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行为疗法和虚拟现实疗法干预神经性疼痛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4
1
作者 阮婷婷 翁明奇 +3 位作者 吴璨 鲍晓明 牛艳芳 徐淑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96-2405,共10页
神经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由外周或中枢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导致的疼痛。药物治疗在镇痛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过量药物治疗往往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或在可耐受剂量下仅提供了部分的疼痛缓解。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 神经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由外周或中枢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导致的疼痛。药物治疗在镇痛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过量药物治疗往往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或在可耐受剂量下仅提供了部分的疼痛缓解。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和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干预作为新的、非侵入性的,以及更为安全的疼痛替代治疗方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CBT和VR疗法可通过转移注意力、改变神经可塑性和神经环路,以及调节促炎和抗炎因子水平缓解神经性疼痛。本文旨在对神经性疼痛的发病机制以及CBT和VR疗法的镇痛效果和机制做出解析,从而为神经性疼痛的治疗干预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虚拟现实 神经性疼痛 神经可塑性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蔡玲玲 李筱菁 +1 位作者 李娜 应一莎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21期71-73,共3页
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要病因,也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1]。近年来,脑卒中不再是老年疾病,发病趋势年轻化,在过去的十年内,中青年卒中的发病率提高了40%,处于工作年龄的脑卒中患者10人中只有6人最终重返工作岗位,中青年脑卒... 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要病因,也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1]。近年来,脑卒中不再是老年疾病,发病趋势年轻化,在过去的十年内,中青年卒中的发病率提高了40%,处于工作年龄的脑卒中患者10人中只有6人最终重返工作岗位,中青年脑卒中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具备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预后改善和疾病康复的重要影响因素[2-3]。本研究对自我管理概念、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评估工具、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为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脑卒中 自我管理
下载PDF
不同剂量维生素E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GAP-43及突触素P38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陆晓红 包晓群 +3 位作者 彭文君 王旋 邹春颖 王明礼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7年第7期892-896,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维生素E(VitE)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周围区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及突触素P38表达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抗氧化剂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VitE应用剂量。方法成年健康雌性Wistar大鼠125只,随机分成假手...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维生素E(VitE)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周围区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及突触素P38表达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抗氧化剂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VitE应用剂量。方法成年健康雌性Wistar大鼠125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对照组、大剂量VitE组(300 mg/kg)、中剂量VitE组(50 mg/kg)和小剂量VitE组(2.5 mg/kg)。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动物模型。各组分别于术后6 h、1 d、3 d、7 d、14d取脑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GAP-43和P38的表达。结果(1)小剂量VitE组GAP-43和P38表达较对照组有所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2)大、中剂量VitE组间GAP-43和P38表达比较未见明显变化(P>0.05)。(3)大、中剂量VitE组与对照组比较:GAP-43表达增高,1 d、3 d、7 d、14 d各时间点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38表达也增高,3 d、7 d、14 d时间点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抗氧化剂VitE可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元再生重塑功能。对于VitE最佳剂量的选择,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脑缺血再灌注 生长相关蛋白 突触素
下载PDF
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动脉弹性对冠心病病变程度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0
4
作者 林厚强 钱平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4期3090-3093,共4页
目的:研究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动脉弹性对冠心病病变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CHD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采集血清并测定脂质代谢指标、黏附分子、趋化因... 目的:研究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动脉弹性对冠心病病变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CHD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采集血清并测定脂质代谢指标、黏附分子、趋化因子的含量。结果:CHD组IMT显著高于对照组且CHD组中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颈动脉IMT显著高于单支血管病变;CHD组中颈动脉IMT增厚和斑块患者的血清LDL、ox-LDL、ApoB、PCSK9、RANTES、FKN、MCP-1、CCL21、CXCL16、ICAM-1、VCAM-1、LFA-1、P-选择素、E-选择素含量显著高于颈动脉IMT正常患者,CHD组中颈动脉IMT斑块患者的血清LDL、ox-LDL、ApoB、PCSK9、RANTES、FKN、MCP-1、CCL21、CXCL16、ICAM-1、VCAM-1、LFA-1、P-选择素、E-选择素含量显著高于颈动脉IMT增厚患者。结论:超声测定颈动脉IMT、动脉弹性能够为冠心病病变程度的评估提供依据且颈动脉IMT、动脉弹性与脂质代谢异常、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含量改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颈动脉超声 内中膜厚度 趋化因子 黏附分子
下载PDF
泮托拉唑、伊托必利和铝镁加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夏永红 钱平安 厉旭光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6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伊托必利和铝镁加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胃镜确诊的胃食管反流患者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予口服泮托拉唑、伊托必利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铝镁加混...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伊托必利和铝镁加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胃镜确诊的胃食管反流患者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予口服泮托拉唑、伊托必利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铝镁加混悬液15mL,3次/d,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并于治疗8周后复查胃镜,观察镜下治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如反酸、烧心、胸痛疗效观察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镜下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2.3%和93.2%,对照组内镜下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7.9%和6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服泮托拉唑、伊托必利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铝镁加能提高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反流性食管炎 泮托拉唑 伊托必利 铝镁加
下载PDF
不同训练负荷太极拳运动对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康复疗效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美华 干敏 +9 位作者 吴海琴 余丹霞 陈志华 钱平安 徐凯 宓洪挺 沈凯杰 丁美娜 吴洪 翁秋燕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87-2495,共9页
目的 通过对比对照组和太极拳运动组,评价太极拳运动在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康复作用。方法 45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5),不接受干预;太极拳1组(n=15)采用24式简化太极拳练习,40 min/次,3次/周;太极拳2组(n=15)采用24式简化太... 目的 通过对比对照组和太极拳运动组,评价太极拳运动在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康复作用。方法 45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5),不接受干预;太极拳1组(n=15)采用24式简化太极拳练习,40 min/次,3次/周;太极拳2组(n=15)采用24式简化太极拳练习,60 min/次,3次/周。在基线、12周、24周运动后采用患者跌倒功效量表(FE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 Ⅲ评分、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分(HAMD、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SQI)进行评估。结果 太极拳1组,24周对比基线在TUGT、BBS评分的改善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太极拳2组,24周对比基线在TUGT、 BBS评分的改善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周对比12周在TUGT的改善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太极拳运动可以改善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障碍,可降低跌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运动 帕金森病 平衡障碍
下载PDF
运动调控自噬溶酶体通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贾俊 周迎松 +2 位作者 楼琼 陈小平 徐淑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14-2324,共11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自噬溶酶体功能异常阻碍了细胞对神经毒性物质的降解,是导致AD发生的关键因素。运动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可以通过激活PI3K/Akt、AMPK等相关信号通路上调自噬活性...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自噬溶酶体功能异常阻碍了细胞对神经毒性物质的降解,是导致AD发生的关键因素。运动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可以通过激活PI3K/Akt、AMPK等相关信号通路上调自噬活性,并通过促进TFEB的核易位增强自噬溶酶体功能,提高对异常聚集蛋白和受损伤细胞器的降解,保护神经元,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本文阐述了自噬溶酶体功能障碍在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运动调控自噬溶酶体通路改善AD作用机制,旨在为A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自噬 溶酶体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项美玲 谭九根 +1 位作者 谢建平 王美华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772-775,779,共5页
目的探讨ICU中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病原学特点与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2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SAP病原学特点,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12... 目的探讨ICU中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病原学特点与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2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SAP病原学特点,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12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有59例发生SAP(48.76%),其中早发性肺炎(EOP)40例(67.80%),晚发性肺炎(LOP)19例(32.20%)。痰液培养出菌株包括10种细菌与2种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1株(63.27%),革兰阳性球菌10株(20.41%),真菌8株(16.3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有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糖尿病、吸烟史、鼻饲治疗、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或胃黏膜保护剂是SAP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鼻饲治疗的患者患EOP的可能性更大、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患LOP的可能性更大。结论SAP患者中,EOP比例高于LOP,革兰阴性菌是其主要致病菌。年龄≥65岁、意识障碍、糖尿病、吞咽障碍、吸烟史、鼻饲治疗、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或胃黏膜保护剂是SAP的危险因素,根据患者病原学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急性脑卒中 卒中相关性肺炎 病原菌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及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郭蕾 朱烨明 +1 位作者 汪英杰 杨春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37-2448,共12页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并发于脑血管病的一种情感障碍疾病,发病率高,预后差。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是通过磁场变化在大脑中产生感应电流来刺激皮层的非创伤性脑刺激...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并发于脑血管病的一种情感障碍疾病,发病率高,预后差。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是通过磁场变化在大脑中产生感应电流来刺激皮层的非创伤性脑刺激技术,是临床上治疗PSD的一种重要非药物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但目前rTMS的作用机制不明确。本文总结了PSD治疗中有效的rTMS刺激方案,并结合PSD的单胺类神经递质相关致病假说及PSD的临床治疗手段,探索了rTMS通过对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调控参与PSD治疗的可能机制。rTMS刺激诱导的皮层单胺类递质释放增加、葡萄糖代谢上升、皮层兴奋性增加,提高了单胺类神经递质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进而引发前额叶抑制功能上升、与下游脑区连接改变、脑网络功能的调整,可能是rTMS治疗PSD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卒中后抑郁 单胺类神经递质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的脑脊髓MRI规范化评估及结构化报告:泛长三角多发性硬化诊疗协作组专家建议(2024)
10
作者 李海庆 全超 +18 位作者 李郁欣 陈增爱 崔莹 戴慧 董强 顾萍 李安宁 梁辉 楼海燕 鲁珊珊 陆青青 吴月飞 徐广润 杨运俊 姚琼 余鑫锋 张佳璇 张瑛 朱佳佳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4年第5期570-576,共7页
多发性硬化(MS)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炎性脱髓鞘疾病,MS的活动和病程进展存在较大个体差异。目前亟需进一步规范与细化MS的MRI扫描方案,并提供MRI结构化报告要点,以精准和全面评估MS的脑脊髓损伤,从而满足MS患者的病情监测和治疗决... 多发性硬化(MS)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炎性脱髓鞘疾病,MS的活动和病程进展存在较大个体差异。目前亟需进一步规范与细化MS的MRI扫描方案,并提供MRI结构化报告要点,以精准和全面评估MS的脑脊髓损伤,从而满足MS患者的病情监测和治疗决策的需要。泛长三角MS诊疗协作组专家就此反复讨论,建议通过规范的脑脊髓MRI扫描方案评估MS存在的急性活动期及慢性活动期病变、软脑膜炎症、皮质/近皮质病变和脑、脊髓萎缩情况,并结合临床具体情况给出结构化影像报告。上述内容已形成专家建议,在文中呈现,供临床医生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磁共振成像 规范化评估 结构化报告
原文传递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急性卒中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季志 孙建法 +1 位作者 李冰 邓在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87-1788,共2页
目的研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急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3例因急性卒中而并发经病原学证实的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组和头孢他啶对照组,疗程均为14 d,治疗后复查痰培养。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 目的研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急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3例因急性卒中而并发经病原学证实的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组和头孢他啶对照组,疗程均为14 d,治疗后复查痰培养。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0.48%、92.86%和70.73%、75.61%,两组临床有效率与细菌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急性卒中相关性肺炎效果好,可作为治疗急性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经验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后肺炎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原文传递
后循环缺血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探讨 被引量:19
12
作者 翁秋燕 胡兴越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9期I0032-I0034,共3页
目的研究后循环缺血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比率、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探究后循环缺血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后循... 目的研究后循环缺血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比率、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探究后循环缺血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后循环缺血病例13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结果后循环缺血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27.7%。133例后循环缺血患者中,124例经MRI证实为后循环脑梗死,9例患者为后循环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中占前3位的分别为偏身无力76例(61.3%),言语不清74例(59.7%),眩晕69例(55.6%);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临床表现前3位分别为眩晕9例(100.0%),共济失调7例(77.8%),眼震6例(66.7%);MR累及最常见为桥脑40.3%(50/124);危险因素中,占前3位的分别为动脉粥样硬化者102例(76.7%),高血压者99例(74.4%),高LDL者95例(71.4%);后循环脑梗死发病机制中最常见的为栓塞66例(53.2%),其中心脏来源35例,动脉来源31例。结论后循环缺血临床表现复杂,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可以对诊断有提示意义。头颅MRI可协助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缺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