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癌肝转移与脂肪肝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黄群 陈小珠 +3 位作者 陈富明 纪礽斌 黄健 林汉利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6年第9期44-45,共2页
目的回顾性观察有、无脂肪肝的大肠癌(CRC)患者肝转移发生的差异,分析脂肪肝对CRC肝转移的可能影响。方法经结肠镜与病理和/或手术诊断的CRC患者326例,其中肝转移70例,脂肪肝55例。配对比较设计:根据CRC患者中脂肪肝的检出例数,以1∶2... 目的回顾性观察有、无脂肪肝的大肠癌(CRC)患者肝转移发生的差异,分析脂肪肝对CRC肝转移的可能影响。方法经结肠镜与病理和/或手术诊断的CRC患者326例,其中肝转移70例,脂肪肝55例。配对比较设计:根据CRC患者中脂肪肝的检出例数,以1∶2的比例确定非脂肪肝组,按年龄、性别及病情尽量匹配的原则确定,然后对其肝转移和非肝转移的检出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非配对CRC的比较中,有脂肪肝的患者肝转移的发生率为9.1%,显著低于无脂肪肝组的24.0%(P<0.01),而非肝脏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配对大肠癌的比较中,上述差异仍然存在,有脂肪肝的患者肝转移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无脂肪肝组(P<0.01),非肝脏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RC患者有脂肪肝时发生肝转移的比例明显低于无脂肪肝者,其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肝转移 脂肪肝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细胞毒性T细胞上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
作者 孙蔚 甘建和 +3 位作者 黄小平 吴绍宏 陈丽 朱海超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1-264,共4页
目的探讨PD-1/PD-L1、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CD28在乙型肝炎(下简称乙肝)致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不同时期细胞毒性T细胞(CTL)上的阳性表达、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HBV-ACLF患者、15例慢性乙肝(CHB)患者及15... 目的探讨PD-1/PD-L1、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CD28在乙型肝炎(下简称乙肝)致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不同时期细胞毒性T细胞(CTL)上的阳性表达、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HBV-ACLF患者、15例慢性乙肝(CHB)患者及15名正常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全血中CTL上PD-1、PD-L1、CTLA-4、CD28的阳性表达,并观察ACLF患者早期、中期、晚期共刺激分子的动态变化。结果 HBV-ACLF与CHB、CHB与正常对照组间外周血CTL上PD-1、CTLA-4、CD28及CTL的阳性表达率比较,除CHB与正常对照组CT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分子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对各分子进行早期与中期、中期与晚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BV-ACLF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的动态变化可以反映其免疫状态,对指导临床治疗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共刺激分子 慢加急性肝衰竭 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肝组织iNOS的表达及其意义
3
作者 罗二平 朱海超 +3 位作者 黄小平 陈丽 孙蔚 甘建和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5-687,F0002,共4页
目的检测急性肝功能衰竭(ALF)大鼠肝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探讨其在ALF中的意义。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NS)1ml腹腔注射;实验组予D-氨基半乳糖联合内毒素腹腔注射,复制ALF大鼠模型,分别在6、12h处... 目的检测急性肝功能衰竭(ALF)大鼠肝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探讨其在ALF中的意义。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NS)1ml腹腔注射;实验组予D-氨基半乳糖联合内毒素腹腔注射,复制ALF大鼠模型,分别在6、12h处死大鼠即为ALF6h组(D-6组)和ALF12h组(D-12组),门静脉采血检测肝功能;留取肝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NOS,阳性产物灰度值应用图像分析软件半定量分析。结果对照组肝组织iNOS无表达;实验组6、12h肝脏病理呈进展性,肝组织iNOS沿中央静脉及残存小血管高表达,其平均灰度值在D-6组为81.02±5.86,D-12组为130.71±7.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F大鼠肝组织iNOS高表达;缺氧、微循环障碍可能是诱导iNOS表达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功能衰竭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D-氨基半乳糖 内毒素
原文传递
HBV-DNA定量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4
作者 钱培红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6年第8期1315-1316,共2页
目的 通过检测HBV-DNA定量,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的疗效观察。方法 12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HBV—DNA定量1.0×10^5~9.9×10^6copies/ml 75例为A组,〉1.0×10^7 copies/ml 50例为B组。两组均用干扰素抗病... 目的 通过检测HBV-DNA定量,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的疗效观察。方法 12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HBV—DNA定量1.0×10^5~9.9×10^6copies/ml 75例为A组,〉1.0×10^7 copies/ml 50例为B组。两组均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疗程半年。结果 A组治疗效果优于B组,治疗前HBV-DNA高水平复制者,HBeAg转换率低于HBV.DNA低水平复制。结论 抗病毒的疗效与HBV—DNA在体内复制水平相关;动态检测HBV—DNA定量有利于诊断病情、监测、评价抗病毒的疗效.以及指导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 聚合酶链反应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干扰素Α-2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