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 cho rio retinopathy,CSC)的不典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表现特点。方法:采用海德堡共焦激光扫描系统对64例(90眼)CSC患者行FFA检查,分析其结果...目的: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 cho rio retinopathy,CSC)的不典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表现特点。方法:采用海德堡共焦激光扫描系统对64例(90眼)CSC患者行FFA检查,分析其结果。结果:CSC的FFA表现归纳5种类型:(1)典型渗漏点型;(2)不典型渗漏点型;(3)色素上皮脱离型;(4)严重型(泡状视网膜脱离型);(5)正常荧光造影所见型。第1种类型为CSC的典型荧光造影表现,后4种类型为CSC的特殊型荧光造影表现。结论:CSC的FFA表现形式各异,需与Vogt_小柳原田病、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及色素上皮炎鉴别。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散光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联合植入的术后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的散光白内障患者18例36眼,通过术前规划测量,在主视眼植入Acrysof IQ Restor Toric+2.5D(SV25TX)人工晶状体,非主视眼植...目的观察散光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联合植入的术后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的散光白内障患者18例36眼,通过术前规划测量,在主视眼植入Acrysof IQ Restor Toric+2.5D(SV25TX)人工晶状体,非主视眼植入Acrysof IQ Restor Toric+3D(SND1TX)人工晶状体,术后至少随访3个月以上,在最后一次随访中记录患者远中近视力,电脑验光记录残余散光和等效球镜度数,对比敏感度检查,散瞳裂隙灯下观察人工晶状体在囊袋内位置以及轴位旋转情况。结果联合植入术后患者远距离(4m)视力(Log MAR)0.05±0.04、中距离(60cm)视力(Log MAR)0.10±0.00、近距离(40cm)视力(Log MAR)0.06±0.04。术后残余散光为(0.29±0.17)D,明显低于术前的(1.37±0.4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等效球镜接近正视(-0.33±0.16)D。术前角膜散光与术后实际矫正散光呈正相关(r=0.937,P<0.01)。术后在无眩光及有眩光条件下对比敏感度检查结果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散瞳裂隙灯下观察人工晶状体位置:所有人工晶状体位置居中,4眼无旋转,28眼旋转<3°,4眼旋转3°~5°,无一眼旋转>5°。结论散光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联合植入具有可预测性,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高,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值得临床推广。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分析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方法在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超高度近视伴白内障患者共102例(102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行反式...目的研究分析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方法在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超高度近视伴白内障患者共102例(102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行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方法治疗,B组行常规乳化劈核方法治疗,术后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的有效超声时间,在手术治疗前、治疗后首日及1周时检查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值,检测并比较手术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患者患眼术后的角膜水肿情况进行评估分级。结果两组术后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两组在术中应用的超声能量相同,但A组术中的有效超声时间明显小于B组[(46.19±10.58)s vs (58.02±8.49)s,t=5.1142,P<0.05]。术后首日及术后1周,A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值均明显大于B组(P<0.05);术后1、2个月A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显著大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首日及术后1周角膜水肿分级,A组角膜水肿眼数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反式劈核钩预劈核在治疗超高近视合并白内障,可明显减少有效超声时间,术后患者最佳矫视力正值恢复更好,术后角膜水肿眼数更少,疗效确切,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 cho rio retinopathy,CSC)的不典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表现特点。方法:采用海德堡共焦激光扫描系统对64例(90眼)CSC患者行FFA检查,分析其结果。结果:CSC的FFA表现归纳5种类型:(1)典型渗漏点型;(2)不典型渗漏点型;(3)色素上皮脱离型;(4)严重型(泡状视网膜脱离型);(5)正常荧光造影所见型。第1种类型为CSC的典型荧光造影表现,后4种类型为CSC的特殊型荧光造影表现。结论:CSC的FFA表现形式各异,需与Vogt_小柳原田病、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及色素上皮炎鉴别。
文摘目的观察散光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联合植入的术后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的散光白内障患者18例36眼,通过术前规划测量,在主视眼植入Acrysof IQ Restor Toric+2.5D(SV25TX)人工晶状体,非主视眼植入Acrysof IQ Restor Toric+3D(SND1TX)人工晶状体,术后至少随访3个月以上,在最后一次随访中记录患者远中近视力,电脑验光记录残余散光和等效球镜度数,对比敏感度检查,散瞳裂隙灯下观察人工晶状体在囊袋内位置以及轴位旋转情况。结果联合植入术后患者远距离(4m)视力(Log MAR)0.05±0.04、中距离(60cm)视力(Log MAR)0.10±0.00、近距离(40cm)视力(Log MAR)0.06±0.04。术后残余散光为(0.29±0.17)D,明显低于术前的(1.37±0.4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等效球镜接近正视(-0.33±0.16)D。术前角膜散光与术后实际矫正散光呈正相关(r=0.937,P<0.01)。术后在无眩光及有眩光条件下对比敏感度检查结果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散瞳裂隙灯下观察人工晶状体位置:所有人工晶状体位置居中,4眼无旋转,28眼旋转<3°,4眼旋转3°~5°,无一眼旋转>5°。结论散光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联合植入具有可预测性,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高,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值得临床推广。
文摘目的研究分析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方法在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超高度近视伴白内障患者共102例(102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行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方法治疗,B组行常规乳化劈核方法治疗,术后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的有效超声时间,在手术治疗前、治疗后首日及1周时检查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值,检测并比较手术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患者患眼术后的角膜水肿情况进行评估分级。结果两组术后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两组在术中应用的超声能量相同,但A组术中的有效超声时间明显小于B组[(46.19±10.58)s vs (58.02±8.49)s,t=5.1142,P<0.05]。术后首日及术后1周,A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值均明显大于B组(P<0.05);术后1、2个月A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显著大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首日及术后1周角膜水肿分级,A组角膜水肿眼数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反式劈核钩预劈核在治疗超高近视合并白内障,可明显减少有效超声时间,术后患者最佳矫视力正值恢复更好,术后角膜水肿眼数更少,疗效确切,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