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神经肌肉训练是近年来较新的一种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尚存在争议。此次研究通过系统Meta分析评价神经肌肉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面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目的:神经肌肉训练是近年来较新的一种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尚存在争议。此次研究通过系统Meta分析评价神经肌肉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面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BSCO和Embase文献数据库中有关神经肌肉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0月,神经肌肉训练组(试验组)使用神经肌肉训练或以神经肌肉训练为主要干预方式;对照组为空白组或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结局指标包括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行走计时、膝关节稳定性、30 s内膝关节最大弯曲次数。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量表确定纳入文献质量,使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纳入样本量62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WOMAC疼痛评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SMD=0.38,95%CI:0.08-0.69,P=0.01);②膝关节稳定性和30s内膝关节最大弯曲次数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膝关节稳定性:SMD=0.57,95%CI:0.23-0.92,P=0.001;30 s内膝关节最大弯曲次数:SMD=0.35,95%CI:0.05-0.65,P=0.02);两组均可提高膝骨关节炎患者行走速度,改善行走能力,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行走计时:SMD=-0.22,95%CI:-0.48-0.03,P=0.09);③WOMAC身体功能评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SMD=-0.79,95%CI:-1.30至-0.28,P=0.002)。结论:神经肌肉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增强膝关节稳定性,促进功能恢复,但仍需要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证实。展开更多
背景:既往研究表明,中老年人体内组织蛋白酶K水平可通过影响骨密度来干预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但组织蛋白酶家族与其他人群骨密度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仍未知。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与骨密度的因果关系。方法:从IEU Open GWAS数据库提取...背景:既往研究表明,中老年人体内组织蛋白酶K水平可通过影响骨密度来干预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但组织蛋白酶家族与其他人群骨密度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仍未知。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与骨密度的因果关系。方法:从IEU Open GWAS数据库提取与8种组织蛋白酶相关的遗传位点作为工具变量,以5个年龄段人群的骨密度作为结局。通过双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评估组织蛋白酶与骨密度的因果关系。使用Cochran’s Q检验评估遗传工具变量的异质性,使用MR-Egger截距检验评估多效性,使用留一法评估作为工具变量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对暴露和结局因果关系影响的敏感性。结果与结论:①正向孟德尔随机化的逆方差加权法结果显示,组织蛋白酶H与>45岁且≤60岁人群的骨密度呈负相关[OR(95%CI)=0.965(0.94-0.99),P=0.04],组织蛋白酶Z与>30岁且≤45岁人群的骨密度呈负相关[OR(95%CI)=1.06(1.00-1.11),P=0.03];②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因果关系稳定,MR-Egger截距分析未检测到潜在的水平多效性;③反向孟德尔随机化结果显示,骨密度对组织蛋白酶无显著反向作用;④上述结果证实,组织蛋白酶对部分年龄段人群骨密度会造成影响,可能会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病风险,应给予更多关注。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观察丹蛭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Wnt/β-链蛋白(Wnt/β-catenin)、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通路表达,以及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面积的影响,评价丹蛭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将...目的:通过观察丹蛭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Wnt/β-链蛋白(Wnt/β-catenin)、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通路表达,以及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面积的影响,评价丹蛭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1人。所有患者给予基础药物(常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基础药物+丹蛭降糖胶囊,疗程均为16周。结果:16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4.31%,优于对照组的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中医证候积分、FPG、2 h PG、Hb A1c、TC、TG、LDL、HDL、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水平都有所改善(P<0.05或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2 h PG、Hb A1c、TG及LDL水平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IMT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但斑块面积改善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β-catenin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血清GSK-3β水平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蛭降糖胶囊可以显著缓解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或逆转颈动脉硬化进程。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神经肌肉训练是近年来较新的一种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尚存在争议。此次研究通过系统Meta分析评价神经肌肉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面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BSCO和Embase文献数据库中有关神经肌肉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0月,神经肌肉训练组(试验组)使用神经肌肉训练或以神经肌肉训练为主要干预方式;对照组为空白组或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结局指标包括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行走计时、膝关节稳定性、30 s内膝关节最大弯曲次数。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量表确定纳入文献质量,使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纳入样本量62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WOMAC疼痛评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SMD=0.38,95%CI:0.08-0.69,P=0.01);②膝关节稳定性和30s内膝关节最大弯曲次数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膝关节稳定性:SMD=0.57,95%CI:0.23-0.92,P=0.001;30 s内膝关节最大弯曲次数:SMD=0.35,95%CI:0.05-0.65,P=0.02);两组均可提高膝骨关节炎患者行走速度,改善行走能力,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行走计时:SMD=-0.22,95%CI:-0.48-0.03,P=0.09);③WOMAC身体功能评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SMD=-0.79,95%CI:-1.30至-0.28,P=0.002)。结论:神经肌肉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增强膝关节稳定性,促进功能恢复,但仍需要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证实。
文摘背景:既往研究表明,中老年人体内组织蛋白酶K水平可通过影响骨密度来干预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但组织蛋白酶家族与其他人群骨密度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仍未知。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与骨密度的因果关系。方法:从IEU Open GWAS数据库提取与8种组织蛋白酶相关的遗传位点作为工具变量,以5个年龄段人群的骨密度作为结局。通过双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评估组织蛋白酶与骨密度的因果关系。使用Cochran’s Q检验评估遗传工具变量的异质性,使用MR-Egger截距检验评估多效性,使用留一法评估作为工具变量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对暴露和结局因果关系影响的敏感性。结果与结论:①正向孟德尔随机化的逆方差加权法结果显示,组织蛋白酶H与>45岁且≤60岁人群的骨密度呈负相关[OR(95%CI)=0.965(0.94-0.99),P=0.04],组织蛋白酶Z与>30岁且≤45岁人群的骨密度呈负相关[OR(95%CI)=1.06(1.00-1.11),P=0.03];②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因果关系稳定,MR-Egger截距分析未检测到潜在的水平多效性;③反向孟德尔随机化结果显示,骨密度对组织蛋白酶无显著反向作用;④上述结果证实,组织蛋白酶对部分年龄段人群骨密度会造成影响,可能会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病风险,应给予更多关注。
文摘目的:通过观察丹蛭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Wnt/β-链蛋白(Wnt/β-catenin)、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通路表达,以及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面积的影响,评价丹蛭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1人。所有患者给予基础药物(常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基础药物+丹蛭降糖胶囊,疗程均为16周。结果:16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4.31%,优于对照组的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中医证候积分、FPG、2 h PG、Hb A1c、TC、TG、LDL、HDL、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水平都有所改善(P<0.05或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2 h PG、Hb A1c、TG及LDL水平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IMT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但斑块面积改善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β-catenin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血清GSK-3β水平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蛭降糖胶囊可以显著缓解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或逆转颈动脉硬化进程。