,为14.54 N,嫩度最好。煮制和微波处理所得产品的pH没有显著差异。就L^*值而言,经煮制后均最高,高达50.39,蒸制和微波加热过程会较完整地保留鹅肉表面的光泽。同时,蒸制的盐水鹅风味最好,煮制的次之,微波的最低,蒸制的盐水鹅挥发性物质种类最多,达到42种,烃类和酯类含量相对较高,而经煮制的盐水鹅产品中醇类和醛类较多。经煮制处理的盐水鹅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分别为71.02%和52.13%;微波处理产品的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最高,分别为30.86%和19.93%。综合来看,煮制条件下盐水鹅具有良好的感官品质和更好的营养价值,这些结果为盐水鹅产品加热方式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水鹅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脂肪酸 挥发性风味物质 加热方法 食用品质
下载PDF
热风干燥温度对重组鸭肉粒水分分布及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郑兰亭 唐霄 +3 位作者 孙杨赢 潘道东 曹锦轩 陈海敏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94-2002,共9页
为探究干燥温度对重组鸭肉粒品质特性的影响,以冷冻鸭肉为原料,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对不同热风干燥温度烘烤后的重组鸭肉粒水分分布进行分析,并研究了不同干燥温度对重组鸭肉粒感官品质、色泽、TBARS、质构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为探究干燥温度对重组鸭肉粒品质特性的影响,以冷冻鸭肉为原料,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对不同热风干燥温度烘烤后的重组鸭肉粒水分分布进行分析,并研究了不同干燥温度对重组鸭肉粒感官品质、色泽、TBARS、质构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重组鸭肉粒到达干燥终点的时间明显缩短,其自由水含量下降,不易流动水和结合水含量逐渐上升;重组鸭肉粒内聚性、L~*值、a~*值和b~*值逐渐上升,而TBARS、硬度和咀嚼性值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干燥温度为60℃时,TBARS、硬度和咀嚼性值最大。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重组鸭肉粒三维网络结构越来越致密。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当干燥温度为60℃时,重组鸭肉粒整体可接受度最高。综合各项品质指标,确定重组鸭肉粒的最佳干燥温度为60℃。本研究结果为重组鸭肉粒的加工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温度 重组鸭肉粒 品质特性 水分分布
下载PDF
混菌发酵鸭腿工艺优化及其贮藏品质特性 被引量:14
20
作者 阮一凡 潘道东 +2 位作者 孙杨赢 田宏伟 汤晓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1-109,共9页
选取鸭腿肉为原料,以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菌为发酵剂,开发发酵鸭腿产品,测定其理化指标,并对其贮藏品质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接菌量2%、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菌菌种配比1∶2、发酵时间24 h、发酵温度30℃。此工艺制作... 选取鸭腿肉为原料,以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菌为发酵剂,开发发酵鸭腿产品,测定其理化指标,并对其贮藏品质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接菌量2%、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菌菌种配比1∶2、发酵时间24 h、发酵温度30℃。此工艺制作的发酵产品的pH值、大肠杆菌、亚硝酸盐、组胺和过氧化值均在国家标准要求范围内。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发酵鸭腿感官评分逐渐下降,硫代巴比妥酸值和挥发性盐基氮逐渐增加,但不接菌组下降和增长的幅度均大于接菌组。接菌组的菌落总数、亚硝酸盐含量于贮藏0~30 d增加,于30~50 d减少,不接菌组则持续上升。接菌组生物胺在贮藏前期均呈上升趋势,色胺、尸胺、酪胺、亚精胺于贮藏30 d后下降,苯乙胺、腐胺和精胺于贮藏40 d后下降,而不接菌组总含量逐渐上升。综上所述:混合发酵剂的添加可以提升产品口感,随着贮藏期的延长,接菌处理能显著抑制产品感官的劣变、脂肪氧化以及不良生物胺的产生。该研究为发酵产品的创新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菌发酵 发酵鸭腿 工艺优化 贮藏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