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人工踝关节置换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改变。[方法]采用LunerDPX-L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以健侧和患侧术前BMD为对照,对6例(男5,女1)人工踝关节置换后6、12个月、2年和3年分别测量BMD改变和观察骨小...[目的]研究人工踝关节置换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改变。[方法]采用LunerDPX-L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以健侧和患侧术前BMD为对照,对6例(男5,女1)人工踝关节置换后6、12个月、2年和3年分别测量BMD改变和观察骨小梁生长情况。获得数据经SPSS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5-2年X线片显示骨小梁长入假体微孔,BMD术后第3年达到峰值,平均(1.155±0.210)g/cm^2。术后6个月平均BMD(0.854±0.217)g/cm^2,12个月(0.975±0.142)g/cm^2,2年(0.956±0.213)g/cm^2,3年(1.155±0.210)g/cm^2,P〈0.05。[结论]术后1.5-2年X线片示骨小梁出现、增加,并密集长入假体微孔,BMD逐年增高,第3年达到峰值[(平均1.155±0.210)g/cm^2]。展开更多
随着人工踝关节运动载荷概念的援用、踝关节生物力学和运动学的深人研究,促进了人工踝关节的设计,促进临床疗效迅速提高。其疗效从第1代的3年生存率17%~32%、第2代的24%~44%提高至第3代的78%~96%。以STAR(Scadinavian total...随着人工踝关节运动载荷概念的援用、踝关节生物力学和运动学的深人研究,促进了人工踝关节的设计,促进临床疗效迅速提高。其疗效从第1代的3年生存率17%~32%、第2代的24%~44%提高至第3代的78%~96%。以STAR(Scadinavian total ankle replacement)假体为代表的第3代、3件套、双关节和半限制型的临床疗效在世界各国的大宗报告8~14年优良率为64%~91%,生存率为79.7%~100%,获得各国医生的广泛认可。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人工踝关节置换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改变。[方法]采用LunerDPX-L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以健侧和患侧术前BMD为对照,对6例(男5,女1)人工踝关节置换后6、12个月、2年和3年分别测量BMD改变和观察骨小梁生长情况。获得数据经SPSS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5-2年X线片显示骨小梁长入假体微孔,BMD术后第3年达到峰值,平均(1.155±0.210)g/cm^2。术后6个月平均BMD(0.854±0.217)g/cm^2,12个月(0.975±0.142)g/cm^2,2年(0.956±0.213)g/cm^2,3年(1.155±0.210)g/cm^2,P〈0.05。[结论]术后1.5-2年X线片示骨小梁出现、增加,并密集长入假体微孔,BMD逐年增高,第3年达到峰值[(平均1.155±0.210)g/cm^2]。
文摘随着人工踝关节运动载荷概念的援用、踝关节生物力学和运动学的深人研究,促进了人工踝关节的设计,促进临床疗效迅速提高。其疗效从第1代的3年生存率17%~32%、第2代的24%~44%提高至第3代的78%~96%。以STAR(Scadinavian total ankle replacement)假体为代表的第3代、3件套、双关节和半限制型的临床疗效在世界各国的大宗报告8~14年优良率为64%~91%,生存率为79.7%~100%,获得各国医生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