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波市气象局关于印发《宁波市气象局防雷安全监管双随机抽查实施细则》的通知
1
《宁波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8年第1期27-29,共3页
甬气发[2017]39号各区县(市)气象局,市气象安全技术中心:为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实施方案》(气办发[2015]43号)和《浙江省气象局防雷安全监管双随机抽查实施办法》等规定,规范防雷安全监管,提高防雷安全监... 甬气发[2017]39号各区县(市)气象局,市气象安全技术中心:为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实施方案》(气办发[2015]43号)和《浙江省气象局防雷安全监管双随机抽查实施办法》等规定,规范防雷安全监管,提高防雷安全监管的效率和水平,市局制定了《宁波市气象局防雷安全监管双随机抽查实施细则》。现予印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雷安全 实施细则 双随机 气象局 宁波市
下载PDF
宁波市春夏季短时强降水特征及物理量指标研究
2
作者 舒璐 俞科爱 +3 位作者 顾小丽 丁仁智 张嘉荣 雅森江·库尔班 《科技通报》 2024年第10期1-7,共7页
本文利用2006—2020年3—9月小时降水数据、常规观测资料及逐小时再分析数据(ERA5),统计分析宁波市春夏季(除梅雨、台风)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其天气形势分型和物理量参数预报预警指标。结果表明:宁波市春夏季短时强降水发生... 本文利用2006—2020年3—9月小时降水数据、常规观测资料及逐小时再分析数据(ERA5),统计分析宁波市春夏季(除梅雨、台风)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其天气形势分型和物理量参数预报预警指标。结果表明:宁波市春夏季短时强降水发生频次中西部高于东部,降水强度东部沿海最强;短时强降水8月降水频次最高,且多出现在午后到傍晚(14—19时)。高空槽型、副高控制型和副高边缘型是影响宁波短时强降水的主要天气分型,不同分型下的短时强降水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物理量参数预报预警指标为PW≥58.7 mm、925 hPa比湿≥15.9 g/kg、850 hPa比湿≥8.3 g/kg、K≥35.7℃、BLI≤-2℃、SI≤-0.21℃、SWEAT≥215.8,并通过个例验证了其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市 短时强降水 时空分布 天气分型 物理量参数指标
下载PDF
宁波市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方法 被引量:8
3
作者 朱龙彪 何彩芬 +2 位作者 陈有利 崔飞君 朱晓曦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2-117,I0002,共7页
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但在一定的地质结构及环境条件下,降雨是地质灾害发生的最主要诱发因素。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系统(ANN)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地面中尺度自动观测系统的雨量实况与高精度的WRF数值预报雨量格... 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但在一定的地质结构及环境条件下,降雨是地质灾害发生的最主要诱发因素。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系统(ANN)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地面中尺度自动观测系统的雨量实况与高精度的WRF数值预报雨量格点产品,依托MICAPS系统,实现预报员的快速主观订正,建立的宁波市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在业务运行中是高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气象条件 预报预警
下载PDF
宁波臭氧浓度时空变化特征与相关气象因子分析和预报 被引量:5
4
作者 徐璐 许岳庭 +2 位作者 胡晓 常婉婷 张国超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1期58-65,共8页
利用20152018年宁波市O_(3)浓度和气象数据,分析了宁波市O_(3)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三个特征区(市中心、化工区、郊区)O_(3)超标日特点及其天气形势分型,结果表明:宁波市O_(3)浓度分布区域特征明显,总体呈北高南低分布。季节性变化特征为... 利用20152018年宁波市O_(3)浓度和气象数据,分析了宁波市O_(3)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三个特征区(市中心、化工区、郊区)O_(3)超标日特点及其天气形势分型,结果表明:宁波市O_(3)浓度分布区域特征明显,总体呈北高南低分布。季节性变化特征为冬季低、春夏季高,45月、79月O_(3)月浓度超过二级标准。三个特征区O_(3)年超标日数均是郊区的>化工区的>市中心的,市中心O_(3)年超标日数为10天左右,化工区为30~40天,郊区为3455天。O_(3)污染出现在211月,O_(3)超标天数和污染程度不成正比,超标天数不多的月份,其污染程度可能相对更严重。日变化趋势比较一致,1 h平均值分别在0607时和1415时达到谷值和峰值。宁波市O_(3)超标日共分为5种天气形势:高压型最多,占26.0%;其次是台风(低压)外围型和均压型,分别占22.8%和21.3%;高压脊型和低压槽型相对较少,低于20.0%。与O_(3)浓度相关性较高的气象要素有14时气温、日最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14时风向、0915时是否下雨。根据该5项因子与O_(3)超标率的相关性,确定O_(3)污染气象条件总指数(OPMI),再与前一日O_(3)最大8 h浓度建立线性回归预测方程。利用2019年O_(3)相关实况数据对方程预报结果进行检验,预报和实况相关系数达0.780,说明方程对O_(3)浓度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气象因子 臭氧预报 天气形势分型
下载PDF
2006~2020年宁波市沿海酸雨特征及化学组分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徐璐 胡晓 +2 位作者 常婉婷 郑艳 许岳庭 《四川环境》 2023年第4期121-126,共6页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治理酸雨污染,利用宁波市沿海站点2006~2020年降水量、pH及化学组分观测资料,分析了其酸雨污染特征及关键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宁波市沿海降水年均pH值在4.40~5.37之间,酸化程度总体呈减轻趋势,但酸雨频率没有明显改善...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治理酸雨污染,利用宁波市沿海站点2006~2020年降水量、pH及化学组分观测资料,分析了其酸雨污染特征及关键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宁波市沿海降水年均pH值在4.40~5.37之间,酸化程度总体呈减轻趋势,但酸雨频率没有明显改善,仍呈高发态势。pH值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夏季高、冬春季低。2020年宁波市沿海降水中总离子当量浓度为335.31μeq/L,比2006年下降约52%。SO_(4)^(2-)、NO_(3)^(-)是主要阴离子,两者之和占比约30%~50%;但2016~2019年Cl^(-)占比最大。NH_(4)^(+)是主要阳离子,占12%~31%,其次是Ca^(2+)和Na^(+)。阴离子和阳离子浓度年变化升降趋势一致程度高,是酸雨污染状况难以改善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对NOX的控制力度不及SO_(2)以及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增加,NO_(3)^(-)的致酸影响增大。宁波市沿海酸雨类型正由混合型向硝酸型转变,且已接近硝酸型的界限值。宁波市沿海Cl^(-)/Na^(+)大于海水相应值(1.167),且仍呈升高趋势,氯的排放不容忽视,生活垃圾焚烧和煤炭燃烧的增长可能是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PH 酸雨类型 化学组分
下载PDF
宁波市高温中暑气象等级评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卢晶晶 吕劲文 钱峥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年第4期91-97,共7页
利用1980—2014年宁波市气象观测资料和2011—2014年6—8月宁波市中暑病例资料,基于现有中暑气象等级,通过对气象因素和中暑事件进行相关分析,采用分位数法建立了新的中暑气象等级。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第45、第70和第85分位数对宁波市日... 利用1980—2014年宁波市气象观测资料和2011—2014年6—8月宁波市中暑病例资料,基于现有中暑气象等级,通过对气象因素和中暑事件进行相关分析,采用分位数法建立了新的中暑气象等级。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第45、第70和第85分位数对宁波市日最高气温和炎热指数进行了新的等级划分,并结合中暑事件与高温持续时间对高温中暑气象等级划分进行了改进,将宁波地区中暑气象等级分为可能发生中暑、易发生中暑、较易发生中暑和极易发生中暑4个等级。对改进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验证和对比分析表明,改进后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划分标准更适合宁波地区,由气象条件和中暑实况确定的高温中暑等级基本可反映人体中暑的风险,对实际中暑气象等级预报更具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中暑 炎热指数 高温持续时间 分位数 气象等级
下载PDF
宁波市旅游气象业务系统建设 被引量:8
7
作者 郑健 申华羽 +2 位作者 徐蓉 俞芳芳 姚日升 《气象科技进展》 2017年第2期50-53,共4页
介绍了宁波市旅游气象业务系统的设计思路、技术框架、关键技术和应用情况。针对目前宁波市旅游气象服务的需求和特点,业务系统主要包含旅游短期预报、适游度指数预报和旅游预警三个部分。基于多种分指数合成的综合性适游度指数开发,提... 介绍了宁波市旅游气象业务系统的设计思路、技术框架、关键技术和应用情况。针对目前宁波市旅游气象服务的需求和特点,业务系统主要包含旅游短期预报、适游度指数预报和旅游预警三个部分。基于多种分指数合成的综合性适游度指数开发,提供旅游气象的分项和综合指数预报,开启了旅游气象服务的新模式。预报服务产品通过互联网和短信对外发布,取得较好的效果,为旅游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气象服务 适游度指数 旅游预警
下载PDF
基于实测气象参数的InSAR大气校正及其应用研究
8
作者 黄嘉艇 孔扬 +2 位作者 王盼 占果 唐旭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49,共6页
针对传统InSAR技术在监测地表形变时受对流层延迟影响的问题,利用地面实测气象参数和NCEP气象再分析资料建立大气校正模型,对生成的鄞州区干涉图进行对流层延迟校正,获取鄞州区2018~2020年高精度地表形变分布。为分析不同大气校正模型... 针对传统InSAR技术在监测地表形变时受对流层延迟影响的问题,利用地面实测气象参数和NCEP气象再分析资料建立大气校正模型,对生成的鄞州区干涉图进行对流层延迟校正,获取鄞州区2018~2020年高精度地表形变分布。为分析不同大气校正模型对对流层延迟效应的削弱效果,将监测结果与同期实测水准数据作对比。结果发现,地面气象信息模型、NCEP气象再分析资料模型和未加大气校正的InSAR监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2.78 mm、3.86 mm、5.62 mm,表明利用地面气象信息模型校正大气相位误差具有更高的监测精度,能有效削弱对流层延迟对干涉测量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顶对流层延迟 实测气象参数 NCEP气象再分析资料 地面沉降 INSAR
下载PDF
2022年和2013年宁波市区域性高温干旱形成过程的对比
9
作者 叶天 宣卓林 +3 位作者 赵晓彤 夏静雯 辛欣 王臻臻 《绿色科技》 2023年第24期23-29,共7页
基于1979-2022年浙江省70个国家气象站的观测数据及ERA5再分析资料,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和土壤湿度百分位数为干旱监测指标,对比分析了宁波市2013年7-8月和2022年7-8月高温干旱事件。研究发现,MCI和土壤湿度百分位数都能较好地监测... 基于1979-2022年浙江省70个国家气象站的观测数据及ERA5再分析资料,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和土壤湿度百分位数为干旱监测指标,对比分析了宁波市2013年7-8月和2022年7-8月高温干旱事件。研究发现,MCI和土壤湿度百分位数都能较好地监测宁波市的干湿变化,但后者在干旱初期显示出较快的响应速度,有助于干旱的监测和预警。2013年和2022年宁波市的干旱都达到了特旱级别,特旱区域基本一致,主要位于宁海县、象山县和镇海区。2022年的干旱持续时间更长,干旱程度更为严重,发生早且结束晚。2次干旱事件均受到水分条件约束,高温和降水减少是干旱的触发因素。气温上升和降水减少导致蒸散发增强和土壤湿度减小,但土壤湿度减小到一定程度后蒸散发减弱。2次干旱事件都受到偏西、偏强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导致宁波市受到强烈的下沉气流和降水减少的影响,形成高温热浪和干旱。特别是2022年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更为强盛,加剧了干旱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干旱 气象干旱综合指数 土壤湿度百分位数 宁波市
下载PDF
宁波市基层气象事业改革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福 葛敏芳 +3 位作者 乐益龙 黄晶 徐进宁 祝旗 《浙江气象》 2014年第1期1-5,16,共6页
基层气象工作在气象事业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根据中国气象局和浙江省气象局关于基层气象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统一要求,结合宁波经济社会发展与部门实际,宁波市气象局扎实推进基层气象事业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取得... 基层气象工作在气象事业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根据中国气象局和浙江省气象局关于基层气象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统一要求,结合宁波经济社会发展与部门实际,宁波市气象局扎实推进基层气象事业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是对宁波基层气象事业改革发展实践情况的总结,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进一步改革发展工作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气象事业 改革发展 实践与思考
下载PDF
晕渲图技术在气象模式数据可视化上的应用
11
作者 沃伟峰 王岩 +2 位作者 赵昶昱 徐蓉 徐迪峰 《气象科技》 2024年第3期318-329,共12页
晕渲法根据山体阴影值的原理,利用光照角度和方向、坡度和坡向的关系来计算光通量的明暗值,利用色调的明暗来展现气象模式数据的立体感。晕渲图的着色方法是将每个格点上的明暗值作为HSV色彩模式中的明度,结合饱和度和色度获得HSV色彩值... 晕渲法根据山体阴影值的原理,利用光照角度和方向、坡度和坡向的关系来计算光通量的明暗值,利用色调的明暗来展现气象模式数据的立体感。晕渲图的着色方法是将每个格点上的明暗值作为HSV色彩模式中的明度,结合饱和度和色度获得HSV色彩值,再通过HSV色彩模式和RGB色彩模型之间的转换,使用RGB色彩模型进行着色,实现气象模式数据彩色晕渲图的绘制。本文在气象模式数据的可视化工作中,利用晕渲图技术,实现对物理概念上与地形类似的气压、位势高度等数据的三维绘制。相比于传统的等值线填色方法,晕渲图技术能够直观表现大气形势场的立体分布,以凹凸效果表现高低值天气系统,通过坡面的陡度体现天气系统的梯度变化;能够展现数据的像素级细节,识别梯度较小的涡流扰动,显示等效地形影响,帮助气象工作者更好地解释数据,为气象模式中数据处理的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渲图 气象模式数据 三维可视化 HSV模型
下载PDF
神经网络在气象领域中的应用
12
作者 张珂珺 金旭峰 +3 位作者 牛海林 吕艺影 陈丹丹 熊雪清 《自然科学》 2024年第3期624-634,共11页
神经网络一直是气象领域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但是,由于数据的缺乏及相关理论不完善等因素,在实际应用中有诸多局限。近年来,随着数据资料质量的提升及深度学习研究的兴起,研究者们尝试在气象领域应用神经网络的相关方法,提高天气预报的... 神经网络一直是气象领域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但是,由于数据的缺乏及相关理论不完善等因素,在实际应用中有诸多局限。近年来,随着数据资料质量的提升及深度学习研究的兴起,研究者们尝试在气象领域应用神经网络的相关方法,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更加深入地研究天气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本文介绍了应用于气象领域的几种常见的神经网络模型,回顾了近些年来神经网络模型在数值模式后处理、图像特征提取及天气预报三个方面的应用,并提出在以后研究中的几点期望。以目前的研究成果而言,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数值预报模式的缺陷,但是不能完全取代数值预报模式。因此,需要更加深入地尝试将数值预报模式及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发挥两种方法的优势,共同推动气象行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数值模式后处理 图像特征提取 天气预报
下载PDF
浙江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高质量建设的基层情况探索
13
作者 林宏伟 韦颖 +2 位作者 魏莎莎 林帆 夏静雯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7期232-235,共4页
浙江省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的建设对于提高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慈溪市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建设现状,重点从政策和配套资金支持、部门协作、基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等方面初步探讨了县级气象部门... 浙江省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的建设对于提高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慈溪市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建设现状,重点从政策和配套资金支持、部门协作、基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等方面初步探讨了县级气象部门在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建设中的难点和堵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以期高质量推动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的建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防灾减灾 标准化 高质量建设
下载PDF
浙江宁波市地质灾害的雨量阈值及预报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朱佳敏 姚素香 +1 位作者 顾小丽 胡波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1年第4期85-88,共4页
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由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引发产生,根据最近七年来宁波市国土资源局和宁波市气象台联合制作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和地质灾害实况资料分析,结果发现:在最近七年里出现的159处地质灾害中,由热带气旋... 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由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引发产生,根据最近七年来宁波市国土资源局和宁波市气象台联合制作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和地质灾害实况资料分析,结果发现:在最近七年里出现的159处地质灾害中,由热带气旋强降水引发的地质灾害有142处,约占89%;宁波市绝大多数地质灾害是由强降水引发,而强降水中又以热带气旋强降水为主要诱因,引发宁波市地质灾害的有效雨量大多数在100mm以上,因此,100mm有效雨量可作为预报引发宁波市地质灾害的雨量阈值,而200mm有效雨量可引发多处地质灾害产生。统计结果为以后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及强降水的临近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雨量阈值 宁波
下载PDF
2013—2019年宁波市高温热浪对中暑的滞后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鹿文涵 谷少华 +2 位作者 孙仕强 张程明 朱宪春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2年第1期106-112,共7页
高温热浪日趋严重,给居民身体健康带来了重大的威胁。采用2013—2019年6—9月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及同期中暑病例数据为基础资料,重点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定量分析了宁波市高温热浪对中暑的滞后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热浪(不分等级... 高温热浪日趋严重,给居民身体健康带来了重大的威胁。采用2013—2019年6—9月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及同期中暑病例数据为基础资料,重点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定量分析了宁波市高温热浪对中暑的滞后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热浪(不分等级)引起中暑的单日相对危险度RR值(95%CI)在发生当天达到最大值;累计RR值(95%CI)在滞后0—4 d达到最大值;不同等级高温热浪(一般高温热浪、危害高温热浪和强危害高温热浪)引起中暑的最大单日RR值(95%CI)均出现在发生当天,最大累计RR值(95%CI)都发生在滞后0—3 d;高温热浪引起中暑的单日及累计RR值(95%CI)低龄组(<65岁)明显小于高龄组(≥65岁),随着高温热浪等级的增加,引起中暑的单日及累计RR值(95%CI)逐渐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浪 中暑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 相对危险度
下载PDF
宁波非气象雷达回波的人工智能识别及滤波 被引量:10
16
作者 何彩芬 黄旋旋 +1 位作者 丁烨毅 朱龙彪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6-864,共9页
统计分析2003—2006年宁波雷达的非气象杂波,影响杂波主要为地物杂波,包括普通地物杂波(NP杂波)和异常地物杂波(AP杂波);并分析这些杂波在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谱宽产品上不连续的离散状分布等特征。基于以上特征及传统杂波识别的经... 统计分析2003—2006年宁波雷达的非气象杂波,影响杂波主要为地物杂波,包括普通地物杂波(NP杂波)和异常地物杂波(AP杂波);并分析这些杂波在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谱宽产品上不连续的离散状分布等特征。基于以上特征及传统杂波识别的经验而设计出一种近似模拟人眼模糊识别的稳定安全的多维线性近似的杂波识别及其过滤算法,在190个个例测试中大都效果较好,尤其在150 km以内,能够在确保降水数据完整、准确的基础上有效过滤非气象杂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NP杂波 AP杂波 滤波 多普勒天气雷达
下载PDF
宁波市近地层臭氧浓度变化及预测 被引量:26
17
作者 蒋璐璐 钱燕珍 +1 位作者 杜坤 顾小丽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年第1期53-59,共7页
利用2010—2013年宁波市近地层臭氧浓度等环境监测资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宁波市臭氧浓度的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关性,并建立了臭氧浓度预测方程。结果表明:2010—2013年宁波市近地层臭氧浓度日变化呈&qu... 利用2010—2013年宁波市近地层臭氧浓度等环境监测资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宁波市臭氧浓度的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关性,并建立了臭氧浓度预测方程。结果表明:2010—2013年宁波市近地层臭氧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型",峰值一般出现在午后;臭氧月浓度变化呈"双峰型",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5月和10月。选取与宁波近地层臭氧浓度相关性较好的日平均气压、水汽压、气温、NO2浓度和SO2浓度等作为预报因子建立回归模型预测臭氧浓度,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预报效果较好。统计分析了宁波市臭氧浓度超标日的常见天气型,表明变性冷高压、均压场、高空脊、副热带高压及热带气旋外围影响型为易导致宁波市臭氧污染的天气型,5种天气型所占比例分别为22.1%、9.5%、24.4%、31.4%和8.7%,其他天气型占3.9%;并通过合成分析法,说明了5种天气型相关的天气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浓度 逐步回归 合成分析 天气分型
下载PDF
宁波市大气混合层厚度变化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被引量:14
18
作者 陈磊 俞科爱 +3 位作者 林宏伟 孙军波 蒋飞燕 孙仕强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年第4期40-47,共8页
基于2001—2014年宁波市每日4个时次(02时、08时、14时、20时)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同期宁波市环保局空气污染物(SO_2、NO_2、PM_(10))浓度的日监测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法计算了2001—2014年宁波市大气混合层厚度,并分析了大气混... 基于2001—2014年宁波市每日4个时次(02时、08时、14时、20时)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同期宁波市环保局空气污染物(SO_2、NO_2、PM_(10))浓度的日监测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法计算了2001—2014年宁波市大气混合层厚度,并分析了大气混合层厚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2001—2014年宁波市年平均大气混合层厚度波动变化明显,大气混合层厚度极大值和极小值分别出现在2004年、2007年,分别为866.1 m和746.1 m。水平风速对宁波市大气混合层厚度的影响较大。春季和7月、8月宁波市大气混合层厚度较大,秋季和冬季大气混合层厚度较小,而6月大气混合层厚度最小。大气混合层厚度在中午达最大值,夜间达最小值,大气混合层位于500.0—1200.0 m高度的出现频率最高。随着大气混合层厚度增大,污染物浓度被稀释。夏季,大气混合层厚度对PM_(10)、SO_2和NO_2浓度的调节能力较强。由于输入性污染的影响,冬季PM_(10)与SO_2浓度的极大值明显高于夏季,同时大气混合层厚度的变化对PM_(10)和SO_2浓度的增减效应比夏季明显削弱,但对NO_2浓度的影响较小。另外,当大气混合层厚度位于500.0—1200.0 m高度时,在同一大气混合层厚度下,同一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范围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混合层厚度 最小二乘曲线拟合 空气污染 相关分析
下载PDF
2012—2016年宁波市中暑流行特征及热浪对其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孙仕强 鹿文涵 +2 位作者 郭建民 钱燕珍 卢晶晶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年第1期66-71,共6页
城市高温热浪事件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成共识。利用宁波市2012—2016年中暑病例数据和同期气候数据对宁波市夏半年中暑流行特征及热浪对其的影响作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2012—2016年,2012年和2013年中暑人数最多,并集中在6—8... 城市高温热浪事件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成共识。利用宁波市2012—2016年中暑病例数据和同期气候数据对宁波市夏半年中暑流行特征及热浪对其的影响作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2012—2016年,2012年和2013年中暑人数最多,并集中在6—8月,其中7月人数最多占比55. 3%;男性中暑概率明显高于女性,中暑程度主要集中在轻度中暑,31—60岁年龄段中暑人数占比最高,市区中暑人数占比要高于郊区(县);用温湿两要素结合的炎热指数和热浪公式定义宁波热浪过程,发现热浪天数和中暑人数的相关系数高达0. 898,选出7次热浪过程计算热浪中暑的相对危险度,发现除2013年以外其他年份热浪中暑的相对危险度均在10以下,2013年的3次热浪中暑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8. 1、21. 6和25. 8,这与2013年热浪出现相对频繁集中有关;同时通过这7次热浪过程的前、后段热浪中暑的相对危险度的比较,并未见明显的热浪滞后效应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浪 中暑人数 相对危险度 滞后效应
下载PDF
宁波国际港口气象服务模式初探 被引量:11
20
作者 周福 黄思源 许利明 《气象科技进展》 2017年第1期134-137,共4页
在港口气象保障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描述了宁波国际港口气象服务的架构模式。通过调整业务和服务的组织架构,建立扁平化的"1+3"组合模式;统一布局海洋与港口气象探测网,利用探测新技术重点提升海基和天基气象监测能力;建设集约... 在港口气象保障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描述了宁波国际港口气象服务的架构模式。通过调整业务和服务的组织架构,建立扁平化的"1+3"组合模式;统一布局海洋与港口气象探测网,利用探测新技术重点提升海基和天基气象监测能力;建设集约化港口气象业务和服务系统;依靠创新驱动开发港口精细化服务产品。与海洋、海事、港务等部门建立互动协作机制,提高了港口气象服务精准性和效益,提升了对国际大港的专业气象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 海港 气象服务 服务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