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例自体真皮移植阴茎增粗联合阴茎延长术的围术期护理
1
作者 胡勤波 戴义波 +1 位作者 梅嫦颖 徐琴鸿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424-429,共6页
目的:探索自体真皮移植阴茎增粗联合阴茎延长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总结5例接受自体腹股沟真皮移植阴茎增粗联合阴茎延长术的小阴茎患者围术期护理数据。结果:5例患者经过整体化的围术期护理,术后康复良好。患者术前APPSSI评分4~5(4... 目的:探索自体真皮移植阴茎增粗联合阴茎延长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总结5例接受自体腹股沟真皮移植阴茎增粗联合阴茎延长术的小阴茎患者围术期护理数据。结果:5例患者经过整体化的围术期护理,术后康复良好。患者术前APPSSI评分4~5(4.60±0.48)分,评分均小于6分;患者术后2、6、12个月的APPSSI评分依次为9~12(10.6±1.02)、10~12(11.2±0.98)、10~12(11.2±0.98)分,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与术前APPSS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术前SAS评分45~58(52.2±4.35)分,患者术后2、6、12个月的SAS评分依次为31~40(34.2±3.31)、30~41(35.8±3.65)、33~40(35.6±2.33)分,患者术后焦虑程度减轻,与术前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术前IIEF-5评分为7~15(10.4±2.87)分,术后2、6、12个月的IIEF-5评分依次为16~24(19.8±2.71)、18~25(21.2±2.48)、18~24(20.8±2.39)分,术后IIEF-5评分较术前提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NPTR检查持续勃起时间为18~25(21.2±2.59)min,术后2、6、12个月的NPTR检查持续勃起时间依次为18~24(21.8±2.28)、20~25(23.4±2.30)、24~27(25.4±1.14)min;与术前NPTR检查持续勃起时间比较,术后2、6个月NPTR检查持续勃起时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2个月NPTR检查持续勃起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整体化的围术期护理是实现手术高满意度的重要一环,能够促进自体腹股沟真皮移植阴茎增粗联合阴茎延长术的术后恢复,提升性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皮移植 阴茎增粗延长术 围术期护理
下载PDF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电话指导公众实施心肺复苏行为动机及需求的质性研究
2
作者 冯春玲 胡夏晴 +2 位作者 徐琳 蔡鑫健 徐琴鸿 《护理学报》 2024年第9期66-71,共6页
目的探索公众关于电话指导下实施心肺复苏的动机及需求,为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质性研究,于2023年5—6月对14名市民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传统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共提炼出3个主题:微观系统-积极动机与自身能力困扰... 目的探索公众关于电话指导下实施心肺复苏的动机及需求,为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质性研究,于2023年5—6月对14名市民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传统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共提炼出3个主题:微观系统-积极动机与自身能力困扰并存;中观系统-“电话指导公众实施心肺复苏”事件相关群体的影响;宏观系统-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结论公众内心具有“电话指导下实施心肺复苏”的积极行为动机,但同时受其自身能力以及事件相关群体的影响而产生消极行为动机,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公众“电话指导下实施心肺复苏”的重要需求。心肺复苏的教育普及工作需结合公众具体需求创新培训模式,同时完善救助相关法律条款,统一调度员资质、尽快构建中国电话指导心肺复苏标准流程等,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电话指导心肺复苏,以期提升早期心肺复苏实施率及院外心搏骤停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 电话指导心肺复苏 动机 需求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质性研究
下载PDF
过程决策程序法在急诊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目标管理中的实践与成效
3
作者 胡夏晴 冯春玲 +2 位作者 周书红 戴鑫 徐琴鸿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2期1309-1314,共6页
目的 探讨过程决策程序图法(process decision program chart, PDPC)在急诊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管理中的实践与成效。方法 选取急诊就诊的脓毒症患者102例,将2022年7-9月未经过PDPC方法干预的4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2年10-12月采用... 目的 探讨过程决策程序图法(process decision program chart, PDPC)在急诊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管理中的实践与成效。方法 选取急诊就诊的脓毒症患者102例,将2022年7-9月未经过PDPC方法干预的4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2年10-12月采用PDPC方法系统干预的53例患者设为干预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责任制急救护理,干预组依照PDPC流程实施目标管理。比较2组患者脓毒症早期识别率、1 h液体复苏率、门-抗生素时间及医护的自我评价指标。结果 干预组患者脓毒症门-抗生素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干预组患者脓毒症早期识别率、1 h液体复苏率明显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PC方法应用后医护团队的责任心、工作积极性、自信心等方面的自我评价均较应用前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管理中应用PDPC法,可以规范脓毒症患者在急诊的液体复苏急救护理、有效提升护理急救水平,同时医护人员的思维也得到了拓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自我评价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液体复苏 过程决策程序图法 目标管理
下载PDF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膳食习惯对肌少症的影响及风险模型构建
4
作者 姬春晖 骆朝辉 +1 位作者 乔婷婷 裴华莲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3年第5期328-333,共6页
目的 探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膳食习惯对肌少症的影响并建立风险模型,为未来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1年5月至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与住院部收治的328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年龄≥45岁)为研究对象。... 目的 探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膳食习惯对肌少症的影响并建立风险模型,为未来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1年5月至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与住院部收治的328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年龄≥45岁)为研究对象。应用SPSS 25.0与R 4.0.5软件中的glm和rms软件包分别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并发肌少症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合并肌少症的预测价值,用Nomogram绘制列线图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肌少症患病率为25.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8.44, 95%CI 8.05~42.24)、高龄(≥70岁;OR=6.26,95%CI 2.51~15.61)、体质量指数(BMI)<18.5 kg/m^(2)(偏瘦;OR=6.26, 95%CI 2.51~15.61)、纯果汁/蔬菜汁每周摄入1~3次(OR=13.34, 95%CI 2.16~82.60)、坚果每个月摄入1~3次(OR=0.25,95%CI 0.09~0.70)、坚果每日摄入1次(OR=0.16,95%CI 0.03~0.80)均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并发肌少症的影响因素。结论 女性、高龄、低BMI(偏瘦),蔬果汁/纯果汁、坚果均与肌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这将为呼吸系统疾病合并肌少症患者的精准评估及合理膳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膳食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宁波"互联网+护理服务"医保在家支付的实践
5
作者 徐倩 胡建利 +3 位作者 郭晓莉 刘歆 陈芳芳 张晓晶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46-549,共4页
2021年12月,宁波在"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推进中,为切实解决高龄或失能老年人、肿瘤患者的经济负担和支付困难,将患者需求大、发生频次高的经外周静脉置入的导管维护、导尿管护理和鼻胃管护理3项居家医疗护理服务项目纳入医保,... 2021年12月,宁波在"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推进中,为切实解决高龄或失能老年人、肿瘤患者的经济负担和支付困难,将患者需求大、发生频次高的经外周静脉置入的导管维护、导尿管护理和鼻胃管护理3项居家医疗护理服务项目纳入医保,并可在家支付(以下简称"医保家付")。作者介绍了"医保家付"的相关概念和服务流程,总结了"医保家付"实施以来的效果、问题及进一步改进措施。3项纳入"医保家付"的居家护理项目2022年服务量为7953单,比2021年同期增长了105.29%,且无不良事件发生,患者满意度高。"医保家付"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可为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医保支付及服务收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互联网+" 居家护理 "医保家付" 宁波
原文传递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循证护理实践
6
作者 汪洁 李海潮 +6 位作者 邬丹 谢浩芬 姚瑶 徐琴鸿 杨亮 蔡泽君 黄晓燕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3年第29期4012-4017,共6页
目的总结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最佳证据,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8月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08例胃癌术后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方法总结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最佳证据,通过基线审查、评估证据... 目的总结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最佳证据,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8月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08例胃癌术后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方法总结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最佳证据,通过基线审查、评估证据应用临床情景及障碍,构建并实施最佳证据应用策略。比较应用证据前(2021年3—5月,n=55)和应用证据后(2021年6—8月,n=53)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证据应用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应用证据后,正确营养评估率由基线审查时的41.82%(23/55)提升至90.57%(48/53),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执行率由0提高至45.28%(24/53),术后肠内营养开始时间由(3.75±2.33)d缩短至(2.06±1.38)d,术后优先口服营养执行率由63.64%(35/55)上升至86.79%(46/53),营养相关并发症由40.00%(22/55)降低至20.75%(11/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最佳证据的应用可以缩短术后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减少术后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早期肠内营养 循证实践 证据应用 障碍因素
原文传递
GLIM标准忽略了部分NRS 2002筛查有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获益—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再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献娜 谢浩芬 +6 位作者 李卓 揭彬 许静涌 陈成 康维明 叶欣 蒋朱明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06-112,共7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营养不良诊断标准的不统一给临床工作者带来了极大困惑。在我国公立医院实行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后,如何诊断营养不良并在病例首页正确填写营养相关诊断关系到病组的正确分类和医保的付费。因此,临床实践中亟须一个... 20世纪80年代以来,营养不良诊断标准的不统一给临床工作者带来了极大困惑。在我国公立医院实行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后,如何诊断营养不良并在病例首页正确填写营养相关诊断关系到病组的正确分类和医保的付费。因此,临床实践中亟须一个可靠的有关营养不良(尤其是疾病相关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2018年9月,全球营养领导层诊断营养不良标准(global leadership initiative on malnutrition,GLIM)共识出台。GLIM标准旨在统一目前成人住院患者营养不良诊断标准较为混乱的状况,但是由于GLIM标准是由33个营养领导人会议投票而产生的,仅属于共识,需要经过前瞻性临床有效性验证,即经GLIM诊断为阳性(即存在营养不良)的人群通过合理营养干预是否可改善临床结局。2020年11月发表于美国杂志《Nutrition》的《Nutritional support therapy after GLIM criteria may neglect the benefit of reducing infection complications compared with NRS 2002》是国内首篇应用营养风险筛查和GLIM标准对于营养支持疗法适应证范围的对比。同时也对两个工具的临床有效性做了回顾性验证。对于正在进行的无肌肉量的GLIM标准的前瞻性临床有效性验证,有参考价值。本文根据该回顾性研究的内容,对重要研究方法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风险筛查2002量表 全球营养领导层诊断营养不良标准 营养不良 队列研究 临床有效性验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