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锁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分型探讨
1
作者 扶青松 韩欣攸 +2 位作者 王伟斌 袁欣华 郑轶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7期672-675,共4页
目的:总结不同锁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并探讨锁骨近端骨折的分型。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24例移位型锁骨近端骨折患者,男16例,女8例;年龄28~66岁;其中新鲜骨折20例,陈旧性骨折4例。骨折Edinburgh分型,1B1型14例,1B2型10例... 目的:总结不同锁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并探讨锁骨近端骨折的分型。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24例移位型锁骨近端骨折患者,男16例,女8例;年龄28~66岁;其中新鲜骨折20例,陈旧性骨折4例。骨折Edinburgh分型,1B1型14例,1B2型10例。根据不同骨折分型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式进行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前后移位差异、骨折愈合时间及Rockwood评分结果。结果:24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后无感染、复位丢失情况发生,有3例患者出现内固定失效断裂退钉情况,取出内固定装置。手术时间30~65 min,失血量15~40 ml。无重要神经血管脏器损伤。影像学愈合时间3~6个月。末次随访Rockwood功能评分(13.50±1.86)分,疼痛(2.57±0.50)分、活动范围(2.78±0.41)分、肌肉强度(2.93±0.28)分、日常活动受限(2.85±0.35)分、主观结果(2.63±0.61)分,其中优20例,良3例,可1例。结论:锁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发生率较低的骨折类型,针对不同的骨折分型可对应选择不同内固定方法及治疗方式,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胸锁关节 分型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经皮桥接钢板与逆行耻骨上支髓内螺钉固定骨盆前环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王伟斌 袁欣华 +3 位作者 郑轶 扶青松 吴海挺 庞清江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比较经皮桥接钢板与逆行耻骨上支髓内螺钉固定骨盆前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40例累及前环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根据固定方式分成两组,其中经皮桥接钢板组(钢板组)20例,男9例,女11例;骨折按Tile... 目的:比较经皮桥接钢板与逆行耻骨上支髓内螺钉固定骨盆前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40例累及前环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根据固定方式分成两组,其中经皮桥接钢板组(钢板组)20例,男9例,女11例;骨折按Tile分型,B1型1例,B2型14例,B3型2例,C1型2例,C2型1例。逆行耻骨上支髓内螺钉组(螺钉组)20例,男10例,女10例;骨折按Tile分型,B1型1例,B2型12例,B3型3例,C1型3例,C2型1例。分别对两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Matta评分、术后并发症及末次随访Majeed功能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病例均获随访,钢板组随访8~15(12.25±2.24)个月;螺钉组随访6~18(12.4±2.6)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螺钉组手术切口长度(3.85±0.75)cm短于钢板组(7.05±1.39)cm;螺钉组手术时间(27.70±5.36)min长于钢板组(15.10±2.07)min;螺钉组透视次数(6.00±1.83)次大于钢板组(3.75±1.33)次。螺钉组出血量(22.50±10.82)ml与钢板组(25.25±9.93)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Matta评价及末次随访Majeed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螺钉组发生1例浅表皮肤感染,钢板组1例浅表皮肤感染,1例股外侧皮神经短暂性麻痹。结论:经皮桥接钢板与逆行耻骨上支髓内螺钉固定骨盆前环骨折疗效相当。经皮钢板组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透视次数更少,而且学习曲线短,但术中需注意股外侧皮神经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技术辅助逆向耻骨上支外侧髓内拉力螺钉置钉个性化导向模板的初步研制 被引量:4
3
作者 郑轶 袁欣华 +1 位作者 王伟斌 庞清江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观察利用数字化导向模板技术和3D打印制作的个体化逆向耻骨上支外侧髓内拉力螺钉导向模板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选择1例骨盆骨折患者,男性,23岁,分型为LCⅡ型骨折。根据CT薄层扫描数据输入3D打印机打印1∶1骨盆模型,Mimics等软件... 目的:观察利用数字化导向模板技术和3D打印制作的个体化逆向耻骨上支外侧髓内拉力螺钉导向模板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选择1例骨盆骨折患者,男性,23岁,分型为LCⅡ型骨折。根据CT薄层扫描数据输入3D打印机打印1∶1骨盆模型,Mimics等软件设计钉道并通过逆向工程软件设计数字化导向模板,3D打印导板固定模型后置入直径2.0 mm克氏针,通过影像学观察其准确性。结果:3D打印的骨盆模型及数字化个性化导向定制的手术导向板能够满足耻骨上支外侧骨折置钉的要求,克氏针置入后经X线及CT证实与手术设计一致,导板与骨性标志贴合良好。结论:基于3D打印技术的个性化导向模板可实现逆向耻骨上支外侧髓内拉力螺钉置钉的精确置入,并且可以节省手术时间及减少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射线暴露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模板 个体化 耻骨上支 骨折
下载PDF
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判断内外侧关节面复位质量的新透视方法
4
作者 王伟斌 韩欣攸 +2 位作者 扶青松 袁欣华 张世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6-841,共6页
目的介绍一种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判断内外侧关节面复位质量的新透视方法,并总结采用该方法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52例髌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25例;年龄21~7... 目的介绍一种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判断内外侧关节面复位质量的新透视方法,并总结采用该方法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52例髌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25例;年龄21~75岁,平均62岁。髌骨骨折类型:横形骨折9例,粉碎性骨折37例,纵向骨折6例。根据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2018年版分型标准,34A型21例、34B型6例、34C型2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5 d,平均2.3 d。采用空心钉或空心钉张力带伴或不伴锚钉修复内固定治疗,术中采用髌骨内外侧关节面切线透视法,观察髌骨中嵴关节面、外侧关节面、内侧关节面以及外侧关节面边缘的复位平整度及内固定物位置。术后定期随访并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采用膝关节活动度、Böstman评分和Lysholm评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采用髌骨内外侧关节面切线透视法示内外侧关节面均复位满意,内固定物位置均良好。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3.4个月。随访期间发生骨折移位1例,钛缆断裂1例。髌骨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1.4周。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达120°~140°,平均136°。Böstman评分为20~30分,平均28分;获优45例、良7例。Lysholm评分88~100分,平均93分;获优40例、良12例。结论应用髌骨内外侧关节面切线透视法术中可以快速确定髌骨的透视平面,准确评估骨折复位质量及内固定物位置,进而提升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术中透视 关节面 骨折复位
原文传递
外踝Danis-Weber B型骨折的三维形态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伟斌 张世民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92-798,共7页
目的描述外踝Danis-Weber B型骨折的形态特征,重点观察骨折尖峰位置的分布情况,并描绘其骨折线地图,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采用手术治疗的114例外踝Danis-Weber B型骨折... 目的描述外踝Danis-Weber B型骨折的形态特征,重点观察骨折尖峰位置的分布情况,并描绘其骨折线地图,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采用手术治疗的114例外踝Danis-Weber B型骨折患者CT断层扫描数据。男46例,女68例;年龄61.5(51.8,68.0)岁。在CT三维重建上测量远端骨块形态,观察骨折尖峰位置,根据尖峰位置将骨折分为4型:Ⅰ型尖峰位于外侧嵴,Ⅱ型尖峰位于后外侧面,Ⅲ型尖峰位于后侧嵴,Ⅳ型尖峰位于内侧面。并将所有骨折线重叠至模板骨上生成三维骨折线地图。结果本组患者按骨折尖峰所在位置分型:Ⅰ型7例(6.1%,7/114),Ⅱ型65例(57.0%,65/114),Ⅲ型39例(34.2%,39/114),Ⅳ型3例(2.6%,3/114)。49例(43.0%,49/114)患者骨折尖峰不在腓骨的后外侧面上(常规后外侧钢板不能压住骨折尖峰)。在骨折形态上,114例患者的前侧骨折高度、后侧骨折高度、骨折垂直长度、骨折倾斜角度、骨折螺旋角度、骨折尖峰螺旋角度分别为(-6.22±4.62)mm、(27.23±12.32)mm、(33.45±11.89)mm、56.9°±9.6°、269.8°±37.1°、156.2°±24.0°。Ⅲ型骨折患者的前侧骨折高度、后侧骨折高度、骨折垂直长度、骨折螺旋角度及骨折尖峰螺旋角度均显著大于Ⅱ型骨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线地图提示Ⅲ型骨折的骨折线走行较Ⅱ型骨折更陡峭。结论约有一半的外踝Danis-Weber B型骨折尖峰不在腓骨后外侧面,现有后外侧钢板不能起到有效的抗滑作用。骨折线越高,其骨折尖峰位置越靠近腓骨后内区域(后侧嵴及内侧面)。Ⅲ型和Ⅳ型骨折往往提示更严重的受伤暴力及伴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外踝骨折 B型骨折 形态学 骨折线地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