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网络文学写作对当前作文教学的挑战 |
袁立庠
|
《学语文》
|
2002 |
1
|
|
2
|
古典文学中的“倒反”艺术 |
俞晓红
|
《学语文》
|
2004 |
0 |
|
3
|
文学人物分析如何正确提问——文艺学与语文教学答问之四 |
陈文忠
|
《学语文》
|
2004 |
0 |
|
4
|
不妨把民间文学融入语文教学 |
毛慧媛
|
《学语文》
|
2005 |
2
|
|
5
|
优化非智力因素,培养中职学生语文学习动机 |
王彦
|
《学语文》
|
2009 |
0 |
|
6
|
从诗与画的交融看中国画的空间表现——兼论中国画的透视法 |
袁晓薇
|
《江淮论坛》
|
2000 |
2
|
|
7
|
关于《骆驼祥子》版本与年代的考证 |
谢昭新
|
《学语文》
|
2005 |
2
|
|
8
|
白居易新乐府诗中的真实性原则 |
沈正赋
|
《学语文》
|
2007 |
2
|
|
9
|
虚处显神采 微物见真情——《诗经·静女》艺术特点赏析 |
吴振华
|
《学语文》
|
2007 |
2
|
|
10
|
行为主文心理学及其语文课程观——现代心理学派与语文课程研究之一 |
何更生
方婉莹
|
《学语文》
|
2005 |
2
|
|
11
|
论对外汉语上声教学 |
汪红艳
|
《学语文》
|
2013 |
2
|
|
12
|
从《红楼梦》题名的变迁看作品的主题倾向 |
俞晓红
|
《学语文》
|
2003 |
2
|
|
13
|
本事·故事·情节——文艺学与语文教学答问之五 |
陈文忠
|
《学语文》
|
2005 |
1
|
|
14
|
“迎取”释义商榷 |
何小宛
|
《学语文》
|
2005 |
1
|
|
15
|
日常语·科学语·诗家语——文艺学与语文教学答问之二 |
陈文忠
|
《学语文》
|
2004 |
1
|
|
16
|
汉语中的“字母一族” |
徐茗
|
《学语文》
|
2002 |
1
|
|
17
|
普遍人性与永恒主题——文艺学与语文教学答问之三 |
陈文忠
|
《学语文》
|
2004 |
1
|
|
18
|
《滕王阁序》中之“吴会”音释辨正 |
鲁华峰
胡岚
|
《学语文》
|
2006 |
1
|
|
19
|
试析总括副词“都”的语义指向 |
傅满义
|
《池州师专学报》
|
2001 |
1
|
|
20
|
新教材现代诗歌解读相关的几个问题 |
吴尚华
|
《学语文》
|
200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