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标准采集法在痰液细菌检验中的应用
1
作者 孙正林 《中国乡村医药》 2019年第24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痰标本在细菌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5000例呼吸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00例,对照组予自然采集法采集痰液标本,观察组予改进标准采集法采集痰液标本,且观察两组标本合... 目的探讨痰标本在细菌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5000例呼吸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00例,对照组予自然采集法采集痰液标本,观察组予改进标准采集法采集痰液标本,且观察两组标本合格率、标本不合格率及标本阳性率、标本阴性率。结果观察组痰液标本合格2485份(99.4%),高于对照组的合格2376份(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痰液标本合格的2485份中阳性1381份(73.7%),而对照组痰液标本合格的2376份中阳性2048份(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进标准采集法所采集的痰液标本合格率高,用于细菌学检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标本 细菌学检验 标本合格率 标本阳性率
下载PDF
基于流式荧光技术检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性能评价
2
作者 汪金云 俞晓春 +1 位作者 胡荣盛 朱振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88-0193,共6页
评价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技术检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方法学性能。方法 分析该技术的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及与其他品牌试剂的比对结果,并对116例标本进行临床应用评价。结果 7种细胞因子检测线性范围均为2.44-100... 评价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技术检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方法学性能。方法 分析该技术的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及与其他品牌试剂的比对结果,并对116例标本进行临床应用评价。结果 7种细胞因子检测线性范围均为2.44-10000pg/mL,且R2均≥0.998;精密度试验结果变异系数CV均≤3.83%;准确度试验结果相对偏差均≤±10.58%;与其他品牌试剂比对结果IL-4、IL-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慢性乙肝组IL-2和IFN-γ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肝组IL-4、IL-6、IL-10、TNF-α和IL-17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技术检测细胞因子水平,具有操作简单、检测通量大、准确性高、性能指标合格等优点,适合临床实验室常规开展,可作为慢性乙肝患者一项新的疾病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细胞因子 流式细胞仪 性能评价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ALT、AST、HBVDNA与细胞因子关系
3
作者 薛静俊 俞晓春 +2 位作者 胡荣盛 王鸿燕 汪金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49-0152,共4页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脱氧核糖核酸(DNA)、水平与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TNF-α、TNF-γ、IL-17A)之间的关系。方法 临床上筛选116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脱氧核糖核酸(DNA)、水平与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TNF-α、TNF-γ、IL-17A)之间的关系。方法 临床上筛选116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其外周血清细胞因子、肝功能指标、HBV DNA水平进行检测并相关性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血清IL-10水平与ALT、AST以及HBV DNA成正相关(r=0.4791 p<0.001;r=0.6238 p<0.001;r=0.2604 p<0.01)。但IL-2、IL-4、IL-6、IL-10、TNF-α、TNF-γ、IL-17A与ALT、AST以及HBV DNA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血清IL-10水平与ALT、AST以及HBV DNA成正相关,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感染 细胞因子 肝功能指标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脑膜炎奈瑟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崇义 史训忠 孙正林 《检验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339-342,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快速检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病原菌脑膜炎奈瑟菌(Nm)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70例疑似流脑病例的双份脑脊液标本,1份采用细菌培养法进行检测,另1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检测,比较2种方法...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快速检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病原菌脑膜炎奈瑟菌(Nm)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70例疑似流脑病例的双份脑脊液标本,1份采用细菌培养法进行检测,另1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检测,比较2种方法的检出阳性率以及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采用细菌培养法检出Nm阳性49例,阳性率为70.00%;实时荧光定量PCR检出Nm阳性67例,阳性率为95.71%,二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与细菌培养法阳性符合率为70.00%,其中有18例细菌培养法为阴性而实时荧光定量PCR为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m的特异性为100%,无假阴性结果,阳性预测值为73.13%,阴性预测值为0.00%,检测下限为103拷贝/m L,线性范围为2×103~2×107拷贝/m L。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m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且快速简便,为流脑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病原学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奈瑟菌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2720例白细胞增多症回顾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吕光炽 卢兴国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年第4期547-548,共2页
关键词 白细胞增多症 诊断价值 血液学异常 白细胞减少 检验报告 医疗单位 临床 检查
下载PDF
HA、Ⅳ-C、APRI及Fib-4对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的诊断效果 被引量:15
6
作者 俞晓春 胡旭姣 +1 位作者 章家青 国蕾蕾 《检验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539-542,共4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患者的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小板(PLT)比值(APRI)以及纤维蛋白原(Fib)-4对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乙型肝炎患者320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等信息。根...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患者的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小板(PLT)比值(APRI)以及纤维蛋白原(Fib)-4对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乙型肝炎患者320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等信息。根据Metavir评分系统分级。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样本的HA、Ⅳ-C,计算APRI及Fib-4,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4个指标的诊断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HA、Ⅳ-C、APRI及Fib-4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Ⅳ-C、APRI以及Fib-4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6、0.695、0.743、0.701。结论 4个血清学指标和乙型肝炎后纤维化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对临床进行无创肝纤维化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Ⅳ型胶原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 纤维蛋白原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下载PDF
全血EBV DNA载量检测在儿童EB病毒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胡荣盛 徐亚丽 +1 位作者 俞晓春 薛静俊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766-769,共4页
目的 评价全血EBV DNA载量检测在儿童EB病毒(EBV)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31例EBV活动感染儿童(原发感染174例,复发感染57例)、258例非活动EBV感染儿童(EBV既往感染)、45例无EBV感染健康儿童采用自动核酸提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 目的 评价全血EBV DNA载量检测在儿童EB病毒(EBV)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31例EBV活动感染儿童(原发感染174例,复发感染57例)、258例非活动EBV感染儿童(EBV既往感染)、45例无EBV感染健康儿童采用自动核酸提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全血EBV DNA载量,探讨其与EBV感染的关系。结果 EBV活动性感染组全血EBV DNA阳性率81.8%,全血EBV DNA载量为(3.99±0.96)Ig Copies/mI。EBV原发感染组与复发感染组的全血EBV 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19,P=0.517)。EBV DNA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6,P=0.221)。非活动EBV感染儿童组全血EBV DNA阳性率10 9%,全血EBV DNA载量为(2.89±0.20)lq Copies/ml。EBV活动性感染组与非活动性感染组的全血EBV 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1.600,P=0.0001),全血EBV 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9,P=0.001)。非EBV感染组全血EBV DNA阳性率0。EBV原发感染组中,全血EBV DNA阳性率(82 7%)高于EBV-CA IgM阳性率(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60,P=0.008),两者结果一致性不佳(Kappa=0.687)。以全血EBV DNA载量检测阳性作为诊断依据,敏感度75.9%,特异度91.2%,诊断符合率84.4%;在全血E—BV DNA载量为3.001gCopies/mI时,是判断儿童EBV活动性感染的最佳临界点,敏感度70.1%,特异度95.3%,诊断符合率83.4%。结论全血EBV DNA载量是监测EBV活动性感染的独立指标,在儿童EBV感染诊断、疗效观察和愈后评估中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DNA载量 EB病毒 活动性感染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双核粒细胞的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吕光炽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3年第5期382-383,共2页
目的 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中双核粒细胞的检出率及其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方法 用镜检6 8例初诊MDS患者骨髓片中双核粒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结果 MDS的双核粒细胞平均阳性率为 4 0 % ,其中RA低 ,CMML、RAEB和t RAEB高 ,且双... 目的 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中双核粒细胞的检出率及其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方法 用镜检6 8例初诊MDS患者骨髓片中双核粒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结果 MDS的双核粒细胞平均阳性率为 4 0 % ,其中RA低 ,CMML、RAEB和t RAEB高 ,且双核粒细胞增多者 ,其转化为白血病的病例多。结论 观察双核粒细胞有助于MDS亚型的鉴别 ,并有助于判断转白高低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 双核粒细胞 检出率 急性白血病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粪类圆线虫感染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徐亚丽 胡荣盛 李全忠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0-150,共1页
关键词 粪类圆线虫 粪便 镜检 病例分析
下载PDF
豚鼠耳炎诺卡菌引起免疫功能正常儿童左颌面部皮肤感染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瑶瑶 孙正林 张人柯 《中国乡村医药》 2022年第23期58-59,共2页
1病历摘要患儿男,2岁3个月,因“左面部肿痛9天”于2020年7月8日入院。患儿发病1周前有发热史,持续2~3天,曾在农村泥地上玩耍。患儿6月28日有鱼刺卡喉病史,6月30日出现发热,体温38℃,左颊部及颏部出现肿痛,在外院就诊考虑“急性咽炎”,... 1病历摘要患儿男,2岁3个月,因“左面部肿痛9天”于2020年7月8日入院。患儿发病1周前有发热史,持续2~3天,曾在农村泥地上玩耍。患儿6月28日有鱼刺卡喉病史,6月30日出现发热,体温38℃,左颊部及颏部出现肿痛,在外院就诊考虑“急性咽炎”,予口服头孢克洛、布洛芬等治疗效果不佳。7月2—3日患儿颏部及左颊部肿痛逐渐加重,出现左腮腺区肿胀,持续发热。7月4日家属带患儿来我院就诊,考虑“左颌面部感染”,予头孢曲松治疗无明显好转;腮腺颈部淋巴结B超: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反应性增生考虑;颈部CT平扫:两侧颈上部及颌下皮下肿胀,多发增大淋巴结,左侧腮腺增大,提示感染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卡菌病 豚鼠耳炎诺卡菌 免疫功能 儿童 皮肤感染
下载PDF
磺胺类药物过敏患者右手掌感染巴西诺卡菌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葛武坤 薛静俊 章晓磊 《中国乡村医药》 2020年第15期46-46,共1页
1病历摘要患者男,74岁,因"右手掌红肿疼痛1周"于2018年12月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周在田间劳作后发现右手掌可疑异物,自予缝针取异物后出现右手掌红肿疼痛,在当地诊所予克林霉素0.6g静脉滴注,治疗3天后无效转至我院。入院查体... 1病历摘要患者男,74岁,因"右手掌红肿疼痛1周"于2018年12月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周在田间劳作后发现右手掌可疑异物,自予缝针取异物后出现右手掌红肿疼痛,在当地诊所予克林霉素0.6g静脉滴注,治疗3天后无效转至我院。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80次/min,血压107/50mmHg;血常规:WBC 12.4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78.8%,CRP 69.99mg/L;右手掌尺侧红肿明显,皮肤破溃伴渗出,右手掌活动无明显受限,指端感觉、血运均好(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患者 皮肤破溃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磺胺类药物 尺侧 田间劳作 克林霉素 静脉滴注
下载PDF
核酸浓缩提取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EBV DNA载量的性能评价
12
作者 徐亚丽 胡荣盛 +1 位作者 俞晓春 汪金云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6-368,共3页
目的评价核酸浓缩提取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EBV DNA载量的方法学性能。方法分析该检测系统的灵敏度、线性范围、精密度、与其他商品化的PCR检测系统相关性,并对132份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检测灵敏度为2.0×102Copies/ml... 目的评价核酸浓缩提取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EBV DNA载量的方法学性能。方法分析该检测系统的灵敏度、线性范围、精密度、与其他商品化的PCR检测系统相关性,并对132份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检测灵敏度为2.0×102Copies/ml;最低检测界限5.00×102Copies/ml。结果在5×102~5×106Copies/ml范围内呈线性,回归方程为y=0.245+0.945 x,r=0.998。批内CV 4.3%~7.6%,批间CV 8.9%~11.8%,总CV 9.9%~14.0%。与其他商品试剂对比检测,两者相关性良好(y=0.332+0.941x,r=0.952),结果相差在0.5 log以内。2组病例中,EB病毒急性感染组的血浆EBV DNA平均载量为8.2×104Copies/ml,EB病毒急性感染组与EB病毒既往感染组的血浆EBV DNA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健康对照组未检测出血浆EBV DNA。结论核酸浓缩提取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EBV DNA载量,具有准确、快速、简便的优点,适合临床实验室常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V DNA载量 实时荧光定量PCR 方法学性能评价
下载PDF
不同保存方法和时间对24h尿蛋白检测结果的影响
13
作者 王素琴 翁责茗 +3 位作者 夏伊莉 戴张峤 邱彬 章家青 《护理学报》 2020年第12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保存方法和保存时间对尿液中所含的尿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肾内科和内分泌科109例患者的24 h尿液,分别对标本用麝香草酚化学防腐法、2~8℃冷藏法、CO2物理保鲜法和常温保存法保存,分别在放置24 h、48 h、72 h、9... 目的探讨不同的保存方法和保存时间对尿液中所含的尿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肾内科和内分泌科109例患者的24 h尿液,分别对标本用麝香草酚化学防腐法、2~8℃冷藏法、CO2物理保鲜法和常温保存法保存,分别在放置24 h、48 h、72 h、96 h、192 h、384 h时检测尿蛋白浓度,对同一患者的尿蛋白浓度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单独效应分析,CO2保存组不同时间点尿蛋白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CO2=2.630,P=0.029),其他保存方法不同时间点尿蛋白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尿蛋白浓度CO2保存方法各时间点与24 h测量比较,192 h和384 h与24 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24 h尿蛋白浓度时,尿液标本可不用防腐剂、冷藏和CO2保存方法,用常温保存法即可,保存时间不宜超过38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 h尿蛋白 保存法 常温 防腐剂 CO2 冷藏
下载PDF
强心通脉汤辅治慢性心力衰竭效果观察
14
作者 冯建辉 俞晓春 《中国乡村医药》 2014年第2期50-51,共2页
目的观察强心通脉汤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用药基础上口服强心通脉汤。治疗时间均4周,观... 目的观察强心通脉汤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用药基础上口服强心通脉汤。治疗时间均4周,观察两组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N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尤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心通脉汤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辅助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结论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强心通脉汤 脑钠肽
下载PDF
RDW升高对消化内科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秦巧莲 杨央 王巧燕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5年第16期2738-2740,2744,共4页
目的探讨RDW升高对于消化内科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6月本实验室RDW升高的患者共2 599例,分析其诊疗科室分布情况,再对排名第1位的诊疗科室RDW升高的患者进行分组分析,探讨RDW对于上述科室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RDW升高对于消化内科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6月本实验室RDW升高的患者共2 599例,分析其诊疗科室分布情况,再对排名第1位的诊疗科室RDW升高的患者进行分组分析,探讨RDW对于上述科室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 1RDW升高的患者诊疗科室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消化内科265例、血液肿瘤内科263例、产科261例。2消化内科、血液肿瘤内科及产科患者的RDW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RDW升高的消化内科患者不同性别组及良恶性疾病组组间RDW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5>0.05;P=0.132>0.05),而将其分为出血性疾病及非出血性疾病组,组间的RDW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在RDW值升高的消化内科就诊患者中,用RDW值来诊断出血性疾病患者的cut-off值为17.35,其诊断的灵敏度为0.612,特异度为0.658,曲线下面积为0.661。结论 RDW值升高对消化内科出血性疾病患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消化内科 出血性疾病
原文传递
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崇义 史训忠 +2 位作者 孙正林 朱正坤 薛静俊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38-741,共4页
目的分析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医院收治的手术病例8736例,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 8736例送检标本发生创面感染105例,占1.20%;105例患者标本共分离病原菌237株,... 目的分析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医院收治的手术病例8736例,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 8736例送检标本发生创面感染105例,占1.20%;105例患者标本共分离病原菌23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40株,占59.1%,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87株,占36.7%,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屎肠球菌;药物敏感试验显示,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美罗培南耐药率较低,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替考拉宁耐药率较低。结论临床上创面感染发生率较高,主要来源于骨外科,感染以创伤与手术切口为主,感染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较高耐药率,医师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降低耐药菌发生,临床应加强对病原菌的培养及药敏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感染 病原微生物 细菌培养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原文传递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巧燕 孙正林 +1 位作者 朱振坤 吕火祥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438-440,443,共4页
目的了解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2013年在本院儿科病房住院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药敏结果分析用WHONET 5.4软件。结果 830个痰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285株,阳性率为34.34%;其中革... 目的了解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2013年在本院儿科病房住院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药敏结果分析用WHONET 5.4软件。结果 830个痰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285株,阳性率为34.34%;其中革兰阳性菌147株,占51.58%;革兰阴性菌131株,占45.96%;真菌7株,占2.46%。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MRSA的检出率为30.8%,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的检出率为37.5%,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检出率分别是42.2%和18.2%,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全部敏感;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44.4%,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是50.0%。结论本院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临床应加强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监测,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药敏试验
原文传递
某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振坤 俞晓春 +3 位作者 薛静俊 徐亚丽 胡荣盛 谢蕾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4541-4544,共4页
目的分析本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为临床诊治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临床诊断手足口病患儿316例,采集鼻咽拭子样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和肠... 目的分析本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为临床诊治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临床诊断手足口病患儿316例,采集鼻咽拭子样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结果 316例鼻咽拭子样本中共检出肠道病毒164例占51.90%,Cox A16 38例占12.03%,EV71 47例占14.87%,其他肠道病毒79例占25.00%,各型检出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5-2016年肠道病毒、Cox A16、EV71和其他肠道病毒检出率分别为47.12%、3.14%、22.51%、21.47%和59.20%、25.60%、3.20%、30.40%,除其他肠道病毒各型在年度间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型在性别间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口病主要集中在1、2和3岁组,共占70.25%,肠道病毒核酸阳性也集中在1、2、和3岁组。结论监控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选取合适标本类型和加强其他肠道病毒分型是手足口病的诊治和防控重点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 肠道病毒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血浆EB病毒DNA载量检测在儿童EB病毒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8
19
作者 胡荣盛 徐亚丽 +2 位作者 俞晓春 薛静俊 张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855-2857,共3页
目的评价血浆EB病毒DNA(EBV-DNA)载量检测在儿童EBV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实验室指标对照研究,选取189例EB病毒感染患儿(EBV原发感染123例,EBV复发感染66例)及153例非EBV感染患儿(EBV既往感染135例,无EB病毒感染18例),采用实时荧... 目的评价血浆EB病毒DNA(EBV-DNA)载量检测在儿童EBV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实验室指标对照研究,选取189例EB病毒感染患儿(EBV原发感染123例,EBV复发感染66例)及153例非EBV感染患儿(EBV既往感染135例,无EB病毒感染18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浆EBV-DNA载量及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EBV抗体谱,跟踪监测33例EB病毒原发感染患儿2周,2、6个月的血浆EBV-NDA载量及EBV抗体谱变化。结果 EBV感染组血浆EBV-DNA阳性率22.2%,血浆EBV-DNA平均载量为3.72lgCopies/ml,EBV原发感染组与复发感染组血浆EBV-DNA阳性率分别为26.8%、1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EB病毒感染的诊断中,血浆EBV-DNA的敏感度22.2%、特异度100.0%、诊断符合率57.0%,血浆EBV-DNA与EBV-CA IgM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患儿EB病毒原发感染诊断中,血浆EBV-DNA的敏感度26.8%、特异度95.7%、诊断符合率54.4%,血浆EBV-DNA与EBV-CA IgM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EBV-DNA与EBV-CA IgM检测结果一致性不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例EB病毒急性感染患儿血浆EBV-DNA转阴率2周为84.8%、2个月为93.9%,EBV抗体谱原发感染转为既往感染率2个月为6.1%、6个月为93.9%。结论血浆EBV-DNA载量检测有助于患儿EBV感染的治疗效果观察和愈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儿 血浆 EB病毒 DNA EBV抗体谱
原文传递
958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九种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4
20
作者 俞晓春 胡荣盛 汪金云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九种常见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本院958例门诊及住院拟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九种病原体: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九种常见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本院958例门诊及住院拟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九种病原体: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Q热立克次体(C0x)、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副流感病毒(PIV)的感染情况。结果958例6月-14周岁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九种常见病原体IgM抗体检测阳性结果259例,阳性率27.0%;肺炎支原体、副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肺炎衣原体、甲型流感病毒、嗜肺军团菌、Q热立克次体IgM抗体阳性率分别是17.1%、7.5%、4.1%、1.4%、1.0%、0.1%、0.1%、0.0%、0.0%。单一病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为22.8%;两种及两种以上病原体IgM抗体?昆合阳性率为4.3%。男性患儿IgM抗体阳性率(24.0%)显著低于女性(32.8%,X^2=8.52,P〈0.01)。夏、秋、冬、春季节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5%、15.4%、25.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64,P〈0.01)。结论本地区6月-14周岁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以肺炎支原体为首要病原体,且以冬春季高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 IGM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