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肱/桡动脉留置针穿刺和经股动脉插管自体动静脉内瘘造影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顾钱峰 傅海飞 +1 位作者 周兵 张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比较经肱/桡动脉留置针穿刺和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造影的优势和不足。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对55例临床怀疑有内瘘狭窄或闭塞患者行内瘘造影,并将患者随机分为经肱/桡动脉留置针穿刺造影(试验组30例)... 目的比较经肱/桡动脉留置针穿刺和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造影的优势和不足。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对55例临床怀疑有内瘘狭窄或闭塞患者行内瘘造影,并将患者随机分为经肱/桡动脉留置针穿刺造影(试验组30例)和经股动脉穿刺选择性插管造影(对照组25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检查时间、检查费用、对比剂用量、成像质量和并发症。结果两组均完成自体动静脉内瘘造影。检查时间、检查费用和对比剂用量在试验组分别为(15.25±4.26)min、(1 003.23±8.36)元和(12.37±1.43)ml,对照组分别为(32.96±6.72)min、(2 410.45±12.37)元和(26.88±3.92)m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穿刺成功率、成像质量和并发症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肱/桡动脉近端穿刺内瘘造影具有微创、对比剂用量少、图像清晰、患者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透析 经肱 桡动脉 造影术
下载PDF
Wernicke脑病的常规MRI、DWI及临床表现特点
2
作者 朱晓慧 金中高 +3 位作者 潘交海 李强 李盛 陈爽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探讨Wernicke脑病(WE)的常规MRI、DWI及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临床证实的WE患者的MRI、DWI及临床表现。结果:6例WE患者,病变多数呈对称性,累及双侧丘脑内侧及第三脑室周围5例;乳头体、四叠体、中脑导水管周围3例;脑... 目的:探讨Wernicke脑病(WE)的常规MRI、DWI及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临床证实的WE患者的MRI、DWI及临床表现。结果:6例WE患者,病变多数呈对称性,累及双侧丘脑内侧及第三脑室周围5例;乳头体、四叠体、中脑导水管周围3例;脑桥被盖1例;累及双侧大脑脚1例;2例累及大脑皮质区,主要累及灰质为主,信号特点与位于丘脑内侧、第三脑室周围、中脑导水管周围、乳头体、四叠体等处病灶一致。病变区T1WI表现为等或稍长T1信号,T2WI表现为稍长或长T2信号,边缘均模糊不清,信号欠均匀;FLAIR呈高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4例,呈稍高信号1例,呈稍低信号1例;ADC图呈低信号4例,呈稍高信号1例,1例DWI呈稍低信号病例ADC图为高信号。结论:WE具有典型的MRI表现,DWI显示病变更加敏感,对于该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RNICKE脑病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内脏动脉瘤中的临床诊断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善坤 朱晓慧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22期103-105,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内脏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5年1月诊断为内脏动脉瘤(VAA)的患者41例。回顾性分析MSCTA资料,评价后处理在诊断内脏动脉瘤的准确性。结果 41例内脏动脉瘤...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内脏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5年1月诊断为内脏动脉瘤(VAA)的患者41例。回顾性分析MSCTA资料,评价后处理在诊断内脏动脉瘤的准确性。结果 41例内脏动脉瘤患者中,18例患者经DSA确诊,其余23例综合临床资料确诊。41例在MSCTA影像学中诊断为VAA与综合临床资料诊断为VAA的结果相符,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为100%。总共查出动脉瘤43个,26例脾动脉瘤(60.46%),9例肝动脉瘤(20.94%),6例肾动脉瘤(13.95%),2例肠系膜上动脉瘤(4.65%),其中2例患者脾动脉瘤合并肝动脉瘤。结论 MSCTA是一种无创、准确、可靠的内脏动脉瘤诊断技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内脏动脉瘤 诊断
下载PDF
脾脏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影像特征 被引量:13
4
作者 袁小冬 汪建华 +6 位作者 王玉涛 任东栋 夏贤武 丁前江 王思齐 任志豪 李强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75-380,共6页
目的探讨脾脏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DCS)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7年11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等5家医院的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FDCS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8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3例行MRI检查,2例行PET... 目的探讨脾脏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DCS)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7年11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等5家医院的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FDCS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8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3例行MRI检查,2例行PET-CT检查。观察病变的部位、数目、形态、边界、大小、内部结构、密度或信号,18F脱氧葡糖糖(18F-FDG)摄取特征、强化模式及与周围结构关系等。结果8例FDCS中,7例病灶位于脾脏,1例位于胰腺异位副脾。7例肿瘤形态为圆形或卵圆形,呈膨胀生长,境界清楚;1例呈分叶状,边缘模糊。7例单发病灶;1例患者病灶多发(3个病灶)。8例CT平扫呈稍低密度,6例病变内见出血坏死,1例伴有钙化。胰腺异位副脾FDCS坏死、囊变明显。3例行MRI检查,肿瘤实性部分在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2例病灶内囊变坏死区呈低T1WI、高T2WI信号,实性区中央可见低T1WI、高T2WI信号纤维瘢痕区,囊变坏死与瘢痕区夹杂分布。2例PET-CT检查显示肿瘤实质部分18F-FDG摄取明显。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平衡期病灶持续性强化纤维瘢痕区随时间延迟,范围逐渐缩小。1例伴肝脏转移。1例序贯胃部淋巴瘤,其余患者术后随访6~53个月均未见复发、转移或继发其他肿瘤。结论脾脏FDCS多为单发、境界清楚的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少数伴有瘢痕、钙化、出血,强化方式为持续性强化,有一定特征性。少数表现不典型,影像诊断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肿瘤 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