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钟基因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杨瑾 徐志峰 +4 位作者 苏嘉 范淑芳 王嘉羽 季林丹 陈晓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10-615,共6页
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我国居民的健康。生物钟在心血管系统的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包括调节血压、心脏收缩和心率等。在环境周期信号的作用下,生物钟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组成转录-翻译反馈环路,通过神经传导和体液途径实现信... 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我国居民的健康。生物钟在心血管系统的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包括调节血压、心脏收缩和心率等。在环境周期信号的作用下,生物钟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组成转录-翻译反馈环路,通过神经传导和体液途径实现信号输出,从而调节生物体的生理、生化和行为的昼夜节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时间具有昼夜变化的特点,一些生物钟基因表达的改变促进了心血管疾病的进展。该文介绍了心血管系统的昼夜节律,整理总结了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肌梗死等疾病中的相关生物钟基因及其分子机制。对昼夜节律和生物钟的研究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昼夜节律 生物钟基因
原文传递
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日间手术管理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9
2
作者 孙霞飞 王红幸 +4 位作者 宋一虹 谢浩芬 胡佳妙 徐彦妍 林菡群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12期1379-1382,共4页
目的探讨开展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日间手术管理模式,评价日间手术的安全性,以及对平均住院日、住院平均费用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2月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宁波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择期行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1578例,使用随... 目的探讨开展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日间手术管理模式,评价日间手术的安全性,以及对平均住院日、住院平均费用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2月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宁波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择期行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1578例,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8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住院手术模式,观察组采取日间手术模式,比较两组手术的安全性、并发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均为1d,平均住院费用为3083元,而对照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为(5.34±0.73)d,平均住院费用为(3713.70±21.06)元,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桡动脉穿刺处出血5例,前臂血肿9例,碘过敏反应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观察组发生桡动脉穿刺处出血3例,前臂血肿6例,碘过敏反应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开展日间手术管理模式,能在保证手术疗效及患者安全的同时,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介入治疗 日间手术 患者安全 费用
原文传递
伴抑郁、焦虑情绪的心肌梗死稳定期患者氯吡格雷治疗后的血小板活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邬丹娟 阮列敏 +4 位作者 季蕴辛 崔翰斌 杜为平 朱爱珍 林少沂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9-173,共5页
目的:探讨伴发抑郁、焦虑情绪的心肌梗死稳定期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的血小板活性。方法:选取符合200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的稳定期患者(心肌梗死后3个月以上,无心绞痛,且心功能≤Ⅱ级患者)79例,服用75 mg/d氯吡格雷和10... 目的:探讨伴发抑郁、焦虑情绪的心肌梗死稳定期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的血小板活性。方法:选取符合200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的稳定期患者(心肌梗死后3个月以上,无心绞痛,且心功能≤Ⅱ级患者)79例,服用75 mg/d氯吡格雷和100 mg/d阿司匹林3个月以上。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采集外周血通过Veri-fyNow血小板检测仪来检测ADP-P2Y12反应单位(PRU值)、血小板基础活性(基线值)及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程度(血小板抑制率)。结果:4例(5.1%)患者的HAMD总分≥20分,52例(65.8%)<8分;7例(8.9%)患者HAMA总分≥14,39例(49.4%)<7分。与HAMD<8分者相比,HAMD总分≥20分者的PRU值[(311.5±68.0)vs.(213.0±59.9)]、血小板基线值[(308.4±41.1)vs.(279.3±44.3)]较高,血小板抑制率[(0.1±0.2)vs.(0.2±0.2)]较低(P<0.05)。与HAM A总分<7分者相比,HAMA总分>14者的PRU值[(272.0±54.6)vs.(200.0±56.2)]较高,对血小板的抑制率[(0.1±0.1)vs.(0.3±0.2)]较低(P<0.05)。HAM D总分与PRU值(r=0.54,P<0.01)、血小板基线值(r=0.30,P<0.01)呈正相关,与血小板抑制率呈负相关(r=-0.47,P<0.01)。HAMA总分与PRU值(r=0.54,P<0.01)、血小板的基线值(r=0.24,P<0.05)呈正相关,与氯吡格雷药物对血小板的抑制率呈负相关(r=-0.52,P<0.01)。结论:心肌梗死稳定期伴发抑郁、焦虑情绪的患者血小板活性可能会增加,氯吡格雷药物对血小板聚集程度的抑制率可能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焦虑 血小板 氯吡格雷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反应单位和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勇 孔丽君 +4 位作者 王胜煌 林少沂 崔翰斌 周宏林 陈晓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43-1246,共4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合并阿司匹林抵抗患者阿司匹林反应单位(aspirin reaction units,ARU)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前瞻性收集冠心病合并阿司匹林抵抗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合并阿司匹林抵抗患者阿司匹林反应单位(aspirin reaction units,ARU)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前瞻性收集冠心病合并阿司匹林抵抗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ARU和临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ARU和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ARU水平显著降低(540.39±54.39 vs.654.49±39.48,P=00);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49.59±9.48)%vs.(64.39±8.89)%,P=00)];再次入院率显著降低(20%vs.40%,P=29)。死亡率、非致死性心梗、卒中和出血发生率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有助于降低阿司匹林抵抗患者ARU,降低再入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阿司匹林抵抗 丹红注射液 阿司匹林反应单位
下载PDF
女性冠心病临床及冠脉造影特点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谦 潘伟民 叶红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33-834,共2页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特点。方法:对88例冠脉造影确诊的女性冠心病的临床资料和冠脉病变特点进行分析,并与112例男性冠心病作比较。结果:(1)女性冠心病患者年龄大,症状及心电图缺血表现不典型,危险因素多,尤其是糖尿病...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特点。方法:对88例冠脉造影确诊的女性冠心病的临床资料和冠脉病变特点进行分析,并与112例男性冠心病作比较。结果:(1)女性冠心病患者年龄大,症状及心电图缺血表现不典型,危险因素多,尤其是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2)冠脉造影特点为多支病变及中重度狭窄比男性多(P<0.01和P<0.05)。(3)女性发生心衰及射血分数(EF)下降与男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女性冠心病病情及冠脉病变程度较男性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女性
下载PDF
左心室重量指数和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在老年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勇 程劲松 陈立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3677-3679,共3页
目的老年探讨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和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BNP)对老年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0岁以上HFNEF患者、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和健康者各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 目的老年探讨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和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BNP)对老年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0岁以上HFNEF患者、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和健康者各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分为HFNEF组、HFREF组和对照组,观察三组患者LVMI和血浆NT-BNP水平,分析LVMI和血浆NT-BNP对老年HFNEF的诊断价值,老年HFNEF患者LVMI和血浆NT-BNP水平的相关性以及老年HFNEF患者LVMI和血浆NT-BNP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 HFNEF组患者的LVMI和血浆NT-BNP高于对照组,低于HFREF组(均P<0.05)。LVMI诊断老年男性HFNEF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9,以147 g/m^2为界限诊断HFNEF的敏感度为0.21,特异度为0.95;LVMI诊断老年女性HFNEF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9,以122 g/m^2为界限诊断HFNEF的敏感度为0.51,特异度为0.98。血浆NT-BNP诊断老年HFNEF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1,以125 pg/ml为界限诊断HFNEF的灵敏度为0.92,特异度为0.79。血浆NTBNP和LVMI的相关性为r=0.498,P=0.000。心功能Ⅱ级患者的LVMI和血浆NT-BNP低于心功能Ⅲ级和心功能Ⅳ级者(P<0.05),心功能Ⅲ级患者的LVMI和血浆NT-BNP低于心功能Ⅳ级(P<0.05)。结论老年HFNEF患者LVMI和血浆NT-BNP水平升高,其升高程度和心功能的严重程度相关,LVMI诊断老年HFNEF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但敏感度不高,血浆NT-BNP诊断老年HFNEF灵敏度较高,NT-BNP和血浆NT-BNP联合检测对老年HFNEF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重量指数 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 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
下载PDF
血小板P2Y12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晓静 陈晓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3-338,共6页
目的:分析临床氯吡格雷抵抗与P2Y12受体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住院并行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共370例,规则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每晚1次阿司匹林100... 目的:分析临床氯吡格雷抵抗与P2Y12受体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住院并行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共370例,规则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每晚1次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氯吡格雷75 mg)7d以上.运用DNA测序技术检测P2Y12受体基因C34T与G52T位点的多态性,分析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370例患者出现氯吡格雷抵抗共100例(27%),其中男性36例(36%),女性64例(64%);在C34T位点,CC基因型和CT +TT基因型分别有26例(12.3%)和74例(46.8%)发生氯吡格雷抵抗,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02,P=0.019),术后1年心绞痛复发率CT +TT基因型组高于CC基因型组(x2=4.956,P=0.026);在G52T位点,GG基因型和GT +TT基因型分别有48例(22.1%)和52例(34.2%)发生氯吡格雷抵抗,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350,P=0.037),术后1年急诊血运重建术、心绞痛、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GT +TT基因型组均高于GG基因型组(均P<0.05).结论:P2Y12受体基因在34、52位点上的T基因突变可能是产生氯吡格雷抵抗的一个危险因素,同时T基因突变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有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药理学 噻氯匹定 药理学 受体 嘌呤能P2 受体 嘌呤能P2 血液 多态现象 遗传 基因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冠军 孙静 崔翰斌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30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6例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结果通过...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6例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结果通过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比较,A组(瑞舒伐他汀组)总有效率为97.67%,B组(辛伐他汀组)总有效率为79.07%,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辛伐他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且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能、肌酸激酶、血糖的变化水平无统计学意义。A组中有1例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B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停药后转氨酶恢复正常,2例出现胃肠道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均为高效安全的降血脂药物,但瑞舒伐他汀对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降脂效果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辛伐他汀 血脂异常 安全性
下载PDF
双腔起搏房室间期自动搜索功能对心室起搏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章朝霞 陈晓敏 +5 位作者 杜为平 王胜煌 储慧民 陈立斌 叶红华 潘伟民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5-555,共1页
选择30例接受具有自动AV间期搜索功能(auto AV search)的双腔DDD(R)起搏器治疗的病窦综合征患者。AV search打开时心室起搏(VP)比例,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左室Tei指数均较关闭时降低(P均<0.01),且血浆BNP水平、左室Tei指数与VP比例... 选择30例接受具有自动AV间期搜索功能(auto AV search)的双腔DDD(R)起搏器治疗的病窦综合征患者。AV search打开时心室起搏(VP)比例,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左室Tei指数均较关闭时降低(P均<0.01),且血浆BNP水平、左室Tei指数与VP比例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P均<0.05)。结论:双腔起搏器的auto AVsearch功能可有效减少非必须的右室起搏,促进自身心室激动,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双腔起搏器 房室间期自动搜索 心室起搏比例 TEI指数 脑钠肽
下载PDF
成人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性别差异和雌二醇的体外动员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费晓红 叶红华 +4 位作者 阮列敏 杨璐 楼燕如 张宜生 沈旭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3-397,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性别差异、女性月经周期对其的影响和雌二醇的体外动员作用。方法:选择月经周期正常的健康女性和年龄匹配的同等条件男性各10名,男性1次采血,女性在月经周期内3个性激素变化阶段(卵泡初... 目的:探讨成人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性别差异、女性月经周期对其的影响和雌二醇的体外动员作用。方法:选择月经周期正常的健康女性和年龄匹配的同等条件男性各10名,男性1次采血,女性在月经周期内3个性激素变化阶段(卵泡初期、排卵前期和黄体中期)分别采血。用流式细胞仪计数循环CD34^+/CD133^+/含有激酶插入结构域的受体(KDR)^+的EPCs数量,放射免疫法测定雌二醇水平;经体外培养7 d,计数EPCs,并观察其黏附能力;分别通过跨膜迁移实验和增殖实验观察不同浓度雌二醇的影响。结果:女性组循环EPCs数量明显高于男性组(P<0.01),月经周期内排卵前期和黄体中期明显高于卵泡初期(P<0.05)。经体外培养测定EPCs功能,男性与女性无明显差异。较高浓度的雌二醇(≥1×10^(-9)mol/L)能显著增强EPCs的跨膜迁移能力和增殖能力(P<0.05)。结论:成人循环EPCs数量存在性别差异并且受女性月经周期影响,雌二醇对EPCs的动员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雌二醇 性别差异 月经周期
下载PDF
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与抑郁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璐 阮列敏 +5 位作者 叶红华 楼雁如 季蕴辛 崔翰斌 牧启田 李宛珍 《浙江医学》 CAS 2011年第9期1304-1306,共3页
目的 抑郁症患者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变化,探讨抑郁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及其与抑郁状态的关系.方法 选择抑郁症患者30例为病例组,正常健康成人30例为对照组,以CD34、CD133/AC133、VEGFR2/KDR荧光抗体标记EPCs,采... 目的 抑郁症患者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变化,探讨抑郁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及其与抑郁状态的关系.方法 选择抑郁症患者30例为病例组,正常健康成人30例为对照组,以CD34、CD133/AC133、VEGFR2/KDR荧光抗体标记EPCs,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循环EPCs的CD34^+、CD34^+/KDR^+、CD133^+/KDR^+、CD34^+/CD133^+/KDR^+表达情况.结果 抑郁症组的CD34^+、CD34^+/KDR^+、CD133^+/KDR^+、CD34^+/CD133^+/KDR^+细胞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与循环EPCs CD34^+、CD34^+/CD133^+/KDR^+细胞数呈负相关(P<0.05),与CD34^+/KDR^+、CD133^+/KDR^+细胞数无相关关系(P >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的循环EPCs数量减少,且EPCs水平与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存在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循环内皮祖细胞 CD34 CD133/AC133 VEGFR2/KDR
下载PDF
右室起搏对肥厚梗阻型心肌病临床、血流动力学及形态学影响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振云 陈海英 +6 位作者 刘祖秋 蔡幼梅 陈晓敏 张国元 吴宗贵 洪中立 闵宗延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8-361,共4页
目的:观察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患者右室起搏治疗的远期临床、血流动力学及形态学变化,以确定右室起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采用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及超声多普勒检查方法观察右室起搏前、后(2 h、12周、... 目的:观察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患者右室起搏治疗的远期临床、血流动力学及形态学变化,以确定右室起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采用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及超声多普勒检查方法观察右室起搏前、后(2 h、12周、4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形态学变化。结果:右室起搏治疗4年后,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多数血流动力学及形态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尤其是左室舒张期末压力(LVEDP)、左室流出道(LVOT)压力阶差(LVOTG),LVOT内径、LVOT血流速度、二尖瓣前向运动(SAM)评级等均较起搏前显著降低或减少(P<0. 01),其中 LVOTG,LVOT血流速度及 SAM评级又较起搏12周时显著改善(P<0.05);心排血量(CO)及心排血指数(CI)较起搏治疗前明显增加,肥厚的室间隔较起搏前及起搏12周时均明显变薄(P<0.05)。结论:右室起搏能显著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能逆转肥厚的室间隔及左室游离壁,改善LVOT梗阻,其远期疗效显著;对药物治疗无效或疗效不满意的HOCM患者起搏治疗可能成为较为理想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心脏起搏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老年人群清晨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蒋巧巧 王胜煌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15期21-23,30,共4页
目的了解老年人群清晨高血压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12月在某中心60周岁以上老年健康体检人群,分析比较老年人群清晨高血压患病情况,以及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生活方式、患相关疾病、血糖、血... 目的了解老年人群清晨高血压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12月在某中心60周岁以上老年健康体检人群,分析比较老年人群清晨高血压患病情况,以及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生活方式、患相关疾病、血糖、血脂对收缩压、舒张压的影响。结果老年人群清晨高血压总患病率20.1%,主要为轻中度高血压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为主,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收缩压的因素为性别、年龄、高盐饮食、吸烟、血糖、TG、糖尿病等相关疾病。影响舒张压的因素为性别、年龄、高盐饮食、吸烟、饮酒、体育锻炼、血糖、血脂及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结论影响清晨血压的因素为性别、年龄、生活方式、血糖、血脂及糖尿病等相关疾病,BMI对老年人群血压影响相关性不强(P〉0.05),建议在临床治疗清晨高血压中仍需强调以健康生活方式为基础,动态血压监测和信息化管理是清晨血压管理的有效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群 清晨高血压 患病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低剂量替格瑞洛治疗非左主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少沂 杜为平 +4 位作者 胡豪畅 成绩 朱云云 皇甫宁 周宏林 《心电与循环》 2021年第3期255-257,281,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替格瑞洛治疗非左主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宁波市第一医院心脏中心的226例非左主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每组... 目的探讨低剂量替格瑞洛治疗非左主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宁波市第一医院心脏中心的226例非左主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每组113例。两组患者予以替格瑞洛180 mg负荷剂量后,分别给予不同的维持剂量(60、90 mg)持续12个月,同时联合应用Ⅰ类推荐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P2Y12反应单位(PRU)以及1年内有效性及安全性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低剂量组PRU为(85.23±21.15)U,明显高于标准剂量组的(54.96±15.22)U(P<0.05)。低剂量组患者安全性终点事件合计发生率、小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9.5%、11.5%,低于标准剂量组的34.5%、24.8%(均P<0.05),HR值及95%CI分别为0.564(0.351~0.905)、0.464(0.254~0.849);两组患者大出血事件及有效性终点事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剂量替格瑞洛治疗非左主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效,且能降低小出血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血小板抑制剂 替格瑞洛 心肌梗死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NF-κBp65与AngⅡ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锐 王芬珍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901-1903,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过程中NF-κBp65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关系。方法建立在体大鼠心肌IRI模型。以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I30minR60min)为观察点,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R组(即I30minR60min后不再经任何处理)、PDTC... 目的初步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过程中NF-κBp65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关系。方法建立在体大鼠心肌IRI模型。以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I30minR60min)为观察点,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R组(即I30minR60min后不再经任何处理)、PDTC预处理组、咪达普利预处理组、PDTC与咪达普利联合预处理组。分别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NF-κBp65活性及血浆和心肌组织中的AngⅡ含量。通过析因分析观察NF-κBp65与AngⅡ的相关性。结果各药物预处理组与IR组比均可抑制NF-κBp65活性及血浆和心肌组织中的AngⅡ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NF-κBp65与AngⅡ相互激活,形成正反馈,共同加重此损伤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血管紧张素Ⅱ 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 咪达普利
下载PDF
达比加群酯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昉 储慧民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11期1316-1320,共5页
心房颤动(AF)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缺血性脑卒中是AF主要的并发症,为预防卒中发生,临床上通常对高危的AF患者进行口服抗凝治疗。传统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由于存在起效慢、半衰期长和需要长期监测... 心房颤动(AF)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缺血性脑卒中是AF主要的并发症,为预防卒中发生,临床上通常对高危的AF患者进行口服抗凝治疗。传统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由于存在起效慢、半衰期长和需要长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不足,在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一系列新型口服抗凝药(new oral anticoagulants,NOACs)不断问世,成为临床抗凝治疗的新选择。其中以达比加群酯为代表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具有半衰期短、无需长期INR监测以及较少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反应等特点,应用日益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脑血管意外 抗凝药 达比加群酯
下载PDF
左心耳封堵: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应用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朱璟晶 储慧民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年第5期633-635,共3页
卒中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2014年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3350万房颤患者,占世界人口0.5%[1]。2004年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30~85岁人群中房颤总患病率为0.77%,其中50~59岁人群中患病率为0.5%,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 卒中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2014年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3350万房颤患者,占世界人口0.5%[1]。2004年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30~85岁人群中房颤总患病率为0.77%,其中50~59岁人群中患病率为0.5%,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7.5%[2]。此外发现,房颤相关性卒中与非房颤相关性卒中相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发病率[1]。目前华法林是临床运用最广泛的抗凝药物,使用华法林抗凝的房颤患者脑卒中风险比未加干预的患者风险低60%~70%[3],但华法林存在治疗剂量个体差异大、需经常调整剂量、定期监测凝血功能等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患者 脑卒中 临床研究 左心耳 预防 封堵 数据显示 抗凝药物
下载PDF
冠脉肌桥6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8
作者 祝星 王荣 《河北医药》 CAS 2003年第2期105-106,共2页
目的 探讨冠脉肌桥对冠脉血流的影响所致临床特征及诊治对策。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自 1998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0月期间 ,通过冠脉造影检出的冠脉肌桥患者的诊治经过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 在 40 3例冠脉造影中 ,共检出冠脉肌桥 6例 ... 目的 探讨冠脉肌桥对冠脉血流的影响所致临床特征及诊治对策。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自 1998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0月期间 ,通过冠脉造影检出的冠脉肌桥患者的诊治经过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 在 40 3例冠脉造影中 ,共检出冠脉肌桥 6例 ,检出率 1.5 % ,其中经药物治疗症状消失 3例 ,好转 2例 ,支架植入术 1例 ,症状消失。结论 冠脉肌桥并非以往所认为的“良性”少见性病变。它可以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复杂的临床表现 ,应分别予以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复习 心肌桥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晓军 崔翰斌 陈秀丽 《心电与循环》 2015年第4期268-270,274,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宁波市海曙区南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者986例,其中男性274例,女性712例。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者(高血压组)457例,正常健康人群(对照组)529例,测量血压及抽空腹静脉...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宁波市海曙区南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者986例,其中男性274例,女性712例。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者(高血压组)457例,正常健康人群(对照组)529例,测量血压及抽空腹静脉血行白细胞及其分类计数检测。结果女性高血压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均高于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9、4.37、419、2.39,均P<0.01);女性高血压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与收缩压、舒张压相关性分析均呈正相关(r=0.152、0.100、0.150,0.119、0.253、0.140,均P<0.05)。而在男性高血压组患者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高血压患者白细胞及其分类计数与血压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原发性高血压
下载PDF
左束支起搏的临床研究进展
20
作者 沈伟 胡豪畅 +2 位作者 陈泓臻 林少沂 陈晓敏 《心电与循环》 2021年第5期552-557,共6页
心脏起搏是治疗症状性心动过缓行之有效的方法。传统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引起的电-机械失同步会增加心力衰竭与心房颤动发生的风险。生理性起搏通过直接夺获传导系,带来更好的心室收缩同步性。房室结以下,希氏束起搏(HBP)是贴近生理的起搏... 心脏起搏是治疗症状性心动过缓行之有效的方法。传统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引起的电-机械失同步会增加心力衰竭与心房颤动发生的风险。生理性起搏通过直接夺获传导系,带来更好的心室收缩同步性。房室结以下,希氏束起搏(HBP)是贴近生理的起搏方式,但随着临床应用的逐渐增多,其缺点亦不断显现。左束支起搏(LBBP)具有克服HBP局限的可能,早期研究已证明其较好的临床实践可行性。本文就LBBP的手术方式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起搏 手术方式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