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造影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滋养血管新生的特点 被引量:5
1
作者 邬午龙 张艳明 +4 位作者 傅燕飞 耿昱 汤靖岚 王静 宋则周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7年第12期827-83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滋养血管新生的特点。方法对47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18例非脑梗死患者(非脑梗死组)行双侧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对颈动脉滋养血管进行分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颈动脉滋养血管分级判断脑...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滋养血管新生的特点。方法对47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18例非脑梗死患者(非脑梗死组)行双侧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对颈动脉滋养血管进行分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颈动脉滋养血管分级判断脑梗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及曲线下面积;评估观察者之间确定颈动脉滋养血管分级的一致性。结果脑梗死组梗死侧颈动脉滋养血管以Ⅰ级为主,与脑梗死组非梗死侧和非脑梗死组双侧颈动脉滋养血管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4、0.0005、0.0085)。Ⅰ级滋养血管中脑梗死的比例明显高于0级滋养血管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以颈动脉滋养血管Ⅰ级为标准评价脑梗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及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2.3%、61.5%及0.669;观察者间评估颈动脉滋养血管新生的一致性均较佳。结论脑梗死与非脑梗死的颈动脉滋养血管分级差异明显,颈动脉滋养血管分级是预测脑梗死的一个有效指标,且观察者间一致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脑梗死 颈动脉 动脉硬化
下载PDF
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在宫外孕保守治疗后判断输卵管通畅度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郦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21期87-89,92,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3D-HyCoSy)在宫外孕保守治疗后判断输卵管通畅度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7例宫外孕保守治疗患者,采用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方法进行输卵管通畅度诊断,并对该种诊断方法... 目的探讨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3D-HyCoSy)在宫外孕保守治疗后判断输卵管通畅度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7例宫外孕保守治疗患者,采用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方法进行输卵管通畅度诊断,并对该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进行研究。结果 19例患者的输卵管通畅,所占比例为70.37%(19/27),2例患者为宫外孕侧输卵管堵塞,健侧输卵管通畅,所占比例为7.41%(2/27),6例患者宫外孕侧输卵管通而不畅,所占比例为22.22%(6/27),与腹腔镜的检查结果符合率为(92.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外孕保守治疗后患者采用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的方法能较为准确直观地显示输卵管的通畅度,且安全简便,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 宫外孕保守治疗 输卵管通畅度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患者心房内和心房间不同步运动
3
作者 陈淑霞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8期1445-1446,1449,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心房内和心房间不同步运动特征。方法对38例正常人、40例高血压无左心房增大患者和28例高血压伴左心房增大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测量和计算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参数、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A比值。获... 目的探讨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心房内和心房间不同步运动特征。方法对38例正常人、40例高血压无左心房增大患者和28例高血压伴左心房增大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测量和计算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参数、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A比值。获取心尖四腔切面的右心房游离壁、房间隔和左心房游离壁二维宽点追踪图像后,测量心电图P波起始点至二维斑点追踪图像上舒张期第二个负向波的时间间期,即右心房游离壁电-机械运动时间(P—RA)、房间隔电-机械运动时间(P—IAS)和左心房游离壁电-机械运动时间(P—LA),并计算心房同步性:右心房房内同步性=P-RA和P—IAS之差,左心房房内同步性=P—LA和P—IAS之差,左右心房间同步性=P—RA和P—LA之差。结果高血压伴左心房增大组的E/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伴左心房增大组的P—LA较对照组和高血压无左心房增大组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左心房房内同步性和左右心房间同步性在对照组、高血压无左心房增大组、高血压伴左心房增大组呈逐渐变差趋势,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A、左心房房内同步性和左右心房间同步性与高血压、左心房增大和E/A均呈显著性相关,其中P-LA、左心房房内同步性和左右心房间同步性均与左心房增大的相关性最好。结论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左心房房内同步性和左右心房间同步性均变差,且与左心房增大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 高血压 心房同步性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预测脑梗死再发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邬午龙 宋则周 +2 位作者 张艳明 傅燕飞 耿昱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预测脑梗死再发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初发脑梗死患者89例,行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并进行颈动脉斑块的二维回声及新... 目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预测脑梗死再发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初发脑梗死患者89例,行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并进行颈动脉斑块的二维回声及新生血管分级,随访1年后入选者脑梗死再发情况,以脑梗死再发与否作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颈动脉斑块二维回声分级及新生血管分级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梗死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评估独立风险因素预测脑梗死再发的价值。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二维超声分级(P=0.028)与新生血管分级(P=0.006)为脑梗死再发的风险预测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是脑梗死再发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OR=1.916,P=0.043),ROC分析示以新生血管分级>Ⅱ级预测脑梗死再发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7.74%、70.69%,其曲线下面积为0.684(95%CI:0.577~0.779,P=0.0017)。结论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是预测脑梗死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脑梗塞 颈动脉 动脉硬化
原文传递
不同超声参数在评估IVF-ET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淑霞 鄢曹鑫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5期821-824,共4页
目的探究彩色超声多普勒(CDFI)和超声造影技术(CEUS)参数在评估体外受精及胚胎移植(IVF-ET)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价值。方法对2016年6月—2018年6月间进行IVF-ET的86例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是否达到临床妊娠,分为妊娠组(32例)和未成功组... 目的探究彩色超声多普勒(CDFI)和超声造影技术(CEUS)参数在评估体外受精及胚胎移植(IVF-ET)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价值。方法对2016年6月—2018年6月间进行IVF-ET的86例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是否达到临床妊娠,分为妊娠组(32例)和未成功组(54例),比较2组患者子宫内膜CDFI的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以及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和曲线下面积(AUC)等CEUS指标间的差异,分析探究不同超声参数与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比较不同超声参数对于妊娠成功的预测效能。结果妊娠组患者子宫内膜的CDFI-PI和RI以及CEUS-RT和TTP显著低于未成功组,而CEUS-PI显著高于未成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的CEUS-AU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的MVD显著高于未成功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DFI的PI和RI,CEUS的RT和TTP与子宫内膜MVD呈负相关,与CEUS的PI呈正相关。在预测妊娠结局时,CEUS-PI的曲线下面积最高,CDFI-PI和RT次之,TTP和RI较低。CEUS-PI预测临床妊娠的最佳截点值为≥4.75 dB,其预测敏感度为68.75%,特异度为92.59%。结论子宫内膜超声造影峰值强度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应用CEUS-PI预测IVF-ET妊娠结局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技术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子宫内膜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经阴道四维输卵管超声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郭金淼 张郦 +1 位作者 陈淑霞 胡寅峰 《中华全科医学》 2022年第2期286-289,共4页
目的探究可能影响经阴道四维输卵管超声造影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12月于宁波市奉化区人民医院超声科检查的54例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影像质量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优秀质量组(42例)和一般质量组(12例),记录2... 目的探究可能影响经阴道四维输卵管超声造影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12月于宁波市奉化区人民医院超声科检查的54例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影像质量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优秀质量组(42例)和一般质量组(12例),记录2组患者临床资料、检查结果及超声相关检查情况,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和行超声检查时相关数据,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其中优秀质量组原发性不孕占比高于一般质量组(P=0.010),有输卵管或子宫手术史占比低于一般质量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球囊大小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般质量组显著高于优秀质量组(P<0.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球囊大小[OR=15.211(5.412~42.755),P=0.002)]、子宫手术史[OR=8.353(0.780~89.452),P=0.017]和输卵管手术史[OR=7.575(0.399~143.836),P=0.049]均为影响造影影像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输卵管和子宫手术史会显著影响经阴道四维输卵管超声造影图像质量,在临床操作过程中需要操作者关注患者既往手术史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维输卵管超声造影 造影质量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剪切波弹性成像对乳腺癌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沈朝明 陈淑霞 +1 位作者 邬午龙 鄢曹鑫 《中华全科医学》 2020年第4期634-637,共4页
目的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但临床中对于乳腺癌的诊断缺乏特异性的方法,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剪切波弹性成像对乳腺癌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及误诊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于宁波市奉化区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146例乳腺... 目的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但临床中对于乳腺癌的诊断缺乏特异性的方法,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剪切波弹性成像对乳腺癌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及误诊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于宁波市奉化区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146例乳腺微小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恶性肿瘤为48例,良性肿瘤为9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检查,对比2种方法对良恶性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剪切波弹性成像对乳腺微小病变诊断的误诊因素。结果剪切波弹性成像对乳腺微小病变诊断效能高于B超检测方法(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8 mm(OR=11.284,P=0.006)、原位癌(OR=8.402,P=0.044)为导致假阴性检查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距离皮肤距离>9 mm(OR=8.116,P=0.006)、距离浅部胸壁距离<2 mm(OR=11.831,P=0.002)、乳房厚度>24 mm(OR=10.032,P=0.006)为导致假阳性检查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能定性、定量的分析乳腺微小病变的良恶性,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但仍存在一些导致误诊的因素,其中乳腺病变<8 mm、原位癌为导致剪切波弹性成像假阴性检查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距离皮肤距离>9 mm、距离浅部胸壁距离<2 mm、乳房厚度>24 mm为导致剪切波弹性成像假阳性检查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弹性成像 乳腺微小病变 鉴别诊断 误诊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