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慈溪市农村地区中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
作者 胡青青 戎志东 +1 位作者 施南峰 徐佩君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87-90,共4页
养老意愿是指人们对养老这个行为所持有的看法及态度。养老意愿从人们的主观动机出发,分析其对于养老模式、养老服务等方面的需要,通过对养老意愿的研究,将老人的意愿与需求作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设计的参数,以满足老人对服务的诉求。
关键词 养老模式 影响因素 中老年人 农村地区 慈溪市 养老服务体系 老人
原文传递
慈溪市某中学一起结核病聚集性疫情调查分析
2
作者 王林锋 车洋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21期2674-2677,共4页
目的对2021年慈溪市某中学发生的一起结核病聚集性疫情进行分析,探讨疫情暴发原因,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结核病防控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起学校结核病疫情调查资料。结果本起疫情共发现4例学生肺结核病例,就读于同一班级。病... 目的对2021年慈溪市某中学发生的一起结核病聚集性疫情进行分析,探讨疫情暴发原因,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结核病防控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起学校结核病疫情调查资料。结果本起疫情共发现4例学生肺结核病例,就读于同一班级。病例所在班级学生TST首次检测中度阳性+强阳性率为35.14%(13/37),6个月后为43.75%(14/3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次TST检测中度阳性+强阳性率高于其他班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2份培养阳性菌株进行基因测序,结果显示高度同源,这2株单核苷酸差异为0,相隔6个月的两轮疫情可能是由同一传染源传播导致的。结论学校应做好结核病日常防控工作,早发现、早隔离结核病患者。对于首次发生疫情的班级,应加强症状监测,并将TST检测非强阳性的密切接触者纳入后期重点监测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学校 聚集性 筛查 基因测序
原文传递
宁波市新型冠状病毒再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褚衍茹 陈奕 +9 位作者 雷松 张言武 易波 马建明 闫克栋 王赟 李保军 吕梦倩 许国章 张栋梁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02-1407,共6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再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科学防控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监测系统获取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宁波市新冠病毒既往感染者的资料,对其再感...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再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科学防控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监测系统获取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宁波市新冠病毒既往感染者的资料,对其再感染状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距初次感染时间间隔、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剂次及基础疾病史对新冠病毒再感染的影响。结果共调查897例既往感染者,其中115例再感染者,再感染率为12.82%。再感染者两次感染间隔时间M(Q1,Q3)为1 052(504,1 056)d。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剂次、初次感染变异株类型、距初次感染时间间隔、初次感染严重程度与再感染率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0~岁组再感染发生风险高于≥60岁组(OR=2.10,95%CI:1.11~3.97);距初次感染<6个月组无再感染发生,≥12个月组再感染发生风险高于6~个月组(OR=6.68,95%CI:3.46~12.90);初次感染严重程度为普通型和轻型者再感染发生风险高于无症状感染者(OR=2.64,95%CI:1.18~5.88;OR=2.79,95%CI:1.27~6.11)。结论距初次感染时间间隔是再感染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6个月内出现再感染的概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再感染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中国、日本、印度、南非、美国五国1970—2030年计划生育状况与趋势预测 被引量:3
4
作者 徐双飞 于传宁 +3 位作者 冯春霞 戎凯娜 武俊青 李玉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0-368,共9页
目的分析并预测中国、日本、印度、南非、美国已婚/同居育龄女性计划生育状况,为满足育龄女性计划生育需要提供依据。方法从《全球避孕及方法使用状况2016》(World Contraceptive Use 2016)中选取1970—2030年五国已婚/同居育龄女性的... 目的分析并预测中国、日本、印度、南非、美国已婚/同居育龄女性计划生育状况,为满足育龄女性计划生育需要提供依据。方法从《全球避孕及方法使用状况2016》(World Contraceptive Use 2016)中选取1970—2030年五国已婚/同居育龄女性的避孕节育数据,通过U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五国1970—2016年间的计划生育现状及2017—2030年间的预测趋势。结果相比于1970年,2016年五国总的计划生育需求增大,避孕节育率上升,未满足的计划生育需要下降(P<0.001)。2016年,五国避孕节育率分别为83.3%、59.9%、56.4%、64.9%、73.7%,未满足的计划生育需要分别为3.8%、13.1%、15.5%、12.2%、7.2%。同时,五国避孕方法的构成发生改变(P<0.001),现代避孕方法使用率高于传统避孕方法,且其满足总的计划生育需求的比例自1970—2016年也不断提高。2017—2030年五国总的计划生育需求、避孕节育率、未满足的计划生育需要、避孕方法的构成、未满足的现代避孕方法需要均有改变(P<0.001)。预测至2030年,中国将是避孕方法使用人数最多的国家,印度将是未满足的计划生育需要人数最多的国家;其中中国、印度有可能是现代避孕方法使用人数最多的国家,印度可能是传统避孕方法使用人数最多的国家。结论当前五国已婚/同居育龄女性总的计划生育需求大、避孕节育率高、未满足的计划生育需要下降。预测此后至2030年间,该状况仍有可能延续,因此有必要提供适宜的避孕方法以维护生殖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孕节育率 未满足的计划生育需要 现状 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