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NE分类系统在血液科医药联合门诊中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徐琨 陈列光 +1 位作者 阎玉梅 张丕胜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8期710-714,共5页
目的 探讨欧洲医药保健网(PCNE)分类系统在血液科医药联合门诊药物相关问题(DRPs)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PCNE(9.0版)分类系统对血液科医药联合门诊3个病例实施药学监护,对发生的DRPs的类别、原因、干预、干预接受程度以及DRPs最终状态等... 目的 探讨欧洲医药保健网(PCNE)分类系统在血液科医药联合门诊药物相关问题(DRPs)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PCNE(9.0版)分类系统对血液科医药联合门诊3个病例实施药学监护,对发生的DRPs的类别、原因、干预、干预接受程度以及DRPs最终状态等进行分析。结果 3个病例各发生DRPs 1~2个,选药不适宜、不适当的组合和患者用药不当是导致DRPs的主要原因。临床药师借助PCNE分类系统进行系统地分析及干预,DRPs得到全部或部分解决。结论 PCNE分类系统适用于血液科医药联合门诊的药学监护。PCNE分类系统有助于实现药学监护模式的快捷化、标准化和精准化,提高用药合理性,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医药保健网 药物相关问题 血液科医药联合门诊 药学监护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小细胞肺癌16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徐薇 冯鸣 +3 位作者 吴文淼 欧阳桂芳 顾雪薇 倪丽芬 《浙江医学》 CAS 2001年第3期138-140,共3页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和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8例急性白血病 (AL)、6例恶性淋巴瘤 (ML)和2例小细胞肺癌用APBSCT治疗。AL和ML获初次完全缓解(CR)后再经4~5次骨髓抑制性化疗 ,予以APBSCT。急性...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和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8例急性白血病 (AL)、6例恶性淋巴瘤 (ML)和2例小细胞肺癌用APBSCT治疗。AL和ML获初次完全缓解(CR)后再经4~5次骨髓抑制性化疗 ,予以APBSCT。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用MAC(马法兰、阿糖胞苷、环磷酰胺 )方案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用AEC(阿糖胞苷、依托泊甙、环磷酰胺 )方案 ,ML和小细胞肺癌用EAC(依托泊甙、表阿霉素、环磷酰胺 )方案作预处理。结果 16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 ,随访中位时间28(6~48)个月 ,9例 (3例ANLL、2例ALL、4例ML)持续缓解大于24个月 ,最长48个月。小细胞肺癌患者缓解中位时间10(6~14)月复发。结论 APBSCT能延长恶性血液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造血干细胞 冻存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白血病 恶性淋巴瘤 肺癌
下载PDF
非血液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白血病24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徐薇 吴文淼 +2 位作者 欧阳桂芳 林杭秋 倪丽芬 《浙江临床医学》 2001年第5期336-336,共1页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病例分析
下载PDF
伴复杂核型异常的恶性血液病24例分析
4
作者 王怡 牧启田 +3 位作者 陆滢 朱慧玲 洪用伟 欧阳桂芳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2期239-240,共2页
关键词 复杂核型异常 恶性血液病 细胞遗传学 预后判断 临床资料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52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吴文淼 陆滢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年第8期491-492,共2页
关键词 血液病 真菌感染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与硼替佐米联合应用对多发性骨髓瘤KM3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英文) 被引量:7
6
作者 葛群芳 欧阳桂芳 +3 位作者 陈莹 张怡 牧启田 陆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2-115,共4页
本研究探讨硼替佐米(Bor)单用及与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应用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KM3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采用MTT法检测Bor单用及与As2O3联合应用对KM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计算其IC50值。采用AnnexinⅤ-FITC凋亡试剂盒检... 本研究探讨硼替佐米(Bor)单用及与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应用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KM3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采用MTT法检测Bor单用及与As2O3联合应用对KM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计算其IC50值。采用AnnexinⅤ-FITC凋亡试剂盒检测各药物组KM3细胞早期及晚期凋亡率,流式细胞术测定各药物组KM3细胞跨膜电位的变化。采用RT-PCR检测各药物组KM3细胞Caspase-3、Bim、Bcl-xL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Bor联合As2O3对KM3细胞生长抑制明显高于Bor单用,处理72 h作用最明显〔(27.64±0.81)%vs(21.67±2.20)%,P<0.05〕。联合用药组KM3细胞早期凋亡率及晚期凋亡率均较Bor单药组明显增多,前者在作用48 h时效果最明显〔(53.20±3.70)%vs(35.40±2.58)%,P<0.01〕,后者在作用72 h时效果最明显〔(63.96±2.97)%vs(54.08±3.76)%,P<0.01〕。联合用药组KM3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较Bor单药组明显下降,作用48 h时下降最明显。与Bor单药组比较,联合用药组KM3细胞Caspase-3 mRNA、Bim mRNA均升高,Bcl-xLmRNA下降。结论:在体外As2O3可增强Bor对KM3细胞增殖的抑制,增加KM3细胞的凋亡,并且可能通过抑制Bcl-xL mRNA表达,诱导Caspase-3和BIM mRNA表达的途径增强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硼替佐米 多发性骨髓瘤 KM3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miRNA-181a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严笑 张艳丽 +2 位作者 欧阳桂芳 牧启田 盛立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通过沉默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18226中miRNA-181a的表达,观察RPM18226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细胞周期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健康者血清标本中miRNA-181a的表达水平;转染miRNA... 目的:通过沉默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18226中miRNA-181a的表达,观察RPM18226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细胞周期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健康者血清标本中miRNA-181a的表达水平;转染miRNA-181a inhibitor后,CCK-8法与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cyclin D1、p-PI3K和pAkt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中miRNA-181a呈高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人;转染miRNA-181a inhibitor后,RPM18226细胞的存活率和集落形成能力下降,迁移能力降低,G_0/G_1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S期细胞比例增多,cyclin D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I3K和Akt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沉默miRNA-181a的表达能够抑制RPM18226细胞的增殖,并降低细胞的迁移能力,可能与细胞周期及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181a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周期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内皮素、P-选择素及肌钙蛋白Ⅰ测定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8
作者 欧阳桂芳 陈晓敏 徐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9期730-732,共3页
目的 判断纤维蛋白原(Fg)、内皮素(ET-1)、P-选择素和肌钙蛋白Ⅰ(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Beckmun全自动生化仪测定Fg,放射免疫法测定ET-1,流式细胞术测定P-选择素,Access化学发光法测定cTnI,... 目的 判断纤维蛋白原(Fg)、内皮素(ET-1)、P-选择素和肌钙蛋白Ⅰ(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Beckmun全自动生化仪测定Fg,放射免疫法测定ET-1,流式细胞术测定P-选择素,Access化学发光法测定cTnI,共测定23例AMI患者,21例UA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者。结果 3组被检者的Fg、ET-1、P-选择素及cTnI的含量均值间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UA组与AMI组患者的P选择素、cTnI的含量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Fg、ET-1的含量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AMI组与对照组被检者的Fg、ET-1、P-选择素,cTnI的含量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UA组与对照组被检者的Fg、ET-1、P-选择素的含量间差别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cTnI含量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P-选择素与cTnI含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r=0.404,P<0.01)。判断分析发现同时测定Fg、ET-1、P-选择素及cTnI可预测患者属于AMI、UA和对照组的正确性为86.7%。结论 Fg、ET-1、P-选择素是检测血栓前状态的敏感指标,Fg、ET-1、P-选择素和cTnI同时测定可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 纤维蛋白原 内皮素 P-选择素 肌钙蛋白Ⅰ 测定 诊断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迁移和归巢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张艳丽 傅晋翔 +2 位作者 张宏 朱慧玲 欧阳桂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69-473,共5页
目的:构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与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共培养体系,探讨共培养后BMMSC对M M细胞迁移和归巢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筛选法培养绿色荧光蛋白(GFP)小鼠BM M SC,建立M M细胞株XG-7细胞和BMMSC间接及直接共培养体系;用CD13... 目的:构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与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共培养体系,探讨共培养后BMMSC对M M细胞迁移和归巢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筛选法培养绿色荧光蛋白(GFP)小鼠BM M SC,建立M M细胞株XG-7细胞和BMMSC间接及直接共培养体系;用CD138磁珠法分离直接共培养的XG-7细胞及BMMSC,用台盼蓝染色计数法检测XG-7细胞的增殖水平、Annexin V/PI测定细胞凋亡水平、单丹(磺)酰戊二胺(MDC)法检测细胞自噬泡数量、在共聚焦显微镜下动态观察BMMSC与PE-CD138标记的XG-7细胞共培养过程的分子流向和分布。结果:经共培养后,BMMSC促进XG-7细胞增殖;单独培养后凋亡率为(17.90±1.46)%,直接和间接共培养后凋亡率分别降至(6.23±0.12)%和(6.97±0.03)%(P<0.01);XG-7细胞单独培养及与BMMSC共培养后,荧光显微镜下均可出现自噬,共培养后的XG-7细胞自噬现象相对少见;在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XG-7细胞是以极化的胞膜区同BMMSC接触,加入甲基β环糊精后极化现象消失。结论:BMMSC可促进XG-7细胞的生长,且增强XG-7细胞抗凋亡及抗自噬能力,影响骨髓瘤细胞的迁移和归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 自噬 归巢 绿色荧光蛋白
下载PDF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10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慧玲 欧阳桂芳 +4 位作者 孙永城 王怡 陆滢 洪用伟 盛立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7-459,共3页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治疗初治、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宁波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的1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7例初治,3例复发难治),其中7例初治1例复发难治接受VTD方案:硼替佐米1.0~1.3mg/m2(d1,d...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治疗初治、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宁波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的1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7例初治,3例复发难治),其中7例初治1例复发难治接受VTD方案:硼替佐米1.0~1.3mg/m2(d1,d4,d8,d11),地塞米松20~40mg/d(d1~4,d8~11),反应停100mg/d,复发难治者中另2例在此基础上分别加用环磷酰胺0.4mg/d(d1~4)(VTCD方案),或表阿霉素10mg(d1~4)(VTAD方案),21d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接受1~8疗程化疗。结果:随访1~20个月,10例患者中CR2例,nCR3例,PR3例,MR1例,NC1例。总体缓解率(CR+nCR+PR)80%(8/10),总体有效率90%(9/10)。10例患者中出现末梢神经炎5例(5/10),白细胞减少4例(4/10),血小板减少4例(4/10),继发感染6例(6/10),33例次化疗中出现白细胞减少6例次(18.1%),血小板减少6例次(18.1%),发生感染13例次(39.4%),其中1例死于感染。结论:硼替佐米治疗初治或复发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可以耐受的、疗效确切的治疗新选择,并发症中感染发生率高,末梢神经炎较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以亚砷酸为主的维持治疗下染色体核型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赖斌斌 牧启田 +2 位作者 张艳丽 陈莹 欧阳桂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80-1386,共7页
目的:探讨在以亚砷酸为主的维持治疗体系下染色体核型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12年内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并选取其中以亚砷酸为主的方案维持治疗且可随访的患者,分为单纯t(15;17)组,... 目的:探讨在以亚砷酸为主的维持治疗体系下染色体核型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12年内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并选取其中以亚砷酸为主的方案维持治疗且可随访的患者,分为单纯t(15;17)组,t(15;17)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组,正常核型组并探讨附加染色体异常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同时进一步探讨复杂核型对预后的意义。结果:单纯t(15;17)组患者共57例,早期死亡8例,其早期死亡率为14.0%。附加染色体异常组患者21例,其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19.0%。正常染色体组15例,早期死亡5例,其死亡率33.3%,3组间早期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其余76例患者均达到完全血液学缓解。对76例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中位随访43.9个月,其中单纯t(15;17)组患者复发2例,复发率3.5%,附加染色体异常组患者复发1例,复发率4.2%,正常染色体组无病例复发。3组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进一步分析显示,复杂染色体核型的患者无复发生存率较低,但总体生存率未显示显著区别。结论:以亚砷酸为主的维持治疗体系,附加染色体异常总体上不影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预后,但是复杂染色体核型可能会降低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染色体核型 亚砷酸 临床预后
下载PDF
达沙替尼对NK细胞的体外扩增、细胞亚群、受体表达及细胞毒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盛立霞 王佳萍 +5 位作者 赖艳丽 吴昊 孙永城 周淼 欧阳桂芳 黄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62-1768,共7页
目的:探讨达沙替尼对NK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以及对NK细胞的亚群、受体表达及细胞毒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健康成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添加过IL-2、IL-15的SCGM培养液进行NK细胞的扩增培养,培养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达沙替... 目的:探讨达沙替尼对NK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以及对NK细胞的亚群、受体表达及细胞毒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健康成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添加过IL-2、IL-15的SCGM培养液进行NK细胞的扩增培养,培养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达沙替尼,细胞计数结合FCM检测分析扩增效率,FCM检测NK细胞表面受体表达以及亚群的分布;采用脱颗粒试验结合CFSE/7AAD杀伤试验检测N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细胞毒功能。结果:5-50 nmol/L的达沙替尼能够在体外增加NK细胞的扩增效率,NK细胞的扩增效率在达沙替尼浓度为20 nmol/L时达到峰值。20 nmol/L达沙替尼培养组的NK细胞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强于对照组。达沙替尼体外扩增的NK细胞中,CD226、NKP46及NKG2D等活化型受体的MFI上调;NKG2A^+CD57^-亚群比例下调,而NKG2A^-CD57^+亚群比例增高,NKG2A^-CD57^+NK细胞对K562细胞的脱颗粒反应强于NKG2A^+CD57^-NK细胞。结论:20 nmol/L的达沙替尼可以增强NK细胞体外扩增的效率,并能够上调扩增的NK细胞表面活化型受体的表达和优先扩增胞毒功能较强的NKG2A^-CD57^+亚群,从而增强N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沙替尼 自然杀伤细胞 体外扩增 细胞毒作用 激活型受体
下载PDF
非高发地区地中海贫血孕妇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葛群芳 王怡 +3 位作者 张怡 牧启田 郭飞 欧阳桂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22-2027,共6页
目的:探索非高发地区地中海贫血孕妇的特点,减少中间型及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出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第一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诊断的235例地中海贫血孕妇,采用XN-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采用HYDRASYS血红蛋... 目的:探索非高发地区地中海贫血孕妇的特点,减少中间型及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出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第一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诊断的235例地中海贫血孕妇,采用XN-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采用HYDRASYS血红蛋白电泳仪进行血红蛋白电泳检测,利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检测常见的3种缺失型和3种非缺失型α型地中海贫血以及21种突变的β型地中海贫血。结果:235例地中海贫血孕妇中β地中海贫血占大多数,其次为α地中海贫血和复合型地中海贫血。大多数孕妇处于轻度贫血状态,表现为小细胞性贫血,但合并缺铁性贫血(IDA)者少见。二胎孕妇比例明显升高,α地中海贫血和β地中海贫血中比例接近1/3,复合型地中海贫血中占75%。血红蛋白电泳中出现HbF的多见于β地中海贫血,且在本籍孕妇中多见。血红蛋白异构体易见于α型地中海贫血孕妇,且均为非本籍孕妇。α型地中海贫血孕妇中无论本籍孕妇还是非本籍孕妇均以--sea基因型最多,β型地中海贫血孕妇中,本籍孕妇及父母一方为本籍孕妇均以IVS-II-654基因型最多,占55.38%,而非本籍孕妇中以CD41-42、IVS-II-654和CD17这3种基因型最多,占30%。结论:地中海贫血孕妇在非高发地区并不少见,并且有自身独有的特点,需引起重视。对该类孕妇配偶需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及时对高危胎儿行进一步遗传学检查,避免中间型及重型地中海贫血胎儿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非高发地区 孕妇
下载PDF
153例多发性骨髓瘤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凯红 牧启田 +1 位作者 欧阳桂芳 严笑 《检验医学》 CAS 2020年第12期1243-1247,共5页
目的评价细胞遗传学分析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核型分析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对153例MM的细胞遗传学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M患者染色体异常主要集中在13、9、14、1、8号染色体上;核型分析联合iFISH染色体... 目的评价细胞遗传学分析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核型分析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对153例MM的细胞遗传学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M患者染色体异常主要集中在13、9、14、1、8号染色体上;核型分析联合iFISH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可达79.1%,多数为复杂的染色体异常,其中9例染色体核型异常,但iFISH阴性;在这9例中,有7例患者的无疾病进展时间(PFS)<3年,其中2例患者死于感染和心力衰竭。结论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能提供完整的细胞遗传学资料,虽然检出率偏低,但是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仍不可或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核型
下载PDF
以全血细胞减少为表现的老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怡 陆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0期1869-1870,共2页
目的探讨以全血细胞减少为表现的老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老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误诊情况、合并症、治疗和预后。结果3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等症状,骨髓细胞呈"... 目的探讨以全血细胞减少为表现的老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老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误诊情况、合并症、治疗和预后。结果3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等症状,骨髓细胞呈"核幼浆老"改变,以红系为明显,细胞有巨幼样变。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下降28例。20例行骨髓染色体检查:未见核型异常。58.3%的患者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给予维生素B12、叶酸片后疗效显著。结论老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为心脑血管疾病及消化道肿瘤。对于有全血细胞减少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须强调骨髓检查的重要性,最好开展骨髓染色体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巨幼细胞性 骨髓检查 全血细胞减少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miRNA-181a水平与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严笑 欧阳桂芳 +1 位作者 徐凯红 胡丽庆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22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清miRNA-181a(miR-181a)水平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MM患者50例作为MM组,收集患者的病理特征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首诊症状、骨髓瘤骨病(...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清miRNA-181a(miR-181a)水平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MM患者50例作为MM组,收集患者的病理特征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首诊症状、骨髓瘤骨病(myeloma bone disease,MBD)分级、国际分期系统(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ISS)分期、体力状况评分[采用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标准]、分型以及血清miRNA-181a水平。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体检者50例作为体检组,比较两组血清miRNA-181a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血清miRNA-181a对MM的预测价值。利用Spearman检验分析血清miRNA-181a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MM组血清miR-181a水平高于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181a预测MM的曲线下面积为0.668(标准误=0.053,P=0.004,95%CI=0.563~0.772)。血清miRNA-181a低表达者的骨病A级、ISSⅠ期占比分别为58.33%、58.33%,高于miRNA-181a高表达者的10.53%、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检验提示血清miRNA-181a表达水平与MM患者的骨病MBD分级、ISS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与健康体检者相比,MM患者的血清miRNA-181a水平明显增高,且与骨病MBD分级、ISS分期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病理特征 miRNA-181a 相关性
下载PDF
伴3q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2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陆滢 陈志妹 +2 位作者 徐伟来 牧启田 金洁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1-245,共5页
目的:研究伴3q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采用R带常规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检查,对657例AML患者的核型进行分析。结果:在657例AML患者中检出3q异常患者24例,检出率3.7%;在24例患者中,涉... 目的:研究伴3q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采用R带常规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检查,对657例AML患者的核型进行分析。结果:在657例AML患者中检出3q异常患者24例,检出率3.7%;在24例患者中,涉及3q21或3q26异常18例(75.0%),其中3q21q26异常11例(45.8%),包括9例t(3;3)及2例inv(3);其余伴3q异常的6例患者,2例为t(1;3),t(2;3)、t(3;7)、t(3;11)及t(3;14)各1例。11例3q21q26异常的AML患者,其中3例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而来,10例患者血小板正常或增高,骨髓形态学为巨核细胞异常增殖。而在其余7例伴3q21或3q26异常的患者中均未见有血小板增高及骨髓巨核细胞的增殖。24例涉及3q异常的AML患者化疗疗效差,仅4例患者获得短期缓解,中位生存仅6.7个月。结论:AML的3q异常以3q21q26最为常见,且涉及3q异常的AML患者,无论是3q21q26还是其他异常的患者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核型分析 预后 染色体畸变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两种人羊膜细胞的表型鉴定和分化潜能测定(英文)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佳萍 欧阳桂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6-153,共8页
本研究旨在分离、培养和表型鉴定两种人羊膜细胞并分析其多向分化潜能。羊膜中可分离出来源于外胚层的羊膜上皮细胞和来源于中胚层的羊膜间充质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法对其进行表型鉴定,同时用免疫荧光法分析其多向分化潜能。... 本研究旨在分离、培养和表型鉴定两种人羊膜细胞并分析其多向分化潜能。羊膜中可分离出来源于外胚层的羊膜上皮细胞和来源于中胚层的羊膜间充质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法对其进行表型鉴定,同时用免疫荧光法分析其多向分化潜能。结果表明:两种人羊膜细胞阳性表达HLA-A,B,C和间充质干细胞的标志(CD29,CD73,CD44,CD59,CD90,CD105,CH166),不表达造血干细胞的标志(CD31,CD34,CD45,HLA-DR),弱表达协同刺激分子(CD40,CD40L,CD80,CD86),且这些表型的表达量在第3-7代都维持稳定。免疫荧光法显示羊膜上皮细胞表达角蛋白19,不表达波形蛋白,而羊膜间充质细胞则相反。对其多向分化潜能测定显示,羊膜间充质细胞更好地向心肌细胞分化,而羊膜上皮细胞更好地向神经细胞分化。结论:从羊膜中可分离出羊膜上皮细胞和羊膜间充质细胞,两种细胞的表型相似,多向分化潜能却不同。羊膜上皮细胞具有更好的外胚层分化潜能,而羊膜间充质细胞更好地向中胚层分化。此结论对细胞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上皮细胞 羊膜间充质细胞 免疫表型 分化潜能
下载PDF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造血支持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志娟 欧阳桂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61-166,共6页
背景: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价值日益突出,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已成为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复习相关文献,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支持造血作用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进行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2001至2012年关于脐... 背景: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价值日益突出,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已成为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复习相关文献,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支持造血作用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进行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2001至2012年关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造血支持作用的文章,中文检索词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CD34+细胞,体外扩增",英文检索词为"Hematopoietic stem cell expansion,CD34+cell expansion,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最终选择35篇文章进入结果分析。结果与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支持造血作用的多种作用机制,包括分泌多种具有造血支持作用的细胞因子,表达与造血细胞相互作用的黏附分子等。因此,体外扩增造血干细胞,临床联合移植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提高造血重建的能力,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干细胞综述 脐血 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支持造血 体外扩增 其他基金
下载PDF
累及单核细胞系急性白血病50例核型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怡 牧启田 +6 位作者 陆滢 朱慧玲 洪用伟 盛立霞 孙永城 吴文淼 欧阳桂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47-948,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的核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直接法和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以R显带技术,对50例M4/M5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50例M4/M5中,24例(48.0%)检出核型异常。其中... 目的:探讨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的核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直接法和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以R显带技术,对50例M4/M5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50例M4/M5中,24例(48.0%)检出核型异常。其中累及8号染色体异常(除外复杂核型)9例,3号染色体异常4例,复杂核型异常9例,7号及11号染色体异常各1例。化疗后9例获得完全缓解,缓解率37.5%(9/24),明显低于正常核型的缓解率65.4%(17/26),差异有显著性(χ2=3.89,P<0.05)。结论:核型异常的M4/M5患者,特别是3号染色体异常和复杂核型异常组,疗效与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单核细胞 急性 核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