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多发息肉内镜与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凤君 李玉梅 +4 位作者 王莉莉 于新娟 翟玉香 钊守凤 董全江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395-1398,共4页
目的分析胃多发息肉的内镜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06年12月至2017年3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确诊的胃多发息肉患者1 639例,以单发息肉患者2 876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内镜下表现、病理学分型、幽门螺杆菌(H.p... 目的分析胃多发息肉的内镜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06年12月至2017年3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确诊的胃多发息肉患者1 639例,以单发息肉患者2 876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内镜下表现、病理学分型、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和息肉背景胃黏膜病理学改变。结果胃多发息肉组的内镜检出率为1.5%,低于单发息肉组(2.6%)。胃多发息肉组男女性别比为1∶3,与单发息肉组(1∶1.8)相比,胃多发息肉组女性检出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胃多发息肉组与单发息肉组一致,均好发于胃底腺区(81.2%、65.9%);病理类型以胃底腺息肉(64.0%、60.2%)为主;息肉背景胃黏膜的病理学改变以浅表性胃炎(75.5%、71.1%)为主。胃多发息肉组的H.pylori感染率(12.3%)低于单发息肉组(25.6%)。胃多发息肉组存在并发息肉(两种及两种以上不同病理类型的息肉发生于同一病例) 97例(8.2%,97/1 179),包括增生性息肉合并胃底腺息肉81例(85.6%,83/97),增生性息肉合并腺瘤11例(11.3%,11/97)。多发胃底腺息肉与多发增生性息肉的主要发生部位均在胃底腺区(96.8%、62.4%),而多发腺瘤的主要发生部位在胃窦腺区(75.0%)。各病理类型的背景胃黏膜改变均以浅表性胃炎为主(79.8%、67.6%、62.5%)。结论胃多发息肉与单发息肉的内镜及病理学特征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二者发病原因可能相同;胃多发息肉存在并发息肉,建议医师多点、多次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多发息肉 病理类型 胃单发息肉
下载PDF
局部注射肉毒毒素A治疗干眼症临床效果及对TMH,BUT及SIt评分的改善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玉强 赵宏伟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20期70-71,共2页
目的:探究对干眼症患者施行局部注射肉毒毒素A治疗的效果及对TMH(染色和中央泪河高度)、BUT(泪膜破裂时间)及SI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92例干眼症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施行局部注射生理盐水治疗... 目的:探究对干眼症患者施行局部注射肉毒毒素A治疗的效果及对TMH(染色和中央泪河高度)、BUT(泪膜破裂时间)及SI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92例干眼症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施行局部注射生理盐水治疗;观察组46例,施行局部注射肉毒毒素A治疗。均随访半年,对比两组总有效率、TMH、BUT及SIt。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5.65%)较对照组(80.43%)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TMH、BUT及SIt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但治疗后6个月TMH、BUT及SIt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干眼症患者施行局部注射肉毒毒素A治疗具有较好的短期疗效,有助于改善TMH、BUT及S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症 肉毒毒素A TMH BUT SI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