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型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实践动力——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例
1
作者 蔡伟 温小栋 +1 位作者 邵璟璟 李超恩 《大学教育》 2023年第8期12-14,共3页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指南针”,具有特定的哲学内涵和实践指向。文章分析了应用型高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一流本科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动力机制,开展了专业方向“取与舍”、课程体系“解与构”和教学模式“虚...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指南针”,具有特定的哲学内涵和实践指向。文章分析了应用型高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一流本科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动力机制,开展了专业方向“取与舍”、课程体系“解与构”和教学模式“虚与实”的科学实践,提出对内与学科协同发展,对外与政府、行业、企业深度互动,探寻普遍联系视角下的应用型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 一流本科专业 内涵式发展 动力机制
下载PDF
工程建设标准的法治化现状、成因及对策
2
作者 毛艳辉 《标准科学》 2024年第7期46-51,共6页
本文梳理了全国31个省级绿色建筑地方标准和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结合标准化相关法律、法规,指出了工程建设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制定过程缺少标准化主管部门参与、编号不符合管理办法、未按要求备案、发布公告含有行政许可事项等。然后... 本文梳理了全国31个省级绿色建筑地方标准和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结合标准化相关法律、法规,指出了工程建设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制定过程缺少标准化主管部门参与、编号不符合管理办法、未按要求备案、发布公告含有行政许可事项等。然后根据房地产行业现实特征,剖析了工程建设标准化现状的形成原因,最后从强化司法保障、部门联动清理、市场机制培养等角度,提出了推进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化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标准 工程建设标准 强制性标准 法治化 标准化 规范性文件
下载PDF
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的建筑环境学教改实践 被引量:2
3
作者 毛艳辉 蔡伟 +2 位作者 赵志达 魏莉莉 张丽娜 《大学教育》 2022年第5期194-196,203,共4页
为提高学生对建筑环境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发挥课程对各专业课基础知识的融合应用作用,课题组总结了多所高校建筑环境学课程改革经验,分析了教师、学生自身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探讨了教材内容对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的双向挑战,围绕应用... 为提高学生对建筑环境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发挥课程对各专业课基础知识的融合应用作用,课题组总结了多所高校建筑环境学课程改革经验,分析了教师、学生自身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探讨了教材内容对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的双向挑战,围绕应用型本科的工程师培养目标,从科研回馈教学、理论技术并重、人文情怀培养、师生平等互动四个方面,尝试开展教学改革实践。学期结束后的教学评价结果显示,建筑环境学教学改革在十个指标上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环境学 教学改革 教学评价 声环境 光环境 风热环境 绿色建筑
下载PDF
数据中心冷却系统相关能效评价指标综述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博 郭焱华 +2 位作者 邵双全 涂虬 李千里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27,共10页
冷却系统在保证数据中心可靠运行的同时消耗了大量能量,为了助力数据中心碳中和,充分挖掘冷却系统节能潜力,对数据中心冷却系统能效进行评价很有必要。行业内对冷却系统的评价指标较多,本文调研了国内外现行数据中心标准及文献中的数据... 冷却系统在保证数据中心可靠运行的同时消耗了大量能量,为了助力数据中心碳中和,充分挖掘冷却系统节能潜力,对数据中心冷却系统能效进行评价很有必要。行业内对冷却系统的评价指标较多,本文调研了国内外现行数据中心标准及文献中的数据中心冷却系统相关能效评价指标,从电能使用效率及其衍生冷却系统相关指标、数据中心冷却系统用性能指标、数据中心冷源设备用性能指标三个角度对相关指标进行研究,介绍了不同指标的计算方法及计算内容,并分析了各指标的优缺点。通过对比得出:电能使用效率(PUE)及其冷却系统相关衍生指标不能准确反映数据中心运行维护技术上的水平;对于实际运行的数据中心冷却系统能效评价,全年综合性能系数(GCOP_(A))较为适用;对于中国数据中心冷水机组的使用及年度运行指标而言,全年性能系数(ACOP)的计算方法更为客观,适用性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冷却系统 能效 性能指标
下载PDF
地铁车厢污染物分层稀释系统及病毒传染模型改进 被引量:1
5
作者 毛艳辉 金阳丽 +1 位作者 王金晶 侯富民 《科技通报》 2022年第2期105-113,共9页
传统地铁车厢的全混合通风模式存在气流交叉污染现象,为改善后疫情时期地铁车厢空气品质,对宁波轨道交通二号线车厢的污染物浓度进行了测试,发现早晚高峰时期车厢内CO_(2)超出健康标准,并在沿车厢高度方向存在2个污染物峰值。以此为背景... 传统地铁车厢的全混合通风模式存在气流交叉污染现象,为改善后疫情时期地铁车厢空气品质,对宁波轨道交通二号线车厢的污染物浓度进行了测试,发现早晚高峰时期车厢内CO_(2)超出健康标准,并在沿车厢高度方向存在2个污染物峰值。以此为背景,提出了车厢分层通风技术来改善污染分层现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比了传统车厢与分层通风车厢的流场特性和污染物扩散轨迹,指出分层通风车厢可以在车厢中部形成空气幕,有效改善坐姿乘客呼吸区的空气品质;并改进了Wells-Riley感染预测模型的方程,增加了污染物浓度作为变量,实现对密闭空间任意污染物浓度下的致病感染概率预测。研究表明:双人模式时,分层通风车厢相比传统车厢,将坐姿人群的病毒感染概率从25.4%降低至3.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厢 分层稀释 呼吸道传染病 Wells-Riley方程 感染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