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聚类分析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1
作者 王谧 王艳 陈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3期2210-2213,共4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分析DGP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临床辨治提供参考。方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医证候采集表对2021年5月至2023年11月在安康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53例DGP患者行... 目的研究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分析DGP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临床辨治提供参考。方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医证候采集表对2021年5月至2023年11月在安康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53例DGP患者行问卷调查,其中男66例,女87例,年龄(51.30±10.28)岁。统计学方法采用描述性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证候分析显示,脾胃虚弱证占比最高(56例,36.60%),其次为肝郁脾虚证(31例,20.26%)、痰湿内蕴证(28例,18.30%)、寒热错杂证(21例,13.73%),阴虚内热证最少(17例,11.11%)。证候与糖尿病病程的关系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5年以内的患者以寒热错杂证(16例,28.07%)、痰湿内蕴证(15例,26.32%)为主,病程>5~10年的患者以脾胃虚弱证(17例,41.46%)、肝郁脾虚证(10例,24.39%)为主,病程>10年的患者以脾胃虚弱证(29例,52.73%)、阴虚内热证(10例,18.18%)为主。结论DGP患者的中医证候以脾胃虚弱为主,脾胃虚弱贯穿了DGP发展的全过程。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患者的病机表现为由虚实夹杂向虚证演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 糖尿病胃轻瘫 脾胃虚弱证 病程
下载PDF
针灸推拿为主治疗膝骨关节炎60例 被引量:7
2
作者 傅鸿亮 何桂秀 《现代中医药》 CAS 2010年第4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针灸推拿的治疗方法 ,对60例病例进行观察临床效果。结果经针灸推拿治疗后病人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或彻底治愈。结论针灸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 针灸 推拿 膝骨关节炎 功能锻炼 治疗 体会
下载PDF
针灸治疗失眠前后脑电波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3
作者 傅鸿亮 张雷 《光明中医》 2014年第3期570-571,共2页
目的通过对失眠患者针灸治疗前后脑电波变化情况的对比观察和分析,明确针灸对失眠的治疗效果,以提高失眠症的针灸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灸的治疗方法,对36例失眠病例进行临床效果观察,并对比治疗前后脑电波变化。结果经针灸治疗后病人的... 目的通过对失眠患者针灸治疗前后脑电波变化情况的对比观察和分析,明确针灸对失眠的治疗效果,以提高失眠症的针灸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灸的治疗方法,对36例失眠病例进行临床效果观察,并对比治疗前后脑电波变化。结果经针灸治疗后病人的失眠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或彻底治愈,脑电波示慢波睡眠增加。结论针灸治疗失眠具有很好的疗效,通过治疗前后脑电波变化得到客观证实。针灸治疗本病以其疗效较显著、绿色安全而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失眠 脑电波
下载PDF
针灸疗法为主治疗面瘫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4
4
作者 傅鸿亮 《现代中医药》 CAS 2010年第5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针灸的治疗方法,对168例病例进行观察临床效果。结果经针灸治疗后病人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或彻底治愈。结论针灸治疗面瘫具有很好的疗效。针灸治疗本病以其疗效较显著、副作用小而受到广大...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针灸的治疗方法,对168例病例进行观察临床效果。结果经针灸治疗后病人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或彻底治愈。结论针灸治疗面瘫具有很好的疗效。针灸治疗本病以其疗效较显著、副作用小而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艾灸 面瘫 理疗 治疗 体会
下载PDF
盆底肌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治疗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03
5
作者 王青 夏波 +1 位作者 唐妍妍 赵希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3期120-122,共3页
目的 探讨盆底肌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治疗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取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盆底肌肉训练配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盆底康复训练配合全面护理干预。比较2... 目的 探讨盆底肌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治疗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取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盆底肌肉训练配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盆底康复训练配合全面护理干预。比较2组产妇盆底肌力改善疗效、1h漏尿量、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调查表(ICIQ-SF)及尿失禁生活质量调查表(I-QOL)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改善总有效率为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观察组产妇1h漏尿量与ICIQ-SF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I-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盆底功能障碍产妇行盆底康复训练配合全面护理措施的疗效肯定,能有效改善盆底肌功能,提高产妇分娩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功能障碍 盆底康复训练 护理干预 尿失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中医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泌乳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青 王晶晶 赵希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3期187-188,195,共3页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泌乳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分娩的11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9例。两组产妇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比...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泌乳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分娩的11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9例。两组产妇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泌乳评分与PR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乳房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30 d母乳分泌量不足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的实施对产妇产后泌乳有促进作用,有利于保持产妇乳房舒适,保证母乳充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干预 产妇 泌乳
下载PDF
针灸治疗骨质疏松致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张雷 陈立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8期77-77,共1页
针对骨质疏松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讨论实施针灸治疗的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 2013 年 5 月--2016 年 3 月收治的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 120 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因为骨.质疏松所导致。将120 例患者,... 针对骨质疏松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讨论实施针灸治疗的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 2013 年 5 月--2016 年 3 月收治的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 120 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因为骨.质疏松所导致。将120 例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患者显效 42 例,有效 15 例,无效 3 例,总有效率为 95.0%;对照组患者显效 31 例,有效 10 例,无效 19 例,总有效率为 68.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数患者因为骨质疏松所引起。通过对患者实施针灸治疗后,可以将骨质疏松进行良好的改善,在根本上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进而将腰椎压缩性骨折进行充分的缓解、干预,最终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对患者的积极意义较大。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将针灸治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腰椎
下载PDF
励-协夫曼言语干预对脑卒中并吞咽障碍患者嗓音障碍情况与吞咽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柯嫦 郭洋 +1 位作者 李华 陈支会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3期138-141,共4页
目的分析励-协夫曼言语干预对脑卒中并吞咽障碍患者嗓音障碍情况与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并吞咽障碍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 目的分析励-协夫曼言语干预对脑卒中并吞咽障碍患者嗓音障碍情况与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并吞咽障碍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励-协夫曼言语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3个月后,两组的嗓音障碍指数(VH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3个月后,两组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3个月后,两组的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吞咽功能障碍筛查表(EAT-10)评分降低,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3个月后,两组的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量表(EDQoL)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励-协夫曼言语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并吞咽障碍患者中可取得显著效果,不仅能改善嗓音障碍情况及吞咽功能,还能促进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励-协夫曼言语干预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嗓音障碍 吞咽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定点旋推复位手法治疗腰椎后关节功能紊乱症98例 被引量:4
9
作者 傅鸿亮 刘坤 《现代中医药》 CAS 2012年第6期35-36,共2页
目的观察定点旋推复位手法治疗腰椎后关节功能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定点旋推复位手法对98例腰椎后关节功能紊乱症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98例中,治愈62例(63.26%),显效21例(21.42%),好转10例(10.20%),无效5例(5.10%)。结论腰椎定... 目的观察定点旋推复位手法治疗腰椎后关节功能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定点旋推复位手法对98例腰椎后关节功能紊乱症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98例中,治愈62例(63.26%),显效21例(21.42%),好转10例(10.20%),无效5例(5.10%)。结论腰椎定点旋推复位手法是治疗腰椎后关节功能紊乱症的有效方法,其特点是手法可操作性强、易掌握、患者易接受、临床疗效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关节功能紊乱症 定点旋推复位手法 临床报道
下载PDF
改良复位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68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傅鸿亮 张雷 《光明中医》 2012年第11期2265-2266,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胸椎复位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胸椎复位的治疗方法,对68例病例进行临床效果观察。结果经改良胸椎复位手法治疗后病人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或彻底治愈。结论改良胸椎复位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 目的探讨改良胸椎复位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胸椎复位的治疗方法,对68例病例进行临床效果观察。结果经改良胸椎复位手法治疗后病人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或彻底治愈。结论改良胸椎复位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具有很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 胸椎小关节紊乱 治疗 体会
下载PDF
委中刺络放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的疗效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胡新耀 刘会飞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1年第5期747-748,共2页
目的探讨委中刺络放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综合征的疗效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以100例LDH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疗效及凝血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46/50),高于对照组74.00%(37/50),(P<0.... 目的探讨委中刺络放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综合征的疗效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以100例LDH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疗效及凝血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46/50),高于对照组74.00%(37/50),(P<0.05)。两组治疗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降低,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委中穴刺络放血可有效改善LDH术后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中穴 刺络放血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 疗效 凝血指标
下载PDF
针刺对脑出血急性期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新耀 尤康 《内蒙古中医药》 2013年第36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出血急性期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实验研究的设计方案,在脑血管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4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监测针刺前5分钟,针刺后1分钟,针刺后30分钟的血压变化,共监测10天,对此1200个数据进行分析,并...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出血急性期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实验研究的设计方案,在脑血管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4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监测针刺前5分钟,针刺后1分钟,针刺后30分钟的血压变化,共监测10天,对此1200个数据进行分析,并对治疗前后应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针刺前后血压无明显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有效率95﹪。针刺治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对脑出血急性期血压无明显影响,对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明显,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急性期 血压
下载PDF
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慧 许磊 +3 位作者 何玲 王强 王渊 王文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10-1314,1377,共6页
目的:统计近年来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临床研究文献,分析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发展和改进针刺技术提供新思路,为AD患者提供更多可靠的治疗方式。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0~2020年)、生物... 目的:统计近年来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临床研究文献,分析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发展和改进针刺技术提供新思路,为AD患者提供更多可靠的治疗方式。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0~2020年)、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2008~2020年)中与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文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挖掘与整理。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主穴为百会、四神聪、足三里,出现率分别为13%、7.25%、6.65%,随机对照文献45篇占86.54%;同时具备明确的诊断、纳入、排除、疗效判定标准的文献19篇占36.54%。结论:针刺治疗AD有相应的选穴原则但缺少临床数据支撑,试验方案的制定不够严密,临床运用可信度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针刺 研究现状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效果观察
14
作者 胡忠园 方长琳 +2 位作者 熊垚 刘青青 胡新耀 《中国实用医刊》 2024年第13期112-115,共4页
目的:分析温针灸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抽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安康市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分析温针灸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抽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安康市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1组采用温针灸臂臑、尺泽穴治疗,对照2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温针灸臂臑、尺泽穴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疗效,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价治疗前后患侧上肢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表评价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36/40)高于对照1组(27.5%,11/40)和对照2组(43.5%,17/39),P<0.05;观察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程度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方案安全可行,疗效显著,可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肌张力,抑制上肢痉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醒脑开窍 温针灸
原文传递
温针灸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期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龚君君 唐纯志 潘文宇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年第12期1500-1504,共5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期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安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采用常规西药联合温针灸治疗的35例患者纳入研究组,采用常... 目的探讨温针灸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期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安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采用常规西药联合温针灸治疗的35例患者纳入研究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的3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消化道应激反应情况、体液免疫及免疫功能各项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WBC)和血小板(PLT)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呕吐、恶心、呃逆及腹泻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免疫球蛋白M(IgM)、IgA及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CD3^+、CD4^+及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CRP)低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2(IL-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WBC及PL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采用温针灸治疗,能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状态,改善骨髓抑制状态及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适宜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消化道恶性肿瘤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 应激反应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