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玉梅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3期3150-3154,共5页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常见病,具有发病慢、病史长、病情易反复等典型特点。中医药疗法是治疗该病的理想方法,尤其适宜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广,在近年来广受关注。文章综述了慢支的中药内治法和外治法,发现传统验方仍是中药内治的...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常见病,具有发病慢、病史长、病情易反复等典型特点。中医药疗法是治疗该病的理想方法,尤其适宜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广,在近年来广受关注。文章综述了慢支的中药内治法和外治法,发现传统验方仍是中药内治的主要方法,在此基础上继续强化机制性探索并推广分型辨治疗法,取得了理想疗效。内治法中,穴位敷贴法和热敏法由于患者易接受、经济成本低,较西医方法往往能获得更高的治疗效果和保证安全性,且特别适宜于经济落后地区推广应用。最后,提出了慢支中医药疗法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药 穴位敷贴法 热敏法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2
作者 房小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11期1-2,5,共3页
研究低分子肝素与阿司匹林药物联用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疾病产生的具体疗效。方法:于本院心血管内科2020年1月份到2021年7月份入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选取56例,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针对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 研究低分子肝素与阿司匹林药物联用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疾病产生的具体疗效。方法:于本院心血管内科2020年1月份到2021年7月份入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选取56例,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针对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单方药物治疗,针对2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药物联用治疗,从用药后不良反应率、病症好转情况、心肌缺血总时间、发作次数指标予以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率36%;病症好转率64.29%;心肌缺血总时间(46.84±1.02)min/d,发作次数(4.09±0.78)次/周;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率7.14%;病症好转率92.86%;心肌缺血总时间(11.37±0.78)min/d,发作次数(1.23±0.45)次/周,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备突出疗效,其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改善心绞痛病症。对此,可将其作为临床治疗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阿司匹林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下载PDF
内科治疗急性心肌梗塞20例临床体会
3
作者 房小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期250-253,共4页
急性心肌梗塞对人们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均有着严重的威胁,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也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因素,因此临床中应该及时采用有效措施进行治疗,本研究对内科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为研究实施阶段,... 急性心肌梗塞对人们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均有着严重的威胁,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也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因素,因此临床中应该及时采用有效措施进行治疗,本研究对内科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为研究实施阶段,该过程也是明确研究对象和开展研究的主要阶段,经过本院诊断后确定为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中选取20例作为样本量,使用计算机序列软件进行样本的编号,并将其分到研究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另外同期选择20例患者接受内科常规治疗,设为常规组。记录两组的具体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和对比。结果:进行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研究组的症状表现少于参照组(P<0.05)。患者治疗记录其临床效果并进行两组比较,研究组中的整体效果比较参照组高;上述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病房中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危害较高,该病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导致患者的死亡的重要病因,需要临床中积极地进行治疗,采用内科综合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病症,使临床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具有较高的推广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内科治疗 临床体会
下载PDF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4
作者 姚同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18-18,共1页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临床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共68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9月-2020年9月,按照患者临床治疗方式的不用,将其分为两组展开对比实验。...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临床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共68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9月-2020年9月,按照患者临床治疗方式的不用,将其分为两组展开对比实验。其中,应用常规椎体成形术的患者共34例,将其归为对照组,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共34例,将其归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两组患者手术完成时间、术中出血量、椎体中枢丢失高度等相关指标的比较中,观察组较另一组对应指标数值明显偏低,组间数值差异性较大,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应用,使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并且手术治疗的安全程度相对较高,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保守治疗 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