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在结果中检索
在结果中去除
年份
2018
1
学科
水利工程
1
主题
电网
1
微电网
1
期刊
各界
1
机构
西华大学
1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秦岭巴山耕作区土壤有效磷与磷肥试验相对产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杨小敏
何文
+3 位作者
王琳
简红忠
李拴曹
田越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88-894,共7页
依托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养分数据库以及大量“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分析了秦岭巴山耕作区近30 a间土壤有效磷的变化情况,评价了5种农作物磷肥试验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磷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显示:目前该区域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值为18.1 m...
依托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养分数据库以及大量“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分析了秦岭巴山耕作区近30 a间土壤有效磷的变化情况,评价了5种农作物磷肥试验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磷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显示:目前该区域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值为18.1 mg/kg,达到中等磷水平;小麦、玉米、水稻、油菜、马铃薯肥效试验平均相对产量分别为85.7%、85.5%、88.7%、84.3%、86.0%,说明该区域在目前土壤有效磷含量水平下,基本能满足农作物相对产量80%~85%的生长需求。基于土壤有效磷含量已达中等偏高水平及当前农作物磷肥相对产量值,参照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机理以及作物吸磷特性,对于土壤有效磷含量低于15 mg/kg,特别是低于10 mg/kg的低肥力农田,建议全部磷肥分为基肥、追肥两次施用;对于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20 mg/kg,特别是有效磷高于30 mg/kg的高肥力农田,只追施部分或少量磷肥,充分利用土壤有效磷,开发活化被固定的磷素资源,提高磷肥利用率,避免农业资源浪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巴山耕作区
土壤有效磷
相对产量
施肥建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秦巴区域农田30年间土壤肥力变化特征及施肥对策
2
作者
何文
王琳
+5 位作者
杨小敏
高鹏
姚远
李拴曹
田越
崔宁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31期56-62,共7页
为探明秦巴区农田土壤肥力变化特征、制定合理的施肥管理措施,对该区2008—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土壤养分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比1980—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数据,研究了该区域30年间土壤肥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8—2012年...
为探明秦巴区农田土壤肥力变化特征、制定合理的施肥管理措施,对该区2008—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土壤养分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比1980—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数据,研究了该区域30年间土壤肥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8—2012年该区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值分别为20.1 g/kg、1.16 g/kg、108.9 mg/kg、17.9 mg/kg和113.7 mg/kg,与1980—1982年二普平均值相比,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分别提升18.2%、46.5%、113.1%,全氮略有升高,速效钾稍有下降。目前秦巴区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生产潜力大,建议改变传统施肥方式,氮肥施用以精准为原则,将磷肥基施变为追施,辅以秸秆还田,控制氮肥、磷肥投入;增施钾肥和有机肥,实现区域土壤肥力均衡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区
土壤肥力
肥力变化
施肥管理
施肥对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秸秆污染治理成效分析
3
作者
何文
杨小敏
+4 位作者
简红忠
高鹏
姚远
李拴曹
田越
《陕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10期25-27,40,共4页
陕西省汉中、安康、商洛三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地,三市境内的汉江、丹江水系年均入库水量284.7亿m^3,占丹江口水库年均入库水量的70%。2008年调查显示,南水北调中线主要水源地3市年产生农作物秸秆551.6万t,其中,燃烧、田间焚...
陕西省汉中、安康、商洛三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地,三市境内的汉江、丹江水系年均入库水量284.7亿m^3,占丹江口水库年均入库水量的70%。2008年调查显示,南水北调中线主要水源地3市年产生农作物秸秆551.6万t,其中,燃烧、田间焚烧占总量的43.4%,成为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保证南水北调中线供水质量,从2009年开始三市对秸秆污染排放进行了长期综合治理,到201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6.1%,共减少N污染排放2.73万t、SO_2污染排放2.52万t、CO_2排放615.9万t,还入农田氮总量2.46万t。秸秆N污染排放治理成效相当于丹江口水库区Ⅱ类水质总N受纳理论极限值的150%。因此水源地农作物秸秆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对南水北调中线入库水质提升至Ⅱ类水平贡献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秸秆
污染治理
成效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秦岭巴山耕作区土壤有效磷与磷肥试验相对产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杨小敏
何文
王琳
简红忠
李拴曹
田越
机构
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
商洛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安康市农产品监测中心
出处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88-894,共7页
基金
2018年陕西省农业厅第二批省级农业专项资金项目资助
文摘
依托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养分数据库以及大量“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分析了秦岭巴山耕作区近30 a间土壤有效磷的变化情况,评价了5种农作物磷肥试验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磷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显示:目前该区域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值为18.1 mg/kg,达到中等磷水平;小麦、玉米、水稻、油菜、马铃薯肥效试验平均相对产量分别为85.7%、85.5%、88.7%、84.3%、86.0%,说明该区域在目前土壤有效磷含量水平下,基本能满足农作物相对产量80%~85%的生长需求。基于土壤有效磷含量已达中等偏高水平及当前农作物磷肥相对产量值,参照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机理以及作物吸磷特性,对于土壤有效磷含量低于15 mg/kg,特别是低于10 mg/kg的低肥力农田,建议全部磷肥分为基肥、追肥两次施用;对于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20 mg/kg,特别是有效磷高于30 mg/kg的高肥力农田,只追施部分或少量磷肥,充分利用土壤有效磷,开发活化被固定的磷素资源,提高磷肥利用率,避免农业资源浪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关键词
秦岭巴山耕作区
土壤有效磷
相对产量
施肥建议
Keywords
Farmland in Qinling-Bashan area
Soil available phosphorus
Relative yield
Fertilization recommendation
分类号
S158.3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秦巴区域农田30年间土壤肥力变化特征及施肥对策
2
作者
何文
王琳
杨小敏
高鹏
姚远
李拴曹
田越
崔宁
机构
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
商洛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安康市农产品监测中心
出处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31期56-62,共7页
基金
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南水北调中线陕南汉江水源涵养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防治技术集成与示范”(2016KTZDNY03-01)
文摘
为探明秦巴区农田土壤肥力变化特征、制定合理的施肥管理措施,对该区2008—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土壤养分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比1980—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数据,研究了该区域30年间土壤肥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8—2012年该区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值分别为20.1 g/kg、1.16 g/kg、108.9 mg/kg、17.9 mg/kg和113.7 mg/kg,与1980—1982年二普平均值相比,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分别提升18.2%、46.5%、113.1%,全氮略有升高,速效钾稍有下降。目前秦巴区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生产潜力大,建议改变传统施肥方式,氮肥施用以精准为原则,将磷肥基施变为追施,辅以秸秆还田,控制氮肥、磷肥投入;增施钾肥和有机肥,实现区域土壤肥力均衡提升。
关键词
秦巴区
土壤肥力
肥力变化
施肥管理
施肥对策
Keywords
Qinba area
soil fertility
fertility change
fertilization management
fertilization countermeasures
分类号
S158.5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秸秆污染治理成效分析
3
作者
何文
杨小敏
简红忠
高鹏
姚远
李拴曹
田越
机构
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
商洛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安康市农产品监测中心
出处
《陕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10期25-27,40,共4页
文摘
陕西省汉中、安康、商洛三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地,三市境内的汉江、丹江水系年均入库水量284.7亿m^3,占丹江口水库年均入库水量的70%。2008年调查显示,南水北调中线主要水源地3市年产生农作物秸秆551.6万t,其中,燃烧、田间焚烧占总量的43.4%,成为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保证南水北调中线供水质量,从2009年开始三市对秸秆污染排放进行了长期综合治理,到201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6.1%,共减少N污染排放2.73万t、SO_2污染排放2.52万t、CO_2排放615.9万t,还入农田氮总量2.46万t。秸秆N污染排放治理成效相当于丹江口水库区Ⅱ类水质总N受纳理论极限值的150%。因此水源地农作物秸秆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对南水北调中线入库水质提升至Ⅱ类水平贡献巨大。
关键词
南水北调
秸秆
污染治理
成效分析
分类号
TU991.15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X71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秦岭巴山耕作区土壤有效磷与磷肥试验相对产量关系研究
杨小敏
何文
王琳
简红忠
李拴曹
田越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秦巴区域农田30年间土壤肥力变化特征及施肥对策
何文
王琳
杨小敏
高鹏
姚远
李拴曹
田越
崔宁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秸秆污染治理成效分析
何文
杨小敏
简红忠
高鹏
姚远
李拴曹
田越
《陕西农业科学》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