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雨课堂结合BOPPPS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宋航 汪光云 +5 位作者 陈茂文 周会 周涛 汪天明 蔡标 刘岩岩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3期67-70,共4页
生物化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专门研究生命物体的化学成分、构造原理和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变化。为了解决当前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和自主学习意识不足等问题,将雨课堂结合BOPPPS运用到安徽中医药大学2021级... 生物化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专门研究生命物体的化学成分、构造原理和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变化。为了解决当前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和自主学习意识不足等问题,将雨课堂结合BOPPPS运用到安徽中医药大学2021级临床1班和5班的生物化学课堂中,并在教学结束后从中抽取120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83.3%学生对雨课堂结合BOPPPS的教学模式感兴趣,并对其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给予了肯定,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对学习的帮助很大,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提高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课堂 BOPPPS 生物化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生物化学MOOC线上教学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宋航 汪光云 +2 位作者 黎鑫权 胡航 王景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18期2329-2331,共3页
目的探讨通过MOOC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效果。方法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2018级和2019级两个年级的本科生263名作为研究对象,2018级129名学生为对照组,2019级134名学生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传统... 目的探讨通过MOOC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效果。方法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2018级和2019级两个年级的本科生263名作为研究对象,2018级129名学生为对照组,2019级134名学生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法,实验组给予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习效果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总成绩及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知识收获情况、学习效果评价、学习满意度均达到95%以上。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学生更加偏爱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的新模式。结论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MOOC 教学改革 混合教学
下载PDF
抗凝治疗对中晚期胃癌改善高凝状态、抗肿瘤转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腾跃 杨广山 +1 位作者 马克龙 范平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4期433-439,共7页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凝血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观察抗凝治疗对高凝状态、肿瘤转移、生存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140例胃癌患者,分析凝血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选取III期胃癌患者172例,分为治疗组(抗凝治疗联合化疗)116...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凝血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观察抗凝治疗对高凝状态、肿瘤转移、生存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140例胃癌患者,分析凝血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选取III期胃癌患者172例,分为治疗组(抗凝治疗联合化疗)116例,对照组56例(单用化疗),观察抗凝治疗对高凝状态、肿瘤转移、生存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淋巴结转移N_(1-3)组较N_0组D-二聚体升高(P<0.05),III、IV期较I、II期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升高,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数值降低(P<0.05)。治疗组抗凝治疗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APTT延长,D-二聚体、FIB降低(P<0.05)。治疗组的12月、24月、36月腹腔淋巴结、肝脏转移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组2年、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中位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两组牙龈出血、血小板减少、皮肤瘀点瘀斑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癌高凝状态影响因素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偏晚。抗凝治疗可改善高凝状态,降低腹腔淋巴结及肝脏转移率,延长生存期,未增加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治疗 胃癌 高凝状态 转移 生存期
下载PDF
黄蒲通窍胶囊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凋亡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蔡标 谢道俊 +5 位作者 王艳 李静 汪婷婷 叶树 华如鹏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07-711,共5页
目的探讨黄蒲通窍胶囊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予以腹腔注射D-半乳糖联合双侧海马注射Aβ25-35建立AD动物模型,期间给予不同剂量黄蒲通窍胶囊干预28天,同时设立假手术组和多奈哌齐阳性对照组... 目的探讨黄蒲通窍胶囊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予以腹腔注射D-半乳糖联合双侧海马注射Aβ25-35建立AD动物模型,期间给予不同剂量黄蒲通窍胶囊干预28天,同时设立假手术组和多奈哌齐阳性对照组。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变化,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Bax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谷胱甘肽(GSH)含量,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细胞色素C(Cyt C)、Bcl-2、Caspase-3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海马神经元损伤严重,GSH、Bcl-2含量和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和Cyt C、Bax、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蒲通窍胶囊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海马神经元损伤较轻,GSH、Bcl-2含量和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和Cyt C、Bax、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黄蒲通窍胶囊对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明显改善作用,可减少AD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少氧化应激和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蒲通窍胶囊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保护 氧化应激 线粒体凋亡途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