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黄土丘陵区刺槐生长季生态需水研究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陈天林
徐学选
张北赢
何萍
-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安塞县农业经济管理站
-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4-57,共4页
-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BAD09B07)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KZCX2-YW-BR-02)
-
文摘
刺槐林的生态需水量可以理解为该林地的蒸散耗水量,受大气环境、植被生长状况与生长特性、土壤水分条件的综合影响。林木暂时凋萎含水量和生长阻滞含水量分别是能保证林木基本生存和正常生长时土壤含水量的下限,因此,相应的刺槐林地耗水量分别为平均最小生态需水量和平均适宜生态需水量,其数值通过计算林地的潜在蒸散量并利用土壤水分修正系数和林木系数进行订正获得。经计算,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刺槐幼年林生长季(5—10月)的最小生态需水量为420.3mm,适宜生态需水量为506.7mm;刺槐青年林的最小生态需水量为602.4mm,适宜生态需水量为730.4mm。
-
关键词
刺槐
生态需水
潜在耗水量
黄土丘陵区
-
Keywords
Robinia perseudoacacia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loess hilly re-gion
-
分类号
S152.72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黄土丘陵区翻白草光合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 2
-
-
作者
步秀芹
徐学选
杜峰
贺萍
-
机构
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 水土保持研究所
安塞县农业经济管理站
-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89,共5页
-
基金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KZCX2-YW-BR-02)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
文摘
运用开放式气体交换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自然条件下黄土丘陵区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 Bunge)的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C_s)及其光响应曲线。(1)翻白草净P_n日进程呈"单谷"型曲线,在早晨8:00,P_n为全天最大值14.91μmol/(m^2·s);至14:00,P_n降到最小值0.13μmol/(m^2·s),植物进入"午休"状态。(2)翻白草的光补偿点为51.4μmol/(m^2·s),光饱和点为527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为0.056 6,说明翻白草属于典型的阳生植物。(3)在光响应过程中,随着有效光辐射强度(R_(PA))的增强,翻白草的蒸腾速率(T_r)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与G_s变化趋势完全一致,二者呈指数关系。翻白草WUE随R_(PA)的增强呈抛物线状变化,在初始阶段,WUE增加较快,R_(PA)为800μmol/(m^2·s)时,WUE达到最大值4.68 mmol/mol之后,WUE开始逐渐降低,但是变化较小。
-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水分利用效率
光响应曲线
-
Keywords
loess hilly area
photosynthesis
transpir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light response curve
-
分类号
S543.9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产沙规律研究
被引量:2
- 3
-
-
作者
连振龙
刘普灵
徐学选
贺萍
-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安塞县农业经济管理站
-
出处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0,31,共4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07CB407205);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西部项目(编号:KZCX2-XB2-0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06BAD09B05)基金支持。
-
文摘
通过对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坡地的人工模拟降雨实验资料的分析,认为区分导致该区草灌坡地不同产流方式的临界降雨强度为1.40~1.45mm/min。裸露坡耕地产沙强度产生明显变化的临界降雨强度为1.50~1.53mm/min。同时讨论了该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产沙规律,给出了其相关方程。研究结果表明植被通过改变坡面产水产沙规律。对减少坡面侵蚀产沙作用显著。
-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土地利用
模拟降雨
产沙
-
Keywords
Loess Hilly Region
land use
simulated rainfall
sediment yield
-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