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进食品科学专业国际化建设策略研究——以宁波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党亚丽 王鸿飞 +3 位作者 邵兴峰 潘道东 许凤 韦莹莹 《农产品加工》 2020年第13期85-87,共3页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实践型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和发展趋势。以宁波大学食品科学专业为例,通过对国际化教育的分析,提出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中外课程内容的整合与连接、建立国外留学生与国...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实践型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和发展趋势。以宁波大学食品科学专业为例,通过对国际化教育的分析,提出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中外课程内容的整合与连接、建立国外留学生与国内本科生的合作小组的策略,旨在推进食品科学专业国际化,培养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和高素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化 高校建设 食品科学
下载PDF
提升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线上教学质量的对策与建议——基于线上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
2
作者 黄涛 张进杰 杨文鸽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1期97-100,103,共5页
基于我国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线上教学实践和教学环境问卷调查,分析食品科学专业线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将5G技术融入在线教学,提升在线教学质量;采用“Presentation Assimilation Discussion(PAD)”“Proble... 基于我国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线上教学实践和教学环境问卷调查,分析食品科学专业线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将5G技术融入在线教学,提升在线教学质量;采用“Presentation Assimilation Discussion(PAD)”“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和“Outcomes based education(OBE)”相结合的“PAD-PBL-OBE”混合式线上教学模式,并阐述了这种混合式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基于这些策略的提出,以期为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线上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 线上教学 5G技术 PAD-PBL-OBE 教学质量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同时测定固态食品中6种稀有糖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宇 邢家溧 +7 位作者 沈坚 毕晓丽 毛玲燕 徐晓蓉 张书芬 娄永江 吴希 穆应花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81-788,共8页
稀有糖在固态食品中的应用量与日俱增,引发了掺假、过量添加等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建立固态食品中稀有糖(阿洛酮糖、塔格糖、海藻糖、异麦芽酮糖、赤藓糖醇和甘露糖醇)的检测方法十分重要。本文基于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建立了... 稀有糖在固态食品中的应用量与日俱增,引发了掺假、过量添加等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建立固态食品中稀有糖(阿洛酮糖、塔格糖、海藻糖、异麦芽酮糖、赤藓糖醇和甘露糖醇)的检测方法十分重要。本文基于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固态食品中6种稀有糖的分析方法。选用Zorbax Original NH_(2)色谱柱(250 mm×4.6 mm,5μm)进行分离,流动相为乙腈-水(80∶20,v/v),流速梯度洗脱。蒸发光散射检测系统的漂移管温度设置为50℃,雾化器载气为高纯氮,载气流速为1.0 mL/min,压力为275.79 kPa,增益值为3。样品经25 mL水提取,振荡涡旋10 min,分别加入200μL的乙酸锌溶液和200μL的亚铁氰化钾溶液净化,45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1 mL,过0.22μm水相滤膜,待上机分析。6种稀有糖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均>0.9985,方法的检出限为0.02~0.60 g/100 g。以空白固态食品样品为基质,在3种加标水平下,6种稀有糖的回收率为92.6%~103.2%,相对标准偏差为0.7%~4.4%。将该方法用于分析实际固态食品样品中6种稀有糖的含量,结果显示,实际成分和食品标签所示基本一致。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前处理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应用于日常监测固态食品中6种稀有糖的含量,同时为稀有糖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稀有糖 固态食品
下载PDF
与时俱进OBE理念的“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4
4
作者 董乐振 翁佩芳 +1 位作者 张绫芷 刘连亮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4期118-120,共3页
融合OBE理念的“食品安全学”课程与时俱进的教学设计,是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安全课程创新的需要。OBE理念改革教学设计中的“食品安全学”以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评价为导向,着重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考核方式4个方面... 融合OBE理念的“食品安全学”课程与时俱进的教学设计,是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安全课程创新的需要。OBE理念改革教学设计中的“食品安全学”以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评价为导向,着重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考核方式4个方面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思政内容,提高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OBE教育理念与“食品安全学”专业必修课的有机融合,可实现培养食品安全意识专业人才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教育理念 与时俱进 食品安全学 教学设计 实践
下载PDF
植物源食品发酵与农药残留交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许蜜 徐玲英 +3 位作者 杨孔谈 吴欢琪 王祥云 潘道东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1期2776-2780,共5页
农作物在栽培过程中一般都会采用杀虫剂,杀菌剂和其他化学农药来防治病虫害,这必然会导致发酵食品原材料有害物质的残留,从而给植物源发酵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农药残留对植物源食品发酵过程的影响,重点讨论了发... 农作物在栽培过程中一般都会采用杀虫剂,杀菌剂和其他化学农药来防治病虫害,这必然会导致发酵食品原材料有害物质的残留,从而给植物源发酵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农药残留对植物源食品发酵过程的影响,重点讨论了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对农药残留的降解和代谢作用,分析了农药残留对植物源发酵食品感官品质和理化性状的影响,旨在为发酵食品农药残留的有关研究提供指导,以确保发酵食品生产的安全性与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食品 微生物 农药降解 品质
下载PDF
基于“食品微生物学”翻转课堂结合“DDCC”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探究
6
作者 蔡振东 程彦 +1 位作者 居士龙 潘道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3期29-31,共3页
本研究以食品工程专业的食品微生物学为例,通过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与实践,旨在实现食品微生物学理论课程与实际操作的深度融合,强化学生自主课堂教学建设,大幅提升其食品加工、保藏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全面促进其自主学习能... 本研究以食品工程专业的食品微生物学为例,通过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与实践,旨在实现食品微生物学理论课程与实际操作的深度融合,强化学生自主课堂教学建设,大幅提升其食品加工、保藏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全面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并为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进一步教改和拓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学 翻转课堂 “DDCC”教学体系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人工智能背景下二元导向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探究--以“食品专业英语”为例
7
作者 夏强 张晓辉 +3 位作者 韩传虎 余红梅 周昌瑜 潘道东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10期117-120,共4页
随着《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2019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2020年)等文件的出台,现代教育理念的逐步转变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食品专业英语”教学课堂中以教师传授、学... 随着《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2019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2020年)等文件的出台,现代教育理念的逐步转变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食品专业英语”教学课堂中以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方式为主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而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食品作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品产业,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对英语水平的要求日益增高。为培养食品行业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英语熟练交流沟通能力的行业高级复合型人才,现借助人工智能翻译技术,探索智能教育新形态,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翻译二元导向教学模式,推动食品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食品专业英语 二元导向教学 专业翻译
下载PDF
基于食品专业课程考核改革新思路的探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烨青 杜丽慧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15期93-95,102,共4页
目前我国的传统考核方式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对国内一些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是重要的,可以参考国外成功的考核方式,制定实行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开放式... 目前我国的传统考核方式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对国内一些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是重要的,可以参考国外成功的考核方式,制定实行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开放式考核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专业 课程考核 改革
下载PDF
食品类双语课程有效教学的研究与探索——以《食品原料学》课程为例
9
作者 姜舒 韦莹莹 +1 位作者 陈义 邵兴锋 《中国食品工业》 2023年第6期115-117,共3页
双语教学是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鉴于目前双语教学存在教材选用不合理、教学模式单一及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等问题,本研究以《食品原料学》双语课程为例,从教材增选、教学模式改进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优化等方面进行探索,论述... 双语教学是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鉴于目前双语教学存在教材选用不合理、教学模式单一及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等问题,本研究以《食品原料学》双语课程为例,从教材增选、教学模式改进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优化等方面进行探索,论述了对该课程进行改革的一些方法和措施,为实现双语课程的有效教学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课程 有效教学 食品原料学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的融入路径及实践
10
作者 徐冰洁 程鹏飞 +2 位作者 张新华 黄亮 熊厚锋 《化工高等教育》 2024年第3期143-148,共6页
在新工科建设阶段,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对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工科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新工科价值内涵对课程思政的支撑作用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专业课为基本实践单元的课程思政融入路径,并以排水工程课程为例,介绍了利用产教融合、自... 在新工科建设阶段,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对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工科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新工科价值内涵对课程思政的支撑作用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专业课为基本实践单元的课程思政融入路径,并以排水工程课程为例,介绍了利用产教融合、自由实践、理论探索三个模块,构建教学路径多元、教学维度丰富、角色功能变换的立体化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实践,为工科专业课提供了课程思政建设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课程思政 产教融合 专业课程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对鸡骨泥钙释放及代谢物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明 夏强 +4 位作者 孙杨赢 何俊 潘道东 曹锦轩 周昌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75,共9页
本研究以鸡骨为原料,研究了嗜酸乳杆菌(LA)、罗伊氏乳杆菌(LR)和植物乳杆菌(LP)作为发酵剂对鸡骨泥中钙释放及代谢物的影响,通过监测菌株的生长状态、发酵液的pH、总酸变化、钙分布和钙磷比、代谢物种类及含量揭示乳酸菌的生长特性变化... 本研究以鸡骨为原料,研究了嗜酸乳杆菌(LA)、罗伊氏乳杆菌(LR)和植物乳杆菌(LP)作为发酵剂对鸡骨泥中钙释放及代谢物的影响,通过监测菌株的生长状态、发酵液的pH、总酸变化、钙分布和钙磷比、代谢物种类及含量揭示乳酸菌的生长特性变化及其对钙释放的影响,并借助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KEGG代谢通路分析挖掘乳酸菌发酵骨泥的关键代谢通路。结果表明,LA、LR和LP均能较好的利用鸡骨泥进行生长繁殖,且在发酵30 h时活菌数达最大值,LA、LP和LR发酵组的总酸含量分别为5.60、3.76和3.75 g/L,LA发酵组的总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钙释放分析表明,LR组、LP组和LA组总钙含量分别从181.33 mg/kg(对照组)上升至1176.67、1310.00和1916.67 mg/kg;游离钙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40.60、50.19和74.62倍,且LA发酵组的游离钙含量显著高于LP和LR发酵组(P<0.05)。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发酵骨泥中羟基磷灰石主要以无定型形态存在,与对照组相比,LR组、LP组和LA组中羟基磷灰石的特征峰在2926和1050 cm^(-1)处的强度明显降低。LC-MS/MS结果显示,乳酸菌发酵后骨泥中共鉴定出37种代谢物,PCA和相关性分析代谢物的特征发现,乳酸、丙酮酸、蔗糖、丝氨酸、5'-CMP等是其关键代谢物。KEGG代谢物通路分析表明,嘧啶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糖酵解、丙酮酸代谢、牛磺酸代谢和TCA循环是其主要代谢通路,这些代谢通路主要与乳酸菌的生长以及骨泥中钙释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骨泥 乳酸菌 钙释放 代谢组学 代谢物
下载PDF
无损检测技术在水果品质安全和真实性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肖宏辉 李春霖 +3 位作者 张永志 聂晶 吴振 袁玉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6-745,共10页
在水果产量攀升和品质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对水果的品质、安全和真实性开展快速无损检测的需求日益迫切。本研究概述了光谱学、力学、声学、计算机视觉、电子鼻和电子舌等无损检测技术结合多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在水果营养功效成分和感... 在水果产量攀升和品质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对水果的品质、安全和真实性开展快速无损检测的需求日益迫切。本研究概述了光谱学、力学、声学、计算机视觉、电子鼻和电子舌等无损检测技术结合多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在水果营养功效成分和感官属性品质特征挖掘、农药残留和病害霉变安全性检测以及原产地、品种分类、贮藏时间真实性鉴别研究中的应用。同时,本研究还从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两个方面进行了展望,可为水果的质量安全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 品质评价 安全性 真实性 无损检测
下载PDF
醚菌酯对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的慢性毒性效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浩泽 王卢燕 +4 位作者 李烨青 张昌朋 赵学平 张鑫 蒋金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5-285,共11页
为探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strobilurins)对水生生物早期生命阶段的慢性毒性,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测定了醚菌酯长期暴露对斑马鱼早期发育的亚致死效应。将斑马鱼胚胎持续暴露于不同浓度醚菌酯(0.000750~0.180 mg·L^(-1))34 d后... 为探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strobilurins)对水生生物早期生命阶段的慢性毒性,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测定了醚菌酯长期暴露对斑马鱼早期发育的亚致死效应。将斑马鱼胚胎持续暴露于不同浓度醚菌酯(0.000750~0.180 mg·L^(-1))34 d后,醚菌酯对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的144 h和34 d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141 mg·L^(-1)和0.0106 mg·L^(-1)。研究发现,醚菌酯暴露34 d后,0.00460、0.0115和0.0288 mg·L^(-1)醚菌酯可显著降低仔鱼的体质量,0.0115 mg·L^(-1)和0.0288 mg·L^(-1)醚菌酯能够降低仔鱼体长,而0.180 mg·L^(-1)醚菌酯会增加仔鱼的体长和体质量。醚菌酯对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体长的34 d-NOEC为0.00460 mg·L^(-1),34 d-LOEC为0.0115 mg·L^(-1),对早期生命阶段体质量的34 d-NOEC为0.00185 mg·L^(-1),34 d-LOEC为0.00460 mg·L^(-1)。在试验期间,分别于1、3、7、14、21和34 d测定斑马鱼胚胎/仔鱼体内与线粒体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相关因子的活性和水平。研究发现,醚菌酯长期暴露会导致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先降低再升高。此外,醚菌酯长期暴露期间,斑马鱼体内钙离子(Ca2+)水平和钙离子腺苷三磷酸酶(Ca2+-ATP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三磷酸腺苷(ATP)水平先升高后降低。研究表明,醚菌酯长期暴露会对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的生长指标和抗氧化系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醚菌酯可能通过调控ATP和Ca2+水平、Ca2+-ATP酶活性,干扰线粒体能量代谢进而诱导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产生氧化应激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醚菌酯 斑马鱼 慢性毒性 早期生命阶段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畜禽产品中兽药残留的危害及防控策略 被引量:2
14
作者 邓惠丹 肖英平 +6 位作者 杨伟康 汪雯 熊丽娜 吕文涛 夏强 吉小凤 杨华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700-705,共6页
随着畜禽动物养殖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畜禽产品的生产量、销售量也逐年增长,畜禽产品中兽药残留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畜禽动物养殖过程中,兽药是重要投入品,主要用来预防、治疗动物疾病。如若兽药使用不合理易造成畜... 随着畜禽动物养殖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畜禽产品的生产量、销售量也逐年增长,畜禽产品中兽药残留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畜禽动物养殖过程中,兽药是重要投入品,主要用来预防、治疗动物疾病。如若兽药使用不合理易造成畜禽产品中兽药残留,会直接影响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健康,进而可能会威胁到消费者的人体健康。基于此,文章综述了兽药残留的危害,兽药残留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兽药残留防控策略,为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产品 兽药残留 防控策略
下载PDF
不同蛋白质浓度对燕麦发酵乳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何巧艳 李海波 +5 位作者 罗小虎 李亚男 冯伟 王涛 张昊 王韧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80-186,共7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全球消费者对植物基饮食越来越感兴趣并给予支持。为了制备口感和品质均衡的燕麦发酵乳,研究了不同蛋白质质量分数(1.0%~2.5%)对产品的酸度、流变特性、摩擦特性和感官特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全球消费者对植物基饮食越来越感兴趣并给予支持。为了制备口感和品质均衡的燕麦发酵乳,研究了不同蛋白质质量分数(1.0%~2.5%)对产品的酸度、流变特性、摩擦特性和感官特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蛋白质浓度的提高,燕麦发酵乳的酸度也相应增加。在发酵2 h后,pH值显著下降,酸度大幅度提升,发酵6 h后体系的酸度与蛋白质浓度呈正相关(R^(2)>0.9813)。流变学结果表明,该发酵乳呈现出剪切变稀的假塑性流体特性,且蛋白质浓度越高,表观黏度也越大。摩擦学结果表明,在混合润滑状态下,不同蛋白质浓度样品的摩擦系数随着夹带速度的增加而降低,且黏度越大,摩擦系数越小,具有更好的润滑特性。感官评估结果显示,2.0%蛋白质量分数的发酵乳得到了更高的感官评分。综上所述,通过该研究,可以选择2.0%蛋白质质量分数来制备燕麦发酵乳,所得产品色泽均匀、口感酸甜适中、黏稠度适度,并具有浓郁的燕麦发酵香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蛋白质浓度 发酵特性 流变特性 摩擦特性
下载PDF
两种鱼明胶-离子多糖复合体对带鱼鱼糜冻藏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应晴芳 鲁金佩 +1 位作者 楼乔明 黄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25-231,共7页
目的探究鱼明胶-离子多糖(fish gelatin-anionic polysaccharide,FG-AP)复合体对带鱼鱼糜冻藏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鱼糜为原料,研究FG及FG-黄原胶(xanthan gum,XG)、FG-κ-卡拉胶(κ-carrageenan,κC)两种FG-AP... 目的探究鱼明胶-离子多糖(fish gelatin-anionic polysaccharide,FG-AP)复合体对带鱼鱼糜冻藏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鱼糜为原料,研究FG及FG-黄原胶(xanthan gum,XG)、FG-κ-卡拉胶(κ-carrageenan,κC)两种FG-AP对带鱼鱼糜凝胶的颜色、持水性、凝胶特性和胶体结构的影响。结果添加FG、FG-XG和FG-κC复合体对带鱼鱼糜凝胶冻藏期间的持水性均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即冻藏8周后,持水性仍高于60%。质构分析表明,加入FG和FG-AP复合体可显著提高鱼糜凝胶冻藏期间的凝胶强度(P<0.05)。电镜结果分析表明,加入FG和FG-AP后,鱼糜凝胶的网络结构较对照组更加致密,其中FG-κC的网状结构更为致密,且受冷冻储藏时间的影响较小。结论综合色泽、持水性、质构和微观结构分析,FG和FG-AP可提高带鱼鱼糜凝胶的储藏特性影响,其中FG-κC的作用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糜 鱼明胶-离子多糖 凝胶特性 结构 冻藏
下载PDF
外源糖处理对花生芽菜中γ-氨基丁酸富集的影响
17
作者 赵柯馨 蓝威豪 +5 位作者 杜佳丽 陈静文 范子欣 韦沁伶 王鸿飞 许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75-82,共8页
为探究糖处理对花生芽菜中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富集的影响,本文筛选了不同类型外源糖(甘露糖、蔗糖和葡萄糖)的最佳施用浓度,探究了其对花生种子发芽过程中GABA以及GABA合成代谢有关物质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为探究糖处理对花生芽菜中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富集的影响,本文筛选了不同类型外源糖(甘露糖、蔗糖和葡萄糖)的最佳施用浓度,探究了其对花生种子发芽过程中GABA以及GABA合成代谢有关物质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露糖、蔗糖和葡萄糖处理可以显著(P<0.05)提高花生芽菜中GABA的含量,且谷氨酸脱羧酶(Glutamate decarboxylase,GAD)、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多胺氧化酶(Polyamine oxidase,PAO)活性,以及谷氨酸、腐胺、精胺和亚精胺等的含量均发生了显著(P<0.05)变化。同时,根据测定结果可知,不同外源糖处理均可在不同程度上提升花生芽菜中抗坏血酸、蛋白质和白藜芦醇的含量。花生芽菜中GABA可通过外源糖处理富集,其影响机制可能为GABA支路和多胺降解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处理 花生芽菜 Γ-氨基丁酸 GABA支路 多胺降解途径
下载PDF
浙江省韭菜中常用杀菌剂多残留分析及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18
作者 潘丽英 虞益江 +6 位作者 杨桂玲 杜雨婷 李金玲 王强 潘道东 王豆 褚田芬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6-295,共10页
评估浙江省内生产基地与市场环节韭菜的杀菌剂残留水平及对人体的膳食暴露风险。采集时间主要集中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2021年8月至2021年11月,连续两年对浙江省内采集的213个韭菜样品中39种杀菌剂进行残留检测分析,并对检出杀菌剂... 评估浙江省内生产基地与市场环节韭菜的杀菌剂残留水平及对人体的膳食暴露风险。采集时间主要集中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2021年8月至2021年11月,连续两年对浙江省内采集的213个韭菜样品中39种杀菌剂进行残留检测分析,并对检出杀菌剂进行急性和慢性膳食暴露风险评估。残留杀菌剂共19种,总检出率为48.83%(104/213),其中腐霉利(15.02%)、多菌灵(13.15%)、啶酰菌胺(13.15%)、烯酰吗啉(11.74%)、吡唑醚菌酯(11.27%)、百菌清(10.80%)检出率较高;检出2种及2种以上杀菌剂残留的样品占总样品量的25.82%(55/213)。1个样品中的嘧霉胺残留量超过了农业农村部规定的鳞茎类蔬菜最大残留限量(3 mg/kg),超标率为0.47%,样品合格率达99.53%。该实验韭菜中腐霉利按现有标准GB 2763.1-2022(5 mg/kg)判定,则无样品超标,但依据原有标准GB 2763-2021(0.20 mg/kg),腐霉利超标率达7.04%(15/213)。急性和慢性风险范围分别为0.004%~5.546%和0.000%~9.654%,均小于1,摄入风险处在可接受水平。该结果说明浙江省内韭菜中农药多残留情况较突出,应加强农药使用管理,确保韭菜消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 杀菌剂 残留 膳食暴露 风险评估
下载PDF
设施芹菜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连续施用后消散、积累与风险评估
19
作者 黄艳萍 王新全 +4 位作者 堵紫妍 楚瀚 樊华 韩吉昌 汪志威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4-611,共8页
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是设施芹菜生产中常用的杀蚜虫剂,揭示其消解和积累特征对于评估其膳食摄入风险、优化施用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在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下,通过田间残留试验,对2种杀虫剂在... 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是设施芹菜生产中常用的杀蚜虫剂,揭示其消解和积累特征对于评估其膳食摄入风险、优化施用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在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下,通过田间残留试验,对2种杀虫剂在3种连续施药方式(组合I: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交替II: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交替III: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下的残留消解动态进行了分析,并对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3种连续施药方式下,均在第2次施药(定植后22 d)后原始沉积量最高,首次施药后原始沉积量最低,而芹菜叶面积指数可能是导致该现象的重要因素。根据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获得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95~3.63 d和2.33~3.11 d。连续3次施药达到安全间隔期(PHI)(7 d)后,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组合I中的残留量仅在首次施药后低于MRL (噻虫嗪:1 mg/kg;高效氯氟氰菊酯:0.5 mg/kg);而交替II中2种农药残留量在3次施药后均低于MRL;交替III中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量在第3次施药后超过了MRL。鉴于噻虫嗪施药后可代谢为噻虫胺,本研究亦对噻虫胺残留量进行了监测,发现其在施药后3~5 d达到最大值,但在达到安全间隔期后,噻虫胺的残留量均未超过其MRL (0.04mg/kg),表明由噻虫嗪代谢导致噻虫胺残留超标的风险较低。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在本次于浙江绍兴进行的田间规范残留试验中,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组合和交替连续施药3次,安全间隔期7 d后,所采集的芹菜样品中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对风险商的贡献率(0.11%~3.76%)低于100%,其长期膳食摄入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研究表明,相较于组合施药,交替用药可在一定程度减少农药残留,而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交替施用表现出最低的残留水平和膳食摄入风险贡献率,是相对最佳的施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嗪 高效氯氟氰菊酯 噻虫胺 设施农业 芹菜 残留 膳食风险评估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大米中碳氮同位素比率与矿质元素特征及加工影响
20
作者 刘亦鸣 李春霖 +4 位作者 张卫星 聂晶 张永志 许凤 袁玉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8-183,共6页
为探究不同种植方式大米稳定同位素特征指标与矿质元素差异,该研究利用元素分析-同位素质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研究有机、绿色和常规种植方式下糙米与精米δ^(13)C、δ^(15)N与11种矿质元素变化。结果表明,精米δ^(13)C、... 为探究不同种植方式大米稳定同位素特征指标与矿质元素差异,该研究利用元素分析-同位素质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研究有机、绿色和常规种植方式下糙米与精米δ^(13)C、δ^(15)N与11种矿质元素变化。结果表明,精米δ^(13)C、δ^(15)N分布分别为-27.7‰~-26.9‰和3.7‰~4.9‰,糙米δ^(13)C、δ^(15)N分布分别为-27.8‰~-26.9‰和3.4‰~4.7‰。精米δ^(13)C在有机和绿色栽培下差异显著,δ^(15)N在绿色与常规栽培下差异显著,Na、Mg、K、Mo元素存在显著性差异;糙米δ^(13)C和δ^(15)N在各栽培条件下均无显著差异,K、Mn元素存在显著性差异。糙米加工成精米后,有机大米中矿质元素减少42%,绿色大米矿质元素损失40%,常规大米矿质元素下降54%。精米比糙米可以更好地反映稳定同位素特征,常规栽培下糙米矿质元素含量最高,绿色栽培下精米矿质元素含量最高。不同种植方式和加工制备影响大米中δ^(13)C、δ^(15)N、矿质元素含量,该研究为科学评价大米中矿质元素含量和指导消费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糙米 精米 稳定同位素 矿质元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