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及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海勇 叶惠江 甄淑敏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87-289,共3页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清除率。方法 :116例消化性溃疡病人 ,其中雷贝拉唑组 4 6例 ,给雷贝拉唑 10mg ,po ,bid(或 qd) ;奥美拉唑组 70例 ,给奥美拉唑 2 0mg ,po ,bid(或 qd)。若Hp(+ ) ...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清除率。方法 :116例消化性溃疡病人 ,其中雷贝拉唑组 4 6例 ,给雷贝拉唑 10mg ,po ,bid(或 qd) ;奥美拉唑组 70例 ,给奥美拉唑 2 0mg ,po ,bid(或 qd)。若Hp(+ ) ,同时给予杀菌治疗 1wk。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变化 ,疗程结束时 ,复查胃镜观察溃疡的愈合情况。结果 :雷贝拉唑组治疗 4 (6 )wk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为 (18.4± 1.3)分 ,与治疗前 (74± 6 )分相比 ,P <0 .0 1,与奥美拉唑组相比 ,P >0 .0 5 ;溃疡的愈合率96 % ,与奥美拉唑组相比 ,P <0 .0 1。Hp清除率雷贝拉唑组为 93% ,奥美拉唑组为 89% ,P >0 .0 5。结论 :雷贝拉唑能明显缓解消化性溃疡症状 ,止痛效果快 ,对溃疡有较高的愈合率及Hp清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消化性溃疡 螺杆菌 幽门雷贝拉唑
下载PDF
莫沙必利和泮托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蒋琦 丁小云 +3 位作者 章四杰 王海勇 俞杏萍 谢双林 《胃肠病学》 2011年第9期547-550,共4页
背景:关于促胃肠动力药和质子泵抑制剂(PPI)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症状的疗效,国内外临床试验多为安慰剂对照研究,比较促胃肠动力药与PPI疗效的研究尚少。目的:比较莫沙必利与泮托拉唑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痛综合征(EPS)的疗... 背景:关于促胃肠动力药和质子泵抑制剂(PPI)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症状的疗效,国内外临床试验多为安慰剂对照研究,比较促胃肠动力药与PPI疗效的研究尚少。目的:比较莫沙必利与泮托拉唑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痛综合征(EP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非盲试验设计。连续纳入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宁波市第一医院符合罗马ⅢPDS和EPS诊断标准的患者,经一周安慰剂筛选后,PDS和EPS患者分别随机接受莫沙必利(5 mg tid)或泮托拉唑(40 mg qd)治疗2周。治疗前后行FD症状评估。结果:148例患者进入治疗期,其中PDS 78例,EPS 70例。莫沙必利和泮托拉唑均能显著降低FD患者的总症状积分(P<0.05),但两组间总症状积分下降值(14.4±6.8对13.6±5.3)和总有效率(70.3%对6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PDS和EPS分别评估,莫沙必利组与泮托拉唑组间PDS症状(餐后饱胀不适、早饱)、EPS症状(上腹部疼痛、烧灼感)积分下降值和总有效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莫沙必利和泮托拉唑均能明显改善FD患者的临床症状,是安全、有效的FD治疗药物,两者对PDS和EPS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沙必利 泮托拉唑 消化不良 餐后不适综合征 上腹痛综合征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中医情志护理干预缓解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消化系反应的效果 被引量:16
3
作者 马晓庆 余爱萍 钟静静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1289-1292,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在缓解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消化系反应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宁波市第一医院2012-01/2014-12恶性肿瘤化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着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在缓解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消化系反应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宁波市第一医院2012-01/2014-12恶性肿瘤化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着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情志护理,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并观察消化系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消化系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21.7%vs 61.7%,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较对照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29.8分±2.7分vs 37.6分±3.3分、27.9分±2.7分vs 38.6分±3.5分,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给予中医情志护理可以缓解消化系反应,并改善其焦虑、抑郁状态,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化疗 消化系反应 中医情志护理 效果
下载PDF
康复新液联合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叶惠江 王海勇 求一秋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74-276,共3页
目的研究康复新液与潘托拉唑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方法将经胃镜检查确诊的128例P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口服康复新液10ml每日3次,潘托拉唑40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63例,口服潘托拉唑40mg每日1次。治疗期间每周1次随防... 目的研究康复新液与潘托拉唑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方法将经胃镜检查确诊的128例P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口服康复新液10ml每日3次,潘托拉唑40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63例,口服潘托拉唑40mg每日1次。治疗期间每周1次随防,记录症状转归情况。疗程结束后,胃镜复查评估溃疡愈合情况。结果各项临床症状的改善和疼痛消失情况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PU的愈合率和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4%和98.5%。对照组为82.5%和87.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在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少,均有良好的耐受性。结论康复新液联合潘托拉唑治疗PU可提高溃疡的愈合率和总有效率,缩短溃疡的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康复新液 潘托拉唑
下载PDF
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姚雪洁 吴小平 《胃肠病学》 2014年第1期32-35,共4页
背景:对于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是否优于胶体果胶铋胶囊,目前尚无相关的临床研究。目的:比较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与胶体果胶铋胶囊对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 背景:对于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是否优于胶体果胶铋胶囊,目前尚无相关的临床研究。目的:比较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与胶体果胶铋胶囊对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门诊初治的126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标准三联方案以及胶体果胶铋胶囊+标准三联方案,评估比较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内镜下溃疡愈合情况以及Hp根除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胃溃疡(84.6%对55.6%)、十二指肠溃疡(84.8%对62.1%)2周末症状消失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4周末症状消失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溃疡治疗总有效率(98.2%对84.0%)、总体Hp的PP根除率(89.5%对72.7%)和ITT根除率(81.O%对63.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优于胶体果胶铋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果胶铋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治疗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3与消化系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蒋海忠 孙萍胡 丁小云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4406-4407,共2页
IL-33作为一个新的细胞因子正在为人们所认识,它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1白细胞介素(IL)-33的结构和功能IL-33是2003年发现的一个细胞因子,其基因定位于9号染色体(9p24.1),IL-33蛋白主要由270个氨基酸组成。IL-33是一... IL-33作为一个新的细胞因子正在为人们所认识,它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1白细胞介素(IL)-33的结构和功能IL-33是2003年发现的一个细胞因子,其基因定位于9号染色体(9p24.1),IL-33蛋白主要由270个氨基酸组成。IL-33是一种Th2型辅助因子,但目前认为其可以促进Th1型免疫反应,也可以诱导IL-1和IL-18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IL)-33 消化系疾病
下载PDF
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术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初探 被引量:13
7
作者 孙萍胡 王维红 +1 位作者 包震飞 丁小云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7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RMS)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初步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1月宁波市第一医院6例行ARMS治疗的RGERD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后行反流症状指数(RSI)、胃食管反流病健康相关... 目的探讨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RMS)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初步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1月宁波市第一医院6例行ARMS治疗的RGERD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后行反流症状指数(RSI)、胃食管反流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量表(GERD-HRQL)及吞咽困难评分,评价治疗的疗效。结果全组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内镜下ARMS术,无术中术后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最长至26个月。术后1个月RSI评分及GERD-HRQL评分为(9.7±3.9)和(11.3±2.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RSI评分及GERD-HRQL评分为(2.8±1.5)和(3.2±1.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吞咽困难症状改善尚不明显(P>0.05),术后6个月无1例患者存在吞咽困难[评分为(0.0±0.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ARMS术治疗RGERD的短期疗效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 抗反流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内镜治疗 安全性
下载PDF
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老年胃癌患者内镜手术与传统术式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被引量:7
8
作者 万秀萍 翁慧斌 +5 位作者 林小花 刘媛 陈大军 林海 陈毓 丁小云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5期7-14,共8页
目的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老年胃癌(GC)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传统术式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筛选2014年1月-2014年12月SEER数据库登记的ESD或传统术式治疗的老年T1期原发性GC患者,共865例。分析ESD与传统术式的手术效果... 目的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老年胃癌(GC)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传统术式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筛选2014年1月-2014年12月SEER数据库登记的ESD或传统术式治疗的老年T1期原发性GC患者,共865例。分析ESD与传统术式的手术效果,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865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00∶0.64,29.02%和49.02%的患者合并营养不良(差)与合并慢性疾病,其中接受ESD和传统术式治疗者分别为406和459例,占46.94%和53.06%,5年总生存率为66.36%。ESD和传统术式治疗的老年患者治愈性切除率、完整性切除率和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传统术式相比,ESD治疗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术中出血量少(P<0.05)、术中输血率低(P<0.05);ESD治疗者术后出血率、切口感染率、肺部感染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术式(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吸烟史、合并慢性疾病、原发病灶部位、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及治疗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营养状态、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术中是否输血和术后是否复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营养差(RR=1.640,95%CI:1.207~2.235)、中低分化(RR=1.510,95%CI:1.113~2.049)、淋巴结转移(RR=1.412,95%CI:1.013~1.927)、术中输血(RR=1.394,95%CI:1.157~1.679)、术后复发(RR=3.529,95%CI:3.003~4.147)均为影响老年T1期原发性G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SD与传统术式治疗老年GC患者的临床效果相当,但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和术后恢复快的优点,预后的影响因素有营养状态、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术中输血和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ER数据库 老年 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预后
下载PDF
超声内镜检查评价早期胃癌黏膜下浸润的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谢双林 俞杏平 +2 位作者 金晓辉 王红卫 丁小云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17-519,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鉴别早期胃癌病变中黏膜内癌与黏膜下层癌的价值。方法对61例早期胃癌病变进行EUS扫查,判断病变浸润深度,重点观察黏膜下浸润状况,并与手术和内镜治疗病理学诊断作对照。结果61例早期...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鉴别早期胃癌病变中黏膜内癌与黏膜下层癌的价值。方法对61例早期胃癌病变进行EUS扫查,判断病变浸润深度,重点观察黏膜下浸润状况,并与手术和内镜治疗病理学诊断作对照。结果61例早期胃癌病变EUS浸润深度判断准确率75.4%,其中对病变局限于黏膜内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黏膜内癌判断准确率为73.9%,黏膜下层癌准确率为80.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黏膜内癌EUS判断敏感性为73.9%,特异性为93.3%。结论 EUS对判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具有较好价值。对于EUS判断黏膜内病变者,可作为早期胃癌内镜治疗一个术前适应证评价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浸润深度 超声内镜
下载PDF
美沙拉嗪结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蒋琦 刘怡 +3 位作者 吴巧艳 胡春玖 胡祺英 姚雪洁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15期37-40,共4页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结合益生菌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美沙拉嗪结合益生菌治疗组(结合治疗组,n=30)和美沙拉嗪单独治疗组(单独治疗组,n=30)两...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结合益生菌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美沙拉嗪结合益生菌治疗组(结合治疗组,n=30)和美沙拉嗪单独治疗组(单独治疗组,n=3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内镜下评分、血清CRP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内镜下评分、血清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与单独治疗组比较,结合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内镜下评分、血清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3.3%(28/3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63.3%(19/30)(P<0.05),复发率13.3%(4/30)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33.3%(10/30)(P<0.05),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7%(2/30)、10.0%(3/30)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美沙拉嗪结合益生菌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较美沙拉嗪单独治疗显著,同时还更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清CRP水平、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拉嗪 益生菌 溃疡性结肠炎 不良反应
下载PDF
8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韶波 丁小云 严清和 《胃肠病学》 2006年第10期616-617,共2页
关键词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临床分析 嗜酸细胞浸润 黏膜水肿 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 内镜表现 生化特点
下载PDF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金晓辉 丁小云 《当代医学》 2010年第27期89-91,共3页
目的分析99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以助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评估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99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总淋巴结转移率为18.2%(18/99),单因素及多因素... 目的分析99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以助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评估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99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总淋巴结转移率为18.2%(18/99),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提示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率随肿瘤增大及浸润加深而增加。结论依据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可以一定程度上初步评估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助于早期胃癌治疗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临床病理特征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新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金晓辉 丁小云 《国际内科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282-285,共4页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原癌基因c-kit突变是其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以CD117为代表的免疫织化学染色在其诊断中是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手术完整切除仍然是其首选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是进展期GIST治疗上的一次飞...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原癌基因c-kit突变是其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以CD117为代表的免疫织化学染色在其诊断中是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手术完整切除仍然是其首选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是进展期GIST治疗上的一次飞跃,本文对GIST的诊治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C—kit CD117 伊马替尼 分子靶向治疗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双林 缪敏 +2 位作者 王勇 徐磊 丁小云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23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疑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9例诊断为非酒精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疑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9例诊断为非酒精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患者为病例组,另外41例非NAFLD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冠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度,同时检测体重、身高等一般资料以及转氨酶、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结果 NAFLD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同时,NAFLD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度评分(Gensini积分)也高于对照组。结论 NAFLD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经内镜黏膜下隧道憩室间脊切开术治疗食管憩室的临床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萍胡 丁小云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0年第19期959-963,共5页
背景经内镜黏膜下隧道憩室间脊切开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septum division,STESD)为治疗食管憩室的新型内镜技术,但目前国内外对于该技术应用的研究开展得尚不多,其安全性及有效性需进一步评估.目的探讨STESD治疗食管憩... 背景经内镜黏膜下隧道憩室间脊切开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septum division,STESD)为治疗食管憩室的新型内镜技术,但目前国内外对于该技术应用的研究开展得尚不多,其安全性及有效性需进一步评估.目的探讨STESD治疗食管憩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11/2019-01的3例STESD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经过及手术疗效评估(使用改良Eckardt评分系统,包括吞咽困难、烧心、反流、体重减轻和胸骨后疼痛5项症状,每项评分0-3分,最高15分,最低0分,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结果全组2例Zenker憩室,1例膈上憩室;全组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STESD,无术中及术后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3例患者术前症状评分分别为4分、7分和8分;术后评分为分别为0分、0分和2分.至随访截止日(随访时间>9 mo)症状未见加重及复发.结论STESD治疗食管憩室短期疗效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憩室 隧道内镜技术 内镜治疗
下载PDF
克罗恩病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 被引量:7
16
作者 蒋琦 吴巧艳 +1 位作者 李涵阳 吕翠翠 《胃肠病学》 2019年第4期224-229,共6页
背景:克罗恩病(CD)患者存在高凝状态,较正常人更易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目的:分析CD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与疾病活动性和疾病表型之间的联系。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宁波市第一医院108例初诊活动期CD患者纳入研究,5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 背景:克罗恩病(CD)患者存在高凝状态,较正常人更易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目的:分析CD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与疾病活动性和疾病表型之间的联系。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宁波市第一医院108例初诊活动期CD患者纳入研究,5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CD患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PLT)计数与CD活动指数(CDAI)、CD简化内镜评分(SES-CD)的相关性;按疾病活动性、疾病表型等进行分层分析,并比较个体化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CD患者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LT计数显著高于对照者,并在轻、中、重度患者中逐渐升高(P <0. 05);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显著低于对照者,并在轻、中、重度患者中逐渐降低(P <0. 05)。CDAI和SES-CD与FIB、APTT、PLT计数呈显著正相关(P <0. 05),与PTA呈显著负相关(P <0. 05)。蒙特利尔分型B3型CD患者的FIB、APTT、PLT计数显著高于B1型患者(P <0. 05),PTA显著低于B1型患者(P <0. 05)。生物制剂治疗后,CD患者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以PTA、PLT计数为著。结论:CD患者存在凝血-纤溶异常,并与疾病活动性和穿透型表型相关。凝血指标PTA或可成为CD疾病活动性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HN病 血液凝固 纤维蛋白溶解 治疗
下载PDF
药物性食管炎8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双林 丁小云 +2 位作者 俞杏萍 王维红 方夏英 《中国乡村医药》 2014年第17期54-54,共1页
药物性食管炎是指服药时因药物滞留在食管内,刺激食管局部组织,使药物与食管黏膜接触处发生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溃疡。文献报道多种药物可导致药物性食管炎,尤其是多西环素等抗生素,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3年6月共发现药物性食管... 药物性食管炎是指服药时因药物滞留在食管内,刺激食管局部组织,使药物与食管黏膜接触处发生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溃疡。文献报道多种药物可导致药物性食管炎,尤其是多西环素等抗生素,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3年6月共发现药物性食管炎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食管炎 药物滞留 局部组织 食管黏膜 多西环素 食管内 抗生素
下载PDF
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附44例报告)
18
作者 林韶波 丁小云 +1 位作者 李一萍 王红卫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8期1170-1172,共3页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质性肿瘤,发病率1~2万/10万,好发于50岁以上成年人。GIST可位于消化道黏膜下、固有肌层或浆膜下,大部分发生于胃(60%~70%),部分发生于小肠(20%-30%),不足10%发生在食管、
关键词 小肠间质瘤 胃肠道间质瘤 治疗 诊断 间质性肿瘤 GIST 固有肌层 发病率
下载PDF
肌注胃复安对胶囊内镜检查的影响
19
作者 徐颖 胡洁琼 +1 位作者 楼春福 丁小云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4期206-208,共3页
目的探讨肌注胃复安对胶囊内镜检查的影响。方法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7月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共106例,用药组为胶囊内镜在胃内停留时间超过45分钟的受检者肌注甲氧氯普胺10 mg(n=61),未使用胃肠动力药的患者为对照组(n=45),比较... 目的探讨肌注胃复安对胶囊内镜检查的影响。方法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7月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共106例,用药组为胶囊内镜在胃内停留时间超过45分钟的受检者肌注甲氧氯普胺10 mg(n=61),未使用胃肠动力药的患者为对照组(n=45),比较两组患者胶囊内镜小肠通过时间及完成全小肠检查的比例。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平均小肠通过时间为(313±86)分钟,对照组为(309±94)分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1)。用药组胶囊内镜滞留率为9.83%,高于对照组1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4)。结论肌注胃复安不会影响胶囊的小肠通过时间,不影响诊断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有望提高胶囊内镜的总体完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 胃复安
下载PDF
具有进展期组织学的微小和小结直肠息肉的内镜下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浙 胡春玖 +1 位作者 陈鸿辉 丁小云 《胃肠病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45-249,共5页
背景:微小息肉(≤5 mm)和小息肉(6~9 mm)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结直肠息肉,其中少数具有进展期组织学。目的:分析具有进展期组织学的微小和小结直肠息肉的内镜下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2021年9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行结肠镜下息肉切... 背景:微小息肉(≤5 mm)和小息肉(6~9 mm)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结直肠息肉,其中少数具有进展期组织学。目的:分析具有进展期组织学的微小和小结直肠息肉的内镜下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2021年9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行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的病例,采集临床、内镜和病理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为进展期组织学微小和小息肉1:1匹配对照组,以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与进展期组织学相关的内镜下特征。结果:2950例患者检出直径10 mm以下的腺瘤性息肉3631个,14个(1.2%)微小息肉存在进展期组织学,均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114个(4.6%)小息肉存在进展期组织学,包括109个HGIN和5个黏膜下浸润性癌。504例患者检出直径10 mm以下的锯齿状病变755个,均未发现进展期组织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微小和小息肉中,鸡皮征(OR=3.790,95%CI:1.767~8.128)、充血(OR=2.802,95%CI:1.450~5.415)、出血(OR=5.074,95%CI:1.511~17.035)、分叶改变(OR=2.522,95%CI:1.247~5.098)和相对凹陷(OR=5.317,95%CI:1.376~20.550)是进展期组织学的独立危险因素,而JNET高风险和内镜下病变形态为隆起型与进展期组织学无关。结论:结肠镜检查时如发现微小或小息肉有鸡皮征、充血、出血、分叶改变和相对凹陷表现,应警惕可能存在进展期组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检查 微小息肉 小息肉 进展期组织学 腺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