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心肌损伤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叶伟平 邱海燕 吴军华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17期1980-1985,共6页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进步,心肌损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其特异度和灵敏度得到不断增强,在心肌损伤的诊断、病情评估等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心肌损伤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儿童 心肌损伤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婴幼儿心导管检查及心血管造影术中出现心律失常的防治
2
作者 成玉娣 邱海燕 +3 位作者 郭培成 俞蓓蓉 张若松 张园玉 《心电学杂志》 2009年第2期85-86,共2页
心律失常是心导管检查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现通过对90例婴幼儿心导管检查与造影术后的心律失常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
关键词 心导管检查术 心律失常 心血管造影术 婴幼儿 防治 造影术后 临床意义 并发症
下载PDF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B型预激综合征及左心室扩大1例
3
作者 成玉娣 邱海燕 郭培成 《心电学杂志》 2009年第1期31-32,共2页
患儿男性,12月.因出汗、烦躁半天伴突然发绀2~3min入院.半年前x线胸片示心影稍大,未作进一步检查.体检:T 37.8℃,P250次/min,R34次/min.神志清,烦躁不安.心界大,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关键词 阵发性 房性心动过速 综合 烦躁不安 病理性 杂音 体检 男性 检查 患儿 发绀 瓣膜
下载PDF
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娄永峥 徐亚男 +3 位作者 张萍萍 潘婕文 干冬梅 孙淑妮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3期16-20,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女童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CPP)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103名CPP女童(病例组)和行健康体检的53名健康女童(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女童血清中... 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女童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CPP)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103名CPP女童(病例组)和行健康体检的53名健康女童(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女童血清中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病例组女童测量体质量、身高。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及峰值、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及峰值、雌二醇(estradiol,E_(2))、催乳素(prolactin,PR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水平和甲状腺功能,计算LH峰值/FSH峰值。完善子宫附件B超检查,计算子宫容积和双侧卵巢体积。依据血清25(OH)D_(3)检测结果将病例组女童分为维生素D正常组和维生素D缺乏组,比较两组女童的激素水平、子宫及卵巢发育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女童的血清25(OH)D_(3)水平低于对照组,维生素D缺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组女童出现乳房结节年龄小于维生素D正常组(P<0.05);维生素D正常组与维生素D缺乏组女童的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子宫容积和左卵巢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组女童的右卵巢体积显著大于维生素D正常组(P<0.05);维生素D正常组与维生素D缺乏组女童的血清FSH、LH、PRL、HCG水平及FSH峰值、甲状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组女童的E_(2)水平、LH峰值、LH峰值/FSH峰值显著高于维生素D正常组(P<0.05)。25(OH)D_(3)与LH峰/FSH峰呈负相关(r=-0.197,P<0.05),与甲状腺功能、FSH、LH、PRL、E_(2)、HCG、FSH峰值和LH峰值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结论 维生素D缺乏与女童CPP的发生相关;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性早熟发病年龄提前;维生素D缺乏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女童生殖激素指标可相应改变,卵巢体积随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性早熟 女童 维生素D
下载PDF
川崎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5
作者 周倩沁 吴军华 邱海燕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13期1443-1446,共4页
川崎病(KD)属于急性发热的、自限性的免疫性疾病,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中小型血管炎,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其中心血管系统损害是最主要的并发症,可形成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严重者可引起缺血性心脏病及猝死。近年来,KD发病率逐渐升高... 川崎病(KD)属于急性发热的、自限性的免疫性疾病,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中小型血管炎,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其中心血管系统损害是最主要的并发症,可形成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严重者可引起缺血性心脏病及猝死。近年来,KD发病率逐渐升高,已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然而,目前关于KD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就近年来关于KD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等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变化
下载PDF
新生儿病室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黄静 邱海燕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12期119-121,125,共4页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在新生儿病室内的流行特征、临床特点、影响因素,为更好地控制院感制定相应策略。方法查阅2012年本院新生儿科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的出院病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χ2检验和多种回归分析来检验统计学意义...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在新生儿病室内的流行特征、临床特点、影响因素,为更好地控制院感制定相应策略。方法查阅2012年本院新生儿科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的出院病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χ2检验和多种回归分析来检验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2年新生儿病室轮状病毒肠炎罹患率为5.32%,院内感染占发病例数的66.88%,春、夏、秋、冬各季节罹患率分别为10.95%、6.28%、1.68%、3.25%,各季节院感发生率均>60%,绝大多数都是轻中型病例。结论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症状相对较轻,新生儿病室内轮状病毒肠炎各季节散发,春夏季节罹患率高于秋冬季节,院内感染是造成病室轮状病毒肠炎罹患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故控制院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流行三要素的控制措施对控制院感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病室 轮状病毒 流行特征 院内感染
下载PDF
川崎病小鼠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蔡小红 卢燕波 +1 位作者 吴军华 邱海燕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18期2041-2046,共6页
川崎病(KD)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发达国家或地区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但其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构建KD动物模型可为KD病因识别、发病机制和指导治疗等方面提供实验依据。目前主要通过注射干酪乳杆菌细胞壁成分... 川崎病(KD)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发达国家或地区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但其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构建KD动物模型可为KD病因识别、发病机制和指导治疗等方面提供实验依据。目前主要通过注射干酪乳杆菌细胞壁成分、白色念珠菌提取物、白色念珠菌水溶物等诱导剂来构建KD小鼠模型,克柔念珠菌细胞壁甘露糖蛋白部分、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配体、卡介苗、牛血清白蛋白等诱导剂也可模拟KD的部分临床特征。现就近年来关于构建KD小鼠模型的国内外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小鼠模型 冠状动脉瘤 冠状动脉扩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