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指掌侧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23例 被引量:8
1
作者 严雪港 戚建武 +1 位作者 董子升 姜跃国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8-57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指掌侧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指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对23例24指指端缺损的患者应用同指指掌侧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其中4指缝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皮瓣切取面积为1.2cm×1.... 目的探讨应用指掌侧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指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对23例24指指端缺损的患者应用同指指掌侧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其中4指缝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皮瓣切取面积为1.2cm×1.8cm~1.6cm×2.4cm。定期进行随访。结果24指皮瓣全部成活.供区植皮I期愈合。术后随访10~18个月.患指外形及屈伸功能满意.动态两点分辨觉为5~8mm,静态两点分辨觉为6~10mm。结论两侧指掌侧固有动脉有许多腹侧支及背侧支相互吻合,为指掌侧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基础.该术式修复同指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满意.术中无需强求缝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及指神经直接小分支.操作简单方便.是修复指端缺损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岛状皮瓣 指掌侧固有动脉 指端缺损 神经缝合
原文传递
脊椎融合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雅 蒋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0-950,共1页
脊椎融合术的发展已有百余年的历史,19世纪初有学者采用脊柱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以达到阻止脊柱结核感染播散的目的。Hibbs等采用脊柱融合术控制脊柱侧凸患者畸形的发展。脊椎融合术能重建脊柱生物力学的稳定性,改善患者腰腿痛及行走困... 脊椎融合术的发展已有百余年的历史,19世纪初有学者采用脊柱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以达到阻止脊柱结核感染播散的目的。Hibbs等采用脊柱融合术控制脊柱侧凸患者畸形的发展。脊椎融合术能重建脊柱生物力学的稳定性,改善患者腰腿痛及行走困难等相关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接受脊椎融合术患者年龄较高,手术本身创伤较大,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一段时间,上述因素均增加了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风险。本研究旨在探讨脊椎融合术后DVT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脊椎融合术 相关危险因素 脊柱融合术 患者年龄 脊柱生物力学 脊柱结核 结核感染
原文传递
红细胞储存时间长短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如雪 姜跃国 +2 位作者 陈承才 周松杰 吕春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76-2079,共4页
目的探讨接受输血治疗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红细胞储存时间的长短对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接受输血治疗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74例,根据所输红细胞储存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储存时间<14d)31例和研究... 目的探讨接受输血治疗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红细胞储存时间的长短对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接受输血治疗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74例,根据所输红细胞储存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储存时间<14d)31例和研究组(储存时间≥14d)4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等。结果研究组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感染的患者总数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红细胞储存时间≥14d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及莫西沙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0.00%和80.00%,革兰阴性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达90.32%。结论输注储存时间≥14d的红细胞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术后感染 红细胞储存时间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