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术后不输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胡杨科 孙剑男 +2 位作者 王珂 黄静 吴胜东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424-427,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不输液对患者恢复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接受LC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LC术后是否进行静脉输液,将患者分为未输液组(n=80)与常规输液组(n=8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不输液对患者恢复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接受LC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LC术后是否进行静脉输液,将患者分为未输液组(n=80)与常规输液组(n=80)。统计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输液组在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均低于常规输液组(P<0.05)。术后共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切口感染,其中不输液组2例,输液组3例,均是在出院后1周内发现,在门诊换药后痊愈。所有患者未出现其他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肝肾功能及肝胆B超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对于胆囊炎症轻、无基础疾病、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LC术后不进行静脉输液,可加快患者康复,临床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静脉输液 加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良性疾病
下载PDF
索拉非尼在胆道恶性肿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姜哲康 王高卿 +2 位作者 高过 陆知非 华永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1期193-195,共3页
胆道恶性肿瘤(BTC)是一种增殖与侵袭性较强、恶性和度较高、预后较差的消化系统肿瘤,受解剖位置特殊、发病隐匿等因素影响,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无法通过手术根治,其中位生存期<1年,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索... 胆道恶性肿瘤(BTC)是一种增殖与侵袭性较强、恶性和度较高、预后较差的消化系统肿瘤,受解剖位置特殊、发病隐匿等因素影响,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无法通过手术根治,其中位生存期<1年,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索拉非尼是一种具有分子靶向的抗肿瘤药物,可靶向作用于肿瘤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上的多个位点,对肿瘤组织生长、增殖过程进行抑制,并能诱导细胞凋亡,在BTC治疗中效果显著,为患者改善预后带来了新的可能。但治疗过程中机体产生的耐药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索拉非尼疗效的发挥,这也是未来临床亟须解决的重点与难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恶性肿瘤 索拉非尼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肝癌肝移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陆才德 房炯泽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14期1459-1463,共5页
随着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健康发展,肝癌肝移植数量也不断增长,但仍有许多困惑与争议。笔者就近年肝癌肝移植标准的选择、等待移植患者的处理、移植后复发预防及免疫抑制方案变迁等方面作一述评,为今后肝癌肝移植的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肝癌 肝移植 降期治疗 补救性肝移植
下载PDF
肝癌破裂出血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烨磊 黄静 +1 位作者 李张辉 陆才德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约3%~15%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会自发性破裂出血而使预后变差。肝动脉栓塞(TAE)是肝癌急性期止血的首选治疗,但急症手术和择期手术在自发性肝癌破裂出血(spontaneous ruptur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RHCC)... 约3%~15%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会自发性破裂出血而使预后变差。肝动脉栓塞(TAE)是肝癌急性期止血的首选治疗,但急症手术和择期手术在自发性肝癌破裂出血(spontaneous ruptur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RHCC)的处理上仍有其独特的地位。急症止血术可应用于TAE止血失败或再出血患者及其他无法进行TAE的情况。急症肝肿瘤切除术可同时标本兼治,在血流动力学稳定、肿瘤可切除及肝储备功能许可情况下是最佳选择。择期手术则是经前期治疗、出血停止后的确定性治疗,其适应证和治疗原则与肝癌根治术相同。本文就手术在SRHCC治疗中的地位及围手术期处理的细节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癌破裂出血 肝动脉栓塞 手术治疗 急症手术 择期手术 围手术期处理
下载PDF
异常凝血酶原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童敬澍 马浙平 +2 位作者 毛书奇 卢长江 陆才德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23-29,共7页
目的研究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间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191例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内部验证... 目的研究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间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191例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内部验证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验证组,分别比较两组内部有PVTT与无PVTT的HCC患者临床资料特征。在试验组中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计算PIVKA-Ⅱ预测PVTT的最佳截断值,并在验证组中进行验证。Logistic回归分析HCC患者发生PVTT的危险因素,并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PIVKA-Ⅱ与PVTT程氏分型等级的关系。结果伴有PVTT的HCC患者PIVKA-Ⅱ水平高于无PVTT的HCC患者(P<0.05),PIVKA-Ⅱ≥426.5 mAU/mL是预测PVTT的最佳截断值,敏感度为78.8%。多因素分析显示PIVKA-Ⅱ≥426.5 mAU/mL和D-二聚体≥286 μg/L是HCC患者发生PVTT的独立危险因素,PIVKA-Ⅱ升高水平与PVTT程氏分型等级呈线性相关联。结论 PIVKA-Ⅱ具有良好的预测PVTT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 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PVTT) 预测
下载PDF
胰腺癌术后子宫复发转移一例
6
作者 李张辉 李格辉 +3 位作者 刘烨磊 傅俊辉 陆才德 黄静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433-435,共3页
胰腺癌是一种进展迅速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研究表明胰腺癌倾向于转移至腹部淋巴结、肝脏、肺以及腹膜[1],而子宫受累很少报道。源于胰腺癌的子宫转移病例在临床实践中非常有限,我们报道一例胰腺癌子宫转移的诊治情况。病例患者女性,66岁,2... 胰腺癌是一种进展迅速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研究表明胰腺癌倾向于转移至腹部淋巴结、肝脏、肺以及腹膜[1],而子宫受累很少报道。源于胰腺癌的子宫转移病例在临床实践中非常有限,我们报道一例胰腺癌子宫转移的诊治情况。病例患者女性,66岁,2015年5月18日因“体检发现胰腺占位20 d”收入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肝胆外科。患者因“肺部感染”于外院就诊,查胸部CT发现胰腺体部占位,于我院住院治疗完善相关检查,血糖苷抗原CA199 0.9 U/m L。腹部B超:胰腺体部见约3.0 cm×2.2 cm囊实性混合回声,边界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复发转移 子宫腔 根治性切除 术后辅助治疗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7
作者 陆知非 王高卿 高过 《临床荟萃》 CAS 2023年第5期473-476,共4页
肝门部胆管癌是肝外胆管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解剖位置特殊、肿瘤沿胆管生长、肿瘤恶性程度高、易侵犯肝实质等特点,早期诊断较困难。大多患者在在发现时已处于进展期,最佳治疗方式已不再是手术治疗,因此肝门部胆管癌的非手术治疗引起了... 肝门部胆管癌是肝外胆管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解剖位置特殊、肿瘤沿胆管生长、肿瘤恶性程度高、易侵犯肝实质等特点,早期诊断较困难。大多患者在在发现时已处于进展期,最佳治疗方式已不再是手术治疗,因此肝门部胆管癌的非手术治疗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就肝门部胆管癌的非手术治疗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atskin肿瘤 临床方案 治疗进展
下载PDF
肝细胞癌免疫分型研究进展
8
作者 周涛 毛书奇 陆才德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9-404,共6页
肝细胞癌占原发性肝癌的75%~85%,少数患者可通过手术切除、肝移植等得到有效治疗,但远期预后不理想。肝细胞癌进展受免疫系统调节,根据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量将肝细胞癌分为炎性和非炎性两种亚型。近几年,多种免疫治疗药物因显著... 肝细胞癌占原发性肝癌的75%~85%,少数患者可通过手术切除、肝移植等得到有效治疗,但远期预后不理想。肝细胞癌进展受免疫系统调节,根据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量将肝细胞癌分为炎性和非炎性两种亚型。近几年,多种免疫治疗药物因显著提高总生存期,成为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一线用药。目前正在开发多种联合疗法,如放化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本文对肝细胞癌免疫微环境、免疫分型和免疫疗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疗法 肿瘤微环境 肝细胞癌 非炎性 免疫微环境 免疫疗法 一线用药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外泌体促进肝细胞癌转移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杨杰 闫征 +4 位作者 钱黎银 于茜 毛书奇 刘爱明 陆才德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24年第1期58-62,共5页
外泌体是一种细胞来源的微囊泡, 可以由各种类型的细胞释放。外泌体的具体功能主要取决于其内部成分, 包括RNA、蛋白质、脂质等。它通过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细胞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最终发挥独特的生理病理作用。目前已有越来越... 外泌体是一种细胞来源的微囊泡, 可以由各种类型的细胞释放。外泌体的具体功能主要取决于其内部成分, 包括RNA、蛋白质、脂质等。它通过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细胞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最终发挥独特的生理病理作用。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外泌体与肝细胞癌转移有着密切关系, 可利用外泌体作为生物标志物或药物载体为肝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策略。现就外泌体在肝癌转移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具体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肝细胞癌转移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肝内胆管结石相关性与乙肝相关性肝内胆管癌患者预后比较及对预后的影响
10
作者 周叶明 江伟 +5 位作者 毛书奇 卢长江 黄静 吴胜东 汪春年 陆才德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40-844,共5页
目的比较行根治性切除的肝内胆管结石相关性与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相关性肝内胆管癌(ICC)患者的预后,及二者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24年2月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收治的行根治术的146例ICC患者临床资料。最终入组69... 目的比较行根治性切除的肝内胆管结石相关性与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相关性肝内胆管癌(ICC)患者的预后,及二者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24年2月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收治的行根治术的146例ICC患者临床资料。最终入组69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9例,年龄(62.9±10.2)岁。69例患者中伴肝内胆管结石纳入结石组(n=40),感染乙肝纳入乙肝组(n=29)。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分析肝内胆管结石和乙肝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结石组ICC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16个月,乙肝组为27个月。结石组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6.6%、23.2%、10.3%,低于乙肝组的72.0%、50.7%、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P=0.015)。结石组和乙肝组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分别为12个月和23个月。结石组术后1、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9.2%、18.1%,低于乙肝组的65.0%、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P=0.047)。单因素分析肝内胆管结石与预后相关(χ^(2)=5.95,均P=0.01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肝内胆管结石和乙肝对ICC患者手术后预后无影响(均P>0.05)。结论相对于乙肝感染,伴肝内胆管结石ICC患者预后更差。肝内胆管结石和乙肝感染对ICC手术后预后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上皮癌 肝内胆管结石 乙型肝炎病毒 预后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30天内非计划再手术的危险因素分析
11
作者 张世威 江寅 +3 位作者 周新华 王海彪 李宏 华永飞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72-677,共6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术后30 d内非计划再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2017年2月至2022年10月行LPD的207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8例,女性89例,年龄(65.1±11.1)岁。根据术后30 d内是否... 目的分析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术后30 d内非计划再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2017年2月至2022年10月行LPD的207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8例,女性89例,年龄(65.1±11.1)岁。根据术后30 d内是否行非计划再手术将患者分为再手术组(15例)和非再手术组(192例),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非计划再手术的危险因素。结果LPD术后30 d内非计划再手术率为7.2%(15/207)。再手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12/15),死亡率为13.3%(2/15),术后住院时间为(32.9±20.1)d,均高于非再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0.1%(77/192)(χ^(2)=9.04,P=0.003)、死亡率0.5%(1/192)(χ^(2)=8.28,P=0.004)、术后住院时间(17.9±8.6)d(t=-2.79,P=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计划再手术与糖尿病、术中出血>130 ml、术前血清前白蛋白<0.15 g/L、胰腺质地、胰管直径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4.991,95%CI:1.431~17.415)、术前血清前白蛋白水平<0.15 g/L(OR=4.067,95%CI:1.178~14.043)、胰腺质软(OR=3.900,95%CI:1.146~13.272)、胰管直径≤3 mm(OR=3.449,95%CI:1.009~11.789)是LPD患者30 d内行非计划再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术前糖尿病、术前血清前白蛋白<0.15 g/L、胰腺质软、胰管直径≤3 mm是影响患者术后30 d内非计划再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非计划再手术 术后出血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完全劈离式肝移植术后肝再生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杜宇浩 单钰莹 +5 位作者 毛书奇 卢长江 吴胜东 黄静 房炯泽 陆才德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92-697,共6页
目的研究影响完全劈离式肝移植(fSLT)术后肝再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3年9月在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行劈离式肝移植手术的病例资料。测算受体术后(30±7)d移植物体积(GV)及初始移植物体积(IGV),计算术后肝再生率(L... 目的研究影响完全劈离式肝移植(fSLT)术后肝再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3年9月在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行劈离式肝移植手术的病例资料。测算受体术后(30±7)d移植物体积(GV)及初始移植物体积(IGV),计算术后肝再生率(LRR)。fSLT患者以LRR=30%分为高再生组与低再生组,比较两组供受体及围手术期资料差异。结果共纳入52例患者,fSLT低再生组16例,高再生组36例。fSLT低再生组供体年龄,供肝脂肪变情况,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病率,术后病肝病理诊断恶性率,术中出血量、肝酶、移植物重量与受者体重比(GRWR)以及总胆红素水平(TBiL)均高于高再生组(P<0.05)。术后血小板计数水平均低于高再生组(P<0.05)。结论供体年龄、供肝脂肪变性、GRWR、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受体原发病良恶性等可能是影响fSLT术后肝再生的重要因素,术后血小板及肝酶、胆红素水平是监测fSLT术后肝再生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再生
原文传递
胰腺肉瘤样癌7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3
作者 马艺杰 张慧芝 +4 位作者 陆才德 吴胜东 杨亦闻 胡杨科 王珂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38-343,共6页
目的探讨胰腺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21年8月间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收治的7例胰腺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手术方式及辅助治疗... 目的探讨胰腺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21年8月间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收治的7例胰腺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手术方式及辅助治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标志物和上皮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7例胰腺肉瘤样癌中男性4例,女性3例,发病年龄51~88岁,平均69岁。术前均行CT检查,肿瘤位于胰头3例,胰体3例,胰尾部1例;4例为囊实性,3例为囊性。6例行根治性手术,1例行肿瘤部分切除活检术。镜下可见肿瘤主要由肉瘤样梭形细胞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瘤组织同时表达间叶标志物vimentin和上皮标志物CK7、CK19、CK(pan)及CAM5.2。患者总体预后较差,4例术后1年内死亡,其余3例健在无复发。结论胰腺肉瘤样癌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但具有明显的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病理诊断 肉瘤样癌
原文传递
钩突入路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10例临床分析
14
作者 江寅 孟钰迪 +6 位作者 张世威 章杰 高过 成功 周新华 王高卿 华永飞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74-377,共4页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3年8月间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行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钩突入路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无术后脂肪泻和新发糖尿病,无围术期死亡。表明钩...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3年8月间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行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钩突入路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无术后脂肪泻和新发糖尿病,无围术期死亡。表明钩突入路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对于胰头良性和低度恶性病变的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但其手术难度大,术后可能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建议由具备较丰富胰腺微创手术经验的医师酌情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胰腺切除 保留十二指肠 胰头良性肿瘤
原文传递
初始不可切除肝癌转化治疗的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陆知非 华永飞 +3 位作者 姜哲康 高过 江寅 王高卿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24年第3期268-274,共7页
目的研究初始不可切除肝癌转化治疗的影响因素,为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初始不可切除、经过全身治疗且转化成功的39例肝癌患者,... 目的研究初始不可切除肝癌转化治疗的影响因素,为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初始不可切除、经过全身治疗且转化成功的39例肝癌患者,并将同期转化治疗失败的103例纳入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临床特征对不可切除肝癌转化治疗结局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2例初始不可切除肝癌患者,39例(27.4%)转化治疗成功,其中33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103例转化失败。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转化治疗成功的患者其总生存时间明显延长(47个月比18个月,P<0.001)。单因素分析发现:应用三联疗法(P=0.039)、肿瘤单叶分布(P=0.029)、血管未受肿瘤侵犯(P=0.001)、C反应蛋白≤8 mg/L(P=0.016)、血小板>125×109/L(P=0.043)、白蛋白>40 g/L(P=0.001)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1.15(P=0.033)是转化治疗成功的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应用三联疗法(HR=0.256,95%CI:0.071~0.930,P=0.038)、血管未受肿瘤侵犯(HR=0.238,95%CI:0.093~0.609,P=0.003)和白蛋白>40 g/L(HR=0.384,95%CI:0.155~0.950,P=0.038)是初始不可切除肝癌患者转化治疗成功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血管有无侵犯、白蛋白水平是影响不可切除肝癌转化治疗的关键性因素;若患者一般状况良好,应积极使用三联疗法进行转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初始不可切除 转化治疗 综合治疗
原文传递
微RNA在胰腺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洪涛 周细武 +2 位作者 于茜 熊秋生 陆才德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13-815,共3页
目的探讨微RNA(microRNA,miR)在胰腺癌诊断中的意义,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收集37例胰腺癌患者血浆标本及临床资料,10例正常人血浆标本作为对照。采用RT-PCR方法,以U6为内参,检测4种miR(miR-190、miR-196a、... 目的探讨微RNA(microRNA,miR)在胰腺癌诊断中的意义,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收集37例胰腺癌患者血浆标本及临床资料,10例正常人血浆标本作为对照。采用RT-PCR方法,以U6为内参,检测4种miR(miR-190、miR-196a、miR-221、miR-222)在胰腺癌患者及正常人中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CA199的关系。结果胰腺癌患者血浆中4种miR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其相对表达量分别为miR-190(3.50±4.07)、miR-196a(4.21±4.13)、miR-221(4.OO±4.11)、miR-222(2.57±2.55)。其中miR-196a的高表达和胰腺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O.05),与其他病理特征无关。其余3种miR与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4种miR的相对表达量与CA199浓度无相关性。结论miR-190、miR-196a、miR-221、miR-222在胰腺癌患者血浆中显著高表达。血浆中miR190、miR-196a、miR-221、miR-222的检测可能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一个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微RNAS
原文传递
胆囊癌肉瘤9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勇 华永飞 陆才德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3-134,共2页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本中心9例胆囊癌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9例患者中8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5例术后行辅助化疗;1例行腹腔肿瘤活检+化疗+靶向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最长生存时间为29个月,其中术后行GEMOX方...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本中心9例胆囊癌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9例患者中8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5例术后行辅助化疗;1例行腹腔肿瘤活检+化疗+靶向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最长生存时间为29个月,其中术后行GEMOX方案化疗患者较其他方案化疗患者生存时间长,靶向治疗患者生存时间长达20个月。笔者认为手术切除是治疗胆囊癌肉瘤的最佳手段,术后合理的化疗方案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靶向治疗在胆囊癌肉瘤中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生存时间 腹腔肿瘤 胆囊癌肉瘤 靶向治疗 中位生存时间 临床病理资料 行辅助化疗 化疗患者
原文传递
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手术切除后胆漏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陆树葳 陆才德 +3 位作者 宓宏潮 杨勇 朱宏达 房炯泽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分析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手术切除后胆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4月至2020年4月在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17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资料。最终纳入160例患者,其中男性86例,女性74例,年龄(63.4±10.8)岁。160... 目的:分析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手术切除后胆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4月至2020年4月在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17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资料。最终纳入160例患者,其中男性86例,女性74例,年龄(63.4±10.8)岁。160例患者手术切除后发生B级胆漏44例、C级5例,均纳入胆漏组,剩余111例术后未发生胆漏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后胆漏的影响因素。结果:胆漏组手术时间≥360 min、保留侧肝门血管切除重建、残余肝断面胆管开口3支及以上等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保留侧肝门血管切除重建(OR=2.322,95%CI:1.078~5.002,P=0.028)、残余肝断面胆管开口3支及以上(OR=2.656,95%CI:1.198~5.892,P=0.016)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手术切除后更易出现胆漏。结论:保留侧肝门血管切除重建、残余肝断面胆管开口3支及以上是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后胆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atskin肿瘤 胆管肠吻合术 胆漏 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单发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叶莹鹏 杨勇 +3 位作者 蔡星晨 朱宏达 陆才德 房炯泽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单发大肝癌(肿瘤直径≥5 cm)早期复发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间于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的135例单发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5例患者复发75例,其中早期复发42例。多因素分析显示,... 目的探讨单发大肝癌(肿瘤直径≥5 cm)早期复发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间于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的135例单发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5例患者复发75例,其中早期复发42例。多因素分析显示,甲胎蛋白≥400 ng/ml(OR=3.510,95%CI:1.528~8.064;P=0.003)和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阳性(OR=2.769,95%CI:1.143~6.706;P=0.024)是单发大肝癌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存在早期复发危险者无复发生存率(甲胎蛋白≥400 ng/ml,χ^(2)=23.038,P<0.001;MVI阳性,χ^(2)=10.554,P=0.001)和总生存率(甲胎蛋白≥400 ng/ml,χ^(2)=14.336,P<0.001;MVI阳性,χ^(2)=10.481,P=0.001)均下降。结论甲胎蛋白≥400 ng/ml和MVI阳性是单发大肝癌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危险因素 根治性切除 复发
原文传递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手术切除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骆华刚 黄静 +1 位作者 毛书奇 陆才德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10-814,共5页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手术切除后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行手术切除的98例肝细胞癌合并PVTT患者资料,其中男性83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3岁。回顾分析临床和随访资料。...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手术切除后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行手术切除的98例肝细胞癌合并PVTT患者资料,其中男性83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3岁。回顾分析临床和随访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患者术后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5.9%、51.5%、35.4%,中位生存期为25个月;1、2、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5.0%、16.1%、8.6%,中位无病生存期为8个月。多因素分析,术前甲胎蛋白≥400μg/L(HR=1.760,95%CI:1.079~2.873)、肝静脉癌栓(HR=3.809,95%CI:1.655~8.765)的肝细胞癌合并PVTT患者手术切除后总体生存预后更差(均P<0.05),术后辅助TACE(HR=0.397,95%CI:0.220~0.716,P=0.002)的患者生存预后更佳。多因素分析,术前甲胎蛋白≥400μg/L(HR=2.339,95%CI:1.488~3.676)、肝细胞癌切除联合PVTT清除术(HR=2.038,95%CI:1.090~3.811)、肝静脉癌栓(HR=2.374,95%CI:1.160~4.857)是肝细胞癌合并PVTT患者手术切除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术后辅助TACE(HR=0.535,95%CI:0.307~0.933,P=0.027)是复发的保护因素。结论术前甲胎蛋白≥400μg/L及合并肝静脉癌栓是肝细胞癌合并PVTT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和术后辅助TACE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门静脉 预后 肝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