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护一体化护理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溶栓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马江洪 梁远红 +1 位作者 张潇潇 阴玥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1991-1992,共2页
目的分析并讨论医护一体化护理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例,患者均给予rt-PA溶栓治疗,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 目的分析并讨论医护一体化护理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例,患者均给予rt-PA溶栓治疗,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医护一体化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救治时间(首次接触到医疗干预时间、入院动脉血管再通时间、转诊时间、获取知情同意时间)、临床结局(脑血管再通、症状性脑出血以及患者病死)以及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首次接触到医疗干预时间、入院动脉血管再通时间、转诊时间、获取知情同意时间等指标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脑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症状性脑出血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流程有助于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rt-PA溶栓治疗中的救治时间,改善预后效果的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其生存质量,值得继续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 护理流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溶栓治疗
下载PDF
基于HFMEA模型的管理方案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过程中的应用
2
作者 刘倩 宋莎莎 王全庆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5期2252-2256,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模型的管理方案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急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 目的探讨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模型的管理方案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急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基于HFMEA模型的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开始到接受治疗相关指标[入院至接诊时间(DTT)、入院至见到急诊医师时间(DTP)、入院至检验报告获取时间(DTL)、入院至CT报告获取时间(DTI)、入院至溶栓时间(DNT)及DNT达标率]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及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DTT、DTP、DTL、DTI及DNT分别为(1.83±0.31)min、(0.87±0.12)min、(37.45±5.27)min、(21.98±4.21)min、(48.24±7.23)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97±0.29)min、(1.42±0.38)min、(49.71±5.10)min、(33.24±3.98)min、(62.19±5.2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DNT达标率为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3.21±0.4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2±0.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家属满意率为90.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MEA模型的管理方案应用于AIS患者的急救过程中,可优化急救流程,缩短DNT,提高DNT达标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整体改善临床结局,提高家属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救 效果 预后 满意率
下载PDF
个体化营养支持配合心理疏导对ICU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陈长乐 梁远红 唐雪花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支持结合心理疏导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ICU脑卒中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体化营养支持结合心理疏导。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支持结合心理疏导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ICU脑卒中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体化营养支持结合心理疏导。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周后的营养状态、心理韧性及希望水平,并记录2组干预过程中的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营养状态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患者心理韧性各维度(坚韧、乐观、自强)评分及总分与希望水平各维度(积极态度、积极行动、亲密关系)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1.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2.7%(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支持结合心理疏导可改善ICU脑卒中患者心理韧性及营养状态,降低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干预 心理疏导 脑卒中 心理韧性 营养状态
下载PDF
基于CICARE沟通模式的激励性护理对神经内科患者下床活动依从性及跌倒恐惧心理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方梅 阴玥 郭婷婷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1024-1027,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CICARE沟通模式的激励性护理对神经内科患者下床活动依从性及跌倒恐惧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期间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 目的探讨基于CICARE沟通模式的激励性护理对神经内科患者下床活动依从性及跌倒恐惧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期间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CICARE沟通模式的激励性护理,两组患者均护理2周。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中文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评分,以及护理后下床活动依从性、满意度调查问卷[健康教育、医疗环境、心理护理、服务态度、操作性护理]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FMA评分和MFES评分分别为(56.75±4.24)分、(57.27±6.83)分、(7.55±1.6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26±4.39)分、(43.67±5.32)分、(5.27±1.3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完全依从14例、部分依从26例、不依从3例,分别优于对照组的7例、19例、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医疗环境、心理护理、服务态度、操作性护理评分分别为(3.15±0.32)分、(3.12±0.58)分、(2.84±0.75)分、(3.35±0.57)分、(3.46±0.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0±0.27)分、(1.24±0.26)分、(1.08±0.32)分、(1.14±0.45)分、(1.32±0.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ICARE沟通模式的激励性护理应用于神经内科患者有利于改善其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缓解跌倒恐惧心理,提高下床活动依从性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CARE沟通模式 激励性护理 神经内科 下床活动依从性 跌倒恐惧心理
下载PDF
替罗非班治疗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恶化的穿支动脉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邹兴菊 谢雪梅 +4 位作者 赵雪 金泉伟 李进 王兴盛 杨西爱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1期42-47,共6页
背景替罗非班作为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已被用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中。然而,静脉溶栓治疗后早期使用替罗非班是否增加穿支动脉梗死患者的出血风险,能否改善患者临床结局,目前尚缺乏足够的临床研究证据。目... 背景替罗非班作为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已被用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中。然而,静脉溶栓治疗后早期使用替罗非班是否增加穿支动脉梗死患者的出血风险,能否改善患者临床结局,目前尚缺乏足够的临床研究证据。目的分析替罗非班治疗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恶化的穿支动脉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于安康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及卒中急救中心住院的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恶化的穿支动脉梗死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发病4.5 h内接受标准剂量的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出现神经功能恶化时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分为对照组(n=18)及试验组(n=19)。对照组常规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治疗21 d。试验组给予替罗非班(前3 min按5μg/kg的剂量静脉注射,之后以0.075μg·kg^-1·min^-1的剂量持续泵入24 h)治疗,在替罗非班治疗结束前4 h予以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重叠抗血小板聚集治疗21 d。比较患者入院时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1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两组不同时间点(入院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1 h、神经功能恶化时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第7、30、90天)NIHSS评分,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第90天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前、治疗后48 h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48 h血小板减少症发生情况,发病48 h内神经功能持续恶化情况,替罗非班治疗结束后第1天或第2天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情况,治疗期间血尿或便血发生情况。结果37例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1 h NIHSS评分低于入院时NIHSS评分(P<0.05)。治疗方法与时间在NIHSS评分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在NIHSS评分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在NIHSS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两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第90天神经功能良好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48 h,两组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48 h,试验组FBG高于对照组(P<0.05)。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48 h,试验组有1例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对照组无一例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症。两组患者均无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尿血或便血。结论对于穿支动脉梗死患者,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后早期给予替罗非班治疗的安全性较好,但尚未发现其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穿支动脉梗死 神经功能恶化 静脉溶栓 阿替普酶 替罗非班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