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庆市稻水象甲发生规律与综合控制技术研究简报 被引量:2
1
作者 唐学友 章炳旺 +3 位作者 方海维 方向群 陈春秋 谷峙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13期139-140,共2页
通过2001年以来对稻水象甲发生规律的研究表明,本地每年发生一代,以成虫越冬。田间虫量由田边向田中间逐步递减,5月上中旬越冬代成虫向早稻回迁飞高峰期是药剂防的关键时期。
关键词 稻水象甲 发生规律 防治
下载PDF
安庆市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与对策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熊忠炯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21期19-22,共4页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该文主要分析了安庆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思路、目标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安庆市 现代农业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
下载PDF
安庆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被引量:1
3
作者 熊忠炯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23期15-17,7,共4页
本文分析了安庆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调整农业结构,提出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重点及主要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安庆市 农业结构调整 思路与对策
下载PDF
安庆市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促进农民增收的实践及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学会 《安庆科技》 2009年第3期21-24,共4页
安庆市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育粮、棉、油、畜牧、水产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城郊农业,取得显著成效。连续四年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都保持二位敷增长。本文时安庆市主导产业竞争力大小作出了比较,对如何提高主导... 安庆市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育粮、棉、油、畜牧、水产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城郊农业,取得显著成效。连续四年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都保持二位敷增长。本文时安庆市主导产业竞争力大小作出了比较,对如何提高主导产业的竞争力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 产业结构 农民增收.
下载PDF
安庆市食用菌生产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5
作者 董习华 杨建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12期68-69,共2页
本文叙述了安庆市食用菌生产的历史,针对食用菌生产发展的现状,剖析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主要对策,指出了以发酵工业振兴安庆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食用菌 工厂化生产 发酵工业 对策
下载PDF
安庆地区水稻二化螟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田学志 高保宗 +2 位作者 石家胜 尤子平 谭福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1年第1期61-66,共6页
1987-1989年采用点滴法测定了安徽省安庆地区3个县(市)二化螟对15种杀虫剂的敏感度.结果表明:安庆地区二化螟对敌百虫、锌硫磷、杀螟松三种常用农药已产生低水平抗性(<10倍).发现太湖县北中区的二化螟种群对各种药剂都非常敏感,制定... 1987-1989年采用点滴法测定了安徽省安庆地区3个县(市)二化螟对15种杀虫剂的敏感度.结果表明:安庆地区二化螟对敌百虫、锌硫磷、杀螟松三种常用农药已产生低水平抗性(<10倍).发现太湖县北中区的二化螟种群对各种药剂都非常敏感,制定了15种杀虫剂的敏感种群毒力基线.与日本尾畸幸三郎(1971)及Yasuhiko Konno(1986)发表的敏感种群毒力基线相比较,只有对硫磷的LD_(50)值太湖种群略高于日本敏感种群外,对其余药剂太湖种群的LD_(50)值都略低于日本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二化螟 抗药性 敏感种群 安庆
下载PDF
安庆市稻飞虱发生与防治对策的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田学志 肖满开 +3 位作者 董习华 丁士银 罗跃进 江启荣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7期166-167,165,共3页
随着生产体制和耕作制度的变化,单季稻面积随之扩大。水稻依赖高密、高肥实现高产,形成了有利于稻飞虱发生的田间环境。温度是影响安庆市稻飞虱发生的主要因素。在水稻生长前期保护利用天敌;在水稻生长中后期选用高效药剂锐劲特、毒死... 随着生产体制和耕作制度的变化,单季稻面积随之扩大。水稻依赖高密、高肥实现高产,形成了有利于稻飞虱发生的田间环境。温度是影响安庆市稻飞虱发生的主要因素。在水稻生长前期保护利用天敌;在水稻生长中后期选用高效药剂锐劲特、毒死蜱、综合防治稻螟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治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飞虱 发生 耕作制度 防治对策
下载PDF
安庆市转基因抗虫棉病虫防治问题探讨
8
作者 章炳旺 朱世华 +5 位作者 唐学友 李恺求 罗定荣 王俊 徐进才 谷峙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3期103-103,107,共2页
对安庆市转基因抗虫棉病虫防治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棉 病虫防治 策略
下载PDF
安庆市超级稻准两优608再生高产栽培技术
9
作者 熊忠炯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5期199-201,共3页
准两优608系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和江西科源种业有限公司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准S与恢复系R608配组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组合,2014-2016年在安徽安庆进行再生稻试验示范,表现出熟期适宜、耐肥抗倒、高产稳产等特点,介绍了其特征特性,总... 准两优608系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和江西科源种业有限公司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准S与恢复系R608配组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组合,2014-2016年在安徽安庆进行再生稻试验示范,表现出熟期适宜、耐肥抗倒、高产稳产等特点,介绍了其特征特性,总结了其"一季+再生"的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两优608 特征特性 再生 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PDF
2012年安庆市稻飞虱发生特点与防控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明珠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第8期63-64,共2页
对2012年安庆市稻飞虱的发生情况进行了总结归纳,发生特点:(1)白背飞虱初见期正常偏早,迁入量大且集中;(2)褐飞虱初见期正常,迁入量偏低;(3)田间褐飞虱短翅型成虫出现早,发生量较大;(4)稻飞虱主害代田间卵量和虫量偏高。从农业防治、生... 对2012年安庆市稻飞虱的发生情况进行了总结归纳,发生特点:(1)白背飞虱初见期正常偏早,迁入量大且集中;(2)褐飞虱初见期正常,迁入量偏低;(3)田间褐飞虱短翅型成虫出现早,发生量较大;(4)稻飞虱主害代田间卵量和虫量偏高。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3个方面提出了稻飞虱综合防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飞虱 发生特点 防控技术 安庆市
下载PDF
安庆市“红颜”草莓优质高产促成栽培技术
11
作者 程秀萍 《中国农业信息》 2015年第4期136-137,共2页
根据安庆市所处的自然气候特点和"红颜"草莓品种的特征特性,分析了草莓幼苗的繁育过程,利用塑料大棚进行促成栽培生产及相关技术要点,从而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
关键词 红颜 草莓 促成栽培 优质高产
下载PDF
安庆市城郊新建菜地土壤改良技术措施
12
作者 罗成兆 《新农村(黑龙江)》 2011年第6期111-111,共1页
本文指出了良好菜园土的基本特性,分析了安庆市城郊新建菜地土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土壤养护及改良技术措施。
关键词 新建菜地 土壤改良 技术措施
下载PDF
溴氰菊酯和甲胺磷引起稻飞虱再猖獗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85
13
作者 王荫长 范加勤 +2 位作者 田学志 高保宗 范岳荣 《昆虫知识》 CSCD 1994年第5期257-262,共6页
室内测定和田间试验的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引起稻飞虱再猖獗的现象非常明显,其原因首先是稻飞虱对溴氰菊酯具有极高的自然耐药力,连续施药以后,耐药力还会进一步提高;其次是药剂会使飞虱的产卵量增多,并杀伤天敌。这种再猖獗在用药... 室内测定和田间试验的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引起稻飞虱再猖獗的现象非常明显,其原因首先是稻飞虱对溴氰菊酯具有极高的自然耐药力,连续施药以后,耐药力还会进一步提高;其次是药剂会使飞虱的产卵量增多,并杀伤天敌。这种再猖獗在用药量偏低时更为明显。甲胺磷在常用剂量下,对飞虱的再猖獗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氰菊酯 甲胺磷 褐飞虱 白背飞虱
下载PDF
安庆地区褐飞虱、白背飞虱抗药性监测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泽文 董钊 +2 位作者 王荫长 韩召军 田学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4期488-489,共2页
对安庆地区 2 0 0 0和 2 0 0 1年 2种飞虱的抗药性监测 ,结果表明 :2种飞虱抗药性年度间变化不大。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对甲胺磷和醚菊酯都比较敏感 ,而且白背飞虱对杀螟松的抗性也很低 ;2种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都接近中等水平 。
关键词 安庆地区 抗药性监测 褐飞虱 白背飞虱 水稻害虫 杀虫剂
下载PDF
SRI技术本土化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吴文革 李成荃 +3 位作者 陈周前 昂盛福 王学会 熊忠炯 《中国稻米》 2003年第4期7-9,共3页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 (SystemofRiceIntensification ,简称SRI)被认为是一种能够帮助水稻品种真正发挥其生物学潜力、遗传学潜力进而增产并节约生产成本 ,保障粮食安全 ,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栽培技术体系。但在我国不同生态地区应用有...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 (SystemofRiceIntensification ,简称SRI)被认为是一种能够帮助水稻品种真正发挥其生物学潜力、遗传学潜力进而增产并节约生产成本 ,保障粮食安全 ,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栽培技术体系。但在我国不同生态地区应用有一个技术本土化的过程 ,以筛选适宜超级杂交稻组合为突破口 ,研究适宜栽插密度与方式、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人工除草与化除相结合、覆盖“旱润”高效节水灌溉、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的关键技术 ,并与不同季节茬口的适宜耕作技术有机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强化栽培技术体系 SRI 技术本土化 栽插密度 节水灌溉 施肥 杂草防除 耕作技术
下载PDF
水稻2301S/288高产栽培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熊忠炯 昂盛福 +3 位作者 张士陆 罗彦长 吴爽 杜士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2期200-202,共3页
对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 2 3 0 1S/ 2 88作双晚栽培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研究了播期 (x1 )、密度 (x2 )和施氮量 (x3)对产量的影响效应 ,建立了回归模型 ,并对模型进行解析和仿真优化 ,提出了 75 0 0kg/hm2
关键词 水稻 2301S/288杂交组合 高产栽培 农艺措施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杂交中籼强化栽培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学会 熊忠炯 +3 位作者 谢世秀 余斌 程秀萍 杨华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1期20-21,共2页
以中籼高产组合华安 3号、协优 90 19为试验材料 ,探索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SRI)的本土化技术。主区试验结果 :华安 3号每穗总粒数 2 75 .7粒 ,结实率 79.3 %,每穗实粒数 2 18.7粒 ,经省、市专家现场验收产量达 10 .6t/hm2 。播期试验结... 以中籼高产组合华安 3号、协优 90 19为试验材料 ,探索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SRI)的本土化技术。主区试验结果 :华安 3号每穗总粒数 2 75 .7粒 ,结实率 79.3 %,每穗实粒数 2 18.7粒 ,经省、市专家现场验收产量达 10 .6t/hm2 。播期试验结果表明 ,华安 3号、协优 90 19在沿江地区生态条件下 ,适宜播种期为 5月上、中旬 ;适宜栽插密度 12 .0万穴 /hm2 ,每穴 2苗 ,或 11.3万穴 /hm2 ,每穴3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华安3号 协优9019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 高产
下载PDF
超高产两系杂交中籼两优6326强化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锋 曹新国 +4 位作者 唐小马 王美琴 熊忠炯 王学会 程秀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8030-8031,共2页
[目的]研究两优6326杂交稻强化栽培技术。[方法]试验采用大区设计,强化栽培采用大孔软盘旱育秧,四周起垄栽培,每次沟中灌满水可保持7 d左右;水稻栽插密度设3个处理:强化栽培(6.7+16.6)cm×26.7 cm(S1)、强化栽培23.3 cm×26.7 c... [目的]研究两优6326杂交稻强化栽培技术。[方法]试验采用大区设计,强化栽培采用大孔软盘旱育秧,四周起垄栽培,每次沟中灌满水可保持7 d左右;水稻栽插密度设3个处理:强化栽培(6.7+16.6)cm×26.7 cm(S1)、强化栽培23.3 cm×26.7 cm(S2)、常规栽培16.6 cm×20.0 cm(CK);通过强化栽培与常规栽培对比,分析两优6326农艺、经济性状变化趋势,探讨不同栽培措施的作用效果。[结果]强化栽培S1处理获得实产9 940.5 kg/hm2,比对照增产5.0%,其有效穗比对照多15.0万/hm2,每穗实粒数多12.2粒,千粒重高0.7 g;S 2处理的有效穗比对照少16.5万/hm2,每穗实粒数多12.1粒,千粒重高1.2 g,产量与对照相当。[结论]强化栽培下两优6326表现穗大、结实率和千粒重高的特点,栽插密度以(6.7+16.6)cm×26.7 c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优6326 超高产 两系杂交中籼 强化栽培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双季早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及稻飞虱的生态位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罗跃进 田学志 +2 位作者 汪丽 程遐年 刘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8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研究了双季早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及稻飞虱的生态位。在时间方面:生态位宽度指数以蜘蛛类最高(0.8273),褐飞虱最低(0.1240);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以白背飞虱对步甲类最高(0.8282),褐飞虱对隐翅虫类最低(0... 研究了双季早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及稻飞虱的生态位。在时间方面:生态位宽度指数以蜘蛛类最高(0.8273),褐飞虱最低(0.1240);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以白背飞虱对步甲类最高(0.8282),褐飞虱对隐翅虫类最低(0.0980)。在垂直层次方面:生态位宽度指数以步甲类最高(0.8455),隐翅虫类最低(0.4310);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以白背飞虱对步甲类最高(0.9103),灰飞虱对隐翅虫类最低(0.1987)。应用生态位概念分析了各种群发生的数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飞虱 双季早稻 捕食性天敌 生态位
下载PDF
沿江稻区一季中稻产量性状及干物质积累特征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学会 汪丽 +2 位作者 熊忠炯 钱立礼 罗跃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7期12986-12988,共3页
[目的]探索沿江稻区一季中稻超高产田块干物质积累的特征特性,主攻沿江稻区一季中稻超高产生产的瓶颈技术。[方法]选用高产迟熟大穗型品种P88S/747进行强化栽培。[结果]P88S/747最高苗量达到578.3万株/hm2,成穗率仅为39.40%。有2个灌浆... [目的]探索沿江稻区一季中稻超高产田块干物质积累的特征特性,主攻沿江稻区一季中稻超高产生产的瓶颈技术。[方法]选用高产迟熟大穗型品种P88S/747进行强化栽培。[结果]P88S/747最高苗量达到578.3万株/hm2,成穗率仅为39.40%。有2个灌浆速度高峰,强势高峰值在齐穗后10 d左右,弱势高峰值在齐穗后38 d左右。叶面积指数在分蘖盛期、抽穗期、蜡熟期分别为5.60、7.34、4.26,物质输出率与运转率分别为32.30%、30.73%。[结论]沿江稻区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难点是稳定提高水稻的分蘖成穗率;超高产栽培必须选用大穗型迟熟品种,增加生育后期肥料施用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江稻区 中籼稻 产量性状 干物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