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黄鱼仔、稚、幼鱼发育阶段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变化 被引量:28
1
作者 王丹丽 徐善良 +1 位作者 严小军 王怡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1-245,共5页
研究了大黄鱼早期主要发育阶段(前仔鱼期、后仔鱼期、稚鱼、幼鱼)体内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变化规律,并重点比较了发病稚鱼与正常稚鱼的脂肪酸组成。用GC/MS法共检测到24种脂肪酸,且种类随发育而递增,其中饱和脂肪酸(SFA)12种... 研究了大黄鱼早期主要发育阶段(前仔鱼期、后仔鱼期、稚鱼、幼鱼)体内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变化规律,并重点比较了发病稚鱼与正常稚鱼的脂肪酸组成。用GC/MS法共检测到24种脂肪酸,且种类随发育而递增,其中饱和脂肪酸(SFA)12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6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6种。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鱼苗内源性营养阶段以饱和脂肪酸C14:0、C16:0及单不饱和脂肪酸C16:1、C18:1作为能量代谢的主要来源;必需脂肪酸C20:4(n-6)(AA)在鱼苗开口前就已存在,而DHA和EPA摄食后才被检测到,其含量受饵料种类的影响,DHA含量变化范围为7.26%~25.36%,EPA为3.41%~8.40%。与同期正常鱼苗相比,病鱼苗的主要脂肪酸DHA、EPA含量显著降低,DHA不足前者的1/3,而AA、C18:1、C18:2、C18:3含量和EPA/DHA的比值显著增加,分别是前者的1.5—3倍。导致稚鱼阶段“胀鳔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可能是DHA和EPA的缺乏以及AA偏高。研究结果为预防“胀鳔”鱼苗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仔鱼 稚鱼 幼鱼 脂肪酸 胀鳔病
下载PDF
银鲳皮肤和肌肉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杨琳琳 蒋燕 +4 位作者 杨桂梅 许柳雄 陈新军 徐善良 鲍宝龙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0-395,共6页
采用目前国际上最为通用的cDNA文库构建方法,构建了银鲳皮肤和肌肉组织的cDNA文库,通过一定规模的序列测定,并借助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了164个序列,得到了105个不同的基因(或表达序列标签),在105个不同的基因中,68.6%基因没有冗余,1倍、... 采用目前国际上最为通用的cDNA文库构建方法,构建了银鲳皮肤和肌肉组织的cDNA文库,通过一定规模的序列测定,并借助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了164个序列,得到了105个不同的基因(或表达序列标签),在105个不同的基因中,68.6%基因没有冗余,1倍、2倍、3倍和4倍冗余的分别占23.8%,3.8%,2.8%和1%。皮肤和肌肉组织表达基因的组成中,除了21个没有同源序列的未知基因外,可初步归为代谢相关的酶(38个)、DNA有关的酶(7个)、结构蛋白(4个)、膜蛋白(13个)、线粒体蛋白(1个)、转录因子(9个)、信号传导相关的蛋白(10个)和未知蛋白(2个)等8大类,其中,转录因子、膜蛋白,和DNA有关的酶的基因冗余程度相对较高。这些研究结果,为积累银鲳遗传方面的基础信息,了解银鲳皮肤和肌肉组织的基因表达提供了较好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鲳 基因表达谱 皮肤 肌肉 表达序列标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